神尾光臣不得不依命行事。
与此同时,来到徐州的英国公使特使莱斯利也向李默涵施加压力,并提出了解决山东战事的方案:
在欧战结束之前,维持山东的现状,日军的活动范围仅限在胶济铁路及其铁路附属地之内;志愿军由李默涵收编,并给与番号,立刻停止一切有可能造成与日军冲突的行为;胶济铁路暂时由中日双方共同管理,潍县以西归中国管理,潍县以东归日方管理,由英国作为第三方监督人。
这条件很是无理,不过李默涵考虑到袁世凯就快要称帝了,一定希望有个稳定的局面,肯定会支持英国人的这个方案。而自己则要乘着袁世凯称帝这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历史事件捞取更大的好处,暂时不能和洋人闹得太僵。一番权衡之后,李默涵同意了英国特使莱斯利的方案。
不过,李默涵也提出要求,英国需要在潍县以西的张家沟一带驻扎一支人数在100人左右的监督部队。一来监督双方的停火执行情况,而来也作为缓冲,阻隔中日两军。
日本迫于英国的压力,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条件。但是对于英军驻扎胶济铁路一事表示反对。最后的结果是英军只在张家沟驻扎一支50人的观察团。
不管怎么样,到了1915年年末,山东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志愿军的士兵们脱下志愿军军服,又换上了党卫军制服。而山东人乃至全国人也都知道了志愿军,知道了党卫军。在山东,无论政界军界,又或者士绅百姓,说起志愿军、党卫军,无人不竖大拇指。这也为日后李默涵入主山东奠定了舆论基础和人心基础。
这一年的尾牙,还发生了几件大事:首先是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其次是蔡锷巧用妙计离开天津南下,逃脱袁世凯的掌握;第三是张弼士从美国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载誉归来;第四便是袁世凯不顾反对,在北京称帝,年号洪宪。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未彻底消灭封建势力,但创建的中华民国已深入人心。而今袁世凯竟敢改变国体,帝制自为,也就必然会引起全国更广泛的政治派系和各阶层人士的反对。进步党人对袁世凯抛弃他们,自然也是极其怨恨的。而且进步党所能影响的武装力量在边远西南数省,早晚也是将被袁消灭。
这样,在梁启超的策划下,进步党杰出的军事家蔡锷于11月初逃出北京,与戴戡等回到昆明。国民党右翼也看中云南是发动讨袁的基地,早已派与云南军人有关系的李烈钧、熊克武、方声涛等来滇活动。蔡锷回滇,又带来北洋军阀内部分裂和各地准备响应的情报,这样就迅速结成反袁联合战线,于12月25日由蔡锷、唐继尧、李烈钧、戴戡、任可澄等通电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护国军的作战方案是:蔡锷率第一军进入四川,据长江上游,以控制西南各省;另联络贵州刘显世与云南采取同样行动,派军进入湖南,进窥湖北,与进入四川的护国军主力构成川、黔、湘掎角之势;李烈钧率第二军出广西。派梁启超、林虎去广西游说陆荣廷独立,使出兵广东,迫龙济光起义;然后李烈钧率部进驻粤北,进兵江西,经略东南沿海数省;唐继尧率第三军留守云南,作为预备队,策应一、二两军的作战。
蔡锷的第一军分三路向四川进发。其作战计划是:刘云峰第一梯团出昭通直趋叙州,这是进攻四川的主要一路;
赵又新第二梯团,向贵州进发,到达毕节后再斟酌情况,或者向北进攻泸州,或者东下贵阳向湘西发展;
顾品珍第三梯团为后续部队。
蔡锷布置周详,袁世凯也是早有准备,在搞垮“二次革命”后,即派北洋军卢永祥第十师驻上海;
杨善德第四师驻松江以扼制浙江;
李纯第六师驻江西;王占元第二师驻湖北;
另以曹锟率北洋劲旅第三师驻岳阳,配合湖南的汤芗铭扼制两广。
另外,刘冠雄率北洋海军和陆军一个旅进驻福建;
广东则驻有坚决与革命为敌的龙济光巡防营旧军。
因此,蔡锷等在云南树起护国大旗后,袁世凯认为滇、黔两省地瘠民贫,兵力不过三万余人,调遣其训练有素的北洋军去镇压,不难一鼓荡平,遂于1916年1月初开始动员,派曹锟第三师、张敬尧第七师、李长泰第八师王汝贤旅进入四川;
连同原随陈宧驻川的伍祥桢、李炳之、冯玉祥三个混成旅,以及川军周骏、刘存厚两个师、川省袁军总计三万余人,归第二路总司令张敬尧指挥;
另派马继曾为第一路司令,指挥其第六师,唐天喜第七混成旅以及范国璋二十师一部和倪毓棻的安武军等约计二万余人,开入湘西进窥贵州;以上两路军,统归其虎威上将军曹锟指挥。
此外,袁世凯还编组了第三路军,原拟派龙济光率其济军入广西,循右江攻入滇南,抄袭护国军后路,但因国民党人朱执信等,在广东各地发动的民军极其活跃,已牵制住龙军主力不得如愿,又怕陆荣廷不愿假道,遂派与陆有儿女亲家关系的龙觐光以云南查办使名义率粤军八千人进驻广西百色。
最后,袁世凯对拒不接受自己册封的李默涵也起了戒心。袁世凯命令山东督军靳云鹏调集人马在济南以北的聊城,阻断津浦铁路,防止李默涵有异心。
李默涵召集手下文武幕僚商量如何应对。
梁启超算是客座,他说道:“我这就要去南京,探一探冯国璋的口风。我建议不要立刻与袁军交战,至少等西南战事进入焦灼状态时才出手。”
蒋方震对此有些不屑,不过梁启超名气大,又是客人,说话不能太直,“任公见多识广,老成持重,法子当然是极好的。只是我既操练过北洋军,也负责党卫军日常操练,两军的战斗力如何,我最有数。我不是自夸,党卫军随便拉一个团出来,和北洋精锐硬碰硬也不怕。”
“蒋参谋说的不错。”胡承训、刘世杰等人一班年轻军官也跃跃欲试
沈连凯说道:“不说别的,就单论我们的铁甲战车吧,只要一上战车,恐怕就要把北洋兵吓尿了。”
炮兵科毕业的韩越也说道:“不用铁甲战车,单说我们105、115、120毫米口径的大炮一项,北洋军就没有这么厉害的炮。”
李默涵笑笑,说道:“梁先生行事谨慎。不过,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靳云鹏,而是在革命党的居正他们。”
梁启超诧异道:“他们同是反袁,为什么默涵你要戒备他们?你怕他们将来和你抢地盘?”
李默涵摇头,说道:“梁先生误会我了。居正他们一军完全是靠日本人扶植起来,本质上来讲,还不如袁世凯呢。我收到情报,这股所谓革命军里,有许多中国名字的士兵和军官,根本就是长期潜伏的日本人。”
梁启超大惊,“还有这样的事情?”
负责军情处的马迁安插口道:“任公,这是有真凭实据的。”
马迁安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梁启超,“居正队伍里有个军官叫陈中孚,一百五十八位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的官兵曾经联名认定陈中孚等九人是日本j细,有害中国,要求开除。居正、许崇智等请示孙文后,不敢得罪日本人,只是决定将他们调回日本。”
刘慕圣也说道:“而且听说居正收纳了很多从东北来的土匪和山东本地土匪,军纪败坏,扰民厉害。如果任由他们在山东攻城略地,不知道山东百姓还要遭几番罪。”
梁启超依旧摇头道:“这些我都懂,但毕竟他们是打着反袁的 旗号。如果默涵你攻打他们,岂不是落下了‘助袁’之嫌?”
李默涵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打算把济南以东益都、潍县两个让给靳云鹏,一来让他做我军和革命军之间的缓冲;二来正好作为缓兵之计,麻痹袁世凯。”
梁启超想了想,说道:“这样的话,难道靳云鹏和袁世凯会上钩吗?”
刘慕圣笑了笑,说道:“此事~任公不许担心。之前靳云鹏为了对付革命党,新组建了四个团的兵力,需要大批军火,这些军火就是我们卖给他的。”
梁启超这回更加意外,“你们居然暗通靳云鹏?“
李默涵说道:“梁先生不要这么说,我军打算更换现有的装备,把一批旧枪弹处理掉也是正常。而且不管靳云鹏还是袁世凯,大家毕竟都是中国人。我们现在向靳云鹏买好,一来为的就是将来反袁时他能明哲保身。二来靳云鹏毕竟是中国的部队,有这么一支部队在,日本人想乘乱在山东乘火打劫的机会也小点。我们是为了反袁反对帝制,不是为了多杀人,梁先生,你认为呢?”
“这~这么说的话,也有道理。”梁启超点了点头,“既然默涵你已经有了计划,那么我就放心了。”1916年时,情况已经明朗:上帝是站在大工厂和大军队一边的。军语辞典中的一个新词——“工业动员”把各交战国的工厂引向战争的无底洞,对农场实行监督、征收所得税、实行食物配给制。无数的弹药和军事装备从各种机器倾泻出来,然而再多也总是需要的。英国这位海上霸主,这个“靠大海生活达千年之久”的英国,如今也开始靠大陆生活了。1916年1月,它破天荒地采用了征兵制,投身于组建大规模的陆军。这是一个对这次战争以及对英国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决策。事实上它意味着作为世界大国的英国长期拥有的优势开始没落。这场战争在西线进入了大屠杀的消耗阶段。在东线,俄国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攻势宣告了两大过时的君主国覆灭的开始。贪婪的罗马尼亚参战了,在阳光下短暂地神气活现了一阵就屈服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海上交战——日德兰海战以不分胜负告结束,封锁的压力把同盟国周围的包围圈缩得更紧了。
在这一年,德国人很忙,在西线德国人在一月时用飞艇轰炸了巴黎、在二月发动了旨在让法国人流干血液的凡尔登战役、在四月又支持爱尔兰罗杰?凯斯门特爵士发动反对英国的复活节起义、在七月进行了索姆河战役,期间双方都投入了从中国引进或者按照中国图纸生产的各种坦克。在东线,德国人不得不帮助奥匈军队抵御沙俄和罗马尼亚。
用后世历史教科书上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914年到1918年的五年时间,对欧洲人来说可能是黑暗的,但是对中国人来说是光明的黄金五年。危机危机,欧洲的危就是中国的机,尤其是对于李默涵来说。
借助大量的外贸订单,商丘、徐州等地的工业园区里的企业全部都是满负荷运转,一车一车的物资运出去,一把一把的美金运进来。工业股票的分红象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就连思想最保守的地主老财都恨自己没多那些土地出来换购股票。除了工业园里的企业,民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与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些民族资本工业使用的机器不再是日本货,而是大量采用了由商丘工业园出产的国产机器。
工作量大了,招收的工人很快就通过实际操作从生手变成了熟手,好多中国人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老师傅董文海原来是江南制造局工作的,他看着轰轰作响的机器,也是一面搓手,一面傻笑,此刻,他心里也满是成就感。吃着东家的饭就应该给东家干着活,想起这一个月为了制这台纱机, 那可是没少报废料子,光是切下的钢管和铁板的边角料都能装两大车,要是放在过去在机器局,那些管事的老爷和工头们早就曰娘草祖宗地开骂了。
可眼前这为穆经理不这样,这一个月造机子的材料不够了,立马就着人送来,大家伙每天加班的时候,特地让伙房开小灶。顿顿有肉不说,能喝二两的还给喝二两。除了好酒好肉,每人每晚还补贴加班费。
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成功地仿制除了德国海德堡织机,随后与纺织主机配套的开清棉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捻线机、摇纱机、小包机、中包机等都顺利诞生。
穆藕初还在全国各地的知名报纸上大做广告:
本公司以提倡国货,提高国货技艺为宗旨,振奋工商界人士的士气和信心。让所有人大批知道,一切国货的种类与品质的改良,以国货来代替洋货。中国欲富强,非发展工商业不为功,而发展工商业之第一步,又非提倡国货不足以起衰救作弊。穆某不才,希冀国人发扬爱国精神,购用国货,农工商各业要奋起增加生产能力,复足作竞进改良之导,希望大家能为国家增气,为国货增光。
欧洲的战争还为李默涵提供了大量的欧洲专家技工,其中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最多。他们大多是滞留在中国或者原本是在日本工作的,欧战爆发之后,留在中国的德国、奥匈专家技工都被李默涵搜罗过来。而在日本工作的德国和奥匈专家技工因为是帝国侨民,日子十分难过。虽然日本承诺他们会给予优待,但谁都不愿意过阶下囚的生活。
于是乎,李默涵通过周明顺的美国巨杉石油公司发布招工广告,然后整船整船的把这些专家技工运到中国来。除此之外,周明顺还更进一步,还大量招募为了躲避欧战而逃到美国来的欧洲技工。一时间,商丘、徐州大街上随处可见金发碧眼,高鼻子深眼窝的洋人。
在商丘东北角,有一大片刚刚平整出来的空地,在这篇空地上浸礼会捐建的协和医院也开始了建设。医院主体建筑由美国来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因为有教会背景,因此医院的主体建筑是带有哥特教堂风格的主楼。主楼两边是员工宿舍、食堂、专门的发电机房等附属设施。虽然大型的x光检查设备还没有到位,但是一些基本药物已经跟着先期到达的医疗队到了商丘。
商丘比不上上海、北京、天津、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作为一个内陆小城,民风总体偏向保守,因此对这家西式医院多少存在着一些抵触。尤其是西医的检查方式,比如用压舌片检查扁桃体,用听诊器在胸口按来按去。男的还好,女性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对于这样的身体接触一下子很难接受。
于是,李默涵率先垂范,带头领着自己的家眷去协和医院检查身体。然后是党卫军各级军官、政府官员。在后来,李默涵下令党卫军里的军医和医护兵都要到这家医院来学习。
有李默涵带头之后,外加这一时期的中医自己也不怎么争气,民间渐渐开始接受了西式医院。
……分割线……
另一方面,护国战争开始之后,袁世凯对蔡锷恨入骨髓,政事堂通令各部署,凡与蔡锷有关的人一律予以撤职,在各省中和蔡锷有关的人,也都撤职,在各省机关的云南籍职员以及是蔡锷的旧属都受到迫害。袁世凯又命湖南巡按使沈金鉴查抄蔡锷湖南原籍的财产。可是,蔡锷虽然名满天下,却穷无恒产,蔡锷的太夫人和妻子都已闻风躲了起来,只有一个兄弟是办木厂的,早已和蔡锷分了家。蔡锷本人只在杨度所办的华昌公司有点股份,于是就把这股份没收。
袁世凯一方面如此大张旗鼓,一方面又想用软化的手段走迂回的路线来缓和蔡,他找到蔡的老上司李经羲,因为蔡锷是李经羲一手提拔和最早赏识的人,袁世凯特别赏赐李经羲貂裘一袭,打算在局势许可时派李经羲赴云南宣慰,这简直是水中捞月的打算。
李经羲接受袁的貂裘后,曾有谢恩折:“上赐貂皮外套,光采非常,裁量恰合,举家惊宠,望阙感惶!”等语。
同时,袁世凯又把已经冷落许久的熊希龄找到北京来,熊希龄于5年1月16日抵京谒袁,袁留他共进午餐。熊希龄是蔡锷的好朋友,熊希龄任国务总理时,曾保举蔡锷为湖南都督。袁世凯想请熊希龄南下,去云南说服蔡锷“悔罪自投”,当可“不究既往”。
熊希龄到北京,表现得很麻木,当他抵京时有记者迎于车站外,问他对于国体问题的意见,他摸着脑袋说:“我来京之前,未有所闻,在路上看见筹安会的宣言,才知道有这回事,我对政情已隔离了许久,一切都不大清楚,因此对国体问题我毫无意见。”
记者又问他对于新宪法的态度如何?他说:“我不是律师,又没有学习法律,对此亦无意见。”这些话否认得离了谱,因为熊希龄忘了在逊清末年间随同五大臣出洋考察过宪政。那时他还是一位宪政专家呢。
熊希龄是湖南凤凰人,他组阁时,人称为凤凰内阁,所以他这次入京,被称为“有凤来仪”,是洪宪朝的祥瑞。然而凤凰有他打算,5年2月8日,他假口南下疏通,而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