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千年汉帝国 > 千年汉帝国第22部分阅读

千年汉帝国第22部分阅读

    必须赔我!”

    “赔?怎么赔?先说好哦,陪吃陪玩都行,陪睡可不行!”

    秋香一愣,顿时伸出玉臂拍打邹燃,带着不依的表情笑骂道:“你个大色狼,谁要你陪睡了,我说的赔不是你说的陪……哎呀,你个坏蛋!”

    ※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现代人,邹燃还是有几分伶牙俐齿的。逗秋香还是能够做到滴。很快就把她逗笑了。

    在来到这个时代后这么久,邹燃觉得最贴心的两个女人就数李珊和秋香。不过相对李珊来说,秋香给邹燃的印象比较像女人,最起码邹燃没有见过秋香举刀杀人。

    在乐浪郡转战那六天,邹燃可是见识了李珊的冷酷劲,杀得人绝对不比邹燃少,而且动作果决狠辣,劈下人头塞在腰间也绝不犹豫,那狠辣劲至今让邹燃对她有几分敬畏。

    秋香则不一样,虽然在平阳公主面前她表现的很冷漠安静,但她每次出现在邹燃面前都是一副甜甜的微笑---当然,这跟秋香想再从他这里套出诗词有关。

    不管怎么说,邹燃承认自己对秋香是有好感的。

    若是放在现代,对这种有好感的女孩邹燃肯定会想方设法把她泡上床。但在这个时代,他不敢,也不想。

    大汉帝国再怎么风气开化也是古代啊,别说上床,你就算只是亲了人家的小嘴,人家也非你不嫁了。而在现代,上了床第二天起来拍拍屁股就走,谁也不用负担什么的事多了去。

    当然,邹燃也有安慰自己,娶就娶咯,反正秋香也不是配不上自己。但在这点上来说,邹燃是比较传统的。

    要么不娶,要娶就必须一辈子呵护她,照顾她!

    邹燃相信这个时代的女人绝对能做到从一而终,可正是因为这种相信让邹燃更加不敢轻易触及婚姻。

    自己现在一事无成,地无半亩,房无半间,凭什么照顾人家,呵护人家?让女人跟着自己吃苦就算人家愿意,他自己还不愿意呢!

    所以尽管现在看着秋香在他面前笑靥如花,谈笑风生,邹燃也不敢动一丝一毫的念头。

    此刻他们在天桥运河边的茶棚坐了下来,依靠在这里正好可以吹着河风,冬日的风虽有些冷,但好在太阳高照,加上茶棚的老板时不时给他们换热茶,待在这里倒别有一番风味。

    秋香的鼻子还有些红红的,刚才她是一头撞在邹燃胸口的,到现在邹燃胸口还疼呢。

    “欸,你现在住哪儿啊?我都找不到你!”秋香问道。

    “和刘全、赵毅他们在尚善坊的六尺巷里住着呢!你呢,怎么没跟将军回太原?”邹燃反问。

    秋香浓浓的睫毛顿时一敛,轻叹一声,却没有回答,而是道:“我现在在帝大住着,你什么时候有空可以让刘全赵毅带你去那里玩一玩啊!帝大的风景还是不错的!”

    邹燃看她不肯回答,也不追问,笑道:“好啊。帝大在雒阳城里吗?”

    秋香摇头又点头:“差不多吧,就在西城左掖门外的桂兰坊。离这里挺近的……对了,邹大才子,恭喜你又以一首《精忠报国》名震天下咯!”

    邹燃赶紧谦虚地道:“过奖过奖!”

    秋香忽然脸色一板,恨声道:“姓邹的,你到底还有多少诗词瞒着我?”

    邹燃愕然,怎么这女人的脸说变就变啊。他呐呐道:“没,没有啊!”

    秋香摇头,大眼睛盯着邹燃道:“我不管,你今天撞了我鼻子,必须拿一首新词来赔偿我!不然我就,我就……我就赖定你了!”

    “啊?”邹燃无语。他还以为秋香要说出什么狠话呢,却没想到是这么一句。失笑道:“好好好,给你就给你,老实说,是不是惠妃又你交稿了?所以你就故意让我撞上好讹诈我啊?”

    其实邹燃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但却没想到秋香的眼神慌乱了一下,嗫嗫道:“你,你怎么知道?”

    这下轮到邹燃吃惊了:“你真是故意让我撞上的啊?”

    秋香连连摆手:“不是不是,我,我真的没想到今天在这里会看见你,当时,当时我是有点想让你欠我点什么,不过后来,后来……”

    邹燃看她紧张的连脖子都红了,如元宝般的耳朵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竖着,大大的眼睛里透着小女人特有的娇憨味道,实在让他心怀大畅。

    “哈哈哈,不用解释了。我理解”邹燃笑道,“给你诗词都没问题,不过我就一个要求。”

    秋香激动地道:“别说一个,一百个都行!”

    邹燃笑道:“你别那么激动,这么快就允诺下来,若我真要你陪睡怎么办?”看见秋香有要暴走的趋势,他赶紧道:“我的要求就是,给你诗词可以,但不许说是我写的!”

    要邹燃自己作诗作词肯定是不现实的。他没那个能耐。但那些被后世称为瑰宝的华丽篇章可都是先人的心血之作,现在历史已经改变,谁知道那些历史名人还会不会有那样的感悟写出那些历史名篇呢?他昨天可是看了,曹因为对抗汉圣祖,最后全家被诛,曹植的七步诗和《铜雀台赋》自然也就没有。若是自己现在不抄袭,恐怕那些绝世名篇可能就此消失。

    为了中华文化瑰宝能够永远流传,自己就当一回剽客吧!邹燃给自己的行为找了个理由。

    秋香自然不解:“为什么?”

    邹燃随便道:“人怕出名猪怕壮,若那些追星族管我要签名我可受不了!”

    秋香“吃”一声笑,道:“你可真是出口成章,不过倒是很有道理。对了,‘追星族’是什么族?我怎么没听过?”

    “呃……那是我家乡的一个方言,哎呀,别管这些了。你答不答应吧?”

    秋香想了想,干脆地道:“行,那就登笔名嘛!说,用什么笔名?我绝对帮你保密!”

    邹燃想了想道:“唔,就叫‘穿越客’吧!”

    “‘穿越客’?好怪的名字,有什么寓意吗?”秋香扑闪扑闪着睫毛问道。

    邹燃打着哈哈道:“没什么意义,随便想的。”

    ※ ※※※※※※※※※※※※※※※※※※※※※秋香的确没有想到在天桥能够碰到邹燃,但她这几天一直在找邹燃倒是真的。她那天从小周后那里离开之后回到西山军营却找不到邹燃了,无奈之下只好搬到帝大去住。

    随后的几天,《真凤》报上每天都会有新词佳作出现,风头渐渐盖过《凤翔》。邹燃的“精忠报国”传遍雒阳后,秋香就受到了小周后无比急切的催促。

    小周后这几天也写了几首词,但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不如《真凤》上的“易安居士”。那些贵族妇女们追捧着《真凤》上的词,如痴如醉。眼看《凤翔》就要趋于没落,不但小周后着急,秋香也愁白了头。

    她今日又去户部看看能不能找到邹燃的居住信息,可还是没有结果,却没想到在天桥上碰见了。

    当天傍晚和邹燃分开后,秋香就急匆匆的跑到了小周后的西暖阁,兴奋地道:“娘娘,我有新词了!”

    小周后正依靠在栏杆上,西暖阁里暖意浓浓,她只着轻纱,曼妙玲珑的躯体像水一样流淌在精致的暖阁里。

    她接过秋香递过来的词,一看顿时凤目圆睁,兴奋地道:“这,你找到邹燃了?”

    没等秋香回答,小周后开始词轻轻念叨:“晓风一夜独赏月,终是伤离别。畅饮不嫌杯中烈,飞骑平旷野。举金戈,舞寒铁,长啸震天阙,待得霓裳飞蝴蝶,不知可相绝。”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乌骓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好词,好词,好词!”小周后一连三声惊叹,她知道,有这两首词绝对能够压过《真凤》了,不由开心笑起来,那笑的叫一个花枝乱颤啊,轻纱根本掩盖不住她动人的丰姿,胸口的玉兔都要蹦出来一般。

    秋香也高兴地点头,星眸都眯成一条线了:“嗯。今天恰好碰到了邹燃。不过娘娘,邹燃不想太多人知道这词是他写的,所以他想用笔名代替!”

    小周后折起写有词的纸,高兴地点头:“行,没问题。他想用什么笔名?”说着把纸递给宫女。

    “穿越客!”秋香笑着道。

    小周后的手顿时一停,不敢置信地回头看着她道:“你再说一遍?”

    秋香不知道怎么了,有些紧张,嗫嗫地道:“他说,他想叫‘穿越客’。”

    小周后轻轻扬起榛首,朱唇微启,忽然神秘地笑了笑,道:“好,就按这个笔名。”

    秋香走后,小周后踱着莲步站在栏杆前,望着西暖阁外的荷花池,忽然笑道:“呵呵,邹燃,你竟然是个穿越客么?难怪,难怪……”

    帝国飘摇之卷 【第四十四章 金刚】

    回到破屋,刘全和赵毅已经回来了。

    除了他们两个,邹燃还看见一个久违的身影。

    “金刚!”

    当时邹燃是惊喜地喊出声,然后跑过去用力给了这个铁塔一样的男人一个兄弟式的拥抱。

    宋金刚,是邹燃来这个时代以后第一次出战时的并肩战友。若是没有宋金刚挡在前面,依照邹燃当时瘦弱的身板根本不可能立下足以晋升为骑校尉的功绩。

    宋金刚看见邹燃也万分高兴,用力拍了拍邹燃的肩膀,粗犷的嗓音道:“呵呵,邹燃,可算是见到你们了!”

    刘全笑道:“要不是我昨晚回家从大哥那里听到金刚也回来了,我们还不知道呢!这不,我跟赵毅两个就约好了去把金刚找来,咱们四个好好聚聚!”

    邹燃兴奋地拉着宋金刚在屋里坐下,细说分别后的情况。

    当日邹燃跟随平阳公主等人出战之时,宋金刚作为重伤员并没有跟随出动,而是由刘俊峰和耿大囿等医官保护着留在了孔泉县。之后匈奴退兵,宋金刚又被送到了乐浪府。由于乐浪府被围困了这么久,药品缺乏,所以没等邹燃等人回来,宋金刚等一众伤员又被继续往河东郡太原府运送。所以等邹燃等人回到乐浪府时就没有再见到宋金刚。

    禁卫军解散的事宋金刚也有所耳闻。但是他不在裁撤范围内。因为他是伤员。枢密院将裁撤的范围圈定在回到西山卫城的禁卫军上,主要是针对禁卫轻骑。而那些受了重伤的士兵则没有裁撤。这一来是为了照顾到这些为国受伤的将士,其次更是照顾到了这些将士背后的父母。若是他们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儿子受了伤还被裁撤,不闹起来才怪呢!

    宋金刚的伤在十一月底就已经痊愈了。不过当时他没能赶上回雒阳的大部队,后来是随着羽林卫调防才回来的。就在邹燃等人离开西山卫的第四天,他就回到了西山卫城。可是禁卫军已经面目全非,四个旗变成三个旗,禁卫轻骑也没有了,只有禁卫游骑。这让宋金刚有些不平衡。

    说起来这次宋金刚会进雒阳城,一是因为快过年了,他要赶在年前到他外公家拜礼,二是因为听说他外公生病了,所以代替母亲前来探望。

    邹燃知道宋金刚的父亲是直隶郡郡守宋文杰的长子。在禁卫军中,长子从军的可不多。可直到现在邹燃也不知道宋金刚的外公是谁。

    “呀,你连金刚的外公是谁都不知道,太孤陋寡闻了吧?”刘全装模作样的大呼小叫。

    宋金刚推了刘全一把,笑道:“得了,邹燃才没你们这么八卦。”然后对邹燃道:“我外公是当朝次辅,冀公张功远。”

    邹燃“哦”了一声,并没有太过惊讶。反正他知道自己身边这些人看上去个个都有显赫的身世,但就因为不是长子,所以并不是像后世的那些太子党似的。当然,宋金刚除外。

    乖乖,直隶郡郡守呢。虽然是文职,但那也是相当于河北省省长的职务啊。不得了。

    想到这里,邹燃忽然奇怪地问道:“对了,冀公生病了,严重吗?”

    说起这个,刘全发话了:“邹燃,咱们这几天是有点孤陋寡闻啦。”

    “怎么了?”邹燃好奇地道。

    ※ ※※※※※※※※※※※※※※※※※※※※※经过刘全那三寸不烂之舌的一番解说,再加上和今天宇文慕所说的话的一番对照,邹燃终于明白到底这几天帝国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还是那两份国书引起的。这两份国书的内容就不提了,反正这件事引起了朝堂上极大的争论。在七日前的朝会上,皇帝刚把事情抛出来,六部尚书同时联名向皇帝请求实行先北后南政策,即南和阿拉伯,放弃印度北部,接受湿婆国朝贡,北则加强兵备,调飞骑军北进大月州和度甘州,威慑罗马,对罗马实行强硬政策。

    对此,皇帝当场就反对了。他觉得此举有辱大汉帝国的尊严。当然,皇帝没有说出自己的打算。接着,军部以张舒平为首的军党派系也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应该先南后北。

    张舒平,三十七岁。琅琊郡乐亭县人。其祖父张剑之是现任胡公张文渊的叔叔。而张舒平在辈分上算起来也要喊胡公为族叔。这个张舒平,自小就熟读兵书,十八岁考入羽林军校,毕业后加入飞骑军参谋部。参加过对匈奴乐丹城之战。三十岁累积军功升为骑校尉,三十三岁擢升仆射将,直接入选军部,成为参将。一向是被视为胡公家族的人。在军部中隐隐是北方军系的代表人物。他的反对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胡公张文渊的态度。

    他是第一个反对的,随着就有第二个。时任枢密院特工处参谋的吕轻侯也站出来反对先北后南政策。

    吕轻侯,二十七岁。雍州土兴城人。乃雍州武公吕博奢之堂侄。二十二岁从帝国大学政治系毕业,之后加入禁卫军。二十五岁擢升骑校尉,入枢密院特工处为从三品上官。是武公家族在朝中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

    他的反对直接让军部中西北各公爵的家族代表都站了出来齐声反对。西北各郡中共有公爵七位。雍州武公吕博奢、凉州凉公萧腾、右北平郡韩公韩铭,三川郡卢公卢英,陇西郡陈公陈珂,过西郡卫公马援,关中郡魏公魏寅。这七个公爵家族都在朝中有人为官,或许官职品秩并不高,但也好歹算是能站在朝堂上的人物。

    如此一来,反倒是形成了先北后南和先南后北的两派。

    内阁三位辅政大臣都非常理智的没有掺和进去。这场朝议的挑起者宇文护更是暗暗心惊,没有站出来。任由行政院六部的官员开始和军部以及枢密院的人在打口水仗。

    而次辅和俊辅更是远远站在一边,不闻不问。

    于是这一天的朝会就这样过去了。接着的几天时间里,这些官员开始联络报社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朝堂上反复争论。而且在雒阳城中四处勾连,想找到人跟自己一起联名上奏。不多久,原本没掺和进去争斗的官员也加入了进去,西南十一个公爵在朝中的代理人也开始加入行政院,开始反对枢密院和军部先南后北的决策。

    事情越闹越大。

    其实不论是先北后南还是先南后北其实都不是问题,要搁在五十年前,不,不说五十年前,就算是十年前,帝国也不会如此争执。财大气粗的帝国肯定一句话:“南北并进”,解决了。

    可现在不行,帝国的国库已经空了,今年最后一批赋税已经运进国库,这是年底给官员的俸禄以及各个官爵的结算银钱,万万是挪动不得的。而下一批赋税要过了年二月份才能运到雒阳,而且这批赋税的去处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羽林九卫的军饷。这么说吧,根据朝堂上户部出示的国库清单中,帝国银钱的规划已经安排到了明年,国库根本拨不出一笔银子来承担再次添加军备的钱了。

    如果是先北后南,那西北各郡州的公爵家族首先要承担部分军费,还要筹划粮饷。同理,如果是先南后北,则让西南各郡州的公爵们去心。所以不论是西北,还是西南,两个地方都不愿意再承受军费开支问题,故而两边都互相扯皮,斗了个不亦乐乎。

    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场朝堂争论的人就是首辅宇文护。因为他是行政院的丞相啊,行政院六部齐上阵,不是他指使的还有谁?

    就在昨天的朝会上,军部将矛头指向了内阁,特别针对首辅没有能力辅佐帝王管理内政上面来。这样矛盾就升级了。枢密院下辖的四个部门,有两个部门开始弹劾首辅。刘夼弹压不下来,想让张功远出面帮忙。

    冀公也是看朝堂之上整天跟集会一样,所以颇为担忧,于是就让检察院出面调解。结果事情更大发了。军部的人跟疯狗一样,见谁咬谁。特别是张舒平,竟然上书连冀公张功远也一起弹劾,说他身为当朝次辅,无所作为,整日庸碌度日,得过且过。冀公大怒,在朝堂上就晕厥过去。检察院为了给御史大夫报仇,于是也开始群起攻之。

    皇帝眼看连检察院最后一块净土也要被搅浑了,所以雷霆大怒,在朝堂上当众斥责张舒平以下犯上,将张舒平及一干人等共十四人全部降职,赶出军部。这样一来,等于是皇帝站在了首辅这边。事情尘埃落定,先北后南的决策定下来了。

    ※ ※※※※※※※※※※※※※※※※※※※※※邹燃听的是目瞪口呆。刘全的口才本来就不错,加上还有赵毅在旁补充说明,所以一番话下来真的就把如今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气氛给勾勒了出来。邹燃完全没想到的是自己以前在看小说才能看见的朝堂争斗就眼睁睁的出现在自己身边。

    不过看雒阳城的繁华景象,这些也只是朝堂争斗,暂时还没有影响到民间生活。

    于是邹燃赶紧把宇文献的事情也说了。并把今天宇文护和宇文慕的事情也一一道来。

    听完,刘全瞠目结舌半天才道:“乖乖,明天估计朝堂又要大乱了。”

    赵毅点头:“唔,看来是这样。”

    邹燃还有一事不解,问道:“对了,我听宇文护说什么成都、季先,这些是什么东西?”

    这个问题是宋金刚回答的:“呵呵,宇文护自觉身份不如其他公爵,所以都给自己的儿子提前取了字。宇文献字成都,宇文慕字季先。”

    邹燃恍然:“哦,宇文季先,宇文成都……啊?宇文成都?”邹燃忽然一惊道。

    宋金刚原本端起桌上的搪瓷碗要喝茶,被他一吓差点摔了。纳闷道:“干嘛急吼吼的?宇文成都怎么了?刘全和赵毅其实都有字,不过他们不喜欢用而已。”

    “啊?你们的字是什么?”邹燃问道。

    刘全大咧咧地道:“我的其实不算字啦,是父亲给我取的||乳|名,武周。赵毅他的是季孝。”

    邹燃的神经麻木了。妈的,刘武周?宇文成都?这莫非真是隋末大乱?

    看见气氛沉闷,宋金刚大笑道:“好啦好啦,咱们兄弟今日好不容易相聚,别为那些勾不着摸不到的事情心了。天塌不了,就算天塌了也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顶着,没事儿。咱们先弄点吃的吧?”

    刘全一看天色,还真是都晚透了。于是道:“好,让邹燃露一手,还别说,做的可好吃了,别八仙楼的大厨也不遑多让。欸,邹燃,今晚再做昨天吃的红烧茄子和红烧肉吧?啧啧,贼香!”

    邹燃一听也对,吃饱饭要紧。那些事情自己心不来。想再多也没用。于是也就笑着走向后院的厨房。

    ※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邹燃和刘全、赵毅、宋金刚四个人过起了相当充实的生活。宋金刚没有退伍,还在西山卫城,不过快过年了,所以有很多假期。他干脆就搬到这里和他们同吃同住。不过他们经常会和刘全、赵毅两人出去玩。而可怜的邹燃只能天天窝在家里读书。没办法,必须好好应付来年的羽林军校文试。

    秋香每天都会来找邹燃拿诗词。说起来也怪,这个秋香就跟监视邹燃似的,每次都是等刘全他们出去以后才过来,过来拿了诗词就走,半点不耽搁。渐渐的,邹燃也就习惯了。他有时候为了应付秋香三天两头的拿稿,会一口气写上三四篇给她,没想到她拿了这么多第二天依旧过来。邹燃都忍不住说她:“一天给你一篇你说好,两篇也说行,三篇四篇你也不嫌多。你就不能把那些诗词分开来发么?”

    秋香每次都会作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吐舌道:“嘿嘿,不好意思啦。主要是你的诗词写的太好了,反响很大,你不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么?”

    看着她那可爱的样子,邹燃也的确气不起来。说到成就感,他可不觉得。因为那些诗词都是抄别人的,虽然那些人可能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心里还是有点小别扭。至于《凤翔》的反响,邹燃没感觉。因为他为了避免被朝堂上的争斗马蚤扰,已经不看报纸了。连带着刘全等人也不看。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些事也轮不到他们心,就算偶尔在外面有听到回来也不讲。怕打扰到邹燃---枢密院已经下通知了,羽林军校的文试就定在正月十六,考场在雒阳就有,就在枢密院。时间紧迫啊!

    直到腊月二十九日那天晚上,刘全和赵毅实在忍不住在饭桌上和邹燃谈起雒阳城中的最新崛起的两位文坛词圣,邹燃才惊觉自己真的已经出名了。

    “欸,邹燃,你知不知道现在帝国最有才气的两个文人是谁么?”刘全神秘兮兮地对邹燃道。

    邹燃茫然摇头。

    赵毅抢着道:“是‘穿越客’和‘易安居士’!”

    这句话差点让邹燃呛着。赶紧让他们仔细道来。

    ※ ※※※※※※※※※※※※※※※※※※※※※原来,邹燃写给秋香的那些诗词可不全是豪放派的,他偶尔也会将记忆中的一些其他词写给秋香。

    在中国历史上诸多词作大家中,邹燃最喜欢的其实是南唐后主李煜。苏轼、辛弃疾等虽然也是一代大家,但前者过于豪放,后者却过于悲凉,所以邹燃都不甚喜爱。反观李煜,除了最后的几首亡国之音外,其他词大都旖旎柔糜,很能获得那些仕林公子的喜爱,当然,也获得了邹燃的喜爱。写给秋香的也大都以李煜的诗为主。如:“《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一起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里面的很多词都能能直指人心,用词华丽优美不说,更有一种难言的苦楚在里面,着实勾走了不少仕林少男少女的心。

    在短短的数日间,“穿越客”的名字就已经是妇孺皆知。同时,“易安居士”也是词作大家,她的词也非常受欢迎。一时间,“穿越客”和“易安居士”成了大汉最出名的文人。

    由于这两个人到底是男是女都没人清楚,这种神秘性更让雒阳城里的人们更加癫狂痴迷。对两人的疯狂模仿和猜测如暴风雨一样席卷了整个雒阳,甚至整个帝国。

    因为“穿越客”的词中有些对“故国”的怀念,所以人们猜测这个“穿越客”可能是胡人。但这个说法遭到了其他人的强烈批驳。他们无法忍受自己喜爱的词人非汉人。甚至还因为这个发生了好几起械斗事件。

    小周后为了保护邹燃,不会把邹燃公布出去,萧后自然也不会把密友出卖。但为了平息仕林因为求知欲而爆发的一系列反常激|情,她们都在自己的报纸上公开说明了“穿越客”和“易安居士”的族别和性别。

    当人们得知“穿越客”是男,“易安居士”是女,而且都是汉人的时候,仕林疯狂了。他们纷纷把这两人比作金童玉女,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应该喜结连理。甚至有人认为这两个人本来就是夫妻。帝国各个知名大学甚至公开宣布,特别颁给他们两个荣誉学士头衔。

    对此,李清照自然是无言苦笑。她本来是帝大的教授,现在这么一弄她反而降了一级,成了学士。

    ※ ※※※※※※※※※※※※※※※※※※※※※腊月二十九日夜,鸾凤殿里,萧后正和李清照对坐下棋。

    萧后用如葱般的秀指捻起一枚白子落在棋盘上,有些黯淡地对李清照道:“妹子,你明日就不能多写几首出来么?”

    李清照无奈地摇摇头,捻起黑子落在棋盘的右下角,道:“明日只有两首,这已经是我最后的存稿了。娘娘,你也知道,词这东西不是别的,说有就能有,那我不真成词圣了吗?”

    萧后哀切地又落下一子,粉脸上都是惆怅:“唉,一子错步步错,我哪知道原来走豪放派路线也能有这种效果。那个‘穿越客’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竟然一天能登四首之多,更可恶的是居然首首都是精品。与妹妹你的词互为伯仲,真是气煞我也!”

    李清照则微微蹙眉,有些不服输地道:“话不能这么说,娘娘。人力有时尽,他也是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文如泉涌。依我看呐,那个‘穿越客’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快词穷了。”

    萧后凤眼微扫李清照那不服输的表情,“吃”一声笑道:“你啊,就是这样。老是不服输。我真的很想知道到底谁能降服住你!”

    帝国飘摇之卷 【第四十五章 降服】

    李清照微微一愣神,如月的弯眉蓦然一挑。嘴角也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

    是啊,谁能降服我呢?会是那个“穿越客”么?不过他的词真的写的很好呢。比起我的“凄凄惨惨戚戚”,他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更加让人心碎。

    不会不会,我怎么会对他服气呢?不能这样!

    李清照用力摇了摇头,却浑若未觉萧后已经打量了她好长时间。

    “噗哧”,萧后笑道:“妹妹,你不会是想哪位心上人了吧?”

    李清照俏脸一红,赶紧捻起旗子落在棋盘上,嗔道:“娘娘,胡说什么呀。你还不知道我么?”

    萧后微扫一眼,百媚横生,娇笑道:“知道知道,你可是连靖海侯家的世子都敢拒绝的大才女!呵呵,不过话说回来……”

    “娘娘……”李清照一听萧后还要继续提,便不依地扭动了一下身子,嗔怒道。

    “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萧后赶紧投降。

    两人又落了几个旗子,萧后忽然又问道:“对了,妹妹,你上次说帮我找的那个什么邹燃,可有眉目?”

    说起这个,李清照叹了口气:“没有。他好像并不是大学生,我翻遍了各个大学的学子名册也没有这个人。”

    萧后蹙眉:“这怎么可能?不是学子怎么会有如此才学?若能找到此人,或许能帮我们扳回一局也未可知。”

    李清照叹气道:“我也知晓。上次听闻这首《精忠报国》是在西山卫城,我在想会不会是禁卫军中的人,可是我也托人去查看过禁卫军中的名册,依然没有此人啊!唉,我也正在心呢!娘娘,要不,咱们先罢战吧?”

    萧后一听,顿时柳眉一竖,银牙暗咬,冷声道:“不,绝不。那个狐狸精媚颜惑上,事事压我一头,我可是当今皇后,这口气我怎么咽得下?哼!还有上次朝堂争斗一事,肯定又是她给陛下出主意,同意宇文护先北后南的政策……这个狐狸精,我越想就越气,恨不得毒死她……”

    李清照手一抖,旗子落在地上,发出清脆“啪”一声。她惊恐地对萧后道:“娘娘,噤声!”说着四处看了看,“谨防隔墙有耳啊!”

    萧后也顿觉自己失言了,忙端起一旁的茶水沾了沾朱唇,掩盖心头的怒气。

    眼看夜色已深,李清照便道:“娘娘,事不可切孟浪。清照一定会支持娘娘的,只是你刚才之言万万不可再提及。朝堂之事自有大人们去秉公而断,不可妄言啊!”

    萧后也平复了怒火,轻点榛首,道:“嗯,妹妹说的是。我刚才也是一时气愤!唉,这深宫就似猛兽,我已经深陷其中了,也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往昔对窗赏月吟诗的日子。”

    李清照谨守不妄言宫中之事的教条,沉默不语。半晌才道:“娘娘,夜色已深,明日便是帝国千年庆典,您还要陪陛下去参加春节晚会,还是早日歇息吧?”

    萧后愁上心头,黯然道:“妹妹,今日陛下肯定依旧不会来鸾凤殿,要不,你今晚就留下来陪我可好?”

    之前李清照也经常留宿鸾凤殿,不过今日李清照却推辞道:“娘娘,我受枢密院之托要为正月十六的羽林军校文试出题,今晚还要去翻阅典籍查找题目呢!再说,这已近年关,我留宿宫中怕是多有不便……这……”

    萧后又是一声长绵的哀叹:“罢罢罢,你去吧!”说完已经径自起身,走到后殿独自伤感去了。

    李清照走出鸾凤殿时,殿内已经响起了萧后凄凉的琴声和幽怨的歌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帝国大学在雒阳城的最西边的桂兰坊,严格来说已经出了雒阳城。在当初圣祖修建雒阳城时,桂兰坊没有算在城区呢,只是雒阳城外的一个小村落。后来因为圣祖决定兴建帝国中央大学,就开始相中了桂兰坊。

    在雒阳的左掖门外有一段秦岭的余脉山峦,延伸百里,和西山卫城的枫叶山林连成一片,称为谭龙峰。谭龙峰下是一片平原,有黄河的支流浔河穿行其间,一直是个物产丰饶所在。周朝时的雒邑就定在此处,到如今都可以在这里发现当年雒邑的城砖断瓦。

    圣祖钦定这里为帝国大学所在之后,由左掖门再延伸出百里长的城墙,将这片平原包裹起来,形成现在的左掖门,也叫雒阳左掖门瓮城。不过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瓮城会修建的如此巨大。桂兰坊居住的大都是学子和各地的学者。共有固定居民三千户,两万余人,不过真实的情况是,桂兰坊里至少居住了二十万人,大都是租房的学子。和各地前来求学的仕林子弟。

    桂兰坊原名雒都镇,雒阳城建起之后这里为了避讳,改名为雒瓮,后来这个名字人人都觉得不吉利,正好汉元543年,这里出了帝国少有的女将军蒋桂兰,于是将这里就改名桂兰坊。在桂兰坊的北边还有蒋桂兰将女的雕像和祠堂。

    帝国大学就在临近谭龙峰下。占地千余亩。本身校舍的面积并不大,就一栋类似帝国礼部的讲学堂和一个一千平米的广场。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但实际上,整个桂兰坊都可以算是帝国大学的产业。在讲学堂的东面有一片密叠崇峦的房屋,个个都高达六层。这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大汉帝国是非常罕见的高建筑。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楼宇都是用硬木做成,没有用到一块砖石。这些楼宇就是帝国大学导师、学士、教授、博士的居所。被称之为“群贤楼”。

    群贤楼的西面还有一栋高九层的求学塔。塔高四十米,跟群贤楼一样也是全木结构。它是帝国大学的象征之一。因为这座求学塔是汉圣祖亲自设计的。从塔的第二层开始,每层塔的立柱竟然都是悬空的。塔的最高那一层称为“玲珑阁”。每逢暴雨倾盆、狂风大作的时候,塔上之人都能感觉到塔在轻微的摆动。

    汉元543?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