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赔款的基准汇率36便士更高的水平上。虽然可能因为银价的变动而有其他损失,但是镑亏问题却不存在了。
至少关于庚子赔款的偿还在1905年以后中国反而可以享受“镑盈”,基于这个原因,李安生也暂时不想去推动清政府对于银本位制的坚持。
他并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但是多少还是清楚一些后世的基本金融知识,所以,他心中有数。
上海银行自从开办之后,就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热,从橡胶股票风潮之中劫后余生的许多华人资本纷纷将钱存入上海银行,反而是外国银行不太可信。
外国银行本来组织了一次阻击,那就是进行大笔的挤兑,但是在上海银行拿出的库存——大笔英镑与美元的打击下,这次阻击虎头蛇尾。
李安生对江南造船厂大笔的投入,以及中华钢铁公司在上海、安徽马鞍山、江西萍乡等地的大手笔,让整个江浙沪的富商们兴奋非常。
几个新颖的金融运作手段,也让他们啧啧称奇,不为别的,就为了南洋等地的富商华侨也纷纷前来上海购买公司债、信托产品以及各种债券与股票,就能看出市场对上海银行主导的几个大项目的普遍看好。
江南造船厂连续得到了大批的订单,一直在处于高速扩张中,甚至扩张到了连各国资本家都纷纷找上门来,想要洽谈业务的地步。
包括求新造船厂也是如此,朱志尧将求新机器厂与求新造船厂一分为二,银行给出的分别信用等级依然很高,依然是个融资的热点,这可把他给乐坏了。
接连的又一大批的华人资本投资于造船、钢铁相关行业,甚至有资本家们集资兴办钢铁厂,各种钢材加工厂,甚至是锻造、铸造行业。
李安生对未来钢铁价格的强烈看好,以及坚定的预期,带动了整个江浙沪资本家们对投资重工业的信心。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普及了点知识,多加了几百字的添头,算是补偿,我很厚道的,求支持。
~~~
“将来海军重建计划中的许多小型舰只都将采用招标的方式,给民营造船厂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朝廷也将出台类似于日本的造船业扶持政策。下面,有请我们的海军大臣,年轻的郡王为我们讲两句。”
要是李安生穿身中山装,倒真像是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的国家领导人,气派非凡。
中国官方的采购早晚要走向公开招标这一关,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得民族工业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日本民间的机械制造工业中,造船业由于《造船奖励法》的颁布获得了最显著的发展。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向国内船厂发包主力舰的建造工作,三菱长崎和川崎神户两家大造船厂尤其受到政府的重视。
据李安生所知,后来在日本海军首级超无畏舰“金刚”级4艘战列巡洋舰当中,有两艘是由这两家船厂建造的。
李安生也想着要扶持江南造船厂与葫芦岛造船厂一样,成为中国两大造船巨头。
载洵对于李安生不遗余力的投入到江南造船厂也很是叹服,难得这家伙不贪污,还大力整治腐败,如今看来,倒是真有成效,而且,他心中也隐隐认同,正要有李安生这样的人物来大力整顿才行。
庆祝仪式在上海银行的大楼前,这里是之前上海滩地产大亨哈同的产业,结果给上海银行买了下来,占据了南京路上最为豪华的一大片地皮。
载洵向到场的富商士绅们略为透露了一些这次将赴欧美订造战舰,并且引进港口、船厂技术的目的,聪明的人当然能猜到,载洵他们去年才出去了一趟,今年又要出去,必定是有大动作。
李安生在旁束手静立,不介意将风头让给载洵。
其实载洵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后世,他拒绝了日本人以及宗室的反复利诱,死活不肯到伪满洲国去出任伪职,做到了一个身为中国人的骨气,没有做汉j。
李安生对于这样的人,还是有几分好感的。
想到这朝廷就如同兔子尾巴长不了,他也有些伤感,载洵虽然因为个人面子问题,在订造战舰上头略微倾斜了有些向他表达敬意的外国公司,但是他总体还是劳心劳力,为海军重建计划奔忙的。
载洵也没有多少银子捞,就那么点,他虽然免不了伸手,但还有些分寸。
“看样子,朝廷是要进一步投入江南造船厂,将来说不定能成为当世屈指可数的造船厂,看看那长兴岛与高昌庙同时动工,都是大工程。我说,朱兄,怎么样,你们求新造船厂也能插一脚吧?”
一位华人船舶修造厂的老板朝着朱志尧挤眉弄眼,在他看来,求新造船厂的好运气又要来了。
朱志尧的发迹简直让人眼红,虽然求新两家工厂负债率高达百分之一千六百,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地步,但是,求新造船厂有着无比的运气,首先是吉祥银行给出的信用评级,又有上海银行的融资保证,还有江南造船厂的船舶业务分包,等等。
美国又来了两艘两千多吨炮艇与驱逐舰的单子,江南造船厂将大清海军的10艘1000吨炮艇的单子转了一半给求新造船厂。
这实在是让人眼红啊。
别说是朱志尧,很多人都能预见到江南造船厂的远大前程,甚至是上海造船业的一次莫大机遇,关键是要在这次机遇中找准时机,在大机遇中找小机遇。
求新造船厂喝粥,他们喝点粥汤,也能乐上一阵。
朱志尧这些日子忙着跟一帮工程师研究燃油锅炉呢,江南造船厂的燃油锅炉厂以及舰炮厂、柴油机厂等都是独立运营的,朱志尧也在燃油锅炉厂入了一股,没别的,求新造船厂之前在燃油锅炉上的研究很有成果,为李安生所看重。
其实中国人的头脑很聪明,要不是工业基础薄弱,只怕民族工业早就发展了起来。
上海的许多小型机械厂都很有独到之处,比如几家研究内燃机的工厂很有独到之处。
有些技术甚至可以说领先世界,只是没有办法将他们变为资本,变为动力,就这么的消散、遗忘,很是遗憾。
李安生在江南造船厂的例子之下,提出了发展实业奖励,凡是在科研上有创新有成果的华人企业,都可以凭借这些技术获取科研补贴,以及税收优惠。
他也将积极帮助这些企业将有用的技术拿到国外去申请专利,并且给予贷款,提高信用评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也要将这些科技转化为动力才行,要给它们舞台,给他们用武之地。
李安生本来就在为了燃油锅炉以及蒸汽轮机发愁,这技术得到之后,多久才能自己制造出来,在功效与质量上达到德国水平。
可看到了上海几家民营机械厂的技术水平之后,他忽然有了信心。
甚至是柴油机的研发,他决定同时交给几家民营机械厂。
他甚至认为,上海的民族工业科技水平要超过日本,日本只是凭借着生丝与棉纺织品的出口,一个刚刚起步的工业国而已,根本就无法与人口基数大的中国相比。
当然,要是中国再不在教育上奋起直追,将来就要给日本超过,甚至是大步拉开距离。
载洵在讲话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看着李安生的一举一动,如今李安生已经给奉若神明,凡是跟他关系近的,都飞黄腾达了。
李平书,江苏布政使,而且还是上海银行的董事之一。
虞洽卿,整个家产都并入了中华航运公司之中,身家迅速翻了几番。
甚至还有上海滩极为说得出来的大佬,都成为了李安生的坚定支持者,他们也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李安生这会正在跟张謇在一旁窃窃私语,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
李安生过去都是大手笔运作,都是重工业,以及金融业,除了帮着国内的几家烟草公司以及云南白药吆喝几句之外,还没有在轻工业上有所举动。
这烟草公司以及云南白药好歹还是轻工业吧,但是江浙沪历来是棉纺织业与生丝业的根基之地,生丝老板与棉纺织老板比比皆是。
这些年随着日本的竞争,生丝业很是不景气,加上英国与日本联手向中国倾销棉纱棉布,中国轻纺工业的状况并不理想,除了张謇的大生纱厂这样的牌子过硬信誉够强的大企业,别的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
要怪就只能怪国内的民族工业自己不争气,在成本上没有优势,给洋货给挤压的喘不过气来。
“说来说去,还是成本问题。机械设备不如人,棉种棉花不如人,资本不如人,竞争太过激烈。在英、美、德、日四国势力交相抢夺的情势下,辛丑年之后的五年中,华资棉纺织厂竟无一家成立。前几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倒是件好事,棉纺织业也在原有基础上稍有进展。这几年分布在江浙等地的棉纺织厂多了几家,纱锭也增长到了10万余枚。但是面临外资兼并和压迫的处境,中国棉纺织业经营的困难有增无已。”
张謇并不是个喜欢吃独食的人,他希望看到中国民族棉纺织工业整体崛起。
说到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他是如数家珍。
创业于1895年的大纯纱厂到1908年为日本资本所兼并;1907年以中日合资开办的上海九成纱厂,开业不久便为日资所吞并,其他华商各厂也屡经改组。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张謇自然不会错过,同样向李安生提起。
这次李安生出去要半年的时间还不止,张謇也不想耽搁下来,希望能够提前得到李安生的准信。
“我的意思是成立一个棉纺织协会,根据最新的棉种棉花,确认生产工艺与标准,发动上海的民族工业,设计专门的机械,我们不能再各自为战,也不能再盲目下去了。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群策群力。我对我亲自参与研发的优质棉种很有信心,必须要大规模的种植,形成规模优势,成段下砍成本。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得自身产品质量提高,还能缩减成本。有了先进的机械设备之后,再集体摸索符合的配套工艺,争取精益求精,将产品做到最好。棉纺织业要走联合壮大的道路,而且,融资上也要想办法。张公,你看云南白药的融资案例怎样?”
云南白药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如今为数不多的几支股票中的一支,由于云南白药公司上来就被美国的几家银行评为信用等级最高级,愿意提供大笔贷款,凭借这一点,加上云南白药在美国的销售业绩,使得云南白药的股票一经上市,就得到了追捧,云南白药公司不仅成功得到大笔融资,而且成功的打开了国内市场。
引领了新一轮上海股市热潮的云南白药功劳卓著,使得橡胶股票风潮引起的整体银根紧缩以及市场低迷有所好转。
张謇眼前一亮,李安生亲自制定的各项证券交易所规章制度都属上乘,实施起来也很成功,不失为一大政绩。
如果棉纺织企业也能上市融资,倒是个好办法,只是操作不易。
“优质棉种的大规模种植,可以参照东北的粮食交易所,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我就不信竞争不过洋货。大生纱厂是不是可以起个头,先走上市融资的道路?”
大生纱厂是民族棉纺织工业的领头羊,让它来先走上市融资的道路,也是个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张謇也很犹豫,毕竟这事关重大,不是件小事。
李安生自然不能说,你们赶紧步伐跨越大一点,一战开打了,就晚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个小高嘲,外国棉纺织品输入减少,欧洲各国在华纱厂也无力增加投资,中国市场上纱布价格猛升,原来处于维持状态的旧有纱厂都在战争期中都获得了高额利润,年年扩充并增设新厂。
但是战争一结束,日本就趁虚而入,外国资本也重新卷土重来,民族棉纺织工业的辉煌昙花一现。
李安生自然不希望看到中国的民族棉纺织工业只能如流星一般,短暂的闪耀。
到今年为止中国已有纱锭83 万枚,布机2000余台,初步形成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各种低支棉纱,供国内市场织布之用。由于机器织布的生产效率比手工织布提高不多,利润不大。棉布在手工织机上织造较为有利,故新兴的棉纺织工厂纺锭发展快,布机增加较少。
除了要大量种植优质棉种,在机器革新上也要加快步伐,后世中国在一战结束后的几年才开始大规模的技术革新,但是那个时候已近晚了,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若是大生纱厂能够走上市融资的道路,我可以让上海银行帮助大生发行公司债,我可以组织认购,不用担心。”
不仅是要上市融资,李安生打算从多个方面来扶持民族棉纺织工业。
张謇咬了咬牙,又看了看笑容满面,跟着一干上海船舶修造业的老板们谈笑风生,毅然下了决心,“行,老朽我就豁出去了,要是股东们不同意,我砸锅卖铁也要将大生纱厂大部分资产都上市融资。”
李安生知道现在光是提供大笔的贷款还不是时候,要靠着大生纱厂树立一个典范,来带动整个棉纺织行业的发展。
生丝业也是如此,一个理,李安生既然打算扶持民族棉纺织工业,就不会错过中国的生丝业。
鸦片战争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生丝业还是世界的主宰,继续辉煌过一段时间。
可是随着美国、意大利与日本等国生丝业的崛起,使得中国的生丝业迅速的走向没落、
尤其是日本,目前生丝出口价值已经是中国的四倍,美国市场绝大多数的生丝都是日本货。
中国丝业生产,长期停留在手工缫制的落后状态。机器生产的起步,大大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后起的日本。即使在新生的机器缫丝厂中,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也存在不少的缺陷。
因之,生产质量的低下,缺乏市场的竞争力,始终是中国生丝出口的一大困扰。
日本生丝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桑树的种植,蚕的养殖,以及对机器、工艺的重视。
当年日本因为生丝质量还不如法国这个后起之秀,卧薪尝胆,引进机器设备,并且让日本达官贵人家的妻子与女儿都强逼着进入工厂学习技术,成为一批中坚的技术力量。
现在日本生丝业的成就无比辉煌,占了世界生丝产值的五分之三,让人咋舌。
其实,在桑树种植与蚕的养殖上头,李安生有办法远远超过日本,用来弥补其他方面的落后。
机器设备的更新、生产管理经营改善等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用农业上的成就来弥补。
李安生听到张謇一口答应,让大生纱厂上市融资,也是很受鼓舞,必须要尽快替棉纺织工业树立一个典型,这才能使得国内的棉纺织商人与生丝业商人相信他,听从他的指挥。
将具体事务交给从黑龙江过来的梁文达之后,李安生与载洵等人踏上了前往欧洲的轮船,也许等他回来,上海已经发生了不少变故,自然是好的一面。
不过,李安生他们刚上船,就遇到了一场刺杀,当然,有惊无险。
随行特工早就发现了异常之处,所以对方一出手就立即控制住了对方。
“我跟你拼了,你这恶魔,你还我的事业,还我的前途。”
一个日本人疯狂的叫嚣着,被踩在地上,依然不肯乖乖听话,自然招惹来一顿痛打。
前来刺杀的有三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姓,大仓。
这个领头的,是前日本大仓组的董事长,大仓喜八郎的儿子大仓建木。
为什么要加个前字呢,原来是大仓组倒闭了。
当然,之前的大仓组还是叫做大仓商会,还没有跨出成为大仓财阀的最后一步。
大仓商会是日本的新兴大公司,在“台湾出兵”、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通过贩卖军火大发战争财,一时被称为“政商”。1902年开始在朝鲜和中国的积极投资,兴办南满洲鸭绿江制材公司,抚顺湖煤铁公司,本溪湖煤铁公司等。在日本国内开办啤酒、皮革、化工、制麻等大企业。
本来大仓商会准备在今年或者明年改组为大仓组的,正是跨入日本财阀的行列,可是,却忽然灰飞烟灭了。
为何,自然是李安生的功劳。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抚顺、本溪地区活动频繁,大仓商会于1905年以采煤供军用为名,强行开采本溪湖煤炭资源,中日交涉事宜增多。
之后大仓财阀频频挑起中日争端,成为了两国交涉的中心。
李安生很是看不惯大仓财阀的做派,私人出资在抚顺与本溪以及鞍山等地兴办煤铁公司,注资一千多万两银子,将大仓财阀用不计损失的代价来进行恶性竞争。
同时由于本溪湖地处山区,煤炭、木材、山货等资源丰富,人烟日渐稠密,匪患屡起。
李安生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匪患嘛,很正常的,大家都懂的。
日本守备队多次出动也奈何不得土匪胡子,吃了无数败仗,大仓财阀几经洗劫,损失惨重。
今年李安生一声令下,继续对大仓财阀进行毁灭性打击,加上日本的新兴财阀三木青山明着帮助大仓财阀,实际上背后使阴招,成功的拖垮了大仓财阀,使得大仓财阀在中国的公司尽数破产,影响到了日本国内的的业务。
凭借着财大气粗,山木青山正式的吞并了大仓财阀,成为日本排名前五的财阀。
大仓财阀就此灰飞烟灭,所以,人家来拼命了。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零四章 关于造舰
第三百零四章 关于造舰
三木财阀凭借着味精与黄金、铜等贵金属在日本的开采起家,短短的数年功夫就聚敛了大笔的财富,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财阀。
目前三木财阀在中国市场上的味精销售虽然并不成功,但是在东北的与满铁合资的煤铁公司却开了两家,又吞并了大仓财阀,准备往造船业发展。
李安生始终认为,与其让满铁搜刮掠夺,还不如让三木财阀来掌握一部分的利益。
三木财阀在日本与东北不断壮大,虽然对日本对东北的掠夺有益,但又何尝不是李安生的一招妙棋,比如,搞垮了大仓财阀。
大仓喜八郎在财阀破产之后,上吊自杀,成了个吊死鬼,家破人亡。
大仓建木为了替父报仇,将矛头对准了李安生。
在他看来,三木财阀是商业竞争,可李安生的公司却是敌国的对手,搞恶性竞争就是敌对行为。
李安生真是哭笑不得,冤有头债有主,就不能去找三木青山?
载洵很清楚大仓财阀在中国的覆灭过程,载沣在李安生设立于鞍山、抚顺等地的煤铁公司都有股份。
出于对钢铁预期的乐观,李安生号召了一大批这几年在东北赚到了钱的富商,还劝说了载沣也投入点银子。
载沣并不像奕劻那般豪富,也不贪腐,但几代下来的积攒还是惊人的,出于对李安生的信任,一次就拿出来三百万两银子。
奕劻他们能够豪富到轻易拿出千把万两银子跟着美国之星财团到墨西哥去开采石油,可载沣不能如此惹人注目,还是让李安生帮着赚银子比较妥当。
李安生的官位越坐越稳,不是没有道理的,再怎么,你奕劻跟载沣也不能跟自己的银子过不去不是?
“这些日本人家破人亡,也怪可怜的,李大人,还是将他们放了吧,上天有好生之德。”
载洵忍不住劝了一声,大仓财阀破产倒台,全是李安生设的阴谋,使得对方资金链跟不上,日本政府救援不及,又有三木财阀施压,所以成功给李安生得手,李安生的煤铁公司轻易吞并了三木财阀在中国的半数产业。
说来说去,载洵他们家也是受益者,心下不忍,可别得了人家的好处还要人家的命。
李安生讶异的看了他一眼,这位郡王哥倒是心软,要是你对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也能这么心软就好了。
“这倒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如此,那么就放他们一条生路好了。来人,将他们押下去。等入了夜,便将他们扔下海去,他们能游得到岸边或是遇到船只过往,便是他们的造化。”
载洵正喝着茶,一口茶水呛到喉咙里头,不住的咳嗽,连衣襟都湿了半片。
这也叫放人一条生路?
不直接弄死人家,可扔下海,不是给鱼吃了,就是淹死,这同样是在杀人啊。
这也叫上天有好生之德?
李安生对敌人的狠辣让载洵很是心惊,背上凉飕飕的,暗暗生出心思来,这李安生只能拉拢,不能得罪,千万不能得罪。
要怪,只能怪这厮从小在美国长大,学的都是外国人那一套,弱肉强食,毫无中国人的以德报怨。
殊不知,他们满人入关前,作为生蛮夷狄,同样是如此种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仓建木带来的两人只是凭着一腔仇恨,前来寻仇,听说要扔下大海,立马跪地求饶,哭爹叫娘。
李安生扭头对着洪老六说道:“师傅,你是不知道日本人的丑态,欺软怕硬。一旦你实力强过他们,他们立马就服服帖帖,像条忠狗一般。比如唐宋时日本无比恭顺,真的跟狗一样。现在,不妨让这两条狗知道,我们中国人与时俱进,不再像以前那样,心慈手软。”
洪老六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好,我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大清十大酷刑。”
大仓建木听的分明,知道越是求饶骨头软,反而会给对方看不起,干脆光棍起来,大声痛骂。
洪老六熟门熟路,一巴掌抽落他半嘴的牙,狠狠的将他的脸踩到脚下,知道李安生最厌恶日本人,所以毫不留情,辣手的很。
不过李安生并不满意,大仓财阀过去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可没少干伤天害理的事情,也该让他们付出点代价。
“把他的舌头剜出来,看他还拿什么来辱骂,也省的他挨不了,咬舌自杀。”
载洵背后一凉,头皮也麻麻的,这李安生也太心狠手辣了点。
李安生可不是心狠手辣之人,他此刻脑子里想到的全是后世日本侵华时犯下的罪行,既然大仓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那么就由他大仓建木来偿还点后世的债好了。
大仓建木要是知道真相,自己代后世的侵华日军受了过,只怕要冤屈死。
对待敌人,从来就要心狠手辣,比敌人更加凶残,李安生这是在给手下打预防针。
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美国就是这么做的,一直在纵容日本,同时在不断地刺激日本,让日本疯狂的扩充军备,终于走上对外战争的不归之路。
对待这样疯狂的敌人,李安生的办法是比敌人更加的凶残,震慑对方。
从前汉武时代便实施了这样一个国策,凡敢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这并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匈奴的不断马蚤扰,杀人放火,野蛮劫掠,使得汉武时代必须做出这样的反应,凡是来招惹大汉的,那么十倍奉还,比匈奴更加的凶残狠辣。
你日本鬼子敢杀我一个中国人,必定要杀十个日本人讨回。
这两年随着锦齐铁路的修建,葫芦岛军港的开发,日本在东北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交涉也越来越多。
梁敦彦受够了日本人的马蚤扰,心中虽然并不认同李安生的凶残,但还是觉得解气。
这次他们乘坐了中华航运公司的邮轮,船上还有不少商人,甚至还有外籍人士,当然不能做的太过火。
这次“海圻”号巡洋舰带着“海容”号一路随行,准备到英国之后进行检修与保养。
由于这趟出访太过重要,海军重建计划离不开载洵与李安生两人,故而派了两艘军舰护航。
“海圻”号巡洋舰是清政府于1896年从英国购买的巡洋舰,目前可是中国海军的当打主力舰,舰长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程璧光。
“海圻”号排水量4300吨,航速24节。舰长1293,宽142,吃水61。装备2门203主炮,10门119副炮,12门47副炮,4门37机关炮。另有鱼雷发射管5具。
本来还有一艘同级舰“海天”号的,可是1904年的时候在江苏触礁沉没。
李安生本来有把握将这艘“海天”号打捞起来,可是考虑毕竟是十余年的旧舰,成本不合算,不值得,也就作罢。
也就是说,“海圻”号作为一艘服役11年的旧舰,居然还是中国的主力战舰,可见中国海军力量的窘迫。
本来去年载洵等人向英国订造了后来的“应瑞”号巡洋舰之后,还准备追订一艘后来的“肇和”号巡洋舰的,也准备向奥匈帝国订造1800吨级轻型巡洋舰三艘,4900吨使用203毫米主炮的装甲巡洋舰一艘,但是给李安生搅黄了。
当时载洵跟萨镇冰是怒气冲冲回国的,左考察右考察,只有奥匈帝国的报价最便宜,德国方面顾不上这些小订单,就转给了奥匈帝国的t船厂。
可等他们赶回国,真是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李安生居然运作向德国订造一艘主力战舰,提出的各种方案还一步步的接近成功,这让萨镇冰当初在德国方面正式确认订单,并且邀请李安生访德之后,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次萨镇冰并没有一同前往欧洲,而是留在了江南造船厂,监造江南造船厂目前正在监造的一艘49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与一艘使用燃油锅炉的1100吨驱逐舰,而计划中本来打算向日本或者美国订造的一艘2300吨左右轻型巡洋舰则由求新造船厂建造。
随着造舰技术的发展,巡洋舰的吨位也将随着主力战舰吨位的不断提升而提升,而轻型巡洋舰的任务,更多的将被驱逐舰——这个时代称为大型鱼雷艇所替代。
在条约时代,排水量低于9000吨的才被称为轻型巡洋舰,而重巡洋舰丝毫不逊于这个时代的前无畏战列舰,有些重巡洋舰甚至比这个时代的前无畏战列舰还要凶猛。
目前美国的船厂在巡洋舰上也已经广泛试验了燃油锅炉,技术成熟化,这次从美国得到技术之后,李安生决定结合江南造船厂与求新造船厂之前就燃油锅炉的技术力量,开始自己建造使用燃油锅炉的轻型巡洋舰与驱逐舰。
有了美国过来的技术保证,可谓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一艘轻型巡洋舰向英国订造,起码在20万英镑往上,可现在自己造,要不了18万英镑,这还是在自己没有经验的情况下。
其实这个时代哪怕造三四千吨的巡洋舰也是扑街货,不值得,还不如专心研究驱逐舰,说不定能在一战中大卖特卖。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一步却一定要走,既是积累经验,消化技术,也是培养大批的人才。
本来之前载洵与萨镇冰载洵一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并向意大利订购炮舰1艘,向奥地利订购驱逐舰1艘,向德国订购驱逐舰3艘、江防炮舰2艘,向英国订购巡洋舰2艘,但是基本都给取消了订单,就剩下了一艘英国建造的“应瑞”号巡洋舰,花了20万英镑。
李安生是连这20万英镑都不舍得花的,但考虑到能够用来作为自己造舰的参考,让英国方面提供舰炮等多种技术,也是值得的。
不可能一下子就建造数万吨的主力战舰,就这么原地踏步,等到在英国与德国订造的两艘战列巡洋舰回来,想要自己建造是绝无可能。
只有趁着这段时间迅速的积累经验,综合英国、德国与美国的造舰技术,尽快消化吸收,等到两三年下来,自己建造上两三个型号的主力战舰,造舰技术必定能上几个台阶,真正的成为当世造舰强国。
日本就是走的这条路,但李安生的办法比日本更多,眼界也要开阔,走的歪路将会很少,直接后来居上,赶超日本也就在几年的时间。
萨镇冰对李安生提出的驱逐舰也很感兴趣,这种在英国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的军舰能在海上毫无困难地捕捉鱼雷艇,同时携带鱼雷,用于攻击敌舰。德国海军发展的同类型的军舰则称为大型鱼雷艇。
随着更多的驱逐舰进入各国海军服役,驱逐舰开始安装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径的鱼雷发射管,编队使用的驱逐舰已经成为海军舰队的主要突击兵力,打击敌人鱼雷舰艇的同时还要对敌舰队实施鱼雷攻击。
事实上,从本质而言,驱逐舰就是一种大型的鱼雷艇。
李安生推断,将来驱逐舰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泛,因为这种舰只的适应性相当强大,比如他“设计”的这款驱逐舰,采用了德国提供的燃油蒸汽涡轮机动力装置,这种技术也将在李安生到达德国之后,转交给中方。
这款吨位并不大,但是动力充足的驱逐舰航速将超过35节,携带鱼雷和水雷,进行舰队警戒、布雷以及保护补给线的行动,并装备扫雷工具作为扫雷舰艇使用,甚至直接支援两栖登陆作战。
加入中日开战,商队护航,突破日本海上等重任将交给它们来完成,有了两艘战列巡洋舰当刺客,日本很难彻底中国的海上交通运输线。
对于萨镇冰,李安生的印象,还是来自于后世的电影电视《北洋水师》,那位豪爽爱酒地蒙古汉子。
实际上,他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其始祖为辅佐元世祖经略吐蕃有功的色目人(属西突厥部落葛罗禄)答失蛮,元代中期赐姓萨,后为蒙古族同化。
萨镇冰不尚空谈,到了高昌庙之后日夜钻在船厂,将所造舰只的各项参数摸的一清二楚,同时他也亲自指导南洋海军官兵练习航海驾驶技术以及演放鱼雷、靶、备战操练等战斗技术,让李安生颇为放心。
将江南造船厂的造舰交给薛策与萨镇冰,他才放心的赶赴欧洲,帮助中国实现那宏伟的主力战舰梦想。
他们并不清楚,在他们踏上邮轮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为之瞩目,这代表着中国重新走向复兴的第一步。
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深知海军的重要。于是仍四处购舰,掀起了清朝第二个购舰潮。
但是,这还远远不能看到中国海军复兴的希望,在这个战舰即为国家地位与实力体现的时代,只有主力战舰才是主流。
尤其是无畏战舰出现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日本也清楚的认识到了它号称世界第三实际世界第四的海军吨位,在时代的潮流之中,将会越来越不可靠,那一大排的前无畏舰,都将是坑爹货。
所以,日本迅速的开始了造舰之路,从自己毫无能力建造全部向英国订购,到自己半买半造第一款“河内”级战列舰,结果造到一半就成了鸡肋废品;一听说中国有订造主力战舰的苗头,立即急吼吼的向英国订造了一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之后又追加了一艘,而且自己也紧急的动员了全国的力量,开始准备建造自己的真正无畏舰“扶桑”级。
中日两国隐隐有军备竞赛的苗头,让列强各国颇为关注,连美国都忍不住要跳出来,向中国兜售海军建设计划。
殊不知,中国要真正走向复兴,并不能仅仅像西方国家忽悠的那样,先完成海军的复兴。
中国要走的道路还很长,李安生也无法绝对把握总体脉络,只能说,用战列巡洋舰来作为战略巡洋舰,战略。
两艘战列巡洋舰是肯定要订造的,不仅能够刺激日本,延缓造舰国产化的进程,同时浪费日本的宝贵外汇与资金,而且还能够拥有制衡日本海上力量的能力。
将来在东北跟日本开战是必定的,也许一战都不能挡住日本的这种野心,必须未雨绸缪才行。
就在上个月,日、俄两国签订了第二次《日俄协定》,联手侵夺“满洲”利益。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密约与后世也没多少区别,甚至说不定要更加的激进,主要内容逃不开以下几点:日俄两国进一步确认第一次密约所划定的势力范围和两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的特殊利益,并互相担保不以任何方式阻碍对方在其势力范围内巩固及发展特殊利益。如两国特殊利益受到威胁,缔约双方将采取联合行动或提出援助,以捍卫上述利益。
这次密约具有明显的军事同盟色彩没,这是在李安生加速引入美国资本之后出现的,同时也是东北日益庞大的粮食贸易造成的,巨额的利润就此落在中国自己的口袋里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