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级就是一款全部燃油锅炉的战列舰,英国佬并没有从油煤混合动力过度一下。
以海军大臣费舍尔为首的一帮激进分子无比重视燃油锅炉,并且经过仔细分析后,得出了激动人心的结论。
用石油为动力的战船没有黑烟,不会暴露目标,而烧煤的战船拖着长长的烟尾巴,10公里以外都能看见。烧煤的动力装置,要达到最大马力,需要4到9小时,而烧油则只需要5分钟。要给战舰提供油料,只要12个人工作12个小时,而提供同样能量的煤,则需要500个人工作5天。要得到相同马力的推力,燃油引擎只需要燃煤引擎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每天消耗量也只有煤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一支船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无论船队是商船队还是海军舰队,以油作为动力,其活动半径是以煤为动力船队的4倍。
也正是这种结论,更加的刺激了费舍尔等人,更加坚定了他们加快研发燃油锅炉的决心。
“金刚”号是首次的试验,其实燃油锅炉技术已经成熟,但还需要仔细观察。
李安生这个时候提出建造一艘全部使用燃油锅炉的主力舰,就像雪中送炭一般,给了费舍尔等人注射了强心剂。
朱尔典很清楚海军大臣的狂热,虽说对李安生提出的这个建议很吃惊,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立即同意。
中国使用燃油战舰,将更加的依靠大英帝国遍布海外的港口与补给点,更加的依赖于大英帝国。
虽然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在波斯等地动作很快,但是英国同样拥有石油资源,比如波斯。
英国人的第一个猎物是澳大利亚业余地质学家威廉?诺克斯?达西与他手里的波斯石油特许权。19世纪90年代,新波斯国王希望国家进入现代化,他召见了达西,要求他帮助波斯建设铁路。作为回报并为了换取大量现金,国王1901年授予达西一项特权:在60年的时间里,他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在波斯的土地上自由探采石油,所有发现的与石油有关的财产,都将归他所有。达西支付了大约2万美元的现金,并同意只要找到石油,他都从销售额中支付给国王16的矿区使用费。
在费舍尔当上海军大臣之后,说服达西将手里的授权转让给英波(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
后来英国政府购买了股份,并占据了公司的主导地位,只是未有公布。
英国成功的获得了它的第一个石油资源,而且,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奇迹也刺激了费舍尔,他坚信波斯有着更多的石油。
为此,英波石油公司一直在谋求重新改组土耳其石油公司,争取控制这家公司,从而控制整个奥斯曼帝国土地上的石油,从德国佬手中争夺石油控制权。
德国之前在奥斯曼帝国的石油事业上比英国要积极的多,也走的更远,但是,德国受限于洛克菲勒家族,而洛克菲勒家族的态度,很有可能会导致这场石油争夺的结果走向何处。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九十六章 文莱攻略
第二百九十六章 文莱攻略
这几年英国与德国在奥斯曼帝国争夺很激烈,尤其是石油资源的归属。
只是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强势崛起打断了两国的争夺进程,使得两国都要依靠美国之星石油公司来进行暗中角力。
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左右逢源,甚至还凭借这种左右逢源得到了奥斯曼帝国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的认可。
作为整个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公司,它有足够的话语权。
德国事实上被美国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所控制——标准石油公司所属的德国石油销售公司控制着德国销售总额的91,而德意志银行只拥有标准石油公司德国销售公司9的股份。
在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占有结构上,英国与德国,强弱立现。
温斯顿?丘吉尔被视为下一任英国海军大臣的热门人选,他也是个狂热的军舰使用燃油动力的激进者。
一旦英国海军正式确认将来以燃油作为军舰动力,那么很有可能英国的整个战略规划会向石油资源倾斜。
朱尔典一听到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就一阵的头大,联想到李安生与美国之星财团的关系,他不得不慎重对待与李安生的关系。
美国之星石油公司比洛克菲勒家族对待德国在奥斯曼的石油争夺较为温和与宽容,这使得英国极为不满。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与工业界也认识到石油是未来经济的燃料,是战略性资源。
在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推动下,德国正在与奥斯曼皇帝谈判为巴格达铁路融资,德意志银行提出铁路两旁2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石油和矿产开采权,由铁路公司控制。
美国之星财团已经在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的部分地区发现了石油,而建设中的柏林—巴格达铁路的最后一段正好穿过这一地区。
铁路以及铁路周边的石油,德国人看到了超越英国人的机会。当然,德国人也知道英国人为了保护印度与东方通道,一定会维护他们在海湾与苏伊士运河的利益。
这条铁路第一次把君士坦丁堡和奥斯曼帝国的亚洲内陆腹地与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地区联系了起来。这样的铁路,一旦扩展到巴格达,再延伸到不远的科威特,将在欧洲和整个印度次大陆之间建立起一条价格低廉而快捷的交通通道,这也是当时最高等级的世界级铁路。
如果柏林-巴格达铁路建成,这块生产数不尽的经济财富、海上军事力量根本攻击不到的巨大内陆疆土将统一在德国的周围。
如此一来,英国过去在这片土地上所进行的努力将会化为乌有。
李安生随时都会调出世界地图,满怀恶意的看一看从北非到中东,再从达达尼尔海峡到柏林的地图。
尽快推动巴格达铁路问题的尘埃落定,这是李安生的夙愿。
看着朱尔典那张英国脸,李安生的脸上满是笑意。
后世历史英国与德国在1914年互相妥协,那么为什么不现在就利用石油来推动英国、德国与土耳其三方的一致呢?
利用这次妥协,帮助德国尽快的建立完备的石油供给体系,那么在一战中德国的油煤混合动力战舰将会更加的生猛。
英国佬也不得不妥协,他们在北非的利益非常重要,绝对不能使北非处于德国和土耳其军队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内,并且两队从波斯湾可以直接威胁到印度。
看一眼世界地图就会发现,从柏林到巴格达,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一字排开。只有一小块条状地带横亘在这条链条上,阻止了东西两边的联系,这就是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虽小,但处于德国与君士坦丁堡港和萨洛尼卡等大港口之间,如鲠在喉。这些港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把守着东方的大门。
柏林-巴格达铁路要是延伸到科威特,那么塞尔维亚将成为德国的眼中钉,形势更加的混乱,战火很有可能在巴尔干首先燃起。
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基本上使得德国同意将铁路终点定在巴士拉,这样一来英国就会觉得面上有光,承认这一结果。
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当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挤开洛克菲勒,需要跟德国与英国同时搞好关系。
美国生产的石油占世界产量的63,俄罗斯的巴库大约占19,墨西哥占5,中东的石油资源是未来的战略所在。
只是凭借这句话,就能够使得心高气傲的英国佬坐到谈判桌上来。
德国的“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拥有八万吨马力的引擎,虽然还是用煤作燃料,但航速能达到令人震惊的28节。在英国,只有两艘军舰在速度上可与之媲美。英国的燃煤舰队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而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对英国的海上优势提出了挑战。
英国已经等不及,他们急需在燃油锅炉技术上有所突破,而李安生正在等待这种突破,然后结合德国人的技术,开发出更为先进的燃油锅炉。
不仅如此,面对德国的挑战,如果英国不仅能确保自己未来石油运输和能源技术的需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她还能阻止经济竞争对手染指世界上的石油资源储备,那么,她的霸权地位还能再维持几十年。
简言之,即使英国的工业停滞不前,无法与德国新兴的戴姆勒汽车公司竞争,那么她将控制戴姆勒汽车公司所必需的原料。
英国的石油控制政策对世界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正变得清晰可见,也对,李安生很佩服英国人的远见,他们可以从美国与俄国得到石油,而德国则只能依靠中东。
如果能够拉拢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同时在战时德国的对外贸易,那么,他们将稳操胜券。
鉴于李安生对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影响力,朱尔典认为国内应该会同意将燃油锅炉技术交给中国,毕竟德国的燃油锅炉技术并不落后,而且中国同样缺乏石油。
一个本身没有石油资源的中国,即便拥有大型使用燃油锅炉的舰队,对外也不具备侵略性与威胁性。
通过马六甲海峡以及从日本到琉球群岛乃至台湾,很容易的就能切断中国的石油进口。
就凭这一点,中国永远不敢得罪英日同盟。
朱尔典迅速的让人将李安生提供的战舰设计图纸与技术资料通过邮轮发往英国,由英国的造船专家们、战舰设计师们来评估一下,中国人的大胆与激进。
全部使用燃油锅炉,最新的蒸汽轮机,356毫米主炮,150毫米副炮,其余火炮位全部空置,作为将来改造之用,航速要比“金刚”号至少快两节以上,装甲要厚,对炮塔与弹药库的防护要足够,水密舱要使用德国人的设计风格。
天哪,这是一艘怎样的战舰,不伦不类,朱尔典发出兴叹。
与此同时,在与中国毫不相干的文莱,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
文莱王朝的博尔基亚氏王室对文莱数百年的统治被推翻,目前文莱正处于战火之中。
民族独立解放组织正在向整个文莱进军,当然,这个才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也太小了点,忠于苏丹的武装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目前负隅顽抗的,是一些外国殖民机构。
文莱从8世纪开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现在的首都斯里巴加湾正是以文莱命名,这可是一个李安生梦寐以求的大港口。
拿下文莱,不仅能够得到一个宝贵的落脚点,而且还能够获得大量宝贵的资源,比如石油与天然气,更为主要的是,文莱就像一个底盘,衬托着整个的南端。
根据1888年9月17日签订的《英国文莱条约》,英国握有苏丹王位继承决定权和外交权,并规定未经英国同意,文莱不得将国土割让给他国。
1906年,又签订补充协定,英国派驻扎官掌管文莱的一切政务。从此,文莱的一切内政、外交和国防大权都落入英国人手中。名义上文莱仍是一个苏丹国,但实质上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文莱目前的人口才十万人不到,华人占了四成,这次的民族独立运动虽然没有确切证据是华人领导的,但是,英国殖民当局怀疑背后有华人武装的策划。
英国殖民者这些年在文莱大肆掠夺经济资源,夺取土地种植橡胶,操纵森林资源开发,民族经济受到极大摧残,国家财政拮据,靠借贷维持开支。
民族独立解放组织正是凭借这个理由,要求文莱苏丹下台。
文莱这个弹丸之地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引起国际上的关注,这个偏僻角落发生的政变,也根本无法吸引人的目光,并没有人会来真正在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的归属。
作为保护国,英国殖民当局迅速的调集军队,并且派出特使,准备进入文莱与民族独立解放组织接洽。
如果这个组织建立的新政权不承认英国这个保护国,甚至对英国不够友好,那么,新加坡方面会毫不犹豫的摧毁这个新政权,重新换上之前很听英国话的文莱苏丹政权。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九十七章 橡胶股票大崩盘
第二百九十七章 橡胶股票大崩盘
时间进入1910年五月中旬,正当上海的汇丰银行等外国银行团准备趁着橡胶股票的疯狂涨势大量出货的时候,从伦敦传来的一个惊人消息,让所有外国投机者们瞬间石化。
由于橡胶股票的疯涨,使得整个市场出现不可控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橡胶股票背后的故事。
据有人爆料,许多橡胶公司都是个空架子,别说是橡胶树苗,就连橡胶园都是假的。
这个新闻一经证实,伦敦的橡胶股票价格立即作出反应,连续几天都是大跌。
在上海,更为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以麦边为首的几名橡胶公司老板集体跑路,这更加加剧了橡胶股票市场的震荡。
橡胶股票出现了大幅狂跌,许多人开始谋求出手橡胶股票,可怜的是,根本就没有人接手,橡胶股价一跌再跌,开始还有某些极具冒险精神的外国投机者想抄一下底,但迅速的给市场所吞没掉。
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外国银行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这还不算,更加雪上加霜的,之前向他们抵押股票的几家小银行与钱庄都集体蒸发。
汇丰银行本来想收紧银根,将损失从这些小银行与钱庄上头弥补回来的,没想到再次的落了空。
麦边等人卷走了巨款,更加使得汇丰银行祸不单行。
上海的许多中国人固然损失惨重,但是相比之下,洋鬼子们损失的更多。
李安生早就等待了许久,立即授意之前存入巨款的吉祥银行等巨头纷纷 挤兑汇丰银行,在这样的态势下,花旗银行识趣的靠边站。
汇丰银行的门口一连数日都挤满了人,都是李安生聘请的一些“专业人士”,在这样的挤兑风潮之下,越来越多的上海商人、官僚与地主等富余阶级开始加入到挤兑大军来。
本来汇丰银行实力强大,这次股票风潮还不至于让它伤筋动骨,但是由于外国洋行、商人、投机者们跟汇丰银行关系太过密切,比如哈同与沙逊这样的富商,将大部分的资产都抵押了出去,得到了汇丰银行的大笔贷款,如此一来,使得汇丰银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橡胶股价还没有一泄千里,哈同已经顶不住了,汇丰银行在这样的挤兑下,只能开始向哈同等人催要贷款。
上海地产大亨哈同无奈之下,只能宣告破产,成为了上海滩上的头条新闻。
就在苏州的李安生听到了这个消息,乐了半天,这些外国投机者们利用各种手段,在上海哄炒房地产,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整个英国资本在上海的房地产价值5000多万美元,这次缩水严重,随着哈同的倒台,整个上海金融界的大萎缩,房地产价格节节下跌。
这让李安生也连呼没有想到,橡胶股价的大跌居然连带着上海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也迅速下跌。
挤兑风潮仍然在继续,一直到六月下旬,橡胶股价基本跌成了地板价,白菜价,上海无数富翁倾家荡产,直接损失超过了8千万两银子。
这还不算,因为这次橡胶股票大跌而引起的连锁效应,使得无数外国工厂、洋行关门破产,许多的外国银行也争相破产。
汇丰银行因为这个连锁效应,直接损失也在5000万两银子以上,疯狂的挤兑,使得汇丰银行不得不加快了收紧银根,催要贷款,清算破产洋行与企业资产,拍卖烂在手里的房地产。
本来上海的热钱基本被收干,富裕资本也都搅和进了橡胶股潮,根本就没有大量的富裕资本来接盘,汇丰银行为首的外国银行只能大幅降低价格,出手手上的大量洋行与工厂资产,以及大量的房地产。
本来这些资产以前都是香饽饽,华商做梦都无法得到,可是,现在却都成了案板上的肉,只要你有钱,价格好商量。
李安生为了防止从新加坡继续有资金过来,汇丰董事团从英国本土调集资金,加快了对外国银行的挤兑。
挤兑的同时,也在等待那些早已落袋为安的上海华商们缓缓接手那些洋商资产,李安生并不想吃独食,还是让这些听话的华商继续壮大实力为好。
等到七月底,李安生终于开始出手,大肆收购那些已经破产的资产,给汇丰银行一条活路,并且那些摇摇欲坠的外国工厂,也给李安生收购许多。
外国资本家们看似实力强大,但是只要银根一收紧,他们就是待宰的羔羊。
不仅上海银根收紧,能够进行融资的银行成为了追捧的对象,就连英国本土也因为这次股票风潮而元气大伤,根本就没有余力来帮助远东的英国资本家们。
手头有大量富余资本的唯有李安生与他一手打造的上海金融联盟,这次的大手笔运作,也使得整个上海乃至江浙的富商资本家们将他奉若神明。
别说李平书、虞洽卿这样的大佬,就连荣氏兄弟这样的小资本投入都赚了大钱,他们兄弟拼了命多方筹借,募集了50万两银子,前后赚了70多万两。
杰克的大通信托公司也凭借这次机会将资产翻了数番,兴奋的杰克一连拍了数封电报到了纽约,向老摩根汇报了他的进展。
其实根本就不用杰克汇报,早就有摩根在上海的代理人将大致情形告知了摩根,摩根也为杰克的成长很是欣慰。
他的身体有所好转,但是他更加的渴望,有个继承人能够迅速的为他分担。
为此,一笔为数一千万美元的信用证到了上海,授权大通信托公司,随时可以调用这笔资金。
杰克为此欢呼了好几天,安琪也为杰克的成功感到高兴,这是老摩根对儿子的第一次认可。
盖瑞这次也发了一笔,他的饭店资产抵押获得的资金也赚了一笔,足够他将饭店卖掉,以巨资来收购哈同的爱俪园,以及周边的几处地产,他准备用来改造成为一个专门为上海的公众服务的公园,让上海的孩子们都有个游览的地方。
他的饭店由杰克买下,作为摩根大通在上海的落脚点,将来,这里是摩根大通的大本营。
这次股票风潮直接导致了以汇丰银行为首的外国银行大衰退,而吉祥银行、上海银行以及摩根大通银行强势崛起。
过去汇丰、德华、麦加利、华俄道胜、横滨正金、东方汇理、花旗、荷兰、华比等9家外国银行控制上海金融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更多的外国小银行倒闭破产,成为了最大的输家。
过去,它们资本雄厚,吸纳了大批外国工厂、洋行的大宗存款,由于受到治外法权的保护,许多中国企业、商人和官僚也喜欢把资金存入外国银行,虽然外国银行的存款利率很低,但使得这些银行实力无比壮大。
现在,李安生所推动的几家银行取代了他们的位置,甚至是外汇牌价,也实施由上海道台衙门的银监官厅来监督。
大量的存款流入了这几家银行,尤其是以强国为口号的上海银行,作为华资银行并没有落在吉祥银行与摩根大通银行后头。
它之前对江南造船厂以及求新造船厂、江南飞机公司等几家企业的成功贷款,并且控制部分优质资产,使得它受到了富裕资本的追捧。
没有因为橡胶股票风潮而损失,反而因为先见之明,获得了大笔的利益,这些资本没有理由不信任这样的银行。
“抓住那个骗子,骗子,抓住他。”
在黄浦江边,哈同披头散发的狂奔着 ,声嘶力竭的叫喊。
“麦边,是麦边那个混球。”
要是没有麦边的携款潜逃,汇丰银行根本就不会陷入到如此尴尬的境地,哈同根本就不会破产,所以,他将麦边视为不共戴天之仇人。
他失魂落魄的在黄浦江边走着,恨不得就此了此余生,但是,他陡然间发现了麦边的身影,这个神秘的投机者,神秘的出现,又神秘的消失,本来是个奇迹,哈同一直想要探究这个奇迹。
他忘不了那张脸,化成灰都认得。
他拼命的追赶着那辆汽车,将手杖远远的丢向它,他以为他扔的是一颗炸弹。
“对不起,先生,这里不需要你大叫大喊。”
一名不速之客将他打晕,然后迅速的离开了现场。
是的,不需要哈同大叫大嚷,可千万不要因此而出了岔子。
麦边,或者说李麦边,他马上就要登上去文莱的轮船,他将在那里继续施展身手。
他同样是由胖叮当制造出来的一个生物拟态人,一个接收了麦边大量资产并且祸害了汇丰银行等一大批外国资本家的幕后黑手。
李安生之前颇有顾虑,生物拟态人可以模拟所有人的长相,但是,由于这是个惊天的绝密,他并不愿意滥用。
更何况,他并不想因为去复制了一些能够无意间推动历史进程的人,而导致整个历史走向面目全非,他失去了掌控的基础,对于他反而是有大害。
比如,他完全可以将孙中山绑来,复制一个,然后秘密的杀害,从此,他就能躲在“孙中山”的背后遥控指挥,或者是“袁世凯”,但他并不敢这么做,如此一来,谁知道历史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说不定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
使用一个李麦边,应该不会造成多大的麻烦,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他还是让李麦边去文莱躲一阵子,那里也需要人手。
第二天哈同被送进了疯人院,他完全的疯了,是好心人将他送进疯人院的,这毕竟是一位曾经叱咤上海滩的摩登大亨。
不过,若干年后,有谁会记得,大半条南京路都是他的资产,爱俪园曾经是上海名流汇集的地方,有谁会记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次上海滩许多大亨的没落,也造就了许多新的大亨,华亨。
比如耶松船厂——曾经远东屈指可数的船舶修造厂,在这次风潮中应声而倒,被求新造船厂兼并,而从吉祥银行获得大笔融资的朱志尧也成为各界追捧的对象,许多人争相到他的厂里去入股,凭借民间入股,他居然成功的填平了风险投资,完全的消化了耶松船厂,当然耶松船厂的人才由江南造船厂与求新造船厂两家瓜分,这是李安生坚持要的一点顺带利息。
上海是当之无愧的远东金融中心,中国无数的富豪在这里集中,这次的股票风潮,有人欢笑,有人落泪。
华人资本总体受害并不算大,总体还是有所进账的,李安生幕后控制的几家橡胶公司赚了大头。
中华橡胶公司早早的转手,将获利全部转入了中华钢铁公司,南洋橡胶公司也在漫长的出货期之中获利不小,而海南橡胶公司同样笑到了最后,虽然股价跌到了地板价上,但是由于它并没有进行风险操控,实打实的高位大出货,目前抄底成功,实施的了一次股市大融资,将大部分的海南适合种植橡胶的土地圈了下来,进一步兴办种植园。
李麦边以及几家他牵头的洋骗子也从伦敦股市、上海金融市场以及汇丰银行手中卷走了两千多万两银子,当然,这两千多万两银子的庞大资金,随着太平洋上某艘轮船上扔下的几条尸体,全部成为了李麦边的资产,哦,不,是李安生的资产。
这笔资金中的一部分,将会用来投入到文莱的斯里巴加湾,李安生准备在那里兴建一个军港,以及油煤补给码头。
甚至将来华商航运集团可以以此为一个中转站,李安生准备将这里经营成为他的一个海外据点。
相比之前分布在南洋其他地方的几个雇佣军基地,这个海外据点将是真正的属于他自己的据点,不用担心给殖民者察觉到。
至于如何将文莱这块土地合法的占为己有,文莱苏丹不足为患,文莱土著不足为患,只需要摆平英国佬。
不过,如何摆平英国佬,李安生似乎已经有了主意,英国佬上不上钩,就要看如何运作。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九十八章 文莱要成为自治领
第二百九十八章 文莱要成为自治领
文莱本身也是个石油富集地区,从这里开采石油,经过提炼运往香港,经过粤汉铁路运到武汉,然后通过武汉这个中心枢纽东进北上,这是最为稳妥的一条运输线。
将来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原油也将通过这种方式在战时运送到中国,除非英国佬不允许经过香港这个港口,或者南方出现亲日的军阀势力。
不过,湛江也是个不错的登陆点,只是需要转车到广州,中间多了些程序,成本也要高一些。
但是从战时来讲,这些都微不足道。
李安生还打算用李麦边的资金在海南石碌开发石碌铁矿,这个后世的举世闻名的海南明珠可不能轻易错过。
马鞍山的铁矿石要开发,但海南石碌铁矿石也需要同时进行,以备不时只需。
虽然从海南运送铁矿石到上海成本要高出不少,但是从战时角度来讲,同样可以复制文莱石油的运输。
海南石碌铁矿是中国少有的铁矿石富矿带,它不仅有丰富的铁、钴、铜资源,而且还有镍、硫、铝、金等多种矿产资源。从后世查到的数据来看,铁矿储量达数亿吨,品位高达62以上。
反正手头有大笔资金,就要用来派大用场,他手头并不缺暴利行业,他需要的是兴办国内无人敢兴办的重工业,尤其是钢铁行业,以此来带动整个中国的重工业发展。
比如江南造船厂与求新造船厂,就根本不缺融资渠道,民间股本就已经足够,朝廷提供的订单,以及从美国过来的海轮订单,甚至是美国驻菲律宾舰队的炮艇订单,都使得两家船厂被各界人士所看重,争相提供各种资金。
朱志尧更是接连扩大了船厂下头的内燃机车间以及车床制造厂规模,他雄心勃勃,想要将求新造船厂打造成为上海除江南造船厂之外最大的造船厂,以及上海的机械行业龙头老大。
而上海造船业的繁荣兴旺,忽然使得江浙沪资本家们对于兴办钢铁行业的兴趣大增,或是购买中华钢铁公司的债券与股票,或是准备购买信托产品,甚至是直接募股,准备投资与钢铁厂相关的许多企业。
整个江浙沪的资本已经给调动了起来,自然不用李安生操心。
他的目光,放到了南边,文莱。
文莱自古就与中国往来密切,被称为浡泥,在14世纪至16世纪非常强大,国土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沙捞越和沙巴。
而沙捞越与沙巴,正好与文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北部婆罗洲,这里也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地带,后世马来西亚大半的石油资源都是在这里。
他之所以选择文莱,是因为这里被菲律宾与所屏蔽,来自日本的威胁被降到了最低,而周边海域的复杂地形,也很适合跟日本军舰玩伏击战。
全部使用燃油锅炉的战列巡洋舰,就如同刺客一般,不出则已,出则必杀。
金翰圣坐在文莱苏丹的皇宫之中,翘着二郎腿,无比惬意。
这可是一座货真价实的皇宫啊,而且,貌似还修得金碧辉煌,跟他的姓很相称。
只是,可惜,这么丁点大的国家,居然修这么大一个皇宫,还是伊斯兰情调,金翰圣很憋闷,要是中国式的宫殿多好,怎么说也得过上一过皇帝瘾。
他想不通李安生一定要拿下这片土地是要干嘛用,除了斯里巴加湾有些用处。
这个国家就可怜的几万人口,土地就五千多平方公里,还是个穷地方,稍微像样点的房屋要么就是清真寺庙,要么就是外国风格的建筑。
这里外国殖民势力很强大,到处都是外国公司,主要是种植橡胶,掠夺文莱的森林资源,不过也都是些小公司罢了。
不过,此时这些外国公司都给清除干净,为了给英国佬留点面子,几家英国公司都保留了下来。
英国殖民军已经集结,随时会开赴进来,这让金翰圣很是蛋疼。
当初李安生只是一句话就将他骗了来,问他想不想当个国王,好啊,当国王好啊,住皇宫,有大批的子民,当然,大批的老婆,哈哈,哈哈。
整个国家的财富任凭他挥霍,他就是想当个昏君。
或者,等他享乐够了,随便治理一下国家,都能让富国强兵。
可是,他用了一句从李安生那里学来的口头禅,坑爹啊。
这几万人的国王,不当也罢,李二愣那个没良心的。
于是,他只能老老实实的处理起政务来,包括忽悠那位被俘虏的英国殖民当局派驻文莱的官员,史密斯。
大概英国商人都是从事木头生意的,史密斯收惯了木头税,人也变得木了起来,五大三粗的,像个大木桩子。
史密斯受到了惊吓,那些据称是雇佣军的暴徒们杀人无数,文莱苏丹满门上下没有一个人逃过这次劫难,看来,这些人是想要长期占据这里。
该死的帝队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将自己解救出去。
他惊恐的看着那个文绉绉的中国人,可是他亲眼看到这家伙将文莱苏丹的头砍了下来,并且宣布苏丹的妻女全部成为他的财产,这个魔鬼笑眯眯的向他走来,他,他想要干嘛?
“请放心,我的朋友,史密斯先生。我们不会伤害你,只是想要麻烦你跟你们的总督先生说一声,现在文莱独立了自主了,不再需要保护,不再需要指导。所以,还请贵国的警察们跟随你回到新加坡去。还有,贵国商人的资产,我们也会赔偿给你们。”
“你看,这样,可以吗?”
金翰圣笑眯眯的,仿佛人畜无害。
这厮昨天晚上将苏丹的妻女一大群来了个大被同眠,母女啊母女,上不起啊伤不起,到现在还膀胱疼痛。
为何膀胱会疼痛?
看管请听我娓娓道来,这厮一夜临幸了苏丹国王的五位妻子,九个女儿,为了不厚此薄彼,他一个个的都耕耘了同样的时间,结果,为了赶时间,大家懂的,忙活了一夜,憋尿啊,那个憋啊,憋到膀胱几乎爆裂。
这是多么彪悍的人生啊,母女的感觉真不错,真应该叫李二愣那个假正经过来爽一回。
不过,貌似李二愣假正经的面目被拆穿之后,也变得很不正经起来,比如,那个美国小妞,如今已经是如胶似漆了。
梅依云跟杨玉容为了不被受宠,心急火燎的赶到上海去坐镇,结果给那个满嘴跑马的李二愣一番化解招架,成功的分派了任务,都在上海忙了起来,那厮自己则悠哉到苏州去当官老爷了。
哎,人比人,气死人啊,所以,他决定晚上好好的重新在那些母女身上发泄一番他的怨念。
他决定了,今天晚上颜射母亲,口爆女儿,来个彻底一家亲。
史密斯看到对方滛邪的笑容,很是害怕,连忙双手抱胸,痛苦的说道:“你,你想干嘛?我,实话告诉你,我有痔疮,而且,而且刚刚还流黑血。”
天哪,金翰圣一阵的天旋地转,他刚刚在yy着菊暴母女的场景,正无比意动,结果给这该死的英国鬼子一阵的恶搞。
史密斯听很多人说过,中国人有很多的恶趣味,比如喜欢亵玩男人之类,中国许多官员都是娈童成瘾的货色。
他刚刚给押进苏丹王宫的时候,看到那些衣衫不整的前国王的老婆女儿们,成群结队的出来,一看就是受到了整夜的。
这让他无比恶寒,要是这厮没有得到满足,这个恶魔,他会怎么对待我啊,史密斯的菊花一阵的发紧,紧到背后一直发冷。
“不,不可以,呃,我是说,你们针对文莱苏丹家族的暴行是不被允许的,作为保护国,大英帝国的军队很快就会前来征讨,很快。所以,先生,我要劝诫你,尽快收敛自己的行为,等候大英帝国的裁决。我这是为了你好,真的。”
史密斯有些语无伦次起来,这让金翰圣很是咪咪笑。
貌似自从遇到了李安生之后,他遇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人,语无伦次的人。
“这个,事实是,我们已经推翻了苏丹的统治,现在,这片土地的主人是我们。文莱民主共和国,或者文莱金氏王朝,如果英国想要重新确认在这片土地上经商,首先要与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不是保护国,我们不需要保护。再次告诉你,我们不需要保护,真的。”
金翰圣也有些语无伦次起来,如何能够证明他们不需要保护呢?
貌似暂时还保护不了,文莱陆军还没有正式成立起来,大英帝国随便派几艘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