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炮火1906第83部分阅读

炮火1906第83部分阅读

    那位美丽的小姐,她是在朝我看吗?”

    “鲁尼,你别自作多情了,她看的应该是我吧。”

    “格兰特,自作多情的应该是你,你的家族不是一直希望你娶一位如日中天的贵族小姐么,那位小姐坐的邮轮好像是从美国来的,那里可都是些暴发户,正如你父亲所讨厌的。”

    那位叫做鲁尼的青年反唇相讥,丝毫不给这个叫做格兰特的瘦子面子。

    事实上,鲁尼与格兰特所在的家族都是汇丰-怡和帝国背后的财团成员,明争暗斗向来就没有停止过。

    “美国小妞么,似乎交个朋友很不错。”格兰特撇着嘴阴阴的笑了起来。

    鲁尼向来不喜欢格兰特这个花花公子,简直就是丢了英国绅士的脸。

    “嘿,我说,鲁尼,要不要打赌,我在上海停留的几天里,很快就能将那个美国小妞搞定,信不信?”

    鲁尼厌恶的看了他一眼,说道:“这里是上海,不是伦敦,收起你那一套吧。”

    格兰特哈哈大笑起来,用洁白的手套理了理大衣领子,说道:“这里同样不是纽约或者华盛顿。”

    格兰特高鼻深目,薄薄的嘴唇,他是个自私无情的人,刻薄,寡廉鲜耻,在他看来,安琪已经是块砧板上的肉,可以任凭他揉搓。

    这些英国人的傲慢让杰克很不高兴,他平日里最为欣赏的是那些谦虚诚实的人,正因为这点他遭到了老摩根的抨击,并且在拉蒙特这样的j人中伤下,父子关系很差。

    当年英国打布尔战争,向老摩根求助,出售了18亿美元的国债,老摩根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还是很重要的,可许多英国富豪们却对摩根嗤之以鼻,暴发户,newoney。

    英国的富豪们他们拥有广阔的土地,依靠农业、轻工业以及廉价的人力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们拥有广大的实业,虽然在技术上落后于德国、美国,可是胜在规模庞大,谁叫日不落帝国的地盘大呢。

    而摩根等新一批的富豪托拉斯,则是凭借着金融运作起家。

    摩根家族包括银行家信托公司、保证信托公司、第一国家银行,总资产34亿美元。而摩根同盟的手下有510亿美元的总资产,安琪的家族便是摩根同盟的一员,同样被称为暴发户。

    而与摩根同盟走得很近的美国之星财团则更加是暴发户中的暴发户,它正在被认为有加入摩根同盟的趋向,总资产25亿美元。

    “他们应该是汇丰银行背后的财团董事们,这些吸血鬼。他们不是看不起金融运作吗,可汇丰银行及其控制的资产已经超过了两亿两白银,一亿六千万美元,多么庞大的一个金融帝国。”

    是啊,杰克有理由对此嗤之以鼻,英国人同样靠着金融投机打造了汇丰帝国,谁也无法指责谁。

    数年前,英国殖民者在上海的喉舌--《北华捷报》曾以羡慕的口吻说:“这样大的利润,据我们所知,是伦敦任何合股银行所未曾有过的”。

    汇丰银行是由在华的几家英国洋行集资筹办的,包括怡和洋行这样的巨无霸,他们的资产都是从中国掠夺的,光是汇丰银行每年的利润就高达500万两白银,整个汇丰-怡和体系从中国获得的利润超过两千万两白银,而清国去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两亿两白银,这是多么的讽刺可笑。

    这些数字与事实都在杰克的脑中流过,但随即又从血管中迸发出热量来,正如李安生所说,将这样一个经济帝国踩在脚下,多么的有成机感啊。

    如果真的能够与李安生一起击垮汇丰帝国,那么他必定会得到父亲的认可。

    他在乎的是与父亲的关系改善,至于摩根帝国的大权,他并不是那么在意。

    安琪觉得不可思议,向来对这些缺乏热情的杰克居然开始专注于此,看来,这次皮尔庞特伯父的选择没有错。

    他也很看重那个家伙吗?

    这两年老摩根的身体不太好,医生说是疲劳过度,李安生特意为老摩根留了一位保健师,每日发功气疗,并且针灸推拿。

    比如足三里、涌泉等要|岤,每日都推拿数分钟,多活十年不是问题,另外,敲打整条大经络,不仅能够预防疾病,还能去除疲劳,恢复身体机能,维持身体健康。

    中国的许多长寿者都是每日都推拿敲打经络所致,另外,保健师还带着老摩根一起打打太极,五禽戏,甚至还逐渐的潜移默化,让老摩根相信中医养生。

    每日的中餐食疗也多了不少,加上一些中医保健药品,摩根的生活中开始充斥着中华文化最为功利的几项——中华武术、中医养生以及中国饮食文化。

    李安生自己也没有想到,摩根在尝试两月之后,居然身体越来越好,能够明显感觉到身体状况的变化,开始重视对待家中的保健师,到处宣传。

    洛克菲勒财团等大人物纷纷拍电报给李安生,要求高价聘请专业保健师。

    李安生犯了难,哪里去找这么多的专业保健师,他派在摩根身边的保健师其实是他之前的专职保健师,为了拉拢摩根这才忍痛割爱的。

    为此,他不得不紧急征召中医养生世家以及武术世家的子弟们,加以系统化的培训,刚刚向美国派出了第一批的保健师团队,人数为三百人。

    美国政府也正式修改了排华法案,允许厨师、武师以及中医等职业进入美国,正式取得美国国籍。

    其实美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度,只要你对美国能有所贡献,就能取得美国国籍,被视为美国公民。

    李安生还在扩大培训班得规模,争取将更多的保健师推向美国市场,部分特工混入其中,就能够进入美国达官贵人家庭,窃取到不少的机密。

    这是你们美国佬哭着喊着求了去的,不是我硬塞过来的。

    安琪对于老摩根身体出现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她当初答应老摩根加入纽约担保信托公司,也是因为不忍心老摩根过度的操劳。

    纽约担保信托公司是摩根家族除了j?p?摩根公司之外的最大金融公司,1今年准备合并莫顿信托公司和第五大道信托公司,目前基本达成了意向。

    摩根听从了李安生的建议,由纽约担保信托公司在中国上海投资建立商业银行,走出试探性的商业银行道路,到时候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与j?p?摩根公司直接合并,加大竞争力。

    老摩根并不认为将来会有两家巨型公司合并的可能,但是还是选择相信李安生,毕竟开拓东方业务,他从来不愿意落于人后,汇丰帝国的成绩也刺激到了他。

    李安生就是要将摩根财团牢牢的捆缚住,一起在一战中大发其财,摩根与英法关系密切,搭上了摩根这条船,将来就不愁分享战争红利,更何况,美国之星财团收购了大量将来会收割战争红利的企业。

    静安寺路便是后世的南京西路,杰克与安琪选择在这里的饭店落脚,j?p?摩根公司办事处就在不远处,李安生给出的建议也是将这里改成商业银行,兼并附近的地产。

    南京东路则是这个时代远东最为繁华的所在,南京路,起源于1851年从外滩通往河南路抛球场的花园弄。1854年延筑至浙江路、俗称大马路。1862年再次西伸至西藏路。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正式定名为南京路。

    而这里头也有个传奇故事,南京路两边的地产有近半居然是英籍犹太商人哈同的产业。

    如今安琪驻窗所望的,便是静安寺路上哈同的私人花园。

    哈同1904年开始在静安寺路购地300亩花费70万两银元兴建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园爱俪园——哈同花园,占地数百亩,布置曲折、建筑闳丽,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为当时沪上私人花园之冠,更是上海著名的胜迹。

    这个中式大花园让安琪很是赏心悦目,远远看去,亭台楼阁,曲廊蜿蜒,小池清浅,在这春寒料峭的季节中,很有一番风味。

    “小姐,这是爱俪园那边发来的请柬,邀请您前去参加晚宴。”饭店的侍从恭敬的递上了一张做工考究的请柬。

    “爱俪园?”

    入住饭店时,用的是安琪的名义,摩根这个姓氏太过骇人,而丹皮尔则要好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五十五章 这就是美国小妞

    第二百五十五章 这就是美国小妞

    请柬的落款是格兰特?沙逊,一个陌生的名字。

    安琪对饭店的侍从轻轻的说道:“好吧,我知道了。”

    侍从欠着身子,有些紧张的说道:“外头送请柬的人还在等着答复呢。”

    在这样一位美得让人窒息的天使面前,即便是见过无数美女的饭店侍从也有些大脑缺氧。

    安琪微微的皱了下眉头,咬了咬嘴唇,微笑着说道:“那请你告诉他,爱俪园一定是邀请错了人,我并不认识请柬上所写的这位先生。”

    她极有涵养,照道理,饭店随意向别人透露宾客的姓名,这是不礼貌不规矩的。

    她不愿意将不满加诸于侍从头上,即便看对方的神色,应该是拿了人家的小费。

    格兰特?沙逊?她想起了在码头上等待汽车时,那几双让她很不舒服的眼睛,一定是其中一个,讨厌的英国人。

    “但是,小姐,今天爱俪园是在招待远东最大的财团董事成员,他们很多都是英国的头面人物,还有许多上海的名流出席,像您这么有风范涵养的小姐,不出席这样的场合实在太可惜了。我想,沙逊家族是想要向所有来到上海的绅士小姐们展示属于他们的荣耀吧。”

    这位侍从很会说话,连吹带捧,还带出了沙逊家族,他大概是想,这位小姐应该是不会不给沙逊家族面子的。

    沙逊可是英国在远东的几大家族之一,凭借对华倾销与鸦片起家,没少干过龌龊的勾当。

    比起这些血腥罪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家,摩根与丹皮尔这样的家族要干净的多。

    安琪将请柬塞到了侍从的衣领子里,叉着腰说道:“沙逊家族?没听过,也没兴趣参加他们的聚会。所以,我要说抱歉了。还有,先生,你好像在这里站的时间够久的了,服务真是热情,我真该向你们的领班夸奖一下你。”

    侍从脸色变了变,他可不想给炒鱿鱼,连忙恭敬的弯着腰倒退着,迅速的离开了安琪的视线。

    安琪拍了拍手掌,做了个手臂弯曲的动作,笑了起来,哼,我就是美国小妞,管你什么贵族气质。

    其实安琪的气质是极好的,在李安生看来,比贵族还要贵族,那些英国佬,祖先都是一帮在泥地里喂猪的货色,居然敢傲慢的自称贵族,真是无耻。

    安琪靠着窗,托着腮帮子,看着华灯初上的上海滩,看着夜色降临后依然川流不息的南京路,看着静安寺路的爱俪园附近的盛况。

    那是个从中国掠夺剥削的集团的狂欢聚会,跟她们无关,但是,从明天开始,或许就有关了,她们是来制止这种掠夺与剥削的,不掠夺,不剥削,同样能够获利,她相信李安生。

    安琪来到上海之后立即让人通知了吉祥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员,他们自然有办法找到李安生。

    李安生得到安琪已经到了上海的消息,自然是欣喜若狂,只是此刻他还分不开身来。

    他想要在将来事实控制上海,必须要拉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平书。

    光绪二十九年开始出任江南制造局提调,兼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轮船招商局董事、江苏铁路公司董事,跟周学熙一样,是个身家巨万的官商。

    这个人比周学熙还要有头脑,思想更加开明,他知道清廷早晚要靠不住,所以一直在倡导上海地方自治运动。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创设总工程局,以整顿地方,立自治之基。官方同意后,选出37人为议事经董或办事总董。他任领袖总董,统管城厢内外总工程局。积极主持总工程局工作,派人接收城厢内外道路、路灯管理权,设立和资助小学堂以利初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统一巡警以维持地方治安,同时还采取一系列措施阻止租界的扩张。

    朝廷去年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这样一来,原城厢内外总工程局就改称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真正的走上自治坦途,李平书继续出任总董。

    掌握了这个人,李安生就能在事实上掌控上海,而且,李平书先前已经将原有沪南学会体操部、商业体操会,沪北商余学会、沪西士商体操会等五体育会组成南市商团公会,自任会长,这可是一支民间武装,加以装备整训,安插军官掌握实权,更加保险。

    李平书对于李安生这个新任江苏巡抚不去苏州就任,跑到上海来,而且还微服私访到他家里来,感到很是震惊。

    未免有些心虚啊,他可是一步步的在推动自治的同时,期盼朝廷赶紧垮台。

    因为,朝廷不垮台,上海的民族工业就一直不会有起色。

    地方绅商都期盼着能够实现立宪,而不是革命,但是像李平书这样的有眼见只人,自然知道要是立宪希望破灭,便是神州大地的一场大动荡。

    这李安生到底是什么来意?

    与李安生见礼之后落座,互相说些客套话,李平书一直在揣摩着李安生的政治倾向,立宪?革命?

    反正保守是肯定不可能的,如此年轻的巡抚,又曾经在黑龙江与吉林办过新军,据说还态度坚决的打过子,还在东北大肆兴办实业,促成了锦齐铁路的修建,是个极为开明的官员,虽然得罪过京城的权贵,但是绅商们还是最为欢迎这样的官员。

    李平书所能了解到的李安生的履历也就这么多,听到江苏巡抚换成李安生之后,上海当地的绅商们便也开始打听李安生的过去,作为苏州人,他自然希望李安生是个好官,造福家乡。

    “李总董是苏州人?”

    “回抚台大人,下官正是苏州宝山高桥镇人,小时便到上海当小小学徒,故而也是半个上海人。”

    其实李平书无论如何都逃不了这半个上海人,后世的宝山属于上海浦东,故而他的籍贯很难界定。

    “苏州好啊,人杰地灵,文化悠久。唐时繁荣程度仅次于长安,白居易所谓‘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说的便是苏州。明清两朝,皆为经济作为繁盛的中心,富甲天下,风物雄丽为东南冠。”

    是啊,李平书小时常为自己身为苏州人而骄傲,可是近代以来苏州逐渐没落,声势远远给上海比了下去。

    大清鼎盛前期,苏州所征赋税约440余万两占全国的百分之八,负担分额超过了绝大多数省份,与浙江等几个富裕省份的全省收入相当,可见苏州经济之繁盛。

    “只是这洋炮打开了大清的市场之后,内河不及海港,苏州原地踏步,而上海则一日千里。苏州早就没了当年的荣光,省会虽然在苏州,其实经济已然不符其实。我听说抚台大人在关外大刀阔斧,关内富商豪强纷纷到关外投资兴办实业,苏州正需要大人这等人物,可见朝廷英明,正要大人来苏州坐镇,锐意改革。”

    李平书这话也是在试探李安生的政治倾向,他当年曾经入幕张之洞麾下,也是见过大世面的。

    李安生这几年官当下来,也摸到了些门道,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

    “大清闭关锁国之前苏州手工业占全国之冠,但鸦片战争之后,国势日渐衰落,割地赔款,签订各项辱国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洋货得以侵入而大量倾销对农产品的掠夺,苏州的手工业也受到很大摧残。上海这几年虽然风生水起,但也是以列强的殖民经济为中心,不值得推崇。我坐镇苏州,自然是要大刀阔斧改革一番的。至少在政治上,绅商们无须担心。洋人的倾销与不法竞争,我也会想办法对付。”

    李安生大手一挥,勉强挥出了几许王霸之气,他这次是含愤而来,搞事,他就是要搞些事情出来,看清廷如何安排他。

    洋鬼子要是敢跳出来,他可不再是先前的那些为了当官而当官的官员,畏洋如虎助长洋人的嚣张气焰,好好的给这些恶狗上些课,好好教训一番才是正理。

    李平书内心激荡,没想到这个巡抚大人是个直肠子,不但听到了他所想要听到的话,还听到了更多的东西。

    听说这位巡抚大人可是为了普通老百姓的房地被占,就敢跟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也着实打过几仗,虽然朝廷了消息,但多少还是有些风声传到南边,子是吃了亏的。

    改革是肯定要改革的,李平书很有信心,北边的绅商多有对李安生交口称赞的,看来在关外是搞出了成绩。

    如何扶持民族工业,与洋人竞争,倒是让李平书无比期待啊。

    “苏州并不是没有作为,其实十余年前除了苏州洋炮局,官商还投资了达42万元的苏纶纱厂和苏经丝厂,都是近代机械工业。可惜,几家厂子都先后没有办好,苏州绅商都视近代机械工业为畏途,不愿继续投资,而是情愿把大量资金转移到上海,投资这里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李平书放开了胆子说话,李安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听说当年李平书游历各国,开了眼界,曾经与李鸿章座谈论道,畅谈洋务与实业,被李鸿章称赞道“君为上海人,却与洋人何异?”

    “朝廷推行洋务运动,但是并未放弃重农抑商的一贯国策,还是想方设法地局限民间工业的发展。苏州的近代工业,我看过了相关文书,都是官办式官商合办的以官僚方式经营的工业。当初几家工厂在创办时的确集中了苏州所有富商的民间资本,但是在经营过程中,官府的力量还是使得几家工厂都无法正常的经营下去,的确可惜。所以我若到任,便要彻底废除官府对于民间工业的限制,官员的思想要开明,不开明就给我滚下来。两江总督程德全程大人,乃是我的良师益友,江苏官场,我当可一言以决。若是朝廷不支持,我有的是手段。”

    这兴办实业,有两个阻碍,一个是官府的压制,第二个是洋商的倾销与恶性竞争。

    李安生作为一省巡抚,能说出这个话来,简直就是振聋发聩,让李平书的脑仁震的嗡嗡响。

    他有些兴奋起来,若真如此,的确是江苏人民之福,江苏,尤其是南方四府——松江、常州、苏州、镇江,民间本就富裕,只是这资本一直就盘不活,一潭死水。

    要是真有一股力量将它们推动起来,产生的力量将会很可怕。

    李安生当然清楚这一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江苏富甲天下,民间藏富久矣,只是从手工业时代没有能够过度到近代机械工业时代而已。

    他既然来了,自然要逆天改命,替江苏续上这一段。

    他这次来,轰轰烈烈的要搞造船厂、钢铁厂、机械厂这等重工业,能够带动一大批江苏的近代工业,但是,要想尽快的让江苏的资本家们完成资本积累,还是要靠轻工业。

    江苏的农业基础还是很好的,李安生准备用他的老本行,农业。

    棉纺织行业也好,丝织行业也好,只要能够使用优质低成本材料,同样使用先进机械,加上官府的扶持,未必不能压倒洋商倾销的洋货。

    英国与日本的棉纱棉布,还有生丝,都见鬼去吧。

    资本,说来说去还是资本,江苏富裕,资本是有的,但是如何促使这些资本活起来,就需要非常手段。

    李安生卖了个关子,并没有在这上头多谈,而是谈到了他计划中的造船业大计。

    李平书是江南制造局提调,谈这个,也是今天的正题。

    一省巡抚亲自上门求教,这可是天大的荣耀,李平书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重现了当年他与李鸿章座谈论道时的慷慨激昂。

    “其实在长兴岛开办江南造船厂,一开始并不需要千万两银子,但我要竖起这杆大旗,就是要造起声势,让上海乃至江苏的绅商们看到有利可图。一旦有利可图,不管是直接投资实业,或是通过银行认购实业发行股票,都能将民间藏于银窖的资本动用起来。这钱太多,藏在地窖里发霉,等于是没钱。这时代进步科技飞跃,物价只会上涨,这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总体就是这个趋势,让钱生钱,利生利,才是最为紧要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平书的建议

    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平书的建议

    李安生的话给了李平书不少的启发,官府扶持,自然能够绅商们信心,加上有利可图,自然会一步步的有绅商地主们主动的加入兴办实业或是吃分红吃利息的行列。

    江苏许多富余资本其实都存在了汇丰等外国银行里头,其实存款利率是很低的,但是保险,安全。

    即便官府支持,也有许多人会心生犹疑,这朝廷可是言而无信的,说不定投资实业了,明儿个李安生调走,一切都乱了,投资都收不回来,血本无归。

    上海滩许多外国工厂其实都有华人股本,正是因为害怕朝廷多过于洋鬼子。

    如何让这获利能够丰厚到,让这些绅商地主们能够主动的将钱从外国银行中取出来,就要看李安生这个巡抚的水平了。

    “一千万两银子用来兴办银行如何?让银行贷款给江南造船厂,银行控股一部分资产,同时由银行向投资实业的华人资本家提供贷款,同样,银行购买部分优质资产。银行又有大额资本,又有优质资产,如此一来,信誉也就不成问题,吸引存款,获得红利,进一步推动华人兴办实业。”

    这个法子不错,其实上海滩许多华商银行也是这么干的,只是规模小格局小,又局限于乡党圈子。

    一千万两直接投资,的确远远比不上让银行来运作这一千万两银子,依托银行,很快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战略同盟。

    “美国摩根财团的代表已经来了上海,这次,我准备与他们在上海合作。要是我们华商银行与摩根的信托公司还有美国之星财团旗下的吉祥银行共同来主持这个计划,李总董,你说即便我离任,朝廷敢随意压制这个计划范围内的实业吗?甚至是洋鬼子们,也要掂量掂量。”

    李平书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交叉控股,扯起虎皮做大旗。

    汇丰等银行凭着什么在大量吸纳存款?还不是外国银行的特权。

    要是新的银行有了美国背景打掩护,同样能够争取到存款,而且,还能够凭借资本运作,实业的利润回报,来实现高利率。

    只要能够大量争夺外国银行的存款,那么银行就能够不断的壮大,对整个民族工业都有好处,因为李安生的意思他听了出来,那就是将来银行只针对中国民族工业。

    复制一个汇丰帝国的奇迹,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啊。

    李平书想到了汇丰银行玩的一些伎俩,似乎也有可以借鉴之处。

    很多外国银行都学习汇丰银行的一个高招,以大量的资金贷放给在华的帝国主义出口洋行,其中特别是怡和洋行等,支持它在中国廉价掠夺大批猪鬃、桐油、茶叶、大豆、蚕丝及矿产等重要原料和物资。这种放款往往采取押汇的方式,比如汇丰贷款给怡和洋行在中国收购茶叶,在收购之后并不马上收回贷款,而是等怡和洋行把茶叶运到国外市场出卖后才在国外收还;另外,它在国外收到贷款后,又用以借给怡和银行,资助它在国外收购洋货运到中国来进行商品倾销,等出卖后再在中国收回。

    由于汇丰银行对洋行如此卖力支持,就使得帝国主义洋行在控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是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其他外国银行有样学样,中国的国际贸易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洋行所垄断。

    要是李安生所说的,美国之星财团甚至是摩根财团都会对江苏民族工业加以扶持,那么首先民族工业就能在对美贸易上头打开局面,复制汇丰的这个招数,节省大量成本,加快资本积累。

    “是否可以联络下上海滩各自为战的华商银行,组成一个类似于摩根联盟的金融团队?摩根家族往往能够动用十倍于资产价值的资金,来进行一些大笔的交易,比如成立美国钢铁公司。”

    李平书果然是个开过眼界的,也始终在关注着世界关注着欧美的发展,同样对摩根的资本运作方式有些了解。

    联合美国之星财团与摩根财团,如此大规模的战略李平书还没有机会见识过,如今李安生的意思是让他也参加进来,如何不让他欣喜若狂。

    饶是他年过半百,也是忍不住连声叫好。

    李安生听到李平书整合上海滩华商金融圈子的建议,也是颇为心动,可是用什么来打动这些各自为战的华人资本家呢?

    问题是许多华人资本家当年都有过列强买办的经历,他们骨子里对列强是畏惧的,不敢对美国资本太过亲近,也不敢得罪英法等国。

    列强银行是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华人金融团体的崛起的,他们想要一直垄断控制上海金融市场。

    “我明日便去找虞洽卿、朱葆三等人磋商此事,探探他们的口风。不过,我与他们交厚,还是很清楚他们的想法。他们前年开办的四明银行也是立志要挤开列强银行的独霸垄断的,开办后还曾遭到过列强银行的挤兑等手段。他们必定是赞成组成金融联合体的,之前资本小规模小,总是怕给列强银行算计。现在有大船可以上,而且能稳定获利,未必就不敢奋起一搏。”

    四明银行也算是中国比较早的几家银行之一,经营一般商业银行及储蓄、信托、仓库等业务,房地产投资较多。

    它的经营方式完全仿效钱庄的做法,以商业往来为主,营业时间也与周围钱庄毫无二致。

    可以说,中国目前的大部分银行都没有脱开旧有模式的藩篱,必须尽快实现彻底的现代银行经营方式。

    最为主要的,是如何使得大量钱庄自动转型,而不是在橡胶股票风潮中陨落。

    中国的金融经不起风浪,李安生从胖叮当那里得知了上海在今年会发生一场橡胶股票风潮之后,就决心要阻止这场金融动荡的发生。

    为此,他也在下一盘棋,一盘囊括了重伤汇丰等外国银行,同时引领江苏民族工业热潮的大棋。

    他并没有打算去苏州上任,自然有他的幕僚以及程德全派来的人帮他交接,有程德全压着,没人敢动手脚。

    他也向程德全提出,巡抚衙门不该固定在苏州,而是应该在上海、扬州、徐州与常州等地不断来回视察指导,这才是真正的巡抚。

    坐在苏州的衙门之中,无济于事,有些事情需要他亲自出去打拼才行,至少他暂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班底,只能亲力亲为。

    他也没多少心思去培植自己在江苏的政治班底,将来只要掌握两点,他就能掌握江苏这块飞地,一是绅商,二是军队。

    新军第九镇在南京驻防,他能做的便是通过程德全的手来掌控这支军队,并且私底下培养各种武装,比如商团武装,护矿队,安保公司等,长兴岛也能埋下一支伏兵。

    地方上,只要能够将绅商拉入他的利益集团,自然能够稳稳的掌控地方大权。

    到了清末,朝廷对于底层社会管理趋于失控,更重要的是朝廷要办洋务,以图强国,另一方面又不能造成“乱”的局面以致大权旁落。权衡再三,于是让绅商协助政府的进行地方事务管理。

    晚清的绅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意思的利益集团,他们介于商与官之间,行商人之实,有地方名望和话语权,但又不得不附骥于官场。

    地方官员将部分权力交于地方绅商,由他们担负起治理城市的部分职责。绅商所要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力,在官府看不过是修桥梁、道路、津渡,水利以及义仓、社仓、义学、义赈,扶孤、恤贫,甚至施粥之类的善举。

    无论是“官督商治”还是“官商合治”,官府在一步一步把自己负担不起的权力交到绅商的手中。

    这一放权便给了李安生可趁之机,这也是他选择第一个来见李平书的原因所在。

    李平书对于李安生改江南船坞为江南造船厂的计划还是有些疑问,为何要官商合营?

    不吞并江南船坞,直接另起炉灶的话,这个步子跨越的有些大,而且,李安生的打算是,官方的银钱不用白不用,他还想要争取些朝廷的拨款呢。

    等到辛亥大炮一响,这些官股全部没收,转卖给其他股东们,作为新政府拉拢人心所用,他还是要支持程德全一下的。

    第二天李平书便陪着李安生视察了江南制造局,他是制造局提调,当年李安生做过漠河金厂的提调,不过李平书并不怎么管事。

    听得李平书来了,会办张士衡还是亲自出迎,表示尊重。

    张士衡是李鸿章的外甥,若是兼任总办的上海道台不来,这里便全是他在做主。

    前年张士衡奏请改造68新步枪,仿造于1898衍生型1907式中国合约采购的毛瑟步枪,两侧有握把凹槽,枪身有横栓,枪管加长393,枪托加长442,口径68,后被命名为“沪六八步枪”。

    这种枪后世并没有大量装备,但还是生产过一定年限的,并不是它不好,而是被改得有些不伦不类。

    李安生这次兼任江南制造局总办,自然要在改江南船坞为江南造船厂的同时,也好生整顿一下江南制造局。

    除了炼钢与机械,这军工生产也得按着他的意思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五十七章 制造局立威

    第二百五十七章 制造局立威

    张士衡早得了行文,新任江苏巡抚李安生会兼任江南制造局总办,李安生入京奏对时,也已得了朝廷的应允,将江南船坞改为江南造船厂。

    作为李鸿章的外甥,张佩纶的儿子,张士衡还是有他的独到之处的,很清楚朝廷出了这怪招,背后有着深层含义。

    想必是要对江南制造局大动干戈了吧?

    他是个清官,所以籍籍无名,对江南制造局驾驭也不够,不然的话当初他也不会支持局坞分家。

    让还算干净的江南船坞独立出去,也有他的功劳。

    看着这位比当年三十岁出任江苏巡抚号称最年轻巡抚的一代英才——尹继善还要年轻几分的抚台大人,他隐隐有些激动,有些期待。

    李安生同样也在寒暄的同时,打量着这位名人之后,他同时也是后世才女张爱玲的伯父。

    他将会将江南制造局建设成为远东最大的兵工厂,自然要重用他信得过的人,不然的话,给别人摘了桃子,那就哭还来不及。

    上海道如何运作他并不想多过问,在上海,他只关注两个,一个是江南制造局,第二个便是新的金融运作。

    “我这次已经求得程德全总督的同意,将金陵制造局并入江南制造局,大力改革,革除积弊陋习,无论什么陈规烂人,我一概扫地出门。”

    李安生的霸气侧漏让张士衡心花怒放,他刚才还为了面子,没有多提及制造局的弊病,可现在他却后悔了。

    只要能够真正让制造局的积弊一扫而空,那么他这个会办给李安生端茶倒水也是情愿的。

    不过,短暂的兴奋过后,他便开始怀疑起来,李安生行吗?

    这么年轻的巡抚大人,只怕官场上的那一套还没摸的纯熟吧,如何能够跟底下的这群蛇鼠之辈相斗。

    这些人要是勾结起来,是能够架空他这个实际上的总办大人的,所以过去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逐渐的潜移默化。

    能够兼并金陵制造局当然是好的,至少对两个制造局都有好处,看来这次一个总督一个巡抚是要动真格的。

    金陵制造局比江南制造局更加的不堪,等级的森严,官场习气弥漫,封建官僚作风严重,致使企业管理不善,产品的废品率之高,浪费现象之惊人,种种腐败行为的泛滥,结果是企业生产进展缓慢,产品成本高,实效差,注定了无法达到朝廷举办军事工业的“制器自强”的目的。

    张士衡多少还是清楚金陵制造局的弊病的,也暗自庆幸,要不是自己这边争气些,只怕给兼并的便是他们。

    局坞分家之后,江南制造局一时之间受了刺激,吃拿卡要等现象稍微收敛了些,但问题还是很严重。

    冗官、冗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