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彼此对峙下来。
谁也不知,这场对峙需耗时多久,但是两军就这么僵持住了。
就在李晓与上杉谦信各率大军对峙于越中时。
天下和关东却发生了大的动荡。
在永禄十二年中,织田家继去年上洛成功之后,在今年之中则篡取了更大的权势。
首先是年初之时,信长击败了三好三人众,阻止了其意图在京都的复辟。
之后天下第一商业都市,堺町放弃了自治权。
一直控制堺町的会合众在信长的压迫之下,正式向织田家表示降伏。
信长随即命佑笔松井友闲作为堺町奉行,掌管堺町。
堺町到手,等于天下最大的铁炮产地以及经济中心,被织田信长掌握入手中。
在掌握堺町之后,信长又将手伸进了京都。
三好三人众退却之后,信长又以加强京都戒备之名义,从足利义昭手中接管过京都的军政大权。
信长此举等于将日本天皇,将军的治下之都,控制在自己手中。
并且织田信长还向足利义昭发出带着限制令《殿中御掟》。
《殿中御掟》一共九则,两天后又追加七则,其内容都是对足利义昭的将军权限进行限制,形式上等于剥夺了他幕府将军的所有权力。
而没有兵权在手的足利义昭,不得不含辱接受了信长对他的发号施令。
信长上洛成功仅仅三个月,义昭正式从幕府将军的地位,变成了一个象征,实际作用就是织田信长手中的一个橡皮图章。
将近畿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后,信长又将目光放向了伊势。
永禄十二年二月,北伊势四十八家豪族降伏,信长集结四万大军出兵高岗城。
神户家降伏,信长三子三七丸继承神户家名迹。
而就在李晓与上杉谦信对峙于越中之时。
信长集结于八万军势,开始猛攻南伊势的北田家,开始进行他伊势统一的大业。
而在关东。
武田信玄第二次出阵骏河,直接攻入北条家的领地伊豆国,隐然威胁到小田原城。
北条氏康不能容忍,武田军在领内的大肆攻击,率军从小田原出阵,迎击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闻之北条氏康亲自领军,亦摆开了阵势,作出了与北条家决战的姿态。
不过在众人期待的这场相模雄狮与甲斐之虎的对决最终没有进行。
六月。
武田军位于伊豆的本阵,突然遭遇台风袭击。
武田军的宿地一夜之间成为泽国,而辎重马匹武器被洪水冲走大半。
对于犹如神助一般的台风,接到消息后的北条氏康精神振奋,立即率军攻击被台风击溃的武田军。
对此天灾,武田信玄只能自叹了一番武运不济之后,下令从伊豆国退兵返回甲斐。
永禄十二年八月。
在李晓与上杉谦信对峙于越中的第二个月,武田信玄第三次从甲斐出阵。
这一次武田信玄并没有走前两次出阵骏河的路线。
第一次信玄是走甲骏往返的,直接攻略骏河国。
第二次信玄则是走富士山山道,沿骏河边境,绕过北条军骏河的防守,攻入其本领伊豆国。
而第三次信玄率领二万甲信大军,从甲斐攻入了东面的武藏国。
正如武田信玄所言,从甲斐出击,武藏,相模,伊豆,骏河,远江北条家所控制的五国皆在信玄的攻击范围之内。
若是信玄采取守势,则是很容易形成五国包夹武田家的局面。
相反若是进攻,则北条家五国的防守,将无法有所侧重,而更容易被信玄击破。
而武田信玄一生八十余战,除了三战是被迫防守之外,都是由他来攻略他人的。
武田信玄两万大军进入武藏之后,避开坚城不攻,而一路之上大肆劫掠,并义务给与北条家领地内的百姓,进行无偿拆迁的帮助。
北条家众豪族畏惧于信玄的兵锋,没有一人敢于出城于信玄野战。
武田家轻松横扫武藏国,席卷而过。
永禄十二年,九月,武田家两万大军直接从武藏攻入相模,直逼北条家的小田原城。
风闻武田信玄出阵关东的消息,与武田家同盟的关东大名家里见家,佐竹家,纷纷出兵攻入北条家,呼应武田信玄的出阵的声势。
这一幕重现当初上杉谦信率十万关东联军,出阵小田原之气象。
而面对武田信玄攻入相模,这一次北条氏康颇有位无可奈何之感。
尽管事先有了准备,武田军之迅猛攻势,仍是令北条氏康措手不及。
上一次武田家席卷伊豆国一空,北条家不得不从小田原驻兵到伊豆国,加强当地防守,而使得小田原城更加空虚。
而这一次武田信玄不走伊豆国,而从武藏攻入相模,顿时令北条氏康顾此失彼。
面对兵临城下的武田家大军,北条氏康空有数万大军在外,却仍被武田信玄轻而易举地攻到了本城之下。
北条氏康亦只能感叹信玄之战略运用,确实天下无人能及。
北条氏康眼下唯一能做得就是,凭着小田原这座坚城固守,希望凭城防击退武田军,并等到骏河远江武藏的大军回援相模。
永禄十二年,九月。
李晓与上杉谦信在越中的对峙,进入了第三个月。
三个月间,除了两家的忍者众,加藤段藏的轩辕众与横谷幸重的吾妻众暗斗个不停之外。
两军大体而论相安无事,除了小规模冲突,没有大的战事。
时间就如此在两军对耗之中,一天一天的消逝。
但是如此正是上杉谦信所要之结果,上杉谦信本人在此坐镇,应对李晓大军,但是却将攻略椎名家的任务,交给了山浦国清,甘粕景持二人负责。
这二人以越后军一万三千军势继续猛攻椎名家,将松仓城支城一一攻略而过。
到了九月时,椎名家最后一座支城水尾城被上杉军攻陷,至此椎名家的松仓城支城网彻底沦陷。
椎名家仅剩下松仓城一座孤城。
在此之下,上杉军进行分兵,山浦国清继续率领七千军势围攻松仓城,而上杉四天王之一的甘粕景持,则率领其余六千军势,赶赴前方与上杉谦信会合。
上杉谦信会合了甘粕景持军之后,兵力达到一万三千人,在数量上压倒了李晓的武田军。
得到援军的支援之后,上杉谦信立即放弃了静待的守势,开始向李晓的武田军阵地发动进攻。
第三百三十六章对峙
第三百三十六章对峙,到网址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三百三十七章 血战
第三百三十七章血战
越中。
大雨刚刚止歇,本是乌云密布的天边,亮了半边。
黄泥混着的浊流沿着泥泞的坡度,唰唰而下,瞬间形成了一道道溪流。
噗
随着浊流的卷动,山坡下不时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不用猜想,这又是尸体从山坡上顺着水流坠落山下的声音。
在山坡的某个角落,十几具尸体以各种姿态堆积在一起。
由于大雨冲刷,又浸泡了段时日,所以尸体闻起来已经发出一股恶臭。
不久之后,十几名杂兵打扮的人,各自推着一辆驮车,来到这里。
而两名戴着阵笠的足轻,则手持长枪在旁押后。
为了抵抗这股尸臭,这些杂兵面前皆用布将口鼻唔得紧紧的。
这些人放下驮车之后,随即就两人服侍一个,搬运着尸体,将之放上驮车。
他们优先搬运是穿着黑甲的尸体,而这时一名杂兵含糊不清地喊道:“是不是连武田军的人,也要搬上车。”
持枪伫立一旁的足轻,亦对这恶臭厌恶不已,不耐烦地言道:“混账,刚才御馆大人不是说了,不论是本家武士还是敌军之人,一律予以安葬。”
“喔,可是车子不够。”
“那能搬多少就搬多少。”
“是。”
足轻看着堆叠在驮车上的尸体,不由长叹一声,随即又扬起头看向半山上武田军的城砦。
山坡之上,武田军的城砦已被越后军攻破。
在城砦下方沟掘,被雨水灌满,每间隔一段沟掘的上方都漂浮着一两具尸体。
城砦的木制的曲轮之上,好似箭靶一般,密布着箭羽,以及铁炮射击过后的孔洞,箭橹歪歪斜斜地半倚在一边,同样数具尸体伸出在外。
而战事最激烈的城砦大门处,木制大门早已被攻城时的火攻烧成焦炭。
而大门堆积着二十多具尸体,武田越后两军将士尸体横七竖八地交叠在一起。
眼见争夺一个城砦就付出了如此代价,这名足轻面部不禁一阵抽搐。
“快些吧,起码还有上百具尸体,要搬运呢?”
足轻出声催促言道。
眼下越中,武田军与上杉军的会战已拖延至九月底。
待上杉谦信会合了甘粕景持的援军之后,兵力已经在武田军之上。
于是上杉军当即向对峙中的武田军发动攻势。
而在武田军一方,亦没有闲着。
自从对阵之日以来,李晓的武田军似乎只做着一件事,就是挖壕沟,修城砦。
于是越后军将士,每日还未晨起时,就可以听见对面山头的乒乒乓乓地敲打声。
原来武田军,早已经起床,并似土拨鼠一般开始忙碌了。
武田军到处在阵地四面,挖壕沟,修城砦。
而且武田军并非是一天两天的干,而是起早贪黑,持续作业,大有一股在此地盖出数座新城的气势。
越后军对武田军这不进攻,转而是修筑工事的战法,感到十分诧异,在战国之中,没听说哪一国大名,有用此战术的。
而越后军待武田军修筑工事报给上杉谦信之时,对方沉思了一阵,却没有说什么。
上杉军也就放任武田军如此下去,也不对对方修筑工事,进行袭扰。
事实上亦无法袭扰,武田军在得到马场昌房,以及本愿寺的援军后,总军势已经达到九千人。
于是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当甘粕景持的援军到达之后。
准备进攻的上杉军这才发现,武田军本阵,以及各备队的所在区域上,一共被他们修筑起十二座临时的城砦。
将四面修筑得犹如铁桶一般。
并且武田军还没有停下,他们的工程还在延续,战线继续向四面延伸,三座未修筑好的城砦,还在继续搭盖之中。
对此情景,上杉军武士足轻至上而下,一副十分无语的样子。
所以上杉军最初的攻势,尽管占据了兵力的优势,但是一时之间,就陷入了苦战。
武田军的城砦由战力相对较弱的飞驒,越中豪族入城屯守,而李晓的三大备队,作为机动游走的兵力,以为相互支援。
并且武田军城砦修筑十分有技巧,彼此之间相互呼应。
攻击一个城砦必然会遭到其他城砦的侧击,使得越后军往往无法单独攻击一个城砦。
而攻打城砦之时,越后军还必须提防武田军的三大备队的侧旁袭击。
在开战的头三日,上杉军尽管占据兵力优势,但是攻势十分不顺利。
在攻打武田军城砦之中,越后大将天神山城城主小国赖久队,遭到李晓的神冈备,蛇尾备联手伏击。
小国赖久战死,首级被讨取,而此役毙命战死的上杉军亦超过三百多人。
小国赖久是上杉家宿将,从第一次川中岛合战起,参加过上杉家多次合战,其本人亦名列上杉二十五将之一。
此人战死之后,上杉谦信闻之大怒,随即命令停止攻击。
事实在头三日之中,上杉军在武田军城砦之下伤亡近千人,这足以证明武田军三个月建立的防御网,如何之有用。
上杉谦信停止进攻,正是重新寻求攻击手段。
上杉谦信驻马山头,观察武田军阵地,足足看了一日,终于为他找出破绽。
次日上杉谦信集中三千多军势,择其猛攻武田军一个城砦。
而李晓派出的各路援军,遭到上杉军拼死阻击。
上杉军激战一日,终于攻破了李晓防卫圈中一个城砦。
驻守城砦的是李晓麾下与力,飞驒高堂城城主广濑宗城。
而广濑宗城战死,其下两百人或死或降。
城砦缺了一环,防御力减弱,上杉军沿缺口陆续攻略,在接下来七日之中。
武田军城砦又为上杉军攻破三座。
李晓麾下越中豪族,赤丸城城主中山次郎兵卫战死。
神保家白鸟城城主神保长住,在守城战中,被弓箭射中右目,几乎贯脑。
而上杉军名将,有越后钟馗之称的斋藤朝信,在攻城时,为武田军铁炮流弹击中,身负重伤。
在争夺城砦战的期间,李晓的旗本备,蛇尾备,神冈备轮番上阵,与上杉谦信的旗本军亲战,两军激战数日,彼此皆是伤亡惨重,所战之地一片死伤狼藉。
不过交战之中,对李晓而言有个意外惊喜,李晓旗本备大将藤堂高虎在追击之中,不顾身上负伤七处,硬生生将谦信养子,上田众之总大将上衫景胜生擒。
能将这位历史上上杉家未来家主生擒麾下,确实是李晓意料之外的事。
不过李晓也并没有为难此人,命人好生看押起来。
但总体战事,对李晓而言,是不利的,已有四座城砦被攻破,导致防御网崩裂,而李晓防线的缺口越来越大。
此刻李晓心底亦是没底,若战事持续下去,他不知还可以支撑几日,能不能拖延至他计谋生效的一刻。
而就在李晓担心之时,一场豪族却及时解救了李晓的困境。
这场豪族下得极大,在雨水冲刷之下,山地之中泥泞难行,两军无法再继续激战,只能各自收兵。
李晓好容易得此机会喘息,一面休整军势,一面清点伤亡数字。
而这十日激战下来,武田军死伤接近两千人。
这样的血战,尽管战前大家都有了预料,但是事情发生到当前,众人还是坐不住了。
当然压力最大的还是李晓,他麾下越中豪族此战损失不小,眼下这帮人已经是吃不消了,联合起来数次三番向李晓请求撤退。
当然借口各种各样,比如家里遭了盗贼,秋收在即,人手不够等等。
不过他们统一的口径是,反正被攻打的椎名家,彼此又非什么亲密同盟,为椎名家流血牺牲值得么?管他们去死呢。
李晓理解这些小豪族的立场,他们更关心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家名能否存续,领地的秋收如何,石高能否增加。
但是李晓不同,他必须从大局来考虑,椎名家与李晓现在是一条绳子上的蚱蜢。
松仓城一旦被攻陷,下一个就轮到李晓,暴露在上杉家的兵锋之下了,眼下只要李晓撤兵的消息一传出,椎名康肯定二话不说,投降上杉家。
所以这战事进行到现在,即使再艰难亦要继续。
李晓亦何尝不辛苦,这几日激战,他的常备伤亡巨大是众所周知,战场上与上杉军精锐旗本军,两军拼得是尸骸垒垒。
李晓可没有将越中豪族当作炮灰来使的,所以也是越中豪族甘心为李晓效力的原因之一,否则他们早就脚底抹油,各带军势回家了。
相对于武田军这边伤亡巨大,上杉军亦不好过,作为攻击一方,他们现在伤亡更大。
越后有三千将士伤亡,这是迄川中岛合战之后,从未有过的,堪称最为惨烈的一战。
斋藤朝信眼下重伤,生死不知,大将小国赖久又为武田军讨取,甚至连谦信的养子上衫景胜,都被武田军生擒了。
想到这几日激战之中武田军的奋勇,越后军上下皆是不寒而栗。
果真如上杉谦信之前所言,李晓的三大常备攻势凌厉,堪称少见的强军。
以上杉谦信之能,亲自指挥旗本军作战下,亦只能勉强与李晓的常备打成平手,若换作他人指挥,或者战力一般的越后军,结果将不容设想。
在如此大的伤亡之下,越后军亦不是铁人,事实上众将亦不知武田家当前的处境,心底皆没有把握战胜之。
他们现在已开始向上杉谦信游说,退兵之事。
第三百三十七章血战
第三百三十七章血战,到网址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三百三十八章 甲越和与
第三百三十八章甲越和与
上杉家家臣集体向上杉谦信游说。
上杉家这些年南征北战,自川中岛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损失。
上杉家家臣大多都是越后的国人豪族,虽皆向上杉谦信效忠,但之前这些豪族就独立性甚强。
上杉谦信继承越后守护之后,这些豪族国人就隔三差五地给上杉谦信叛乱,前有大熊朝秀,中有宇佐美定满,后有本庄繁长。
现在这些人之所以服从上杉家,是靠着上杉谦信战无不胜的声威压制下,各豪族亦能从战事中获利不浅,所以这才供上杉家驱使。
而这次面对的武田军,着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各豪族在几日内所见战事之惨烈,丝毫不逊色于川中岛,这点大大超过他们之预料,而李晓亦乃武田家名将,之前就没有太大的信心能战胜之。
现在在部属伤亡惨重之下,豪族家主亦同时向上杉谦信谏言,开始提议退兵。
最先主张退兵的豪族们,委婉提出,说这几日大雨之下,上杉军驻地较低,遭遇洪水侵袭。
在雨水浸泡之下,伤兵死伤甚多,而反观武田军却驻扎地势较高,却不用担心洪水之事。
所以他们先委婉建议,能否转移阵地,退到附近的高地之上,待天晴之时,再进攻击。
面对众家臣提议退兵,上杉谦信一直沉默不言,这时又有人提出军粮已有所不济,越后军出战这数月来,耗时长久,前不久前直江津之町又遭到佐渡水贼的袭击等事。
而且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与武田军决战,就是获胜亦是得不偿失。
所有一切建议都是劝说上杉谦信退兵,甚至还有部分人露出威胁的口吻。
这时上杉谦信终于震怒了。
“两军之胜负,乃是谁可以支撑到最后,谁就是胜者,不错,我军是伤亡惨重,但是我可以看出武田军,亦在苦撑。李晓眼下的处境,肯定更困难于我们十倍。”
很少在众人面前动怒的上杉谦信,如此疾言之下。
众家臣们摄于他的积威,皆是默然不语了。
众人盼顾了一番,这时却有人低声提了一句:“可是景胜殿下,眼下还被武田军羁押,若继续猛攻下去,我担心……”
听到此言语,上杉谦信眉头一拧,显然有几分犹豫。
他对上衫景胜还是十分疼爱,自他被武田军俘虏之后,确实有几分担心。
但是这一切,皆不能影响上杉谦信与李晓决一死战的决心,他深信武田军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只需再加一把力,就可以了。
“不论如何,大雨停止,继续向武田军进攻,若有违令不战者,消极怠慢者,一律剥夺知行,流放佐渡。”
眼见上杉谦信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各家臣们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正如上杉谦信之猜测,李晓眼下确实是在死撑。
九千军势伤亡近两千,按照冷兵器时代战斗,这是极高的战损比例。
李晓能维持军势至今不崩溃,实际上已是奇迹。
不仅是越中豪族军心动荡,就是归附李晓最早的飞驒豪族,如内岛氏理,锅山良行等人亦是动摇了。
甚至连三大备队之中的将领,亦有向李晓建议暂时退兵,没有必要为椎名家打生打死的。
李晓亦是承受了巨大压力在死撑,眼下他唯一的指望就是自己的计谋,可以实现,迫使上杉谦信退兵。
按理而言,武田信玄与自己约定的期限早已经过去了,难道中途出了什么变故。
当大雨停止之后,上杉军再次向武田军的城砦猛攻。
这场合战开始时,在听闻进兵的太鼓声时。
无论是上杉军,武田军,两军将士,皆是抱着不情愿,甚至绝望之色投入战斗。
这合战才进行半日,一直作为攻击方的上杉军,仍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消极怠战的局面。
而武田军这边更糟,一个越中豪族麾下足轻,甚至准备哗变,幸亏被李晓听闻消息,亲率十几名侧近,进入军中镇压,这才稳定下来,否则事态扩大,引起军心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两家方战到第二日。
尽管麾下家臣劝了一波又一波,但是皆被上杉谦信斥退。
上杉谦信已下定决心,从正在围攻的松仓城处,山浦国清再调部分兵力来增援。
尽管从攻城军势处分兵,颇犯兵法忌讳。
但在上杉谦信眼底,宁可拿不下松仓城,亦要在正面溃败李晓的武田军。
正待松仓城的援军,赶赴路上之时。
这时军营之中忽然传来消息,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使者,从春日山城,亲自赶到越中前线,要向上杉谦信宣示足利义昭的御内书。
上杉谦信听闻足利义昭的使者亲至,十分惊讶。
上杉谦信与前任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关系十分好,而往昔他上洛时,亦多次出入将军御所,形同自家小院。
上杉谦信本人的名讳上杉辉虎中的辉字,正是一字拜领自足利义辉。
但是上杉谦信与这位新上任,未满一年新任将军足利义昭实在没有什么来往。
不过上杉谦信仍对这位将军的使者表示了尊敬,以高规格的武家礼仪来接待。
上杉谦信与众家臣们皆穿上最正式的狩衣,于营门之前迎接将军的使者。
这位将军家使者是京都公卿出身,但对于关东管领上杉谦信,亦是不敢抬高架子,谦让一番后,向谦信越后家臣团们,宣读了足利义昭的御内书。
上杉谦信与上杉家家臣听闻完毕足利义昭的御内书内容后,皆是震惊。
不过上杉谦信的反应,是当场愣在原地,而他的家臣们皆是暗中舒了一口气。
待送走将军使者之后,上杉谦信回身看向家臣们,手中奉着有着足利义昭亲自花押,署判文书,忍不住仰天长叹言道:“看来武运在于李晓。”
永禄十二年,十月。
上杉谦信与李晓大战于越中之时。
远在京都的足利义昭,亲自下御内书,希望武田上杉两家罢兵和睦。
上杉谦信接到御内书,当下无话可说,作为关东管领,又最重名分大义的他,就必须服从武家栋梁,足利将军家的号令。
所以足利义昭自身出面作为仲介,为武田上杉两家说和,上杉谦信只能卖将军的面子,下令与当前武田军李晓媾和停战。
闻之上杉谦信同意议和之条件。
无论是上杉还是武田两军将士,皆生出绝处逢生之感,齐声欢呼。
上杉谦信听闻军营之中欢呼声一片,亦只能摇头,生出遗憾之感,对他而言,就差一点,就可以击垮李晓了。
同样身为武田军总大将李晓亦暗呼侥幸,不过又埋怨起,为何信玄的动作如此之慢。
他之前写信给信玄的计谋正在于此。
谁都知道自年初信长给足利义昭定下《殿中御掟》之后,足利义昭实际上已失去将军一切权力,形同信长手中的橡皮图章的作用。
堂堂幕府将军,甚至不得不在书信中称呼信长本人为,御父织田弹正忠殿。
所以织田信长很容易利用的足利义昭身份,可以借他的名义,向天下大名发号施令,等于过去的假天子之命以令诸侯。
信长之地位就等于权臣曹操。
武田与织田两家现在亦是同盟关系,织田武田眼前是各取所需,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两家关系正是处于蜜月期。
信玄就以此名义,让信长替自己搬出足利义昭这尊大神来,出面仲介,让上杉武田两家议和罢兵。
而对于信长而言,这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是拿起足利义昭的图章啪啪盖几个印的功夫而已。
所以信长很容易就卖了武田信玄这个面子。
而这件事情,亦出现在原先的历史上,武田信玄出兵小田原时,为避免与北条上杉两线作战,就是让信长通过足利义昭出面,为武田上杉两家说和。
这一历史事件,称为甲越和与。
不过眼下却为李晓提前利用,作为避免自己与上杉谦信在越中决战的挡箭牌。
可以足利将军家的那使者,路上还是走得慢了一点,累得李晓与上杉谦信不得不血拼一场,两家眼下是两败俱伤,损失惨重。
不过总算还是侥幸,李晓与上杉谦信的这短暂同盟协定,还是达成。
上杉谦信罢兵返回越后,而李晓亦返回富山城,至于椎名家则保全了大多数领地,不过必须向武田,上杉皆表示臣属服从,向两家各献上人质。
李晓放归上衫景胜,两家各自将俘虏,割取首级,进行交还。
随即上杉谦信率军返回越后,只留下河田长亲为城代,驻守越中前线的鱼津城。
上杉谦信此举显然亦是为将来卷土重来越中,埋下伏笔。
至此这场越中大战落下帷幕。
对于李晓而言,尽管付出不小代价,但是他成功地守住了越中国,在此站稳了脚跟。
就在越中战事偃旗息鼓之时。
永禄十二年,十月。
武田信玄亲率本家两万大军,将北条家本城小田原城围困,开始攻城。
第三百三十八章甲越和与
第三百三十八章甲越和与,到网址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三增峠合战
第三百三十九章三增峠合战
相模国,小田原城。
小田原城原是相模豪族大森家所筑之城,后北条氏夺取此城,经过三代家督的励精图治,将小田原城修筑成号称天下第一难攻不落、无敌坚城。
在永禄四年时,北条家正是凭着此城,硬生生顶住了十万关东联军的围攻。
小田原城之设计,一反这个时代日本城池,只围城的设计。
当时这种设计称作总构,也就是将小田原之城下町亦整个囊括在内。
在信长之野望中,将这样囊括城下町的设计,称为北条的特殊科技,铜墙铁壁,研究后可以获得防御战中,城池军粮消耗为零的效果。
这当然是扯淡的说法。
不过将城下町囊括在内之后,小田原城之规模,绝对是这个时代的日本第二。
实际上,小田原城下町,亦是关东最大的城下町。
当时描写小田原町之情况,曾提到,举国上下及至西国、北国之町人、工匠,云集此地。虽昔日之镰仓可及?
其意思就是繁华之处,更胜于当年武家中心镰仓。
而町中所居的人口达到十万,这一数字,当时亦是只有京都可以媲美。
并且小田原町附近之港口,多有明国的船舶往来,町中还有专门辟有明国人居住之地,乃是当时之‘唐人街’。
所以围攻小田原城的武田军上下,见此巨城之后,皆是骇然不已。
一如当初上杉军围攻此城之情形。
武田军首先由内藤昌丰,马场信房对此城进行突击,而北条军亦没有死守,于城外迎战。
双方激战一番,北条军不敌武田四天王之中的内藤,马场二人,退入城中。
但是武田军面对小田原之坚城,亦是无可奈何,攻入城下时,即被铁炮弓箭打退,无功而返。
事实上,武田信玄此次战术是中心开花,虽深入北条家之腹地,但是武藏国后方北条家几座屯兵重城,如泷山城,钵形城分别有北条氏照,北条氏邦镇守,皆在北条家掌握之中。
所以深入敌境,后方之粮道,根本无从畅通,故而无法于城下笼城久持。
而北条军驻守在伊豆,骏河的数万大军,亦正火速回防,增援本城,准备内外夹击城下之武田军。
故而武田信玄从一开始,亦没有作攻陷小田原城之打算。
攻击小田原城三日之后,亦给与北条家之足够警告之后,信玄于十月四日,取消对小田原城之包围,命武田胜赖率军势殿后,开始撤退。
归师返回甲斐路途之中,武田信玄参拜清河源氏之家庙鹤岗八幡宫。
众所周知八幡大明神是清河源氏守护神,在康平六年,河内源氏二代目源赖义将八幡大明神,从原本祭祀的石清水八幡宫迁移到鹤岗八幡宫。
而源赖朝开创镰仓幕府,镰仓即成为武家中心,而鹤岗八幡宫亦逐渐取代了石清水八幡宫,成为全关东武士守护神所在之地,也是供奉源氏武门先祖的门迹。
鹤岗八幡宫之中,许多景致,皆有典故。
幡宫里的白旗神社,里面供奉的白旗,正是源平之战源家的旗帜。
而源平池,相传是初代征夷大将军源赖朝正室北条政子所掘,池塘里源家有三岛,平家有四岛,分别代表着“出生”与“死亡”之意。
八幡宫中的舞殿,传说是源义经妾静御前被迫献舞的宫殿。
静御前与木曾义仲之妾巴御前,皆是源平合战之时齐名之美女。
那时在源平合战中替源氏立下大功,击破平氏,而功高震主的源义经遭到兄长源赖朝的追杀,其妾静御前不幸被俘,押送到后镰仓,被勒令在八幡宫献舞。
当时已有身孕的静御前翩翩起舞,当场唱出“皑皑白雪吉野峰,良人策草入林去,身影渺渺没林中,今昔两地徒相思”之歌,即表达思念丈夫之情,亦表示出对源赖朝不屈之意。
源赖朝闻歌震怒,最后被其妻北条政子劝退,不过后来静御前腹中之子,仍为源赖朝所杀。
而还有栽植在神宫之前,大银杏树。
当初镰仓二代将军源赖家的次子公晓,躲在树荫中,乘着源赖朝的孙儿,镰仓三代将军源实朝参拜神宫时,将其斩杀,事后公晓也被处决。
源实朝,公晓一死,但是迫死源义经,以及静御前之子的镰仓将军源赖朝家,亦自此绝嗣。
至此源赖朝其妻北条政子的北条氏一族,正式掌握镰仓幕府之大权。
而武田信玄亲自参拜过鹤岗八幡宫,在八幡大明神前祈愿武田家武运长久,自己上洛之志向能够成功。
参拜之后,武田信玄这才正式率军返回甲斐。
一路之上,北条氏康派出大将松田宪秀在背后追击。
武田胜赖与松田宪秀多次交战,以掩护武田军从容撤退。
不过这时,北条氏康已将武田军归师的消息,传给各地北条军。
甲州街道守备軍北条氏照、秩父方面守备军北条氏邦两人,奉北条氏康之命,率领两万大军,赶到甲斐相模来往要道上的三增峠,布阵阻击武田军返回甲斐。
由于担心北条氏照,氏邦两人不是武田信玄对手,北条氏康还派出北条家第一名将,地黄八幡殿,北条纲成,以及他的黄|色备协助二子,阻击武田军。
而另一面北条氏康,北条氏政父子二人亦刚刚会合,从伊豆赶回的两万大军,在后追击武田军,准备与北条氏照,氏邦在三増峠夹击武田信玄。
永禄十二年,十月六日。
武田信玄的两万大军赶到三增峠。
在此武田军察觉北条军的将要有所动作,武田信玄命内藤昌丰,浅利信种两员大将守护辎重队,武田胜赖,马场信房各率备队,守护山道左右两侧,山县昌景率领赤备军团为游军策应。
做好以上的准备之后,武田信玄才以上洲小幡家,小幡信贞的小幡赤备为前锋,主力开始翻越三增峠。
主力翻越三增峠之后,轮到辎重队时,却出现了困难,内藤昌丰,浅利信种的辎重队艰难跋涉于山道,受地势影响,军势无法展开,正是处于容易遭到袭击的不利状态。
而以地黄八幡北条纲成为首的北条家大将,敏锐地捕抓到这一战机。
北条纲成首先率领他的黄|色备,向武田军困于山道间的辎重队发动猛攻。
一时之间三增峠之下,皆是插着朽叶黄旗指物的北条军黄|色备。
北条纲成猛突入武田军辎重队阵中,内藤昌丰,浅利信种两人的军势在北条纲成攻势之下,顿时陷入苦战。
而本要在两旁支援的马场信房,武田胜赖队,亦遭到北条氏照,氏邦二人所率领北条军的攻击,一时无法支身帮忙辎重队。
眼见辎重队吃紧,武田信玄随即命三枝守友、曾根内匠二人率军支援,同时令山县昌景率领赤备,立即攻击北条军。
但是在北条军猛攻之下,守护辎重队的武田军大将浅利信种,浦野重秀,先后在北条纲成手下战死。
浅利信种是武田家名将,其刚刚接替重病的甘利信忠,为箕轮城城代,暂代为武田军西上野军团总大将。
眼下其本人竟然战死,此消息一传出,顿时武田军?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