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世界1620 > 新世界1620第113部分阅读

新世界1620第113部分阅读

    w拥绕鸢胧止さ闹娇堑此狄膊槐阋耍?万发子弹的采购价需要2500美元。

    相对于海军战舰动辄就是几十万美元一艘的造价,对陆军来说好东西再贵也要咬牙顶上去。军火商到底赚了多少,陆军司令陈礼文少将是难以猜测,但一想到大规模换装的军费支出,连国防部长郑泉都感到头疼。就更别提陆军野心勃勃正在期待的32a型六管转轮机枪研发项目。这种仿造历史上加特林六管机枪的粗暴家伙,几乎就是未来几十年的战场收割机和子弹吞金大户。

    ……

    新枪刚一下发,就引起了部队官兵的哄抢,就连外籍军团的现任总指挥冯斌上校都提出是否让新武器试用范围扩大到外籍军团,理由就是外籍军团的作战频度更高,更容易检测武器性能。

    最终,200支新式步枪,国防军和外籍军团平分,然后在各自所属部队里轮换使用。前者将测试枪支在寒冷冬季的作战性能。而后者将测试枪支在高盐度高湿度的热带岛屿作战性能。比如现在,驻扎西点镇的第4轻装步兵营的一个步兵连就首先用上了珍贵的新式步枪,然后和其他部队在本次演习中模拟对抗。

    “表现不错,就算枪机进水。发火率依然在95以上。枪管过热问题也比22a步枪低一些。”

    望远镜里,装备新式步枪的步兵连在趟过过膝的小河后,开始朝假设目标发起了连续射击。无论是准度还是射速,都让观摩野外演习的西点驻军总指挥邓剑中校非常满意。

    “但这种装填射击更快的步枪。业会让士兵们轻而易举地浪费掉更多不必要的子弹,尤其是对新兵而言,而并不会消灭更多的敌人。”斯科特放下望远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能提前用用就不错了,算是适应装备吧,反正这几年也不会有大的战争发生。即便有,现有装备也够了。”邓剑笑呵呵地应答着,视线的远方出现了迫击炮爆炸腾起的烟雾,邓剑又赶紧举起了望远镜。

    ……

    几百名陆军士兵在丛山峻岭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拉练,多次变换对抗对象的演习让外籍军团和国防陆军各自的鲜明风格都得到了体现。

    也许是常年在加勒比海岛的热带雨林里和土著交战,外籍军团步兵连的官兵的体能、丛林近战和刺刀肉搏技能远比国防军的官兵熟稔,而在枪炮远距离射击、阵地防御以及构造野战工事能力上,国防军又明显高出一筹。

    随后,利用外籍军团优秀官兵可以转入国防军提前获得国籍的“规则漏洞”,陆军司令部直接从参与本次演习的外籍军团步兵连里吸纳了超过半数的士兵进入国防军编制,而该连缺口部分则继续在亚速尔群岛征募补充,从而变相实现了陆军的总兵力增加目的。

    6月18日,周二,清晨时分,斯科特才带着部队返回西点军事基地休整。在简单交接完工作后,斯科特开始正式进行自己为期一个月的休假。

    虽然才经历了一场让人疲惫的野外演练,但斯科特依然在更换干净军装后,带着一束从山里采来的鲜花编制的花环,朝西点镇幼儿园走去,准备把5岁的女儿爱丽丝领出来,一起去公墓看望妻子布伦达。

    夏季的西点镇,扩展的城区已经延伸到了当前环境的极限,三面被山林包裹着,气候湿润而凉爽。起伏的台阶小道,绿荫围绕的漂亮房屋,修建在山坡台地上的果园,还有那穿过丘坡阻碍的长长的城区引水渠和马路上往来的一辆辆马拉货车,让如今的西点镇看起来格外漂亮精致而充满生气。

    穿梭在城区之间。不少路过的西点镇民都主动朝着斯科特打招呼。这个表面上带着眼罩的冷酷军官,是如今西点镇最让人尊敬的人物之一,就连斯科特的女儿爱丽丝,也成为了西点镇幼儿园里的小明星,小小年纪就能跳出一段段可爱的舞蹈,深受老师的喜欢。

    刚一走进幼儿园,玩耍中的孩子们就用整齐一致的童音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爱丽丝的爸爸来啦”,结果爱丽丝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冲了出来,一下就扑进了斯科特的怀里。

    一颗山里的野果,还有一颗小河边找到的漂亮石子。成为了不善言辞的斯科特给女儿的小礼物。咬着野果,捏着石子的爱丽丝被父亲抱在怀里,还咿咿呀呀地给父亲唱着才学会的儿歌,让每一个看到的成年人都莞尔一笑。

    ……

    大概是因为工作时间段,今天的公墓里十分冷清。一株株北美糖松围绕着碧绿的草坪区,上百座墓碑整齐地分布排列着,一位年老的守墓人还在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花草。在某个环境更好的角落里,一座雪白的墓碑下,已经放满了鲜花。一位带着遮阳帽,撩起遮面纱的年轻女子,正静静地站在墓碑前,双手合抱一起。微微低头祈祷着。

    “爸爸……是珍妮阿姨!”大老远,怀里的女儿就喊出了背影的名字,看样子这些年来,爱丽丝没少和那位大歌星在公墓里相遇。

    将女儿放下牵在手里。慢慢走到女子身后,斯科特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啊!斯科特先生,哦。还有爱丽丝!”珍妮察觉到身后有人,回头惊诧之际,也笑了。几步走到爱丽丝面前蹲下,把漂亮的小女孩亲得咯咯直笑。

    “您还是那么光彩照人,一点没变,珍妮小姐。”面对国民口中“永远的珍妮小姐”,斯科特也幽默地开起了适度的玩笑,“如果杰西卡再长大几岁,大概也会很不好意思地向您请教怎么保养的。”

    斯科特口中的杰西卡,就是布伦达留下的侄女,如今已经12岁了,今年下半年即将就读西点中学。

    “爱丽丝也很漂亮!”小女孩的心性就是如此单纯,根本不懂成|人间的客套礼貌,居然开始拿着平时老师的话在自吹自擂了。

    “您也没变,斯科特先生。还有爱丽丝,你太可爱了,真是上帝赐给西点镇的礼物!”

    珍妮今年也才25岁,加上人气颇旺,自然对这种夸奖习以为常。看到眼前这对父女那种相依相爱的形象,不由得露出一丝羡慕的神色。

    “听桑托斯夫人说过,您一年要来这里好几次……很抱歉,我这些年很少回家,爱丽丝不对我生疏已经是神的偏爱了。”斯科特把手里的花圈给亡妻献上,做完祷告后,向珍妮发起了邀请,“如果不耽误您的话,一起午餐如何?”

    ……

    离平常的午餐时间至少还有一个钟头,所以这场午餐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朋友间的叙旧。在西点镇“历史最悠久”的酒店里,斯科特带着女儿爱丽丝和珍妮面对面坐着,两人都平静地整理着自己的餐具,说得话并不多。

    除了要保证营养的爱丽丝捧着一个奶酪蛋糕吃成一个大花脸外,斯科特和珍妮面前都只有一盘简单的小份华美特色的酱烧肉排和一碟子果盘。

    “……明年我就从外籍军团调职回国,感谢上帝,以后可以亲自参加您的演唱会了。”斯科特一边为女儿擦着嘴上的奶油,一边礼貌地指了指曼城方向。

    “现在台里在培养新人,我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上个月接受了常春藤学校邀请,明年兼职那里的音乐老师。我很紧张,其实我很害怕和别人走那么近,而且我的钢琴弹得并不好。”随着话题的展开,珍妮似乎找回了很久之前的那种轻松单纯、又略带小心翼翼的少女感觉。

    “我听过其他人的歌,不过……您知道吗,当每周有一个晚上不再是熟悉的声音的时候,士兵们通常都很焦虑。”见对方还没有动自己的肉排,斯科特笑着拿起调料瓶,亲自给对方的餐盘里撒着胡椒粉。

    “谢谢,斯科特先生!”见对方又在变着法地夸奖自己,珍妮心里美滋滋的。然后不经意地叉起一块肉排。朝嘴里放去。

    特制的东方酱汁烧出的肉排鲜嫩可口,又带着胡椒粉的辛香,要放在常人面前,就是一盘恨不得一口扫光的美食。但就在珍妮把叉子放近嘴边的时候,就感觉到一股难以形容的恶心从胃部泛起。

    “您不舒服吗?!珍妮小姐?!”

    斯科特赶紧丢下餐具站了起来。桌对面的女子已经在不断的干呕中弯下了腰,甚至因为呼吸不畅,脸色显得非常难看。

    “不……我没事,大概……”好半天,珍妮才缓过劲来,不过才刚刚坐正身体。又是一阵干呕,这次感觉连整个胃都不像是自己的了,甚至还感觉到有点头晕。

    “失礼了,我送您去医院!”斯科特绕过餐桌,直接将珍妮的身体轻轻扶正,一边还抱歉地对着赶来的酒店服务生点头,“非常抱歉,请马上叫一辆马车来,我们需要去医院!”

    ……

    西点镇医院的急诊室里。闻风而来的院长蒋燕小心翼翼地用听诊器给珍妮进行了一番详尽的检查,又询问了若干问题后,终于露出一丝微笑。

    “珍妮,别担心。你怀孕了,大概两个月,就是妊娠反应厉害了点。”蒋燕算是珍妮的歌迷,同时也是曼城娱乐公司的投资股东之一。自然很关心程大熊夫妇,如今好多年没见动静的珍妮怀孕,也让蒋燕十分高兴。

    “夫人……您说的是真的吗?!”珍妮一愣。渐渐地双眼泛红,一个没控制住,眼泪就掉了下来,“谢谢,谢谢您……”

    “呵呵,谢我干什么?要不要我去给程先生发封电文,让他赶来接你?”蒋燕招来护士,为珍妮整理好衣裙,一边挤了挤眼睛。

    “谢谢,不用。我想回家亲自给他说!”珍妮此时已经笑眯了眼,思绪已经飞到了曼城。

    确实不容易,为了怀孕,珍妮自己都不记得偷偷去了多少次银谷镇的那座道观,也不记得吃了多少东方药剂。无论再苦的药,她都能强忍着下咽,如今终于苦尽甘来了。

    “斯科特先生,我没事了。不过很抱歉,我想马上回曼城!”回到外面的医院大厅,珍妮迫不及待地待上了自己的遮阳帽,一边还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我怀孕了,也许程现在很希望我马上出现在他面前。”

    “感谢上帝,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斯科特面不改色地点点头,亲自朝大门走去,打算招呼马车去港口码头。

    “珍妮阿姨教我唱歌。”爱丽丝又不明事故地黏了上来,拉扯着珍妮的衣裙。

    “会的,亲爱的爱丽丝!等你下次跟斯科特先生到曼城,我带你去电台唱哦!”人逢喜事精神爽,珍妮已经满脸灿烂。

    走到大门口,看着远方的内河码头,斯科特也长舒了一口气。

    ……

    此时此刻,在曼城广播电台的接待大厅里,一对身穿崭新华美长装(汉服)的男女正分别怀抱着一把二胡和琵琶,小心翼翼地坐在长椅上,低着头,不断小心打量着从身边走过的男男女女。

    “……先生,我敢保证,那位小姐的嗓音实在太美妙了!我是无意中在一品勺大酒店听到的。”一个欧裔青年陪着程大熊从一头的走廊走来,一边还唾沫飞溅地朝如今的台长兼曼城娱乐公司总经理介绍着自己的发现。

    “他们没有接受民政部的安排?怎么到了本土还在饭店里卖唱?”程大熊走到长椅前,看着神情紧张的一老一少,露出疑惑的表情。

    “不,恰恰相反,他们是被一品勺大酒店聘用了。但是我认为,他们应该成为公司的新力量。”欧裔青年得意地指了指面前的男女,提高了声音。

    “老人家,你们是……”程大熊虽然不会二胡和琵琶,但是这些年也收罗了不少东方艺人,为乐队的音色增加了不少新东西。看到这对祖孙俩的手指关节,就知道是多年的技艺在身。

    “小老陶全富,这是孙女心梅,见过大老爷。我们只会奏曲弹唱。糊口饭吃。”老人一路上早就听带路的欧裔青年说了无数次美妙的未来,眼见一位明显是大人物的青年站在面前,赶紧拉着孙女就要下跪。

    “嗯,不客气。那就跟我去试音室,听听。”

    少女陶心梅年纪最多只有十六、七岁,长得十分窈窕清秀,可以说外在条件符合了程大熊对音乐艺人的要求。不过似乎是初到北美,人生地不熟,倒显得过于紧张胆怯。

    偷偷抬头看了眼程大熊,见对方正在打量自己。陶心梅吓得又赶紧低下头,脸都涨红了。

    试音室里,老人和孙女的一番弹奏慢唱的昆曲,让不是很熟悉这类传统音乐的程大熊都眼前一亮。凭借多年的工作阅历,程大熊如同第一次听见珍妮说话一样,马上判断出了对方那特有的悠长声线极佳,只要着重培养引导,假以时日,成就绝对不亚于珍妮。

    “嗯。罗姆斯,你和他们谈谈,这孩子资质很不错。”程大熊似乎还有什么事,简单交代后就离开了试音室。

    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陶心梅依然对刚才自己因为胆怯而唱错的词的事暗暗紧张。不过,程大熊从头到尾看着自己的弹唱的认真态度,又让她似乎想起了一些事。

    “……是这样,程先生认为陶小姐很有唱歌的潜质。尤其是还会乐器。先生您的演奏能力也很出众,公司可以和你们二位签订长期合同,为你们提供最好的表演舞台。”

    程大熊走了。留下的欧裔青年不知道从哪儿弄出了一份合同书,笑嘻嘻地推到了祖孙俩的面前:“合同签订后,公司将替你们一次性还清银行的移民安置住房贷款。试用期每人每月薪资30美元,其他工作津贴和生活补助另计。”

    每月三十枚大银钱,相当二十两银子了!虽然上岸之后,祖孙俩已经领到了一笔安置费,但一听到每月还能拿那么多薪钱,比那个一品勺大酒店给的还多,顿时吓坏了。

    “小老只是区区贱籍下人,这儿……”老头的思路还没转过弯,回头看看自己的孙女,总以为这种好处代表着某种暗示,嘴里习惯性开始拒绝。

    “爷爷,可以的……”见爷爷似乎想回绝,陶心梅赶紧轻轻拉了把对方的衣袖,声若蚊吟。

    “呵呵,你们再考虑也行,如果没问题的话,明天就来这里找我,我会负责你们接下来的安排,这是我的名片。”欧裔青年也是早就习惯了这些新到北美的东方移民的性格,也不多说,直接递过了一张小纸片——华美这些年在社会上兴起的一种交际方式。

    紧紧捏着名片,虽然大多数简体字都很奇怪,但从小读过些书的陶心梅还是看懂了对方的身份。

    那么想来,刚才那个离开的老爷,应该比这个什么“番人总监”更厉害吧,长得好像他啊……离开广播电台的时候,陶心梅又再次回头望了眼之前那栋大楼。

    ……

    黄昏的时候,珍妮乘坐的内河客船终于到达曼城南区,然后赶往家里。也不等马车挺稳,就急匆匆地跳下来,刚好碰见丈夫程大熊正在别墅庄园前院草坪上溜着一支苏格兰名犬。

    “珍妮,你不是说去西点镇看朋友,明天才回来吗?”程大熊一奇,慢慢走到因为兴奋而满脸通红的妻子面前,“你怎么了,脸那么红?”

    “亲爱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珍妮羞涩地将对方摸自己脸的手挪开,又凑到了对方耳边,轻声嘀咕了起来。

    听着听着,程大熊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然后慢慢露出狂喜。

    别墅前厅的门开了,跑出一对男女儿童,年纪约莫十岁左右。两个孩子都是程大熊和珍妮在四年多前领养的华裔孤儿,哥哥叫程冬,妹妹叫程媛。

    “今天学习开心吗?感谢万能的上帝,明天放学后一起去教堂!”珍妮的情绪好极了,一左一右热烈地亲吻着自己的养子养女。

    因为夫妇俩都是基督徒,所以珍妮比其他那些嫁给穿越众的欧裔女性在宗教信仰上更为自由,几乎不用考虑什么,早几年就在教堂里给两个孩子做了洗礼。

    珍妮还沉浸在快乐之中,而程大熊反而在狂喜中如失了魂般,牵着一条狗就呆呆地站在草坪上发傻。(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四章 神仙打仗

    1630年7月1日,周一。

    经过紧张的准备,由东方运输公司的3艘短衬衫级、国营远洋运输公司的5艘敖广级飞剪商船,以及海军“座头鲸”号运输舰组成的船队即将从曼城,之后将经蝴蝶岛、南山海外总督领、月山岛前往明珠岛,负责护航的,则是郁金香号机帆护卫舰。

    除去大一批远东建设需要的物资,船队乘客还包括前往明珠岛做守备轮换的陆海军官兵,以及东方实业公司副总经理赵明川带领的一支业务工作组。

    虽名为工作组,其实队伍人数却高达400多人,绝大部分都是和东方实业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的技工以及他们的家人。他们都是东方集团过去一个月在本土用极为优厚的条件招募到的各行各业的熟练技工,将在明珠岛生活工作至少5年,成为东方集团在远东经营的业务骨干。

    按照赵明川提交的一份公司发展规划,东方实业公司和国内诸多中小企业达成了技术合作意向,前者出资出设备,后者提供熟练的技工,合资在明珠岛兴建一批小型种子企业。产品项目包括建材水泥、盐糖、纺织、船舶维修、农副加工、冶金等,都是具备大规模市场需求的项目。

    针对印度、东南亚、大明、日本、朝鲜的市场,就近获取原料并展开商品生产销售,就可以获得不亚于大西洋贸易的丰厚利润,这就是东联集团的远东经营核心策略。

    但涉及到军工、造船、五金、机械、玻璃、烟草、化工、医药等产业,国家则以“保护本土制造业产能和就业岗位”为由,禁止东联集团在远东开设相关企业,只能从本土采购。

    在国会“防贼”一样的监督下,单以一个明珠岛的力量,是绝对没能力完成上述的远东产业经营布局,所以东联集团必须寻找一个能够提供足够劳力与原料输入的依附对象和商品输出口岸。除去印度、东南亚这些已经被欧洲列强抢先插足的地方外。目前最符合条件的,就是大明朝的海南岛。

    经过狄祖恭数月前一番点化,赵明川终于理解到严晓松为什么会支持刘耀禹在琼州生根发展的原因。假如琼州之地真如严晓松或狄祖恭形容的那样资源富饶,利用刘耀禹的堂姐夫、琼州地方官赵有恒这种有地方政治权力的人物,再和明珠岛的华美资本一结合,那未来的前景简直光想像就让人亢奋。

    “原来严先生是早有所布局,可惜我和易平兄还整日为出路犯愁。”走在甲板上,看着码头工人还在加紧为船队输送远洋补给,赵明川是感慨万千。

    “啊,先生。真是对不起!”不远处,一个拉着两个大手提箱,身穿华美短装(西服)的年轻人不小心撞到了一位乘客,正在忙不迭地道歉,却忘了自己的手提箱已经不小心散开,大量的书本或小玩意儿都露了出来。

    “哦,谢谢!”弗雷埋头在甲板上收拾着自己的书籍和工具,看到一只手也在帮自己捡,赶紧抬头道谢。

    “举手之劳而已……咦。阁下是学者?”

    随便拿起一本,典型的华美式文集,里面还带着不少手绘印刷图,再翻过封面。上面写着《矿物分类学》。再看看对方是如此的年轻,赵明川不由得肃然起敬。

    “先生您好,我叫弗雷,以前在常春藤高校学的地质学。现在曼城首都国立大学系攻读生物学。”还不到21岁的德意志裔青年接过赵明川递来的书,笑得很腼腆,一口华美国语说得非常流畅。

    “您就是那个发表《月山岛生物与矿产资源报告》的弗雷先生?”

    赵明川更加震惊了。因为他在去年返回华美后就看过这份特别资料,当时在国内还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据说一家私营的国内小矿业公司就是因为这份报告,才义无反顾地在月山岛进行了投资,获得了当地硫磺和铜矿资源的独家开采权。

    月山岛能从当初一个小小的航海补给站发展成目前一个拥有数百人口的新兴海外领,弗雷当初的科学考察是功不可没。

    “嗯,不过这次我成为了东联集团的雇员,加入远东考察队,可惜我前天才收到邀请函,实在是很匆忙。”东西都捡完了,弗雷盖上手提箱,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久仰久仰!在下赵明川,正是此次东方实业公司的领队。实地考察琼崖岛的物产,就要多多辛苦先生了!”赵明川赶紧拱手做礼,内心对集团如此大手笔的东方投入深感振奋。

    “您就是赵先生?真是太好了,正要找您呢!这是我的入职介绍信!您知道吗,我很向往东方,那里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当然,这里也是。”弗雷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似乎觉得自己还远够不上“学者”的称谓,不过一说起东方,他就两眼放光。

    “呵呵,若弗雷先生不嫌弃,你我二人同住一舱如何?”

    赵明川也就比弗雷大8岁而已,两人居然第一次见面就十分投缘,看样子这一路上不会无聊了。

    不多时,庞大的船队了,他们将在两个多月后抵达明珠岛,期间最多在南山总督领和月山岛海外领停靠,以卸下部分属于当地的物资。

    ……

    1630年,无论是这个时空的欧洲,还是亚洲,都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大事。

    在欧洲,7月份,一代军神瑞典王国古斯塔夫二世正式介入欧洲大战,带领13000名瑞典正规军在德意志北部乌瑟多姆登陆。古斯塔夫受到了当地新教徒的热烈欢迎,随后进入梅克伦堡地区。投奔瑞典国王的新教武装如潮如浪,很快部队人数就扩充到惊人的40000人。而与此同时,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华伦斯坦公爵,却陷入了帝国内部的权力纷争,有能力但更有野心的华伦斯坦开始受到德意志诸侯和帝国官僚的警惕和排挤,被解除军权就差皇帝一句话了。

    在亚洲,大明朝刚刚进入崇祯三年。就遭到了后金首领黄台吉的军事进攻。后金军队两万余人从大安口附近破长城,攻陷遵化,然后转入北畿,甚至打到北京城附近还绕了一个圈,又东进打下通州、滦州,举国震惊。

    被人从身后找条缝钻进肚子里大开杀戒,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绝对是丢了面子,带着关外主力紧急回援,和后金军连续恶战了好几场,才算堪堪逼退了对手。不过。这个过程中的历史悬疑问题,也为他之后的悲剧收场埋下了种子。

    后金军的第一次入关,京蓟、河北等地人口、粮食、牲畜、财物损失惨重,各地勤王明军除了气势上合格外,几乎拿入关的后金军无可奈何,又眼睁睁看着对方从喜峰口退走。此战结束,包括赵率教在内的名将死掉了一批,大明朝对后金的战略态势已经彻底丧失了主动权,完全转入了被动防御状态。

    而从前年开始的陕西农民暴动。受到了明朝官军的四下围堵,乌合之众的农民军被陕西官军打了个落花流水。眼看着一场农民运动就要这样被镇压下去,谁知农民军在首领王自用和王嘉胤的率领下,突然在5月份强渡黄河。转战进入山西。农民军迅速化整为零蔓延开来,截至7月份,已经连续攻破了山、陕交界的多地州县,并又在山西境内掀起了民变的连锁反应。明末的北方农民暴动。也正式进入了无法收场的阶段。

    大明帝国北方局势的糜烂,似乎并没有影响南方的生活节奏,即便天灾在两广和福建已经连续肆掠了好几年。甚至广西还发生了规模不小的少数民族暴乱,但整体来说,在东南沿海又逐渐兴旺的海贸推动下,歌舞升平还是社会的主基调。至于不断从内陆涌入的难民,除了驱赶或不予理睬外,几乎没有多少地方官能够把这种事当成自己的份内事去处理。

    但在两广和福建,还是发生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事情的起因,就是两广的部分有背景的家族海商因为不愿意给刘香、郑芝龙支付“护航费”,从而遭到了刘香、郑芝龙和李国助势力的暗中打压。

    当好几艘从事安南贸易的商船被刘香给拦截后,这些海商赶紧通过一些关系,联系到了郑芝龙,希望对方出面解决。谁知道郑芝龙对这些“不守规矩”的两广海商完全就没有好脸色,还以“私行外藩商事,擅挑边衅”为由将这些一毛不拔的商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好一个郑芝龙,这简直就是兵匪一家嘛!这些怒火中烧的富豪大族一怒之下,又找关系告到了两广总督王尊德那里,大肆打造郑芝龙“纵容海寇、勾结米夷”的罪名。

    郑芝龙是谁?不光是闽浙一带的海上霸主,更是福建巡抚熊文灿的人,凭借剿灭东南沿海海盗的大功正红得发紫。但两广总督王尊德可是个历史上有名的一根筋,他一听到刘香和华美番夷,甚至是和郑芝龙、吕宋弗朗机人有一腿的诉状,马上就发飙了。一方面督令沿海军镇卫所剿灭刘香,一方面上奏弹劾熊文灿纵容郑芝龙,对外卑颜屈膝,有损国体。

    熊文灿当然也不是个软柿子,既然闹到他头上,自然也要全力以赴。一番了解之后,熊文灿也上书崇祯皇帝,弹劾两广总督王尊德交结地方富商,其中不乏偏袒j商营私倒卖,滥行权柄……论起锦绣文章,熊文灿又高了王尊德一筹,也将对方气了个半死。一时之间,两广总督府和福建巡抚衙门是互相攻讦,各执其词。

    过去的一年,一度半死不活的福州市舶司居然奇迹般给皇帝内库贡献了数万两银子,让一分银子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的崇祯皇帝是记忆深刻。这都是熊文灿治理的闽浙一带“海事清平、行法严规、商营兴盛”的良好佐证,当皇帝的自然不会去否定熊文灿的努力。

    深知地方督抚矛盾的崇祯皇帝,最终也只能采取“各打一板子”的策略,对熊文灿和王尊德都呵斥了一顿,意思是这种事别整天闹到北京来,朕很烦……但王尊德同样也收到了“禁查两广私货、缉剿海寇”的圣旨。

    圣旨在手,王尊德就开干了。首先再次重申了外夷商船只能在广州番禺和澳门上岸的律令;然后凡是来自闽浙或南洋的商船,也必须经由广州市舶司和备倭都指挥使的准许,否则以营私倒卖为由可以查抄船货;最后,则是命令广州、琼州等地海防水寨兵船追剿刘香,不过这条命令基本上就没有实行下去的可能。因为和郑芝龙当年一样,刘香在两广沿海的贿赂工作做得也是有声有色,朝廷动不动就喊剿匪,如今那么太平的边海,谁没事去自己找事?何况广东下辖的那些个海防水营、军镇卫所,缺兵少饷多年,早就快烂到根了,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能耐。

    这个算典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好不容易才由华美远征舰队“安顿”下来的东海南洋秩序又有了点起乱的味道。一时间地方官打着两广总督府名义的各种敲诈勒索在两广一带港口层出不穷,最终还是东南沿海的海商为这种政治斗争付出了惨重代价。明朝末年变幻不定的海贸政策,可说是在王尊德手里表现得漓淋尽致。

    不过你们闹你们的,我们做我们的。南洋的刘香、吕宋的李国助、爪哇的苏鸣岗、大员的颜思海以及新晋为“金澎海防副将”的郑芝龙,还是各自以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方式,不紧不慢地收拢着属于自己的利益,而抱着这些大腿的各地海商,则眼巴巴地等待着崇祯三年度的华美海货的到来。(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五章 久旱逢甘露

    1630年8月8日,大明崇祯三年七月初一,农历立秋。

    距离最近一次葡萄牙的移民运输船队出发也有两个多月了,碍于跨印度洋运力限制,现在依然滞留在华美明珠岛海外领的大明难民已经超过了7000人,若加上原本安置在此地的居民,整座明珠市已经里外住满了近10000人。

    由于之前国会冻结了大部分的远东建设议案,如今挂着海外领头衔的明珠岛基本上还只能算是一座移民中转站,以及为亚洲舰队提供后勤支持的地位。一座小小的市办水泥砖瓦作坊,一家中远国际贸易集团的临时商馆,以及本地居民自发形成的若干生活小店铺,就是明珠岛仅有的经济内容,此外几乎没有任何国内投资的实业。

    除了去年国内派驻本地的医院、建筑队和陆海军驻军外,当初划为本地居民的两千多号人绝大部分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眼巴巴地种地种菜打渔补网,俨然一座自给自足的国营农场,市政府靠着微薄的财政拨款和港口船货税收入几乎包办了所有的日常开销。

    代理市长乔治虽然没有经商办厂的能力,但也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知道这里迟早会成为国家的远东核心据点,加之不少华商船舶或移民在此地中转停泊,所以乔治特别提前加强了港口和仓储区建设。每人每月2美元的象征性的劳务薪资,马上就汇集起上千人力,还人人干得极其卖力,而没有被招到的人则满脸羡慕和遗憾。

    如此低廉的劳务成本和实诚吃苦的形象,让曾在蝴蝶岛任职、对华裔并不陌生的乔治暗暗咋舌,也总算明白为什么国会会那么在意从东方引入移民的原因了。

    很快,乔治的预感就得到了响应,内阁发来的电文带来了让明珠市地方政府上下都精神为之一振的好消息:本年度的运输船队已经出航。而且一家全新的大型企业将全面投资承包明珠岛的各项经营事务。

    国内运输船队才刚刚出发,这头乔治已经迫不及待地再次招募劳力,进行市区内陆的土地扩展规整工作。反正留在岛上的还没运走的数千移民平时呆着也是呆着,每天都要市政府养着,还不如发挥他们的力气。这次更简单,只是每人每月1美元的工资,外加每天一顿的额外加餐,当天就有上千的难民涌到了工地,还差点发生了踩踏事件。从本土调来明珠岛的警察少得极其可怜,结果乔治不得不找来本地的陆军驻军。架起管风琴机枪,才把混乱的秩序恢复正常。

    一个月的时间,明珠市西面和北面内陆就开拓出一大片规整的工农业用地,就等着那家“华美东印度公司”前来掏钱置业,也让明珠市政府多点财政进项。

    今天一大早,荷兰殖民地巴达维亚的华商首领苏鸣岗就亲自带着两艘商船抵达了明珠岛。苏鸣岗一如既往地发挥了传统华商的“乐善好施”的风格,下船后看到了内陆火热的建设场面,马上捐赠了一批钱物。对于这个大方但又极其精明的华商老头,乔治知道对方一定是提前在这里“蹲点”。打算抢本年度的运来的华美商品。

    为“友好商人朋友到访”设立的宴会在明珠岛市政厅举办,乔治特地将派驻本地的“外交部官员”和陆海军指挥官也邀请过来,打算分享一批刚刚从苏鸣岗手里得到的美酒。

    明珠岛陆军驻军总指挥官刘辰旭少校、亚洲舰队司令官肯特少校,此时都情绪高涨地前来赴宴。从前年远征舰队出发到现在。二人都已经在明珠岛待了快两年了,这几月将是他们最后的任期。

    最后姗姗来迟的,则是外交部亚洲情报司的司长范力以及助手金小寒,不过他们在明珠岛的公开身份却是华美外交部驻明珠市亚洲事务司。这两个人去年上半年带着一帮子人“悄悄”到达明珠岛。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没人见过几面。据说范力和金小寒在过去一年里,居然连续跑了澳门、广州、潮州、福州等多地,天知道他们鬼鬼祟祟都在干什么。

    ……

    苏鸣岗十分低调。对人际交往拿捏的十分巧妙,似乎觉得自己的形象工程已经到位,很快就“不胜酒力”告辞,返回乔治为他特地安排的住所。结果市政厅餐厅里就又只剩下了一帮子华美军政官员还在胡吃海喝。

    “肯特少校,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回国了,我会怀念这一年多来我们共处的珍贵友谊!”乔治似乎喝多了,居然一副忧伤的表情端着整整一杯白酒,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市长阁下,听说您的家人也在这趟运输船队中,相比之下,您会比我们更早和自己的家人团聚。”肯特少校摸着自己的大胡子,哈哈笑着。

    “这里确实很无聊,整整两个连的士兵在这里除了晒太阳,就是晒太阳,要么就胡思乱想。我想他们一旦回国,恐怕会很不习惯的。”刘辰旭看了眼不远处“孤僻”地坐在一起的范力和金小寒,总觉得和这种满脑子不知道想什么的“自己人”在一起也会有一种疏远感,嘴里的调侃也若有若无地指向了范力。

    “呃……也许这是外交部的工作规矩,少校先生。”乔治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