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世界1620 > 新世界1620第44部分阅读

新世界1620第44部分阅读

    正式宣告北美的严寒冬季来临了,也标志着中华美利坚共和国进入了一年的休整期。

    按照北美与北大西洋的气候规律,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2月,远洋贸易将停止,国家各项基础设施将在三个月内陆续进行年度大检维护。除了少部分重要生产企业,大多数工厂企业的生产也将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以留出足够的工时进行生产设备的年终保养维护。

    本年度的最后一次亚速尔欧洲贸易终于结束了,今天返航的三艘飞剪商船再次带回来了1000吨物资,以及存留在亚速尔英雄港的一笔国营进出口集团的重款,币值达110万美元的各类欧洲硬币。它们将被重新回炉融炼铸造成标准的美元硬币,并作为年度上缴国库的红利。

    而从百慕大岛双湾市返回的贸易运输船队,也完成了总量超过3000人的明朝移民运输量,除了在当地留下百多号人定居外,最后剩下的800多明朝移民也最终会在年底之前全部运输回本土。

    有意思的是,从巴西圣萨尔瓦多和累西腓港出发,11月份抵达的两支葡萄牙船队,又送到了几百吨铬铁矿和大量蔗糖、烟草,橡胶快则少了很多,才一吨不到。而从古巴哈瓦那前来的西班牙商船队,也一次送来了整整五船的棉花、蔗糖、烟草和大量明显来自明朝的布匹,甚至还有一批极品造船木材南美胡桃木!

    零散运输到双湾市的本土商品即便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抢购。但获得的资金也显然不够吃下这两家堆进来的全部原料,尤其是那12000匹来自明朝的棉布和丝绸,直接让国营进出口集团和中远国际贸易公司驻双湾市的业务兼仓储管理员傻了眼。

    不要退回去?傻子才干!要知道这些产自大明、从马尼拉出发、通过漫长的太平洋航线远渡到美洲墨西哥,再输送到加勒比海地区的布匹和丝绸,其价格居然比欧洲进口的同类货物还便宜50以上!17世纪东方物产的低廉价格真是令人发指到了这个程度!

    中远国际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当场出手,直接抢在国营进出口集团前先拿下了半数东方布匹和丝绸。

    从环境与质检部长位置上卸任,全国各行各业的头子们都弹冠相庆。随后狄祖恭被zhèng fu重新任命担任百慕大岛双湾市市长职务,如今上任才个把月的狄祖恭,也被蜂拥而来的进口物资给吓住了。

    无奈之下。经过一番内部的紧急磋商,狄祖恭大笔一挥,挪用了部分运输到双湾市本来打算作为资助远东颜思齐家族的民用商品物资。这才保证了原料进口的货款。然后急电本土利用海军舰船再重新运输补齐缺额。

    这还是百慕大第129章团在内,还有十多家企业的分红还没有开始!

    然后新一轮私下串联拉投资入股的风cháo又开始了,不过这一次,有业绩单作证的几大私企的董事会大佬们明显牛气了很多。低于多少的投资都还不要!

    于是私下拆卖股份的行为也出现了,据说北方工业公司的每股价值已经被抬到了3美元!

    亲身体验了一把几大公司“年度分赃与投资扩股大会”的财政部长刘鑫和央行行长钱伟常,甚至已经在谋划在1623年开张股票交易所的念头。

    zhèng fu也很开心,因为按照《个人税务法》规定,个人月收入超过15美元的,要缴纳超出额20的个人所得税。这一次分红带来的个人所得税居然高达32万美元!

    和资本家暴发户老板们一样开心的,也有各个企业的普通职工,尤其是已经移民近一年的欧裔职工们,也在今天拿到了他们不曾想像的年终双薪奖金。

    虽然只是多了一个月工资,但对于年终从来只有向贵族老爷多交税的欧裔移民来说,这简直就是世界上不可思议的幸福。而从事最低级工种、收入要差许多的印第129章上赫然是海军少尉的军衔,一头已经留得较长的自然卷发批在肩头。

    “嘿嘿,王准将阁下已经特批了我的申请!”卡特琳娜兴奋地在原地转了一圈,得意的神sè油然面上。

    晕,她还真加入了中华美利坚共和国海军?!海军司令王铁锤恐怕没少被她纠缠吧?

    严晓松全身无力地垂下双臂,后退几步,坐到了沙发上。眼前站立在客厅zhong yāng的卡特琳娜,英姿飒爽,曾经的海上女英雄又回来了,形象比当年那种脏兮兮的西班牙水兵长威风了无数倍。

    “不行吗?我以前曾是西班牙王国的海军中尉!”卡特琳娜等了半天,都没有等到未婚夫那欣赏的目光出现,眉头慢慢皱紧,小嘴咬在了一起。

    “你的职务是?”严晓松静静盯着对方的双眼,几乎是一字一字的问着。

    “海军司令部新兵与公共事务办公室文员……”说到这儿,卡特琳娜就垂头丧气了很多,显然很不满意海军司令部对自己的任职安排。

    还好,还好……严晓松终于长舒一口气,眼前的“西班牙小愤青”待在那种部门算是最安全的了。

    “可是我想上军舰!”卡特琳娜失望地坐到了严晓松的身边,摘下军帽摸着上面的帽徽,“港口里的战舰好漂亮,我觉得我能胜任!”

    你上军舰?天知道万一哪天这个国家和西班牙王国发生战争,你会不会做出命令部下停止开火的举动。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17世纪的任何有海上梦想的国家都会把西班牙王国海军作为假想敌的。

    “但这个国家需要你的丰富经验,为我们培养更多的海上战士!”严晓松面露诚恳,嘴里开始胡掰乱造了,“你是个优秀的军官,难道不应该把你的美好品质都带给那些从不知道什么叫海军的渔民身上吗?看着我,我相信你能做到最好!”

    “真的?亲爱的,你最了解我啦!”傲娇的海军少尉受了夸奖,此时心里甜滋滋的,刚才的不满一扫而光。

    “哦,对了,我还没说完呢,我和蒙特牧师谈过了,他很高兴为我们举行婚礼,时间就选在明年二月。没问题的话,我就发请帖了哦!”严晓松忽然想起了正事,赶紧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纸。

    一抹红晕就上了脸,刚才还一副英武不凡的少女军官此时又如小鸟一样依偎到了严晓松的怀里,点着头,嘴里嘀咕着听不清的话。

    对方明显穿军装前沐浴过,一股香气泌入心田,已经忍了卡特琳娜很久的严晓松,身体里一通火起,直接用手伸入未婚妻小脚弯,将对方搂在了怀里,然后大步朝卧室走去。

    嗯,果然制服诱惑才是王道。

    正文 第五十七章 新世界军户生活

    外岛区的新兵训练营地里,超过三百名身穿冬季军衣带着鹿皮手套的新兵都在士官的指挥下在扫去大雪的cāo场上进行着枯燥的队列训练。

    这个新兵营几乎八成都是由来自明朝的华裔青年组成,然后混杂了少许欧裔和印第安裔新兵。从个人登记资料来看,他们大都来自辽东、山东、南直隶以及福建沿海的军所。简单说,就是大明朝用几百年时间培养出来的一批特殊的农民。

    这样一个庞大的贫困潦倒、目不识丁又虚弱不堪的农民群体,在丧失一切军事技能的同时也成为了明帝所官僚们剪羊毛的世袭奴役。

    如今,新的生活似乎已经开始了,在绝大部分新世界的工作他们都求之无所得的情况下,依然不得不按照惯xg选择了入伍当兵,也许在他们看来,可能继续为军官老爷们耕种一片巴掌大的土地就是他们未来生活的主要内容。

    乔肆和于山,最初的想法就基本如此,所以入伍报名时那场免除所有国家债务的激动人心场面,也没有立刻改变他们的判断,卖身于军队和卖身于军官,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两样。

    不过一个星期后,他们就迅速改变了看法,一个月后,他们彻底开始“绝望”。他们没有分到哪怕一尺的耕地,更是实打实地被当成了士兵。

    已经参军入伍超过四十天了,除了每六天休息一天外。几乎每天乔肆和于山都被那个壮得跟头牛一样的姓“马”的番夷兵头往死里整。cāo练,除了cāo练还是cāo练,而且还是全副武装地cāo练。

    他大爷的,就算是大明朝廷的营兵也没有这样的cāo练法吧?于山不止一次在做梦的时候都骂出了声。

    “列兵于山!”

    又是一声如牛叫的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于山一个激灵,回过了神。

    “在!”于山赶紧立正。

    “蠢货,要说‘是’!要叫我下士或者长官!我教过你们无数遍。你个蠢货!白痴!”马卡洛夫吹胡子瞪眼。

    “我很愤恨我班里任何一名士兵,在我说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其他方向!或者在喊到他名字的时候对我表现出不恭敬!列兵于山,出列。绕cāo场跑10圈!哦不,20圈!”

    马卡洛夫背着手,还拽着一个鞭子。器宇轩昂地走在8名士兵的面前,凶狠的表情让来自东方的新兵们打了个哆嗦。

    “是的,下士……”紧了紧步枪的肩带,于山苦着脸挪出了队列,充满怨念的目光回头看着队列里大气都不敢出的同乡兼战友乔肆,“为什么又是20圈,为什么又是我……”

    “如果不能在一个小时内跑完,你将在半夜继续加跑20圈!”马卡洛夫把曾经的长官对自己用过的招数也使了出来,而且之前,他已经让这些新兵在半夜的冰天雪地里玩了好几次这样的游戏。

    于山赶紧如兔子一样冲了出去。在cāo场边缘,还有十几个从其他新兵队列里赶出来的倒霉鬼在跑着,于山轻车熟路地加入了奔跑的队伍。

    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丰沛食物配给和大负荷的运动,已经不知不觉中让于山的体质在这几十天里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即便于山觉得自己已经跑得跟条濒死的狗一样,他依然保持着每三分钟一圈的速度。

    看着同伴那生不如死的全副武装负重跑圈。乔肆的脸都在抽。

    “真是一群狗屎,不过好在已经变硬了!你们总算能分清前后左右!”马卡洛夫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汉语已经让新兵们适应了,“不管你们以前在东方过着什么样的高贵生活,但在军队里,你们就要像狗一样活着!嗯,就像我一样。要有绝对的服从jg神与勇气。因为这里有着各种会要你们命的野蛮人。”

    训练在继续着,受罚的士兵也在继续跑着。雪融后又冻得僵硬的cāo场上,不断有人摔倒,导致士兵们厚实漂亮的军装被弄的肮脏不堪。

    不过他们不用再心疼,以前那种一套鸳鸯战袄需要里外翻转穿上好几年甚至还要传给儿子的行为已经过去,他们随时能领到全新干净的军服。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于山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摔倒了四、五次,当他七荤八素地重新站回队列的时候,整个人因为强烈运动缺氧而剧烈地喘息着,钢盔歪着,军衣也被地上的碎石划破下摆好几个地方。

    已经快要中午了,几乎每个士兵都感觉到了强烈的饥饿感,哪怕他们的早餐吃得并不少。但是解散休息的哨音还没有等到,反而是有节奏的小鼓点敲起,这是全体列队集合的信号。

    新兵营的所有官兵开始在cāo场上列队,包括那些跑了个半死的受罚者。乔肆和于山所在的班正处在全连队列的第一排。

    “哦,好像是大官来了。是那啥,少校?”于山把歪斜的钢盔扶了下,依然死猪不怕开水烫一般悄悄对着身边站立的乔肆说着。

    远方,一名挂着少校军衔的华族军官在几名尉级军官的陪伴下走了过来。

    环视着这些绝大多数面孔都是熟悉的华族士兵,看到他们在一个多月的狠cāo猛练下已经初具气质的队列,已经晋升为少校的何语轻轻地点了下头。

    “士兵们,你们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如今成为了中华美利坚共和国的一名光荣的陆军士兵……”

    “……国家会抚平你们过去生活中的痛苦,给予你们前所未有的新生活,同时也要求你们以绝对的纪律、忠诚和勇气来回报!”

    “……你们能被选中,说明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我们是这个世界所有最高神祗眷顾的最优秀的文明,他们赋予你们战胜一切敌人、维护中华美利坚共和国利益的神圣使命!”

    “……国家将给予你们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杀人武器去实现你们的使命,任何胆敢侵犯中华美利坚共和国的龌龊份子,都需要你们去打倒!”

    已经对着很多期新兵说了很多次的演讲,如今又倒背如流般从何语嘴里说出。乔肆挺胸抬头,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军官,感觉和以前在六螯所听百户大人训话时完全不同。但为什么不一样。他也说不上来。

    和许多华族士兵依然迷惑的目光不同,站在队列排头的马卡洛夫就不同了。下士微微蠕动着嘴,念着只有他自己能够听清的句子。双眼泛着火热的光芒。

    终于半天的训练结束了,饥肠辘辘地大兵们拥进了营房餐厅,开始享受属于他们一天里最快乐的几段时光之一。

    大量明朝移民的进入。新兵营的伙食也相应有了一些变化,从欧洲高价进口的大米、白面馒头、包子、面条的数量明显增多。

    即便缺少香料,但大块的红烧肉依然成为了华族士兵的最爱,而更加油腻的烧猪肠之类的菜品更是让大运动量的新兵们海吃猛嚼。

    “等我攒够钱了,我要接我娘来,以后来天天吃面条包子……”于山大口嚼着,一个多月来已经换了很多种饭菜口味,曾经天天喝粥的理想变成了吃大米饭红烧肉,现在又变成了吃面条包子。

    “我们是当兵卖命,粮饷是国家出的。当然能天天吃了。我娘死得早,恐怕没这个福分了……”乔肆还算矜持,同样大口吃着米饭加烧肥肠,但慢条斯理得多。

    “不知道我娘现在如何了……”

    突然,于山放下了碗。开始掉眼泪。同桌的同班战友一看,都纷纷默然地停下了手中的筷子,情绪被于山和乔肆的对话给感染了。

    “一群猪!军队从来不吝啬养上你们这样一群猪,但绝对讨厌浪费粮食的猪!”

    马卡洛夫从一侧走了过来,嘴里啃着一根玉米棒子,顺手鞭子一下敲在了饭桌上。溅起了一片菜汤。

    “是的,下士!”

    饭桌边的士兵都站了起来,嘴里赶紧猛嚼起来。

    下午的训练终于和往ri有了不同,以排为单位进入了靶场。于山和乔肆终于迎来了体验手中22a步枪的机会。

    “乔肆,知道吗,军所里的火铳我可是摸过的,上次大牛用的时候,还让我玩过一次!”一边趴在shè击位上听着马卡洛夫讲解步枪cāo作与shè击要领,于山还一边对着身边的乔肆夸夸其谈。

    “……最后才能打开保险,否则,我绝对相信你们这些蠢货会把身边的自己人给干掉!”马卡洛夫说完,退到了一边,举起了手里的鞭子,“听我的口令cāo作,现在,扳动枪机……乔肆,动作不要那么粗鲁,注意扳到正确位置再向后拉!”

    “是的,下士……”乔肆紧张地擦了下汗,回忆着之前重复听过好几次的cāo作要领。

    “乔肆,记住,步枪就是你的生命,是你最亲密的家人,是你的老婆,你要像熟悉你老婆的身体一样熟悉它的每个细节。开枪就如同和老婆上床,动作要流畅,角度要正确,力量要合适,下手要快……”

    走在新兵们的身后,马卡洛夫也学着曾经的斯科特中士那样呼说乱扯起来。

    似乎又看到于山在出神,马卡洛夫一鞭子就抽到了对方屁股上:“我讨厌你这个出神的屁股!列兵于山,你个蠢货,回答我,你手里的是什么!”

    于山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啪的一个立正:“报告下士!我手里是乔肆的老婆!”

    “……”

    现场一片寂静,然后几秒钟后,除了保持沉默的乔肆,所有人都大笑起来。

    “真见鬼了……你个y荡的白痴,我要惩罚你!现在就去跑20圈,不,30圈!”

    马卡洛夫也愣了十几秒,终于如杀猪一样吼了起来。

    正文 第五十八章 冬节

    1622年12月22ri,周四,农历冬至。

    在东方华夏文明的历法发展史中,早在chun秋时期,人们就利用古老的方法测定出了这个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是二十四节气里最早测定出的一个。

    周秦之时,农历冬月(十一月)被作为了一年的最后月份,所以冬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新年的开始。即便汉代之后农历正月成为了新年的标志,但冬至依然是华夏民俗之中的一个传统节ri,名为“冬节”或“亚岁”,象征一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重要节点。

    这个农历节ri自唐宋盛行之后,渐渐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远去,等到了明代,对底层民众来说最多吃上一顿好吃的就是这个ri子里稍微有意义的事。也只有士大夫读书人,才会在皇帝“冬至郊天”礼法的影响下,延续这个已经严重jg英化、官僚化的节ri。

    在这一天,达官贵人们会彼此“投刺”(递送名帖),写上几段风雅诗文,以示交际友好。也有一堆文人才子,玩起“九九消寒图”,以“亭前垂柳珍重待chun风”九字繁体,一天一笔,九九八十一天大功告成,chun绿归来。再或者白梅九枝,每枝九朵,一天画一朵,也画上个九九八十一天。

    不过这些仅仅属于华夏文化上流社会的习惯,以现代人看来,都真真是风雅得无比蛋疼,但华夏文化的jg英意识就是如此。

    zhèng fu办公区。紧邻着移民部,一间新的办公室被装修得倒中不洋的。西式油灯、西式门窗,中式书桌,中式书架。这是内阁新成立的、隶属于移民部的临时工作单位:华族移民事务管理司。

    司长常昆此时一身端庄的华美汉式官袍坐在办公桌后面,面前摊着宣纸,笔墨纸砚,一脸洋洋自得的微笑。

    据说这是杨雯雯参考好几个朝代的风格设计出的现代版官制汉服。如今穿在常昆身上,居然还真有点派头。不过好玩的是,常昆并没有戴上那遮掩一头短发的网巾布冠。让最初设计者的人xg化好心肠落了空。

    常昆已经敏锐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紧跟形势”、“先人一步”的诀窍,当初第一次见到严晓松的时候就起了好效果。这些个华美国的内阁部堂高官可不是人人都短发吗?即便为了照顾大明移民有这一身汉家衣冠,但自己若要往上爬。自然需要勇敢地“入乡随俗”。

    面前的办公室里,还站着四个面带献媚笑容的男子,有老有少,都是中土移民中读过蒙学能勉强识字的人。他们被常昆选出来担当了华族移民事务管理司的司员,级别都是最低的五级助理,按大明的老话来说,就是刀笔小吏。

    可怜这四千来号移民,所有能识字断文的人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个!常昆这个老童生,目前已经是最高文凭的存在了。

    觉得自己的感觉已经酝酿地差不多了,常昆轻轻咳嗽了两声。房间里的四个下属赶紧人人屏住呼吸,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

    “各位同僚,ri前国朝总统陈老特定召见本官,对华族中土移民的安居置业颇为关心,殷切之情可绕梁三ri不散。如此大恩厚德,实在是我等西渡之人一生之大幸!”常昆东施效颦般双手抱拳朝北一恭,面带郑重,官威做了个十足,“内阁首辅总理齐阁老、最高法官钟阁老,各部堂官长。也多次亲询,大家应该知道我华美国朝对西渡同胞的重视!”

    “司台大人国眷正隆,可喜可贺啊!国朝政法如何,我等自然一字不落教之于民,绝不懈怠!”四个半文盲赶紧齐齐拍马屁,听得常昆摇头晃脑。

    “我国朝源自大宋之后华夏正朔,既效仿周之共和,自然是以民为本,非贤良者不可上位。上古圣君轩辕方可为万世至尊,此外人间种种虚君伪帝,在我华美国朝皆有违圣道,各位切记!”

    常昆琢磨着自己这些天来受到的各种教育,利用自己有限的书文典故见识,算是勉强画了个圆。即便自己都是一脑子还没有清澈的浆糊,但至少表面上,自己必须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贤才智臣风范。

    “司台大人,下官所见,我国朝土番西夷甚多,若与西渡之民有所冲突,下官应该如何处置?”一个年轻的文员低着头说着。

    “入中国则中国之,入狄夷则狄夷之!国朝恩威四海西洋,土番西夷皆归化为民,若有事端,朝廷有司自有法治度量,你我只管份内之事,休得搬弄是非!”常昆脸sè一沉,语气有点冷,但其实直接打了个太极拳。

    汤恩是个老实巴交的匠户,说起来,他还曾参与过开封府周王宫室的修缮,能识文辨字,通读历代营造技法。甚至家里传下的说法,其祖上还是京师紫禁城营造匠头蔡信的徒弟!

    所以汤恩在移民安置那天,应选了东方建设公司的建筑工岗位。他的资历让东方建设公司的管理层很是惊讶,于是将其定为了中级技工的级别,一个月的薪水也比其他匠户高了不少,达到了30美元。

    自己的儿子手艺也不错,因为年轻能长期在外,被国营建筑工程集团给选中,如今正远在北方的西点镇工地。

    虽然自认为jg通营造,但第一次进入工地的时候,汤恩还是被吓坏了。他眼睁睁地看着一台硕大的高架20马力蒸汽动力打桩机发出震人心魄的轰击声,连半柱香的时间都不到,就把一根处理后的原木桩打进了地里!

    然后各种形状的水泥预制件和水泥、砖石、铁筋、木板,迅速被其他建筑工人分门别类用水泥、大钉组合起来,几乎一天时间,一座和自家差不多的房屋就有了几成轮廓。

    此外,光是那种画在图纸上的建筑平面图和工程透视图。就让汤恩沉思揣摩了很久,再看到码头上那种不需要风帆就能自行航行的内河蒸汽船,汤恩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于这个传闻是大宋遗民所建的华美国所具有的高超格物技学,汤恩是暗暗惊叹。

    已经来到这里快两个月了,当初抽签的结果,自己一家子被安排到了附近一片社区。社区里过半都是番夷,而那些同样抽签安排过来的同胞移民。也全是大明各地的散户,人生地不熟的汤恩一家除了平时去商业街买菜,基本不外出。即便必须出门采买家用,也是勉强和四周的华族邻居打着干涩的招呼。

    “爷爷!要糖!”小孙子和小孙女打断了汤恩的思索,纷纷腻在了他的膝盖上。

    “好。好!给小宝和二妞吃糖!”汤恩乐呵呵地从一边的桌上取来一个木盒,掏出小块冰糖塞进了两个孙辈的嘴里。

    桌上放着他下班后从商业街买来的大堆东西,与其说是自己这辈子想通了开始大手笔消费,不如说是今天不得不如此。

    今天是冬至,东家说是发5美元赏钱,结果喜滋滋地排队下来,手里多了一沓的纸票,上面印着“代金券”,票面值从1美分到10美分不等。说是冬至过节赏钱,汤恩就琢磨着这不是从前的大明宝钞吗?

    但随后汤恩被告知。这种节ri代金券不能换钱,可以在商业街各个商铺里买东西,和银钱价值一模一样,但有时间限制,到了腊月初一就过期作废!

    好家伙。这不是逼着大家伙赶紧花出去吗?算起来,在大明这可是三两多银子啊!

    没办法,又不能作废,汤恩这才急匆匆地直奔商业街,盯着些着合适的店铺就钻进去。还真别说,那些个番夷店家见了这种纸票还真认!

    根据中华美利坚共和国《国民法》与《企业法》规定。只有拥有正式定居权的国民才有资格申请开办私营个体商铺,所以整个商业街目前能够看到的私营商铺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属于国营进出口集团下属的商店。

    以前也没真正过过啥冬至节,顶多吃顿好的应应景,如今一大笔过期作废的“赏钱”发下来,不花掉就太可惜了。嗯,今天就换换口味,吃顿鲜肉饺子吧,再买上些布料,好让儿媳给孙子孙女都做上一套过冬新衣。

    说起衣服,这里的商店里卖得可不便宜,一件最便宜的chéng rén棉袍都要至少2美元!还不如买上布料让自家儿媳去做。可是一进商店,布料也不便宜,几乎比大明贵了三倍,半匹棉布也要2美元!

    一家老小五个人,儿媳也在杨雯雯生活艺术公司里做制衣女工,一对孙子孙女也才几岁,一家的月收入加起来接近60美元,相当于以前在大明的40两银子!应该来说生活可以过得非常滋润,但勤俭惯了的汤恩依然希望能买到便宜的食材。

    肉铺里,那个番商卖的肉很新鲜,看起来跟牛肉一样,据说是海里的大鲸。价钱便宜得紧,一公斤下去也不过6美分。猪肉和牛肉就贵了点,但也不会超过10美分一公斤。

    倒是粮店里的谷物米面就贵得让人受不了,一公斤白面居然要45美分,大米就更贵了,一公斤居然60美分!想便宜也行,可以选那种土豆或玉米,10美分能买上好几公斤。

    之前近两个月,鱼和肉倒是顿顿都有,除了换胃口吃了几次大米和白面,基本上汤恩一家平时都买玉米或土豆,就连新鲜蔬菜瓜果都不敢多买,据说冬季里的蔬果要么是暖棚里种的,要么就从外洋运来,价格比肉贵多了。

    都这么贵,也没办法,只能放下心思继续采购,给孙子孙女买了些蜂蜜冰糖和小糕点,花了10美分;土豆加玉米买了十几公斤,用掉40美分;看看那种雪白的蜡烛个挺大的,一根至少要用两天,才卖1美分一根;一种香肠看起来挺有味道的,3美分一根;火柴是个好东西啊,省着点用,一盒能顶上大半个月,3美分看起来还行;这儿jg盐是不是算错了,怎么一公斤才5美分……

    最后,5美元的冬至赏钱终于全花出去了。买到了一大堆的东西,光食材就有全家七八天敞开吃的量。如此多的东西让汤恩差点没半道上闪了腰。

    “哎,这华美国看似世外桃源,可什么都贵,也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啊……”

    坐在客厅里,回想着当时讨价还价时的艰难,汤恩无可奈何地说着习惯的口头禅。

    再回头看看身边桌上一大堆各种商品。只是一瞬间,又觉得自己是不是搞错了。这么个物价吓人的地方,怎么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没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呢?

    更重要的是。这些ri子以来,自己家吃的也不差啊,而且这些东西里许多都可以用上很久了。之前家里每人一份的20美元安家费到现在还没怎么用呢!

    “公公,我回来了。”

    “娘!娘!”

    房门开了,下班归来的儿媳带着一脸欣喜,手里拎着鸡、鱼还有好多其他东西,从分量来看,不会比汤恩自己带回来的少多少。

    “小凤,你这是……”

    傻傻地看着儿媳带回来的大堆食材和家用品,甚至中间还有他都没舍得买的一些昂贵的蔬果和白面,汤恩已经放到嘴边的旱烟嘴半天没抽上。

    “啊!公公你也……今天东家发了5美元代金券,过几天不花掉就作废了。所以我就……”

    以为自己做错事的儿媳低下了头,紧张地搂着一对儿女。

    “没,没!这儿天寒地冻的,肉什么的不怕坏,回头用盐抹上!”

    汤恩赶紧在一边的烟缸里敲掉烟头。走上去帮着收拾这一大堆东西。

    正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合上的房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位身穿官制汉装的中年男子,这不是一路上那位不断鼓励大家的迁民安抚使常大人吗?

    “老伯可好啊?本官现在已任华族移民事务管理司之职,今天体察民情,不必害怕。这冬节可给家里采买了好东西?”

    常昆闲着没事也在附近溜达。一路亲民问候,结果一路遇见的华裔移民都唯唯诺诺躲之不及。想想那些什么jg察可都是临门办差的,自己何不也临门亲民一把?

    “啊哟!草民参见大人!”汤恩一愣,赶紧打算下跪,可是左手提着面粉袋,右手抓着一串肉,腰间一捆蔬菜,肩上还挂着布匹,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一边的儿媳速度就快了,直接丢开了手里的鸡,搂着两个孩子就跪在了地上。

    “哎呀,不跪不跪!国朝法度,只跪天地父母,你这样可要害了本官啊!当初告示上可是千叮呤万嘱咐的,老伯要记住啦!”

    常昆也赶紧扶住了汤恩一家,一边回头朝街道上看看,正好看到两个jg察从街对面走过,于是赶紧提高了音量,“百姓的冬节要过好,朝廷才安心,老伯,可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

    “没没!啥都好,啥都好!”汤恩紧张地低着头,感觉全身都不自在。

    “嗯,那就放心了。看到那街口的信箱了吗?有啥不如意的想法,大可书信与我,朝廷的心可向着大家呢!”

    常昆哈哈大笑一声,迈着方步走远了。

    “好险啊……”汤恩用胳膊抹了下额头,才发觉自己在这个大冷天都吓了出汗。

    似乎常昆这个显眼的官员来到社区惊动了不少下班归家的华裔移民,居然远远地站了不少人在观望,也投过来紧张的目光,让汤恩更觉得自己今天运气不太好。

    这大宋遗民的海外之国到底和大明不一样啊,看来以后要多多小心留意。汤恩不断提醒自己。

    收拾了一刻钟,好歹大部分东西才归了位,瞧瞧还有不少东西实在多了点。看这次弄的,几乎一个月都不用上街买东西了!

    “小凤,大强还在外做工,家里人少,你去隔壁街口那家,把蔡三娘叫来,孤儿寡母的怪可怜,平时还帮着街坊带孩子,大家伙能外出做工,可不全靠人家了?今天就在家一起过个冬节,回头再捡些多余的食材和用物给送过去!”

    想到不远也住着一家搬来不过月余的大明河南同乡,而且还是孤身一人带着两个小孩子的年轻寡妇,汤恩就想到了既能增进乡邻感情,又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好的,公公,我这就去请蔡嫂!”

    想到自己每天在上班时,只需要把孩子送到街区幼儿园,就能照顾一整天,汤家儿媳就万般放心,而那个蔡三娘,就在街区幼儿园做工。

    华灯初上,一天辛劳后归家的人们终于在自己家里又迎来了一个温馨的夜晚。

    近两个月来,妻妾们把家里布置得越来越顺眼,虽然没了瓷器字画书稿,但常昆依然感觉很满足。

    琉璃窗上挂着jg美的窗帘,地面是深sè的地毯,墙上镶着琉璃烛台,还有一幅自己亲自画的《冬梅迎chun图》,壁炉里烧着炭火,购自华美木业的家具中西合璧,颇有一番情调,窗外的街口居然还能听到几声爆竹声。捧着茶水常昆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老爷爷那一代的无忧生活。

    “老爷啊,今天妹妹们在家门口收到那个什么移民部的书信,您看看……”家庭经济大为改观后,正妻如今也是一身漂亮的贵妇装,手里正捏着一封信。

    拆开一看,信纸下方果然盖着中华美利坚共和国移民部的红章。正文内容其实已经早就知道了,凡居住满两个月的大明西渡移民,都从临时居住权调升为正式居住权。如今常昆一家已经成为了正式居住权国民,类似某些社会福利可以享受到。

    比如临时居住权,各地做工都是“做六休一”,而一旦成为正式居住权国民,就是“做五休二”的双休待遇,还有资格享受工伤保险。

    再比如,正式居住权的在家年幼子女,平ri里可以送入官办幼儿园,享受免费照顾。

    又比如,正式居住权国民,在国立医院看病吃药,可减免部分诊疗费……

    继续翻开信的第二页,要求所有有子女的家庭,必须按规定让6岁以上、16岁以下的子女进入国家指定学校就学,学制年数不等,否则就是触犯法律!

    第一页纯粹就是好处一大堆,这第二页就让人有点困惑。虽说大明官宦家女子也多善琴棋书画,但也是家学私授。怎么能让几个女儿不受家教,反而抛头露面入公学?!

    想到自己七个女儿里,最大的女儿还要再过一年才满十六,严格来说,现在都属于可以找个婆家的年纪,但从今年开始,她们中间的五个却全要进朝廷公学。

    仔细想了下,常昆微微点头:“也好,朝廷大兴公学?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