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五十门火炮依次开火,炮弹一发接着一发的射向敌舰舰艏位置。
刹那间,但见对面的敌舰舰艏附近海面上接连掀起一道道巨大的水柱,爆炸冲击波裹带着海浪猛烈拍击着敌舰,令敌舰左右剧烈摇动。
咚咚咚
定远号右舷各个炮甲板继续开火,前十几发炮弹都打到海水里了,但是随着第十七发炮弹命中敌舰舰艏后,之后又有十几发炮弹接连命中敌舰。敌舰舰艏被击破多个窟窿眼,其中在接近干舷位置的一处破口最为严重,海浪直接从那里倒灌进去,造成该舰舰艏开始下沉。
定远号一轮炮击结束后,未能将敌舰击沉。但是敌舰舰艏吃水严重,不得不减速航行,否则战舰疾驰时冲击海浪会加剧舰艏的下沉的。
“左满舵”
命令下达,定远号急速左转,做“z”字形战术机动。
“左舷炮火准备”
随着定远号“z”战术完成,左舷抢占了敌舰的“t”字头横位。敌舰亦不甘心挨打,小心的左转规避,但速度显然太慢,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定远号再次骑到他们的头上。
“开炮”
令旗挥动,左舷五十门大炮迅速开火。
顿时,炮弹接连射向敌舰,原本就已经伤痕累累的敌舰舰艏位置,再次遭到几十发炮弹的猛烈袭击,舰艏顷刻间被击碎,多处窟窿眼连成一个巨大的缺口。接着,海水凶猛的倒灌进去,舰艏内的荷兰水兵死伤惨重,已经无力修补缺口,导致战舰以眼见的速度快速下沉。
与此同时,天字号其他十艘战舰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荷兰舰队第二梯队第一分战队的十三艘战舰中,被击沉五艘,重创五艘,其余三艘敌舰未接火的时候便掉头逃跑了。
交战中段海域,太平洋舰队海字号战队和风字号战队成功狙击荷兰第二梯队其他分队和第三梯队的增援,在激动作战当中,作为海狮级三等战列舰,成功击沉两艘荷兰战舰,重创其中六艘。
福字号战队作为北云级四等战列舰,和敌舰等级实力相当,仅仅重创三艘荷兰战舰,但是却成功的击退了围剿福威号和福祥号的荷兰战舰,并突破荷兰第三梯队的阻挡,同福字号其余各舰和臣字号战队汇合。
这边,特纳的阵脚已乱。当他从望远镜里看到第二梯队被太平洋舰队主力重创,多艘战舰被击沉时,他已经失去了自信心。
为了尽快增援第二梯队,特纳加紧了对太平洋舰队福字号第五分战队和臣字号第六分战队的攻击力度。
然而,福字号和臣字号战队的弹药已经告急,不适合再担任狙击任务。同时,禄字号战队的增援带来了‘全舰队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迅速撤退’的命令。因此,当特纳准备全力打掉福字号和臣字号战队时,对方已经掉头逃跑了。
特纳暴跳如雷,急令舰队追击。然而,这个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入夜刮起的东北风正好帮助太平洋舰队撤出战场。
太平洋舰队的战舰普遍比荷兰东印度舰队的战舰速度快,因此一旦顺风航行,双方的速度差将会相当明显。
特纳深知此点,因此急令外围巡逻的护卫舰队紧急出动,前往拦截太平洋舰队,而他则率领剩余主力战舰随后紧追。
夜幕降下来的很快,转眼间能见度便不足两里。特纳率舰队在后面追赶太平洋舰队,但视线范围内却越来越模糊。
特纳派出的一支护卫舰队在前方拦截太平洋舰队,但该护卫舰队早已经胆寒心惊,根本没有勇气全力堵截太平洋舰队,只是在七八百米之外开炮威胁。为了给特纳一个交代,护卫舰队的火力相当猛,夜色下犹如电闪雷鸣一般。然而,雷声大雨点小,荷兰人的护卫舰火炮都是短管近距离火炮,超过五百米的命中率几乎为零。
太平洋舰队各舰的弹药储备已经不足一个基数,本以为会花心思在这支荷兰护卫舰队上面,不料对方只是故作阵势,这样一来太平洋舰队反倒省了气力。
施剑飞指挥太平洋舰队,接着东北风一路南下,很快便冲出暹罗湾进入南海深处。
特纳率荷兰东印度舰队主力随后紧追,但是因为速度普遍低于对方的战绩,隧整体上被抛在后面。
到嘴边的鸭子就这样飞了,特纳心中显然不是个滋味,隧命令各个巡逻舰队的快速纵帆船一路尾随跟踪。
夜色越来越暗,很快几百米外都看不清事物了,一片黑暗。
海风呼啸,海浪翻滚。太平洋舰队各舰设定好航行路线后便熄灯潜行,就算是老水手亦无法分辨出来舰队的行走方向。
特纳率荷兰东印度舰队追击了两个多小时,却是越来越远。派出去的纵帆船开始还能紧追太平洋舰队,但随着太平洋舰队调集过来多艘快速通讯舰阻挡,这些荷兰人的纵帆船渐渐被驱离,最终失去目标。
荷兰人的纵帆船放火还可以,但是没有火炮系统。而中华帝国的快速通讯舰配备一门150毫米口径的主炮,可以轻易摧毁结构简单的纵帆船。特纳在一个小时后接到最后一批纵帆船的报告后,在无法得到太平洋舰队的消息。
另一边,中华帝国的两艘宝船返回途中,暹罗王国的水师赶来增援,保护其安全返回曼谷港。
特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眼前的形式已变,太平洋舰队的出现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全力去抢夺两艘宝船固然可行,但是太平洋舰队一旦得到补给,荷兰东印度舰队肯定无法安全护送财宝逃走。
突发事件令特纳不得不忍痛放弃抢夺宝船的计划,转而先寻找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舰队得到补给前将其消灭,然后在掉过头来抢夺宝船。这是唯一的方法,所以特纳只好继续搜索太平洋舰队的踪迹。
茫茫大海一片漆黑,天空阴云密布,没有一丝星月光芒。广阔的大海上,太平洋舰队可能走任何一个方向,因此特纳只好凭借着他的航海经验来预测太平洋舰队的下一个位置。
“宝船被困在曼谷港,太平洋舰队肯定会回来护航”雷约兹说道:“如果回来,势必先要进行弹药补给,所以我推断太平洋舰队一定去往附近的海军基地补给了”
特纳点点头,道:“最近的只有金兰湾、玛塔普拉和新加坡新加坡在我们的严格监控下,太平洋舰队不敢过去。金兰湾在北面,玛塔普拉在东面,太平洋舰队最后的方向是南面,因此他们应该是去玛塔普拉海军基地补给去了”
雷约兹说道:“玛塔普拉港较小并不能为整个太平洋舰队做补给,如果他们真的在那里,那我们消灭他们便不费吹灰之力”
特纳说道:“你的意思是他们不一定会去玛塔普拉,甚至可以掉头往北走直接去金兰湾补给?”
雷约兹点点头,道:“有这个可能,茫茫大海,出其不意也是一个战术。只是往北走逆风行驶,太平洋舰队抵达金兰湾再补给回来,至少要两天时间。时间越长对宝船队越不利,因此我也不敢确定”
“北面我们还有一支巡航舰队正在拦截中华帝国本土舰队南海分舰队如果所料不差,那支南海舰队已经被消灭或者打退。如果太平洋舰队偷偷掉头往北走,我们很快就会知道的”
接着,特纳最后决定道:“我们往南搜索,去玛塔普拉看看”
事到如今也只能放手一搏,如果找不到太平洋舰队,那么特纳只能放弃行动,直接退回巴达维亚另做打算。
暹罗湾海战,荷兰东印度舰队损失战舰近两百搜,其中被焚毁四艘二等战列舰,损失十三艘四等战列舰,剩下的都是老式巡航舰和护卫舰。而中华帝国方面仅仅损失了一支海岸警卫队,太平洋舰队只有两艘福字号四等战列舰被重创,相比较而言,中华帝国这次战斗损失的代价微乎其微。
特纳留下一支三十余艘的护卫舰队清理战场,将破损的战舰拖走,救援落海的荷兰水兵,同时对暹罗湾进行警戒,监视宝船队的动向。
接着,特纳指挥四艘二等战列舰、二十艘三等战列舰和四十艘四等战列舰继续向南平行推进,在黑夜中搜寻太平洋舰队的踪迹。v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下 第435章 同盟国的裂痕——英荷战争爆发
第435章同盟国的裂痕——英荷战争爆发
【今日第二更,弥补最近欠下的章节】
~~~~~~~~~~~~~~~~~~~~~~~~~~~~~~~~~~
就在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同荷兰东印度公司旗下舰队在远东暹罗湾海域激烈交战之时,欧洲的英国和荷兰两国在靠近法国加莱海峡一侧爆发了激烈的海上冲突。
十一月五日,一支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队穿越英吉利海峡准备返回荷兰。这支运银船队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地区的主要官员和领事们的私家财产,他们害怕荷兰东印度公司同中华帝国开战,怕殃及池鱼,隧提前将家财运回荷兰储存。
运银船队装载价值数千万银元的金块和银块,更有数量庞大的各种东方紧俏货物,为了保护财宝和船上的要员,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一支三十艘巡航舰和护卫舰组成的舰队来护航。
众所周知,荷兰人的运输船数量庞大,很少有舰队进行沿途护航。尤其在欧洲周边海域时,荷兰船只更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没人敢去碰荷兰人的商船。
这主要是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班牙无敌舰队让荷兰海军给全歼了,隧造成荷兰海军暴发户一般的崛起为欧洲第一海军强国(荷兰人自己认为是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同时,荷兰海军大规模的进行造舰行动,同中华帝国皇家海军进行大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以荷兰联省共和国的财力,其他欧洲国家很难与之竞赛。
这种情况下,荷兰海军更是嚣张,波罗的海、北海、英吉利海峡、地中海,甚至远至北大西洋,都可以看见荷兰海军战舰在巡航。
荷兰海军的势力范围扩张,直接的影响就是荷兰籍商船数量的激增,从一战前的16万艘猛增到战后的34万艘。
荷兰海军的嚣张,直接受到冲击的便是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英法两国海军在一战后都大伤元气,尤其是后者法国,元气损耗巨大,加上红衣主教和首相不和,导致法国人看着荷兰人嚣张却没有什么办法。
而英国则不同,虽然没有荷兰人有钱,无法像荷兰那样大规模的砸钱给海军建造大批头等战列舰,但英国有后台,那便是中华帝国。随着查理一世欠债越来越多,他已经预支了英国二十年的税收给中华帝国,在经济上事实上已经沦为中华帝国银行的奴隶。
经济上被中华帝国控制,直接影响政治和军事领导层,最终英国沦为中华帝国的打手。
给中华帝国当打手,英国人似乎很乐意。因为他们已经很久都无法干预欧洲大陆事务了,因为欧洲大陆国家都排斥英国这个“异教徒”。如今有了中华帝国撑腰,英国人在欧洲大陆上也有了话语权。
英国的经济受制于荷兰,不论在殖民地争夺上还是贸易上都只能吃荷兰人吃剩下的“垃圾”。随着英国海军从中华帝国那里获得更多的贷款,英国海军亦发展壮大起来。
英国和荷兰隔着一道海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看着荷兰人一船船的将金银运回国内,英国人自然眼红。久而久之,英国上下开始打荷兰人的主意。
英国海盗在北海和多佛尔海峡(法语加莱海峡)四处打劫荷兰商船,而英国海军则在背后给海盗们撑腰并分红。
荷兰海军自然不甘心,多次出动舰队清剿海盗,但有英国海军掩护,海盗总是剿不干净。渐渐地,荷兰海军查出了很多证据,矛头指向英国海军,两国海军隧紧张了起来,政府之间更是大骂对方不要脸,弄得面红耳赤。
荷兰大规模造舰,海军力量强大,但顾及英国背后的中华帝国,隧采取和平解决矛盾的谈判方式。而旁边的法国却是到处煽风点火,一来想要看看有没有利益空子可钻,二来看看中华帝国到底多么支持英国。
英国和荷兰两国隧相互对立起来,矛盾无法解决,一天天的加剧。
此后,荷兰海军加大力度打击海盗,有时候碰上英国海军时亦不停手,双方经常擦枪走火,局势一天天紧张了起来。
当荷兰东印度公司要员携带财宝回国经过英吉利海峡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护航舰队遭到了一支英国巡逻舰队故意刁难的封锁。
荷兰海军不鸟英国海军,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护航舰队却不敢跟英国海军叫嚣。
当英国海军要求荷兰东印度护航舰队降半旗向英国国王和海军致敬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乖乖的照做了。
这样,英国海军赶到高兴,隧放他们通过英吉利海峡。
然而,当这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通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加莱海峡时,正巧碰上一支荷兰海军编队巡航到此。
船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高管心中不满,隧将情况通报给了这支荷兰海军的指挥官范提上校。
指挥官范提一听英国人如此的无理,自己人竟然向英国海军和国王降半旗致敬,这简直就是天大的侮辱。
于是,荷兰指挥官范提上校一声令下,这支六艘军舰组成的巡逻编队立刻赶往英吉利海峡,准备讨回公道。
不料,还未到英吉利海峡,就碰到了刚才的那支英国海军巡逻舰队。
荷兰海军指挥官范提上校立刻向英国海军巡逻舰队指挥官鲁特上校抗议,要求鲁特上校道歉,并降半旗向荷兰共和国和荷兰海军致敬。
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英国人当即拒绝,并嘲笑对面的荷兰海军愚蠢,甚至有几个英国水兵公然烧毁荷兰国旗。
这下子顿时激怒了荷兰指挥官范提,六艘荷兰军舰隧敲响警报,各炮兵进入战斗位置。
随着炮门挑起,一门门火炮被推出来,漆黑的炮口对准了对面的英舰。
英国人虽然紧张的要命,但是毫不退缩,英国舰队指挥官鲁特隧下令七艘英舰进入战斗状态。
双方相距仅仅只有两百米远,任何一方率先开炮都会轻易的干掉或者重创另一方。
先开炮将占尽便宜,但是双方的指挥官依然做最后的克制,知道先开炮的一方将会造成巨大的国际舆论被动。
于是,双方并向行驶,炮口彼此瞄准对方,进入对峙阶段。
双方谁都不退让,彼此呼喊着让对方降旗致敬,甚至言语上开始大骂对方,气愤隧极度紧张了起来。
终于,荷兰海军最先沉不住气,范提的旗舰率先开炮,顿时将英国海军鲁特的坐舰打成了马蜂窝,舰体严重受损,人员死伤惨重。
荷兰人一动手,英国人立即还击,双方十几艘战舰顿时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炮声轰鸣,硝烟弥漫,顷刻间,海水便了起来。
双方距离太近,不足两百米的距离,彼此炮弹的命中率非常高,造成的破坏力亦相当惊人。
一轮炮击结束后,最先开火的荷兰舰队占了便宜,击沉一艘英国战舰,并重创其余四艘,而自身的损失不过是三艘战舰轻伤而已。
然而,英国海军的舰炮多为短管速射炮,第二轮准备时间不到三分钟便完成了。而此刻,荷兰战舰的火炮却大多数都在装药阶段。
英国人虽然吃了亏,但是第二轮火炮准备的快,先发制人。顿时,炮弹带着报仇的怒火射向荷兰战舰,顿时给荷兰战舰造成重创。
就这样,双方越打越激烈,越打距离越近,最终荷兰人在火炮控制上不及英国人,战舰损失严重。但荷兰人喜欢跳帮作战,隧趁机靠住英国战舰,展开激烈的肉搏。
双方激战了几个小时,皆损失惨重,最终势均力敌,无法制服对方。待日落大海时,双方都不由自主的选择了撤退。
战斗时结束了,双方都损失惨重,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然而,这次走火冲突所带来的危机却是无法结束的。
英荷两国海军的冲突,直接导致了欧洲政坛的新一轮风浪。各国外交官们纷纷聚集在伦敦和海牙,游走于两国之间,表面上寻求两国的和解,实际上却是在探探各国的口风和态度,以便趁机捞取油水。
大多数国家都不看好荷兰,虽然英国在国家财力和海军投入上都不及荷兰的一半,但是英国有靠山。作为同盟国的一个成员国,英国的背后有着强大的中华帝国,以及法国和俄罗斯来撑腰。
而荷兰除了瑞典一个盟友之外,再无其他盟友。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都不看好荷兰,态度比较偏向英国。
然而,当同盟国召开部长级会议时,法国和俄罗斯两国的态度突然改变,法国红衣主教占据上风,他向来不喜欢中华帝国干预欧洲事务,因此会议上,法国代表要求中华帝国不要干预英荷之间的冲突,让英国和荷兰自行解决问题。
法国首相在这个问题上未反对红衣主教,因为法国首相黎塞留认为,一旦中华帝国支持英国对荷兰开战,那么荷兰肯定会战败。而荷兰一直是法国眼中的肥肉,只可惜法国现在还没有气力去占领荷兰,如果让中华帝国和英国占了荷兰,那么法国无疑是最吃亏的。所以,黎塞留第一次没有跟红衣主教唱对台戏,双方达成了默契。
而俄罗斯帝国则要求英国保持克制,因为此时正值欧洲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如果英荷爆发战争,势必会牵扯欧洲各国的精力,不利于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战。而俄罗斯帝国在这次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已经在北欧和西欧夺取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许多城市和领土,吃了甜头的沙皇自然要求继续维持这种局面下去了。法国和西班牙是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力量,法国既然反对,那么俄罗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将支持法国。
同盟国内部的分歧尚属首次,这令中华帝国方面感觉到法国和俄罗斯已经不再为中华帝国马首是瞻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
有第一次反对就会有第二次,因此中华帝国方面开始渐渐疏远法国和俄罗斯,转而扶植英国,让英国作为欧洲的搅屎棍,充当中华帝国的打手。
同盟国内部分歧,意见相左,这令欧洲各国感到惊讶的同时亦有几分欣喜。同盟国的实力太过于庞大,当今世界上,同盟国掌握着四分之三的军事实力和三分之二的财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对同盟国说不。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显然不乐意更不甘心躺在砧板上等着挨刀。如今同盟国内部分歧,证明同盟国内部有了利益纠葛和矛盾,其他国家隧暗中使手段,目的是将同盟国尽快的搞垮。
法国是欧洲陆上第一强国,法国反对英荷爆发战争,很多在法国周边的国家亦起来支持。而中华帝国依然坚定的站在英国背后,这令西班牙帝国十分不爽。西班牙国王从来都记恨着中华帝国,狠中华帝国抢走了他的财宝,因此只要是中华帝国支持的西班牙帝国基本上都会反对。
如今同盟国无法抱团来决定荷兰的命运,那么西班牙自然要趁机拉拢法国,争取结成天主教联盟,瓦解同盟国力量。
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话语权很重,欧洲各国不得不看法国的脸色。虽然他们也害怕中华帝国,但是中华帝国远在亚太,欧洲事务的影响力还是很难跟法国和俄罗斯相媲美的。
听到同盟国内部意见分歧,荷兰共和国上下顿时松口气。因为荷兰国土面积太小,如果同盟国决定制裁荷兰,那么荷兰也只能忍着挨打。毕竟同盟国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荷兰和瑞典的联盟力量,尤其是法国这个陆上强国距离荷兰太近,一旦法国从陆上进攻荷兰,那么荷兰很难应付。
然而,荷兰人高兴了没多久,中华帝国驻英国领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当着全世界各国的面公开支持英国,向英国提供一千万银元贷款用于英国海军的军费开支。
这就是给所有国家发了信号,那就是中华帝国为英国海军的战争经费买单,支持英国海军发动战争。
消息发布后,同盟国迅速召开闭门会议。法国和俄罗斯向中华帝国和英国提出不满,但遭到中华帝国和英国的严词拒绝。双方讨论了一整天,但没有任何的进展,中华帝国报定决心支持英国向荷兰开战,最终导致双方不欢而散。
从此,同盟国内部开始分裂。法国和俄罗斯渐渐走到一起,而中华帝国和英国走到一起,双方的利益开始产生分歧,甚至是摩擦。
事实上,摩擦早就有了。中华帝国秘密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达成的停战协定已经被其他国家所探听到,这令法国和俄罗斯十分不满,因为这样一来,土耳其帝国将兵力重点放到法国和俄罗斯方向上,造成他们那边面临的军事压力增大,损失也增多了。
英国得到了中华帝国的肯定答复后,立刻着手开始准备对荷兰战争。而荷兰方面游走法国、西班牙等国之间,游说他们帮忙的同时,亦开始做准备。
英荷两国都开始做战争准备,双方互有优势。荷兰海军实力强于英国,财力强于英国。但英国海军占据地利优势,荷兰的经济命脉一直处于英国海军的舰炮威胁之下。
从一开始,英国就做好了战略准备。因为中华帝国援助英国的资金和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见效,尤其是建造大型的先进战舰和火炮,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准备好。而荷兰方面则不同,荷兰人有技术有财力,短时间内欧洲没有哪国海军能够抗衡荷兰海军。
因此,英国海军在进行海战准备的同时,在战略上压制荷兰的经济命脉。
次年一月八日,第一次英荷战争在多佛尔海峡爆发,由英国海军发射第一发炮弹作为战争序幕。
英国皇家海军和荷兰海军进行大规模的海上会战,主要集中在多佛尔海峡(包括北海在内)和地中海两大战区,其中又以多佛尔海峡战区为主——这是由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几乎每次海战双方都要投入四万至五万名水兵9000-12000门大炮,而其作战次数之多恐怕亦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分别派出了战地观摩团随行观战,据观摩团人员的统计报告,仅在一月至四月的之间,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双方几乎天天都在打,大小海战上百次。英国方面制定的战略主要是控制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迫使荷兰人投降。为此,海军舰队司令布莱克采取了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的战术,以确保其的绝对制海权。他大胆地在海军作战中引进了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作战理念和战术,海战时注意队形和整体效果的战法,发展了英国海军的教科书战术。
战争的伊始,英国便聘请大批中华帝国海军军官作为教官,并且按照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战斗条例来约束英国海军,并颁布了“英国第一个海军纪律条令”,整顿军纪。
按照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在战斗时编成一个个的分战队原则,布莱克将英国舰队分作红白蓝黑四个战队,这样方便指挥。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下 第436章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末日
战争的伊始,英国便聘请大批中华帝国海军军官作为教官,并且按照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战斗条例来约束英国海军,并颁布了“英国第一个海军纪律条令”,整顿军纪。
按照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在战斗时编成一个个的分战队原则,布莱克将英国舰队分作红白蓝黑四个战队,这样方便指挥。
英国海军的大型新式战舰多数都在建造当中,而荷兰海军的很多主力大型战舰已经建造完成,因此双方在海军实力上相差很大,荷兰海军在战舰质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双方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战计划,荷兰海军拥有强大的主力舰队,所以荷兰海军急于寻找英国海军主力舰队进行决战。但英国海军在主力舰只数量上不及荷兰海军,因此英国海军选择避开荷兰海军主力,进入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对荷兰实施破交袭扰战术。
英国海军司令官布莱克听取中华帝国战地观摩团建议,派出舰队到苏格兰北部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到北海击沉或捕获荷兰的捕鱼船,甚至进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和北欧、东欧方面的海上贸易。
毫无疑问,这种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荷兰经济方面的打击是致命的。荷兰方面制定的战略是以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通过多佛尔海峡,确保与外界的联系。
决定于海军实力的对比,这本就是多少有些消极的战略,然而战略部署的不当却更使之陷入劣势的境地。
英荷战争的两大战场——北海和地中海。英国海军将主战场放在了北海,但荷兰却将主战场放在了地中海。
荷兰在次要战场,即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从而使其在海峡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
造成这种战略决策的主要原因并非是荷兰海军将领们不知道英国海军主力在北海,也不是不想到北海去跟英国海军主力进行决战,主要都是因为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突然增加了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的兵力,这令荷兰海军部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不得不将主力舰队部署在地中海一侧,监视和警戒中华帝国的地中海舰队。
荷兰海军将领马顿尽管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具有很高的统率艺术,荷兰主力战舰的质量也普遍高于英国海军的战舰。
但荷兰海军的水兵非义务兵役制,而是临时征召的民间水手,虽然荷兰水手各个素质都比较高,稍加训练便可以担当海上作战。但荷兰水兵军纪松弛,各舰战斗时经常开小差,而且常常缺乏协调能力,以致在军事软实力方面仍处于劣势。
英国海军受到中华帝国海军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做到义务兵役制,但是在军纪方面却远远超过了荷兰海军。严明的军纪保证了英国水兵不会在舰队作战时突然开小差,使得英国海军的海上战斗力猛增,抵消了战舰数量不及荷兰海军的劣势。
双方海战次数频繁,中华帝国战地观摩团记录在案的海战超过九十次,但按照中华帝国海上战斗条例来划分的话,称得上规模海战的战斗有五次,多以发生地点命名。
其中,在多佛尔海峡和北海战区,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并不弱于荷兰海军舰队,双方一开始的战斗便是互有胜负,整体上处于相持状态。
前三个月内,荷兰海军主动出击,寻找英国海军决战。其中主要海战有三次,分别是普利茅斯海战、肯梯斯诺克海战和波特兰海战。其中其中普利茅斯海战规模最大,战斗时间超过六天,是荷兰海军风头最强的一次海战。战斗中,荷兰海军攻势异常猛烈,而英国海军指挥官犯了严重的消极抵抗错误,结果几十艘英国战舰被荷兰舰队堵在了家门口,打的英国海军毫无还手之力,颜面尽失。最后因为荷兰海军弹药补给耗尽,不得不撤回去补给弹药,才使得英国海军喘口气。
第一次海战中,荷兰海军胜利,声势大涨。英国海军被堵在家门口挨打,令英国政府颜面扫地。查理一世隧罢免了舰队指挥官托里,换了他的亲戚索尔兹伯里第四伯爵担任舰队指挥官。
严格的说,索尔兹伯里第四伯爵的指挥能力不及托里,但是索尔兹伯里外交手段高明,聘请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副参谋长陈克强少将作为军事顾问。
随着陈克强少将担任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军事顾问后,英国海军的战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陈克强将中华帝国海军的战斗战术用在英国海军身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战列线战术的使用。
虽然各国海军都在研究中华帝国海军的战列线战术,但是仅仅停留在研究讨论阶段,各国海军还未实行,也没有实战经验。而陈克强将战列线战术用在英国海军上,虽然有些大胆,但不失为一个短时间内克服荷兰海军优势的好计策。
这一点在第二次大规模海战时便崭露头角了,当迪肯斯诺克海战打响时,英国海军在陈克强的指挥下,以战列线战术迎战荷兰舰队。荷兰战舰虽然强大,但是喜欢单挑和混战,英国海军利用战列线战术,几艘战舰组成一支分战队,机动中抢占荷兰军舰的“t”字头横位,然后集中战列线上的全部火力攻击敌舰,效果十分明显。
然而,英国海军第一次使用战列线战术迎敌,虽然领悟了陈克强的战术思想,但是实战的时候还很不顺手。战斗开始的时候重创了荷兰战舰,但是到中后期作战时,反被荷兰战舰占了便宜,最终双方打了个平手,各自退出战斗。
对于英国海军来说,能够跟强大数倍的荷兰舰队打成平手是相当难得的,甚至属于变相的胜利。
中华帝国的战列线战术第一次得到英国海军的认可,以及英国海军专家的肯定。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英国海军依然不敢正面迎战荷兰舰队,只是到电脑]访问处袭扰荷兰商船和捕鱼船。
荷兰海军并未意识到英国海军的新式战术的巨大威胁,因此未能积极对英国海军实施穷追猛打,索尔兹伯里利用这段时间,同陈克强一起对英国海军进行训练,让英国海军尽快掌握战列线战术的要领。
英荷战争进入到第五个月后,英国渐渐取得了战略优势。由于英国将主力舰队摆在了北海,因此海战转折地点率先出现在北海战区。
加巴德沙洲海战中,英国海军第一次面对荷兰舰队没有退缩,反而主动出击,在机动作战中寻找抢占荷兰战舰的“t”字头横位的机会。荷兰舰队一直追着英国舰队准备决战,反而被英国舰队牵着鼻子走,露出更多的破绽和机会给英国舰队,结果遭到英国舰队的猛烈打击,损失惨重。
加巴德沙洲海战立时两天半,英国海军损失战舰十七艘,而荷兰海军损失战舰二十一艘,在英荷战争中,英国海军的损失第一次少于荷兰海军的损失。
消息传回伦敦,英国上下一片欢腾,认为这是英荷战争的转折点,从此荷兰将走下坡路了。
虽然英国人有些骄傲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此后的数次海战当中,荷兰海军比英国海军要吃亏的多。在斯德瓦海战当中,英国海军以五艘巡航舰击沉了一艘荷兰三等战列舰,创造了巡航舰击沉战列舰的经典战例。此后,英国海军的战列线作战战术越发的灵活起来,已经达到中华帝国海军三成的战斗力,而荷兰海军依然没有拿出对付战列线战术的新战术来。从整体战略上来判断的话,确实是荷兰在走下坡路了。
当然,英国海军的优势仅仅是在北海战区。在地中海战区,英国海军依然被荷兰海军打的抱头鼠窜,处于被动状态。
荷兰海军的主力舰队七成布防在地中海战区,而这一区域的英国战舰数量仅仅只能达到荷兰舰队的三分之一。不论数量还是单舰质量,英国海军处于绝对下风。
荷兰海军警戒的目标并不是英国海军,而是中华帝国海军地中海舰队。
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在地中海战区部署有二十艘二等战列舰,以及大量的巡航舰和护卫舰,对于地中海周边国家来说,中华帝国的这支舰队是相当强大的存在,荷兰海军不敢丝毫的懈怠。
然而,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并未接到北京的开战命令,因此仅仅是二级战备状态。绕是这样,荷兰海军依然不敢放松,因为他们知道英国的背后支持者就是中华帝国,指不定什么时候中华帝国海军便会突然插手进来。
中华帝国力挺英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结果还是导致了荷兰政府在战略上出现了失误。那就是将主战场放在了地中海,将精力放在了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身上,而不是英国海军主力身上。
结果,虽然荷兰海军在地中海战区上取得了对英国海军的绝对胜利,但这一战区的战斗从战略层面观之,对战争影响不大。荷兰在这个地区集结了强大的舰队,基本上都被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牵制,虽然还能保持着对英国的优势,却造成了荷兰在北海战区的战术和战略双失利。
八个月后,在英国海军绞杀式的封锁之下,荷兰经济最薄弱的一面——过度依赖对外贸易,本土工业不及英国等缺陷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海战最耗费国力和财力,交战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