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李牧、横扫六合的王翦、暗渡陈仓的韩信、决战漠北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这些千古名将他自小便心生敬佩,这会儿听了这位将军临死之时还不忘精忠报国,不由得觉世事倏忽,兴亡难知,不由叹道:“可惜‘祸福天注定,从来不由人,好好的一个将军,报国无门?实在可惜!”
刘伯温一叹,道了句:“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说到这儿他想了自身的遭遇,不由得也跟着一叹。看(书网>?
萧云想起手中的这把斩月刀还是刘伯温赠送的,心中忽地通透:“原来了刘伯温费这许多唇舌,竟是要我学了这斩月八式,但不知他为何要说了这么一大段故事?”但这斩月刀着实妙不可言,双手一用力,“当啷‘一声,斩月刀出鞘,萧云直觉一股惊天动地的豪气,自刀面上迎面扑来,心道:”将军的刀,果然是把好刀!若是能配合斩月八式,不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心念所至,也顾不得小小的茶水摊难以展开,斩月刀“呼”的一声,破空而出,第一式【不攻】就此展开,’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这一招包容兵法,于行军打仗极为相近,但变化之繁,却尤有过之,每一招每一式又包涵九招‘刀法’,每一招‘刀法’里又包含着九个行军布阵的兵法,兵法入刀,刀法入兵,环环相套,生生不穷。
斩月八式已经使出,萧云便觉威力无穷,斩月第一式使完,便不由自主的使出了第二式,将余下的“斩月七式”从头至尾,逐招使来。
刘伯温原本想着心思,陡然见到萧云使出斩月八式,吃了一惊,本想阻止,但一想,斩月八式虽传授了给他,但威力如何,刘伯温也没见过,见萧云忽然使将出来,便也收起了喝止的心,在一旁瞧了起来,待萧云自第一式【不攻】使将出来,刘伯温越瞧越觉吃惊,萧云斩月八式使得虽慢,但进退之间,挥洒自若,刀法暗合兵法,兵法里糅合刀式,环环相扣,生生不穷,使将到最后,犹如一头下山的猛虎,又如一个纵横沙场的老将,一刀接一刀,刀刀相连,每招都是以冲锋陷阵的姿势冲杀有度,扑面而来的杀气让人呼吸困难。
萧云一遍使完,方才收刀转身道:“先生,在下这斩月八式使将的可对么?”刘伯温呆了呆,奇道:“若非亲眼所见,当真不相信这世间还有这般刀法,老夫犹如做了一场大梦!若那位将军见了你,也必定欢喜。”萧云听得心中得意,提着斩月刀道:“先生过奖了,这刀法变化莫测,实乃有鬼斧神工之效,其中的许多变化,在下尚未使将明白呢!”刘伯温黏着胡须笑道:“你若是在这片刻里全数学会了,岂不是比当年的将军还要厉害的,我字符不笨,但学这斩月八式,足足也花了数月功夫!“
萧云想到这刀法还是得他传授,自己尚未言谢,一提斩月刀,单腿上前,跪道:“在下和先生初逢,便得先生传授斩月八式,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啊!”
刘伯温一拈胡须道:“萧兄弟严重了,似萧兄弟这般,年纪轻轻的便有此侠肝义胆,实乃是斩月八式最佳的人选,老夫传授你斩月八式,并非老夫之意,当年那位将军在创出斩月八式时曾说,斩月八式以刀法入兵,兵融刀法,一经施展开来,犹如千军万马,威力非同小可,若非狭义之辈,当不可传授此刀法!”顿了顿,刘伯温又道:“斩月八式虽不过八招,但兵法入刀奥妙无比,能够领悟者一万个人中有一个也不错啦。老夫见你聪颖难得,年纪轻轻便如此侠肝义胆,是以便想试你一试,如今看来,老夫还是没眼!”
萧云被他这一番话说的热血,斩月刀往腰间一插,双手一抱拳道:“难得先生看得起在下,传授这斩月八式,既如此,先生便是我萧云的师父,师傅,请受徒儿一拜。”他虽来自二十一世纪,也知刘伯温传授这斩月八式,在这个乱世来说,实乃是送给了他一个护身符,是一个大大的好处,况且他自小便就对那些武侠剧的刀法高深的大侠极为向往,想不到自己也学会了绝世刀法,感激之余,顿兴起拜师之念。
见萧云当真想下跪拜师,刘伯温吃了一惊,左手一探,恰到好处的将他扶住 ,萧云冷不防的被刘伯温双手托出,只觉一股强劲的力道自刘伯温的手腕上传来,颇有‘泰山压顶之势’萧云不敢运力暗抗,随着刘伯温暗运的力道缓缓的站了起来,心中好生吃惊。
继续发力哦!
正文 073章:猛虎下山
萧云心想:“这刘伯温果然名不虚传啊!就这一抬之力,若是自己和他动手,小命还在么?“这一来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心念所至,脸上便显露了出来,刘伯温瞧他脸上露出敬佩之色,微微一笑,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笑道:”萧兄弟不必客气,斩月八式,老夫不过是带先人传授,做不得你的师傅,况且老夫于萧兄弟一见如故,做了师徒反而不美!“
见刘伯温执意如此,也不好强求,点了点头,道:“先生言之有理,既如此,萧某就不强求!“
刘伯温瞧了他一眼,笑道:“斩月八式为那位将军所传,老夫不过是代为传授,算不得师傅,萧兄弟若是有心,便拜他为师最好不过了!料来那将军瞧萧兄弟年纪轻轻,行侠仗义,说不定更加欢喜呢?“
萧云心知他这是为了不收自己为徒,故意给自己留下了余地,想到他这么为自己打算,不透的心生感动,再次跪倒在地,道:“先生传技之恩,萧某没齿难忘!“
刘伯温耳听他说得诚恳,心中也是大为感动,笑了笑,道:“萧兄弟不必客气,老夫不过是为斩月刀找了一个合适的主人而已!“说道这儿,想起刚才萧云演练的斩月八式,尚有不明白之处,笑了笑,耐心的将疑惑之处说了出来,并逐一的为他解说,萧云初学斩月八式,心中正恨不得弄得明白,耳听刘伯温细说的正是自己难以明白之处,忙收起心神,凝神细听了起来,两人一老一少,一个说,一个听,听到精妙处,还伴随的演练的呼呼刀法,待到月满星空,夜幕降临的时候,萧云已将”斩月八式“的精髓全部领悟在心了,欲待再学一番,斜眼一瞧,瞧陆霏霏、小蝶、刘青、茶水摊老板脸色苍白,缩着身子在茶水摊外不停的哆嗦,生怕冻坏了四人,急忙收刀不练。
当夜,一干人就以茶水摊栖身,茶水摊老板也是一个实在人,见众人饿了一天了,拿出了一些饭菜,就着煮茶的火炉,煮了饭菜,方才茶水摊的茶桌上,鸡、鸭、鱼、肉、豆腐等一干饭菜,整了五大碗,一干人忙了一天,也着实饿了,陆霏霏自腰里掏出一锭三两重的碎银,丢给了茶水摊老板,便坐下吃饭,萧云早已饿得饥肠辘辘,这会儿一看鸡鸭鱼肉样样有,那里还忙得过来,抓起喝茶的一只大碗,装了满满的一碗白米饭,就着鱼肉吃得干干净净。
小蝶心卦常遇春的伤势,肚子虽也饥饿,却装了半碗饭,就这一盘青菜勉强吃了几口,便端着一碗凉茶转身朝常遇春走去,萧云瞧她虽年纪轻轻,但阿娜多姿的身段着实有些迷人,不由得多看了两眼,小蝶端着茶水大碗,走到常遇春的面前,将一大碗凉茶,用汤勺小心翼翼的喂进了常遇春的口里,也不知是茶水的作用,几口下去后,原本一动不动死人一般的常遇春居然咳嗽了两声:“常大哥,常大哥……?”
小蝶大喜,急忙将大碗方在一旁,一双玉掌拍打着常遇春的后背,不住的喊叫,听了喊叫声,萧云等人急忙放下手中的碗筷,朝常遇春望去,常遇春在小蝶的拍打下咳嗽了两声,呼吸慢慢的变得急促,很快又变得平稳,小蝶边打边喊了数声,但常遇春自咳嗽两声后,再也没有动静。
众人一阵失望,重新回到了饭桌,萧云本就饿了大半天,又演练了大半 响的斩月八式,心神和脑力耗费了不少,急需补充能量,大米饭再好不过了,一口气吃了四大碗米饭,刘伯温瞧他今日破费了些心神,便劝他多吃鸡鸭鱼肉,萧云也不客气,鸡鸭鱼肉一股脑的吃了大半碗。
吃过晚饭,刘伯温见天色不早,便让众人就地休息,萧云心绪激动,回到茶凳上,反侧难眠,好容易眯了三个时辰,眼看星汉西流,天色将明便即起床,抱刀出门。此时天已大亮。 萧云心情大好,口念斩月八式的口诀,斩月刀虽口诀而动,片刻,便听得刀风呼啸,飕飕作响,刀光闪烁,起落进退,疾若闪电,斩月刀寒光四溢,杀气腾腾的刀气激得沙尘乱舞。
萧云练得起劲,忽得大喝一声:“斩月刀法第四式,【用谋】,用兵之法,以谋为本,是以欲谋疏阵,先谋地利;欲谋胜敌,先谋固己。“刀光闪烁,犹如猛虎下山。
—————————————————————————————————————————————
今天四更,第二更来了,下面还有两更!
正文 074章:何去何从
这时,忽听有人拍手赞道:“好刀法!”萧云正全心全意的习练斩月八式,不妨有人喝彩叫好,吃了一惊,急忙收刀举目一看,却见晨光之中,一个茫然大汉,正津津有味的看着萧云。
萧云收刀入鞘,转身道:“常大哥,你怎么?”
晨光之中站立的人,正是常遇春,他身子骨本就强壮,右臂上的两道箭伤虽伤得厉害,但经过一整夜的休整,加上千年人参的续命,天尚未亮,这位健壮的汉子便幽幽醒了过来,瞧自己还活着,这位汉子一时心潮澎湃,了无睡意。于是起身踱步,踱了片刻,忽听远处传来断续的呼喝声,他被这呼喝声引起了好奇心,披衣走出了茶水摊,微弱的晨曦里,恰到好处的看到了萧云在不远处,挥舞着一把钢刀,正习练得正起劲,一时忍不住鼓掌喝彩了起来。
“常大哥你没事了?“萧云提着斩月刀,满脸的喜色,奔了过来一把拉着常遇春的衣袖满脸喜道。
常遇春忽然双腿一跪:“多谢恩公救了我常某的性命,常遇春在这里给你叩头了!“
萧云大惊,急忙上前扶起,说道:“常大哥无须如此大礼!救常大哥的并非小弟,实乃另有其人?”
常遇春奇道:“另有其人?“
见常遇春满脸疑惑,萧云微微一笑,便将自己如何从鞑子手中救出他,他如何昏迷不醒,大家如何袖手无策,最后刘伯温如何以长白山千年人参给他续命,这才救活了他。
常遇春没想到为了自己的这一条命大伙非了这般波折,不由得大为感动,正欲再倒地跪谢,萧云早有所准备,不待他双腿跪地,右手早已伸出,扶住了常遇春的身躯,常遇春的武功虽不弱,无奈经过连番的苦战,右臂失血过多,勉强靠着刘伯温的长白山的千年人参,方才捡回了一条小命,此时此刻的身子还尚未恢复,被萧云这么一扶,只觉一股强大的力道将自己的身子拖了起来,他不敢运力提抗,顺着萧云的一扶之力,站了起来,脸露惊讶道:“恩公,一夜不见,你武功精进不少啊?“
萧云被他一口一个恩公叫的浑身不舒服,避过他的话头不谈,道:“我姓萧,单名一个云字,常大哥还是直呼我姓名也好,叫我小兄弟也罢,但万万不可恩公来恩公去的,叫我浑身不自在!“
常遇春想了想,道:“那好,常某比恩公虚长了几岁,我就托个大,直呼你萧兄弟可好?“顿了顿又道,“方才,常大哥瞧小兄弟刀法惊奇,每一招每一式,犹如千军万马一般,似有兵法之意,不知……?”
萧云暗敷:“常遇春果然好眼力,这么快就看出了斩月八式的奥妙所在,难怪他日后有常胜将军的美誉,看来这兵法一道,他还颇有些研究!”想起他日后要追随朱元璋,忍不住问道:“常大哥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常遇春一听,原本带着笑意的脸上忽然微微一变,他沉吟片刻,将脸仰望天空,这会儿天色将将明亮,黎明前的大漠夜色竟是十分的好看,常遇春对着夜空望了半响,忽然一叹道:“实不相瞒,常大哥正不知何去何从?”
萧云一愣,实在没料到常遇春的嘴里会蹦出这么一句,拜《明朝那些事儿》所赐,萧云得知历史上的常遇春是在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他虽跟随朱元璋的时间不长,但短短的一生,作战勇猛,席卷幽燕,直捣上都。由于他曾攻克了开平府(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被封为开平王鄂国公。洪武二年,年仅39岁因得“卸甲风”,而暴死于柳河川军中。朱元璋痛失爱将,以诗悼之:“忽闻昨日常公 薨,泪洒乾坤草木湿”,并将其作为陪葬明孝陵的勋臣,择墓于南京太平门外,赐给祭田。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将其居于首位以祀之,甚见尊礼。想不到这样的一个天下奇男子,居然也不知何去何从呢?”萧云不由得楞了楞,瞧他样子不似说谎,微微上前,安慰道:“以常大哥这般人物,当此乱世,若是能识得明君,一展所长,也不枉来世上走了一遭啊?”
常遇春似乎被说动了心事,缓缓的收回了目光,长长的叹了声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世人谁不想,无奈当此乱世,常某所见的皆是自私自利之心之徒,常遇春堂堂七尺男儿,岂能效忠这般自私自利之徒,如其这般,倒不如收了建立不世功业的心,寄情江湖更来得痛快!”
常遇春这一番话说得豪气干云,绕是萧云听得了也不由得热血,心道:“常遇春能以区区十余年,成就万世功业,看来和这番豪气莫不有干连,想到他日后要投奔朱元璋,这个时候,给他做一个顺水人情,说不定日后还能有用,心念所至,微微拱手,道:”常大哥所言甚合我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以小弟看,眼前的常大哥正是一匹被埋没的千里马,一旦找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依常大哥的豪情和才干,定有一番作为,小弟不才,尚且听闻几位明主,这就给常大哥说说!
————————————————————————————————————————— ————
今晚四更,下面还有一更,各位莫要错过了,当然了莫要忘记收藏了,你的一个小小的收藏,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动力,请给动力,各位给动力哦( ⊙ o ⊙ )
正文 075章:明主
黎明的曙光越来越亮,常遇春借着黎明的曙光静静的看了看萧云,一双虎目露出惊异的神色,萧云也不在意,一拍屁股,便在沙堆里坐了下来,常遇春见状,犹豫了片刻,同样一拍屁股,在萧云不远去落座了。|纯文字||
待常遇春挨着身旁坐下,萧云这才思量的该从谁说起,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三人都是眼下的一方枭雄,若非三人同处一个时代,放才任何一个时代,三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枭雄,无奈三人所处同一时代,颇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萧云思量了片刻,决定还是从张士诚开始说起,之所以选择这个人,在萧云看来,张士诚比起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鱼贩子陈友谅骨头要硬的多, 据历史记载,至正二十五年二月,朱元璋彻底消灭陈友谅后,实力大增,发动扫除群雄的大规模战争,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占有江南富庶之地的张士诚。十月,朱元璋派元帅徐达领兵出征,按照事先谋划好的策略,“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张士诚的军队缺乏训练,面对朱元璋的精兵不堪一击。仅半年时间,张士诚在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全部归朱元璋所有。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发布《平周檄》,历数张士诚八条罪状“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于江湖;兵兴则首聚凶徒,负固于海岛,其罪一也。又恐海隅一区难抗天下全势,诈降于元,坑其参政赵琏,囚其待制?,二也。厥后掩袭浙西,兵不满万数,地不足千里,僭号改元,三也。初寇我边,一战生擒亲弟;再犯浙省,杨苗直捣其近郊;首尾畏缩,又诈降于元,四也。阳受元朝之名,阴行假王之令,挟制达丞相,谋害杨左丞,五也。占据江浙钱,十年不贡,六也。知元纲已坠,公然害其丞相达失贴木儿、南台大夫普化贴木儿,七也。恃其地险食足,诱我叛将,掠我边民,八也……”
发布《平周檄》之后,经过三个月的整顿,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率领二十万精兵向张士诚发动总攻。张士诚的军队如惊弓之鸟,与朱元璋的军队一触即溃。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徐达就攻占了湖州、杭州、绍兴朱元璋的军队陆续抵达平江城外,对张吴形成了合围之势。
围平江后,朱元璋听取了谋士叶兑的意见,采用锁城法,分兵驻守各门,城四周筑长围困之,架木塔监视城中动静,塔上布弓弩火铳,又用火炮日夜攻击。张士诚则依仗城坚死命坚守。
元至正二十七年,太祖吴元年,见围城三月不下,朱元璋也不着急,从建康发来“最高指示”:“将在外,君不御,古之道也。自后军中缓急,将军便宜行之。”
徐达接书感奋,更加细心和卖命。
朱元璋见张士诚龟缩平江,志在必得,但也怕攻城死人太多。他原本之意就是围之困之,让张士诚最终不支出城投降。同时,朱元璋不断派人送书城内,以钱缪、窦融 相比拟,劝老张自动归服。张士诚倔强,不报。
延至七月,张士诚见城中粮余渐尽,他又是厚道好人,干不出杀人为食的恶事,便率绰号“十条龙”的上万亲军冒险突围。出城后,望见城左西吴兵队阵严整,心虚不敢犯,便转至舟门,向常遇春营垒杀来。这下可是遇到了煞星,常遇春有勇有谋,百战良将,挥兵直前,与东吴兵激烈厮杀。同时,他又指挥善舞双刀的猛将王弼从另路绕出,夹击东吴兵,把张士诚万余扈卫精兵皆挤逼于沙盆潭中,杀掉十分之三,溺死十分之七,张士诚本人马惊堕水,几乎被淹死。亲兵冒死把他救起,以肩舆扛上,复逃回城中。
过了十来天,缓过劲来,张士诚咬咬牙,又亲自率兵从胥门突出。出于玩命心理,张士诚军勇锐不可当,打得正面拦击的常遇春部招架不住。如此天致良机,本来能突围,站在城头上的张士诚弟弟张士信不知是坏了哪根神经,大呼:“军士打累了,可以歇兵”,马上鸣金收兵。
张士诚等人愣怔之余,常遇春复振,掉头进击,把东吴兵打得大败,“自是(张)士诚不敢复出”。
形势危急如此,张士信这个倒霉蛋丝毫不知愁,总是没事人一样大城楼子上张盛宴,遍摆银椅,与亲信左右饮美酒,食佳肴。风度是大将的,计策是无脑的。仆从向他进献一个大水蜜桃,张士信欣赏久之,刚张嘴要吃,忽然城下发巨炮,恰恰打中张士信,这位爷脑袋被击烂,与桃汁一起四溅飞迸。
兵败弟死,张士诚仍旧很顽强,指挥城中兵民抵抗,杀伤不少西吴兵马。十月间,徐达展开总攻,百道攻城,东吴军终于不支,城陷。
张士诚在府邸中闻城溃,对其妻刘氏说:“我兵败且死,你怎么办?”
刘氏良德妇人,冷静答道:“君勿忧,妾必不负君。”言毕,她怀抱两个幼子,在齐云楼下积柴薪,与张士诚诸妾登楼,自缢前令人纵火焚楼。
时值日暮。大英雄张士诚真是日暮途穷,独自呆坐室中良久,望着齐云楼的大火若有所思。然后,他投带上梁,准备上吊自杀。张士诚旧将李伯升受徐达谕指,到处寻找张士诚,刚好发现前主人在半空蹬腿,忙上前解救下来,号哭劝道:“九四英雄,还怕不保一命吗!”
徐达立即押张士诚上船,由水路送往建康。其间,张士诚一直坚卧舟中绝食。
被押送建康中书省后,朱元璋派李善长“劝降”,张士诚大骂,两个人几乎动手。
张士诚临死前还不知所以亡,对朱元璋说:“天日照尔不照我。”
当夜,趁人不备,张士诚终于上吊自杀。昔日拥强兵占胜利时,张士诚内怀懦弱,坐失良机;当其被俘为虏时,辞无挠屈,绝粒自经,也不失为一大丈夫。就这一点,萧云就对他颇有些好感,打定了主意,便开口道:“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天下逐鹿,四方群雄之中,张士诚纵横江浙,可谓富甲一方,手中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更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汉,若是常大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晚的加更章节哦,各位还犹豫什么呢,快快来围观吧?不可错过的精彩!
正文 076章:明主2
“哼,不问贤不肖,辄重赠遗,舆马居室,无不充足,士之嗜利者,多往趋之,似这般人物,岂能是明主,以常某看,区区一个盐贩子,看似不像仁君!“
这一番话说来,顿时让萧云大吃一惊,因为据历史记载,张士诚用人的确是不问贤不肖,辄重赠遗,舆马居室,无不充足,士之嗜利者,多往趋之,正因为用人无法造成盐民义军中鱼龙混杂,既有对元朝刻骨仇恨的穷苦百姓,也有投机农民革命的地主知识分子。当看到张士诚战事不利,元朝降臣就纷纷鼓动张士诚投降元朝,张士诚没了主意。这也是他不是朱元璋的敌手原因,虽能招揽人才,却不能知人善用!这时,常遇春又道:“这些年来常某也游历不少地方,依我看,张士诚眼下势力虽强大,但此人盐贩子出生,所占之地,皆是富庶烟花之地,常某观看此人胸无大志,只图偏安享乐,早晚步入后唐李煜的下场!”
这一下,萧云不得不佩服常遇春的见识,若说刚才的一番话,还有些牵强的话,那么这一番话可彻底的让萧云心服口服,因为据历史记载,张士诚的确在占领江浙一带后,渐渐的有些不思进取,手下的将领“化家为国,以底小康,大起第宅,饰园池,畜声伎,购图画,唯酒色耽乐是从,民间奇石名木,必见豪夺……诸公宴集,辄费米千石”;张士诚的四弟张士信召集了数百名歌伎,在家里“习天魔舞队,洙金玉翠,极其珊饰,园中采莲舟楫,以沉檀为之”。
张士诚不仅对将领的糜烂生活视而不见,他自己也过起了帝王般的日子,每天在家里饮宴作乐,不理政务。一次,张士诚率船队外出游玩,跟随的船队“以新漆金花舟,施锦帆”,张士诚的船上“载美人泛此,列妓女于上,使唱《寻香采芳曲》”,元末诗人高启作诗讽刺张士诚政权“水绕荒城柳半枯,锦帆去后故宫芜。穷奢毕竟输渔父,长保秋风一幅蒲”。张士诚集团的腐化堕落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和担忧,有人上书劝谏“明公杖马捶,下吴越数十城,望风请服者,人皆苦元政,守令贪残,不恤其下也。今诚能反其政休劳之,乘胜进取,则伯业可成。若遮自宴安湛乐,四方豪杰并起,明公欲闭城自守,其终能乎?”一语道破张士诚集团案于享乐,不思进取的弱点。谁知道,这封劝谏书引起了张士诚的不满,他下令诛杀上书之人,幸亏王妃刘氏极力劝阻,才作罢。后来他的大溃败,后世的学者都将这一点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萧云虽知常遇春最后是跟了朱元璋,但没想到他的见识和眼光如此厉害,心中佩服之余,颇有些不服,见他对张士诚不屑一顾,立马想到了和张士诚齐名的陈友谅,一收单刀,道:“张士诚既入得不得常大哥法眼,不知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的陈友谅可入得常大哥的法眼?”
“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的不是徐寿辉么?”常遇春满脸讶道。
这一下,萧云也楞了一下,他自历史知道,元末的三大枭雄、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徐寿辉这个名字,倒是听过,但比起陈友谅可就差远了?是以一时半会儿也没明白过来?“楞了半响,同样满脸讶道:”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的不是陈友谅么?怎么会是徐寿辉呢?“
常遇春瞧萧云认得陈友谅,却不认识徐寿辉颇感奇怪,心道:“这小兄弟好生奇怪,瞧他小小年纪,所认的人倒是不少,张士诚、陈友谅这般人物都认识,却不认识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撤不花,攻占了圻州(今圻春)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圻水建都,国号“天完国的徐寿辉?这着实让人好生奇怪?“
萧云没料到这会儿突然冒出了一个徐寿辉来,他对这段历史本就不太熟,尤其那些在后世历史书上又不太出名的人物,所知道的也就是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一类成就了一番事业的枭雄级别的人物,对于什过客一般的历史小丑,实在想不起来!
常遇春瞧萧云满脸的疑惑样子,心中不忍,呵呵一笑,道:“这徐寿辉倒是一个人物,所创的红巾军军纪律严明,不滛不杀,每攻克一地,只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余无所扰,因而深得人心,队伍迅速扩展到百万人,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富庶之地,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红巾军’萧云倒是听说过,起于元顺帝统治末年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不断。红巾军最初起于北方,以韩山童、刘福通等为首领,宣传弥勒 下世、明王出世等教义,至正十一年,元顺帝以贾鲁治黄河,动用大量民夫,造成不满,韩山童等人决定在五月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刘福通带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占领颍州,许多人民纷纷加入,在河南一带势盛,而北方其他起事,如徐州的芝麻李、彭大、濠州的郭子兴等,均打着红巾起义,朱元璋就是红巾军起家。 萧云听常遇春说道徐寿辉时,脸上露出敬佩之色,心道:“不好,瞧常大哥的样子,似乎想投靠这个什么徐寿辉,那朱重八怎么办?”正想劝说几句,忽听的常遇春没由来的一叹,摇头道:“可惜啊?“
萧云被他没由来的一句可惜弄得一愣,惯性的道:“可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七夕节,祝福天下有情人,七夕快乐,今晚继续发力,四更,各位莫要忘记了,收藏和推荐哦!好了,不说了,为了今晚的大更新,码字去了!
正文 077章:明主3
这时,黎明的曙光越来越亮,透过的厚厚云层的亮光照在常遇春的脸上,竟然是那般严肃。151 常遇春一阵沉默,良久仍旧叹了声道:“可惜,此人不过是长得一副好皮囊而已,胆小如鼠,毫无杀伐气度,虽身为百万统帅, 不思进取,却好大喜功,难以成事”。说道这儿,微微一顿,复道:“倒是他的副手,陈友谅是个人物!此人熟读诗书,且心狠手辣,权欲熏心这般人物犹如一头潜伏的毒蛇,岂能甘臣服于人下?以我瞧,徐寿辉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
萧云松了口气,心道:“还好,要不然朱重八可就少了一条右臂了?“这会儿听他语气,似乎对陈友谅并不好感,这也难怪,陈友谅的名声的确不怎么好,篡权夺位,杀兄挟持主,这样的人物,放在任何一个朝廷,都得不到好的名声!略一沉吟后,萧云决定说出拉出主角试一试。
“朱元璋如何?“萧云故意漫不经心的问了 一句。
“朱元璋是谁啊?“常遇春一愣,扭过脸来盯着萧云道。
萧于也楞了楞,心道:“爷爷的,连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也不认识,这可不是冷笑话?“瞧常遇春的脸色,不似伪作,心下暗暗称奇,脑海里急忙将这段历史回忆了一遍,忽然脑海里灵光一闪,猛的一拍脑门,骂道:”我真是糊涂,朱元璋这个名字是朱元璋当了主帅后,朱元璋因为痛恨元的残暴,朱元璋就以自己姓朱谐音“诛”,故将自己比喻为推翻元的利器。朱元璋=诛元璋,这名字还刚刚用上,难怪平民百姓不知道,想明白了这一点,萧云顿时感到好笑。
常遇春瞧萧云神色古怪,关切的道:“萧兄弟,你怎么了?“
萧云笑道:“没事,小弟忘记告诉常大哥,朱元璋真正的本命叫朱重八!“
常遇春神色一震,亮光里,萧云看到常遇春的神色比起先前变得凝重得多,嘴里喃喃的跟着念了句:“朱重八!“
“对,朱重八?常大哥可知道此人?“萧云反问了句。
常遇春点了点头,语气却变得先前沉重道:“此人的确是厉害的角色!”
“是吗?”萧云故意道。
常遇春“嗯”了声,方才点了点头,道:“此人不似先前两人,比之张士诚、徐寿辉之流多了一份雄霸天下的决心,更难得的是远见卓识,知人善用,颇有些昔日汉高祖刘邦的风范!就在不久前,常某便听闻,此人进攻江南元军,竟亲自统率水陆大军,进攻集庆,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此人。但是,此人居然一副火眼金睛,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此人打天下。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此人便攻下集庆。这番能赖,常某自叹不如啊!“
听常遇春如此夸奖自己的老板,萧云内心颇为高兴,心道:“爷爷的,总算眼光不错!没有白白浪费我一番苦心啊?“
“既然常大哥如此看重此人,何不投奔此人,一展所长,也好建立不世功业啊!”萧云思索了一番盯着常遇春的脸道。
常遇春一笑,跟着摇了摇头,道:“这个小兄弟有所不知了?“
萧云道:“哦,是吗,还望常大哥言明!“
常遇春点头,道:“此人的确是个人才,攻下城池后,倒也仁慈,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大封功臣,拥有十万兵力,声势也不小!”
“这不是好事嘛?”萧云抢过话头道:“应天府自古便是繁华之地,帝王之家,如此好的地盘被占领,朱重八还不大大的折腾一把!“
“折腾?“常遇春一愣。脸露出惊讶之色。
萧云暗骂:“又说过头了!“尴尬的笑了笑解释道:”折腾……呃……就是大展拳脚的意思!“
“原来如此!“常遇春恍然大呼的样子:”小兄弟说话真是风趣!不过小兄弟说得倒也贴切,应天府的确够此人大展拳脚的!“
萧云瞧常遇春脸上似笑非笑,神情颇为不屑的样子,忍不住道:“有何不妥么?”
常遇春对萧云颇为敬重,这会儿瞧他脸露出迷茫之色,心有不忍,急忙道:“应天邑临江,形势十分险要,所以历代帝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此人图谋此地正有此意,只可惜?小小的应天府四面受敌,上有徐寿辉陈友谅、下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此人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不容错过,各位七夕快乐的同时,莫忘记支持了!
正文 078章:明主4
经此一说,萧云登时明白了常遇春为何叫可惜的原有了,眼下的朱元璋就好比进了死胡同的老鼠,四面受敌,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地盘还是一个问题,图谋天下就更没什么指望了,换做是自己也不会去投靠这样的一个君主呢?
眼瞧常遇春面露失望之色,萧云急道:“常言道,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人若是如常大哥所言,雄才大略,知人善用、能效法汉高祖刘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相信他日必定能出人头地!“说道这儿,微微顿了顿,又道:?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