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任何人进出,尤其不准军队入城,天亮也不得开门,何时能开门,等候大将军军令!”
“是!”
方校尉慌忙吩咐关闭城门,大门轰然关闭了。
田大将军是指九门大将军田兴文,是楚王系骨干,也是申国舅掌握的军队之一,这是申国舅意识到东宫军队可能要进城而采取的紧急对策。
皇宫内,大宁皇帝皇甫玄德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呼吸和脉象都渐渐平稳,但他还没有苏醒过来,依然让殿外等候的重臣们揪紧了心,由于雨势太大,众人都被请到偏殿去休息等候。
在利益攸关的关键时刻,申国舅和太子之间的虚伪和睦已经荡然无存,太子皇甫恒背着手在皇帝的寝宫外来回踱步,他刚才已经详细问过了御医,父皇会有三种情况出现,一是苏醒过来,渐渐恢复正常,二是就此昏迷,难以苏醒,三就是病情再急剧恶化,终告不治。
这三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都是一样,各占三成,皇甫恒就不得不考虑最后两种情况出现后的对策。
如果父皇不治,那他登基的把握很大,虽然他和申国舅所控制的军队力量都一致,他有两万东宫军,而申国舅则控制两万九门军,其他数十万军队都忠于皇帝,当然,他是正统,军队支持他的可能性更大。
他最担心第二种情况出现,父皇难以苏醒,那时怎么办?他登基还是监国,就怕父皇最后再苏醒,无论他登基还是监国都会极为尴尬,从而惹恼父皇。
皇甫恒背着手,走到大殿门口,忧心忡忡地望着雨雾蒙蒙的天空,心中焦虑万分,申国舅控制的两万九门军是部署在城内,而他的两万东宫军是在城外,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申国舅就可以先发制人。
申国舅则坐在偏殿内,他像老僧入定一样,似乎对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可事实上,他已经连发了三道命令。
第一是以皇后名义发出的命令,宫中消息,不准将皇上病倒的消息泄露出去,宫门关闭,再不准任何人进出。
第二是暗令九门大将军田兴文,关闭城门,不准任何人进出京城,主要是防止太子的东宫军队进城。
第三是密告皇族南山派,让他们通知所有在京皇族赴太庙聚集,一旦皇上驾崩,将由皇族商定皇位继承问题,申国舅当然不会让太子登基,尤其在七成皇族都支持楚王的情况下,让皇族来决定皇位继承对他有利。
申国舅表面平静,但他内心依旧紧张万分,他希望皇上能恢复好转,楚王现在处于争皇位的下风,就算他再有一百条妙计,也难敌太子的一条正统,否则太子登位那一天,把就是他申家灭门之时。
他在默默祷告,希望皇上尽快苏醒过来。
........
定鼎门外,一支黑压压的军队开到了城下,尽管雨夜中让人目力不远,但这支军队所形成的轮廓还是令城上守军大吃一惊,城外至少来了两万人。
定鼎门的当值军官姓何,是一名都尉将军,他已经接到九门田大将军的命令,不得放任何人进出城,尤其不准东宫军队入城。
听说来了两万大军,何都尉立刻反应过来,这一定就是东宫六率府军队要入城了,他心中紧张万分,一方面派人去通报大将军田兴文,一方面喝令所有守军上城。
‘当!当!当!’的钟声在城头回响,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上城头,很快,城头上便聚集了千余名士兵,他们张弓搭箭,紧张地注视住着下面。
“我们是东宫军队,奉太子之命,入东宫护卫!”
城下的军队在叫门了,但城上没有任何人回答他们,半晌,见城头没有反应,立刻有军士去禀报六率府大将军范绪。
范绪是一名近六十岁的老将,对太子忠心耿耿,他刚刚接到太子的天龙金牌,这让他大吃一惊,这是太子入东宫以来使用这面金牌,太子给他说过,如果这面金牌出现,说明发生了紧急情况,让他一定要进京护驾。
范绪此时心中焦急万分,他催马上前亲自喊门:“我是东宫大将军范绪,要立刻进城,请速开城门!”
城上回答他的,还是一片沉默。
.........
(求!)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三十九章 军营暂避
第一百三十九章 军营暂避
无晋离开东门没有多久,便来到了梅花卫军营,军营内一片漆黑,雨势已渐渐小了,但依然灰茫茫一片,四周的哨塔看不见他们,只有军营门口有一盏灯,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此刻,梅花卫军营内只剩下三千驻兵,今天去齐州和幽州的梅花卫已经出发了,他们已经得到兵部出发的命令,要求他们在五天内出发,具体出发时间由各将军自定,无晋将他的军队定在后天出发赴楚州。
马车驶到军营门口停下,几名守军上前询问:“是什么人?”
无晋催马上前道:“是我,皇甫无晋,速开营门!”
此时无晋的军职已是将军,是军营内的最高军职,守门士兵不敢阻拦,连忙拉开栅栏,放马车进去。
按照军规,军营内不准跑马,更不准马车奔驰,但现在梅花卫正处于一种大调整时期,连日常的训练也停止了,今天又有四千军队拔营离开,军营内一片混乱,已经没有人在意军营内驰马的小节。
无晋带着马车和王府侍卫绕到西面他的军营前,手下将领张陇得到禀报,带了十几名士兵上前查看,他见是无晋,顿时吃了一惊,今天不是将军的新婚大喜之日吗?怎么来军营了?
他慌忙上前行礼,“将军,出什么事了吗?”
无晋点点头,“皇上出事了,京城内不安全,我便赶回军营。”
他又一指马车,“我的家眷也来了,将我的房间收拾一下,再生一盆火,还有王府侍卫,带他们下去休息。”
张陇听说皇帝出事,他心中暗暗吃惊,连忙吩咐士兵去收拾房间,有士兵带着侍卫们去别处休息,而侍卫首领刘庆带了两名侍卫是南城门探查消息去了。
无晋撑开两把伞,快步来到马车前,拉开车门笑道:“你们下来吧!”
苏菡探出头,向两边看了看,雨夜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夫郎,这里是军营吗?”
无晋将她抱下马车,指了指不远处刚刚亮起的一盏灯笑道:“那里就是军营,你等会儿走近就看见了。”
他又将京娘和阿巧也抱下马车,阿巧满脸通红,这还是第一次有男人抱她,好在夜很黑,看不见她的脸红。
无晋却没有意识到小丫鬟心中的感受,雨下得很大,伞又很小,他将苏菡紧紧搂在怀中,带着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营房走去。
军营是几大排长长的砖房,第二间屋子已经点亮了灯,几名士兵迅速收拾了一下,又去找桌椅去了。
“进来吧!这是我的房间。”
无晋笑着把苏菡和京娘她们让了进来,苏菡还是第一次来无晋的军营,她打量了一下房间,房间倒是很宽敞,也很干燥,只是比较简陋,靠墙放一张竹床,门旁靠窗处是一张桌椅,还有一个书架,便再无其他东西。
不仅苏菡好奇,京娘也是第一次来,她也四处张望。
无晋把椅子拖到床边,笑道:“比较简陋,你们先坐下,我已让士兵去搬桌椅,再准备一点热茶水,如果肚子饿,还有饭菜。”
苏菡在床边坐下,抿嘴一笑道:“夫郎,我听说女人不准进军营,我们来不会影响你吗?”
这时,张陇搬了几张椅子进来笑道:“其实也不是绝对,如果是战时确实不准,但平常时间,家眷偶然可以来军营,这是兵部的规定,比如士兵的妻子母亲来探亲,军营内就专门有宿处,放心好了。”
无晋给苏菡介绍,“这位就是我的副将张陇,和我还有点亲戚,他父亲就是我姑丈的兄弟。”
苏菡起身施一礼,微微一笑,“原来是张将军,我听无晋说过。”
张陇慌忙抱拳还礼,“不敢,嫂夫人请坐。”
这时士兵们又抬来了桌子和火盆,还有一张又长又宽的软藤椅以及几床新被褥,两名伙夫也端来了热汤和两笼刚刚蒸好的包子,又拿来碗筷杯子。
“将军,我们再去炒几个菜。”
“不用了,多谢大家,大家去休息吧!”
众人都退了下去,无晋关上门,房间内便只有他们四人,京娘和阿巧连忙舀汤,安排碗筷,房间里烧了火盆,很快便暖和起来。
苏菡在桌前坐下,见京娘站在一旁,便对她笑道:“京娘,一起坐下吧!以后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了。”
京娘咬了一下嘴唇,她端起一碗茶,慢慢跪在苏菡面前,恭恭敬敬地将茶碗端过头顶奉给她,“请主母喝茶!”
无晋愣住了,他不明白京娘的意思,“京娘,你这是在做什么?”
苏菡却知道,这就是纳妾礼,京娘能不能从房中人成为侧室,就看这碗茶,如果她接下这碗茶,京娘的名份就正式定下来,如果她不接,那京娘永远只是一名侍妾,没有名份。
在大户官宦人家,除了正妻、平妻、妾等有名份的妻妾以外,还有很多没有名份的侍妾,能不能从侍妾转为妾,一方面要看名额有没有空缺,另一方面也要看主母肯不肯接受。
苏菡笑着接过茶碗,“京娘,你的茶我接受了。”
京娘激动得泪水都快出来了,“谢谢主母!”
旁边的阿巧心中颇有感触,就不知以后小姐肯不肯接受自己的奉茶,她又偷偷看了一眼无晋,见他面前没有热汤,便连忙舀一碗热汤,放在他面前,又给他装一盘包子。
“谢谢!”
无晋笑着向她点点头,他这才有些明白,这是京娘得到名份了。
苏菡笑着看了阿巧一眼,这个小丫头,才十四岁,就想给自己奉茶吗?
无晋抓起两个包子,咬了一口笑道:“你们吃吧!我去外面看看情况。”
苏菡心中有些害怕,连忙道:“夫郎,你不要走远了。”
“放心吧!我就在门口,很快就回来。”
无晋开门出去了,阿巧担忧地问:“小姐,今晚我们还睡觉吗?”
苏菡摇摇头,“已经快四更了,吃点东西,我们烤火,不行就在火边小睡一下,这边正好有软藤椅。”
她端起汤碗,吹了吹热气,轻轻喝了一口,她心中有点担忧,今天是新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很重要的,可照这个形势,他们还能回得去吗?
.......
外面的雨势已经渐渐停了,无晋就站在门口,一边啃着包子,一边注视着远处京城方向,他对宫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昨晚皇甫玄德来参加他婚礼精神还很好,却在半路突然倒下,这种情况要么就是突发心脏病或者脑溢血之内,要么就是有人行刺。
可不管是哪一样,都是极为危险,皇甫玄德有猝死的可能,如果是那样,京城真的就大乱了,皇甫恒会强行登基,而申国舅也不会束手等死,齐王很狡猾,先行逃走。
现在,无晋就担心,京城上空会突然火光冲天,那就是皇帝驾崩,但现在很平静,说明问题还没有严重到那一步。
就在这时,夜色中传来奔跑声,无晋一回头,只见侍卫首领刘庆在两名士兵的带领下跑了过来。
无晋精神一振,连忙上前问道:“怎么样,有消息吗?”
刘庆是去南城门探查情况,他跑得气喘吁吁道:“公子,定鼎门那边....发生了冲突。”
无晋吃了一惊,“怎么会?”
“是东宫六率府的军队要进城,而守城士兵不开城门,双方发生了箭战,已有不少伤亡,听说是六率府的范大将军被箭射中,生死不明。”
无晋没有想到,形势居然严重到双方发生冲突的地步,如果皇上不死,太子和申国舅的斗争恐怕会从此加剧,不过这倒是好事。
“那城内有什么消息吗?”
刘庆摇摇头,“所有的城门都紧闭,不准进出了,得不到任何消息。”
这时,旁边一名校尉道:“将军,我们可以通过鸽信和城门军衙的梅花卫联系。”
一句话提醒了无晋,他连忙令道:“那速与城内联系,问问皇宫的情况。”
.........
定鼎门外雨虽然停了,但空气中并没有雨后清新的泥土芬芳,而是杀气十足,漫天的箭雨向城头射去,城头上士兵被压得抬不起头。
就在夜雨刚刚停止时,城外便发生了严重的擦枪走火事件,六率府大将军范绪亲自上前叫喊开城门,被城上一支不明冷箭射中了胸膛,箭穿心脏,不久便断了气。
主将惨死引发了六率府军队的滔天愤怒,两万军队向守城士兵发动了弓箭战,而城头守军也报以颜色,以弓箭还击,短短一刻钟时间,便有数百人伤亡。
这时,九门大将军田兴文率五千士兵赶到了定鼎门,他已经得到出事的急报。
城门口已经乱成一团,士兵们运来一块块巨石顶住大门,不断有受伤或阵亡士兵被抬下城。
田兴文翻身下马,厉声喝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守城都尉奔上前,战战兢兢道:“六率府范大将军中箭而亡,他们在报复,局势失控了。”
“你这浑蛋!”田兴文大怒,一把揪住他衣襟问道:“是你下令射箭的吗?”
何都尉吓得慌忙摆手,“不!我没有....我已查过,我的手下都没有射箭,不知是谁射出的冷箭?”
“浑蛋!你要害死我了,已经死多少人了?”
“回禀将军,我们死了一百多人,对方也差不多。”
田兴文冷静下来,守城士兵不会这么鲁莽,这里面必然有问题,是有人故意挑起他们的冲突。
“传我的命令,城上不准再射箭,同时堵死城门,不准他们撞进来。”
田兴文翻身上马,向皇宫方向疾奔而去。
.........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四十章 潮水退去
第一百四十章 潮水退去
天渐渐亮了,定鼎门的战斗在太子的干预下结束了,副将李弥的率领六率府军队返回营地,死伤者被搬走,城门附近的斑斑血迹也被冲洗干净,就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但京城内却依然弥漫着一种紧张而不安的气氛,京城各大城门紧紧关闭,到处是一队队顶盔冠甲的士兵,虽然没有实行戒严,但不准民众聚会,茶馆、酒楼、青楼、赌馆等等有利于民众聚会的店铺统统关闭,谁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每个人心中都萦绕着不安和焦虑,他们在猜测着各种会发生事件的可能,祈求上天保佑自己家人和财产的安全。
和京城民众的焦虑、不安相反,宫城内在经历了一夜的紧张和担忧后,每个宫人绷紧的弦都悄悄地松懈了,天亮后不久,龙麟殿便传来消息,皇上已经苏醒,尽管非常虚弱,御医们还在奋力抢救,但皇上已经脱离了生命之忧。
这让每一个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寝宫,大宁王朝皇帝皇甫玄德第二次苏醒,这一次他精神好了很多,可以说话了。
御医们都纷纷退下,寝房内就只有皇甫玄德和他的心腹宦官马元祯两人。
“昨晚情况怎样?”
皇甫玄德躺在床榻上,显得有些虚弱,声音很低微,“你告诉朕,朕听着。”
“陛下,总得还很平静,只是有一点小摩擦,而且皇后....”
“皇后怎么了?”皇甫玄德一惊。
“皇后伤心过度,摔倒在地,可能动了胎气,她人没事,但腹中孩子小产了。”
皇甫玄德慢慢叹了口气,“是朕连累了皇后。”
停一下,他又问:“发生了什么小摩擦?”
马元祯便将昨晚发生的事和一些小细节都一五一十地告诉皇甫玄德,他最后道:“老奴听说定鼎门发生冲突,便斗胆让驻皇城的武卫军和城内内卫军出兵巡逻京城各处,控制局势,老奴擅自行为,请陛下处罚!”
皇甫玄德听马元祯讲诉,他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眼中杀机迸现,“朕还没有死,他们就开始争位了吗?”
随即他又安抚马元祯,“你做得很对,京城的军队只有朕能调动,朕昏迷期间,你可以替朕调动军队,朕不怪你。”
马元祯微微松了口气,又笑道:“陛下,大家都在外面焦急等候,要不要让大家来见见陛下。”
皇甫玄德沉思了片刻,缓缓道:“朕很疲惫,不想见了,让他们都回去,一切恢复正常,朕休养几日就好了。”
“陛下,定鼎门之事,范大将军中箭身亡。”马元祯又小声提醒。
“范绪可升爵一级,以侯爵之礼下葬,抚恤银五千两,其子封都尉,袭伯爵,这件事就这样了结,不准再多提。”
“是,那老奴去告诉大家散去。”
马元祯站起身要走,皇甫玄德又叫住他,“你去问问太医,朕的腿怎么一点知觉都没有,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元祯心中一惊,难道皇上瘫了吗?他不敢多问,慢慢退了下去。
马元祯退到殿内,他先找到了王御医,将他拉到一边,低声问道:“皇上到底怎么回事?他说他的腿没有知觉了。”
王御医心里明白,昨晚他用针刺过皇上的腿,竟然没有一点反应,他便知道皇上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
他叹息一声道:“这一次皇上是侥幸逃过一劫,我都以为他没有治了,没想到他居然又苏醒过来,如果皇上能听从我们的意见,两三年后,或许还能站起来,否则下一次晕倒,皇上可能就再也醒不来了。”
“那.....他的房事,还行吗?”这是马元祯最关心的问题,他比谁都了解皇上,站不起来或许问题还不严重,如果皇上失去了房事,那将是大宁王朝遭殃。
“应该还可以,但一定要节制,他这次昏倒就是房事太放纵的结果,我们首先要建议他的,就是这件事。”
“这个我会劝他,你先去吧!”
马元祯看见太子向他这边走来,便连忙迎了上去。
皇甫恒此时心中十分紧张,主要是定鼎门的出现了流血冲突,这很难向皇上解释,为什么六率府的军队要进城?
六率府的两万军原本是驻扎在东宫,今年年初被调到城外驻扎,可以用保护东宫的名义向父皇解释。
皇甫恒心中暗暗叹息,其实他之所以命六率府军队入城,是因为他之前就仔细问过御医,御医私下告诉他,皇上身体外似健康,但内已如朽木,一旦晕厥或者病重,都会危及生命。
正因为皇甫恒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所以当父皇昨晚忽然晕厥,他便认为父皇不会再醒来,这才让他孤注一掷调动自己的六率府军队。
没想到父皇居然又醒来了,这让皇甫恒有一点下赌失败的感觉,他不得不准备吞下擅自动用军队这枚苦果,尤其发生了流血事件,父皇对他的惩罚绝不会轻。
但让皇甫恒充满疑惑的是,那射死范绪的一箭到底是谁下的手?他已经得到副将李弥的飞鸽报告,那一箭竟然射透铁甲,贯穿心脏,至少是三百斤的力道,这种冷箭绝不是普通守城军士能射出,这说明是有人在刻意挑起定鼎门的冲突。
是有人在背后向他捅冷刀,这人是谁,是申国舅、齐王还是赵王,或者是别的有心人?
“太子殿下,皇上已经苏醒了!”马元祯迎上来便向他报喜。
皇甫恒心中暗叹,他又不得不装出欢喜的表情道:“那真是太好了,真是天佑我大宁朝。”
他又问:“我向去见父皇,可以吗?”
马元祯摇摇头,“皇上还很虚弱,他说暂时谁也不见,让大家回去,一切恢复如初。”
“那定鼎门之事......”皇甫恒担忧道。
“皇上已经下旨抚恤范大将军,荫其子嗣。”
说到这里,马元祯又低声道:“殿下,皇上的意思也不想把这件事闹大,老奴也劝殿下等这件事先平息下来,然后再向皇上解释,尤其现在皇上心情不好,殿下最好不要在这个关头去惹恼皇上。”
马元祯向两边看看,又低声道:“定鼎门事件肯定会对殿下有影响,但我老奴的建议,只要殿下储君不废,一切都可以重头再来。”
皇甫恒点点头,“我明白了,多谢马阁老!”
皇甫恒此时忽然意识到马元祯的重要性,父皇的军队是他调动的,他居然没有被父皇责罚,外面所发生的一切都由他来解释,将来他能不能登基,很可能就落在这个马元祯的身上。
这一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马元祯拉到自己这一边来。
.........
京城内的恐慌只延续了一个时辰,随着各大城门陆续开启和街上士兵撤离,京城内便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恐慌消退了,各家店铺都纷纷开门营业,大街上开始出现行人,卖菜的农民也进城了,人来人往,大街上变得热闹起来。
申国舅的马车从皇城驶出,向他府邸所在的承福坊而去,在宫内守了一夜,他也有点疲惫不堪,要赶回去休息睡觉。
虽然身体十分疲惫,但他的精神却很好,他已得到消息,皇上已经清醒,思路清晰,只是双腿失去知觉,站不起来了。
但不管怎么样,他都度过了一劫,皇上的这次昏厥,也同时给他敲响警钟,他也要加快部署了,楚王已经开府,下一步他要尽快去地方,获取真正的实力。
“相国,邵将军求见!”马车外有侍卫禀报。
申国舅精神一振,立刻道:“让他上来答话。”
片刻,邵景文上前躬身道:“属下参见相国!”
“昨晚有什么异常?”
“回禀相国,昨晚基本上没有什么异常,只有两人出城,一个是齐王离开京城,还有一个便是皇甫无晋带新婚妻子去梅花卫军营。”
齐王离开京城在申国舅的意料之中,不过皇甫无晋离开京城却出乎申国舅意料,他笑了起来,这小子居然连新婚之夜都不顾了,倒是很警惕,忽然,他想到一个问题,眉头一皱问道:“他怎么能出城?”
齐王有出城金牌,没有问题,但皇甫无晋怎么能出城,这让他很惊讶。
“回禀相国,属下已问过守城校尉,他说皇甫无晋用的是梅花卫江阁老的金牌。”
“江阁老的金牌?”
申国舅心中异常惊讶,皇甫无晋什么时候和江阁老这么熟悉?江阁老可是皇上的心腹,难道是太后的意思?申国舅知道,江阁老对太后很忠诚,难怪皇甫无晋能成为楚州梅花卫将军,恐怕这不光是皇上的意思,和这个江阁老也很有打关系。
申国舅从无意中的一个消息发生了皇甫无晋和内卫监军江阁老的关系不一般,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是什么缘故,只得暂时放下这件事,他又问道:“那冷箭射死范绪之人,是谁干的,有消息吗?”
“回禀相国,属下只能肯定一点,从这支冷箭射出的角度,一定是城上的一名士兵射出,但是谁射的,属下暂时还查不出来,但这支箭的力道非常强劲,连属下也办不到,说明这名士兵不是一般人,是隐藏在城门守军中的一名高手。”
“命令田兴文给我一个一个排查,一定要查出此人是谁?我要知道,究竟是谁在这件事的幕后进行操纵?”申国舅咬牙切齿道。
.........
上午,皇甫无晋带着新婚妻子从军营返回,马车停在了苏府门前,今天是他们新婚后第一天返回娘家的日子。
........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四十一章 初到江宁
第一百四十一章 初到江宁
十月上旬,一股寒潮席卷南北大地,位于长江南岸的江宁府也气温骤降,寒风吹扯落叶,江南的初冬来临了。
大江之上寒风凛冽,大风卷起浪花,拍打着巨船,这是一支由三十艘千石大船组成的官船队,运送前往楚州驻扎的一千梅花卫将士和他们的行李物资。
船队从洛京出发,沿着漕河南下,经历半个月,这天上午终于抵达了江宁府地界。
无晋站在船头上,凝视着的远方茫茫江面,这是事隔三个多月他再次返回楚州,想起他离开维扬县初入京时的忐忑,时间并不长,可他觉得俨如隔世一般,他的心态,他的身份、他的地位都完全改变了。
所有这一切的变化都来源于他答应了晋安的要求,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于是,他们早已准备好的各种头衔地位便源源不断涌来。
从最初的迷茫、无奈、愤恨到今天的强势和主动,正如慧明禅师对他的评价,只要他走上这条路,他就会改变。
无晋心潮起伏,他不知自己的楚州之路该怎么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会再被动。
这时,他感到一只温暖光滑的玉手牵住了他的手,一个温柔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夫郎,在想什么呢?”
是他的娇妻苏菡,无晋轻轻搂住她削瘦的香肩,用身体挡住江风,柔声笑道:“江风这么大,出来做什么?”
“夫郎,我在想我们的家。”
说到自己的家,苏菡的眼睛里充满了喜悦和期待,“我一路上都在想,我们的家该怎么布置,我喜欢龙脑香木做的床,我喜欢在那种香味里入睡,还有窗帘,说实话,我不喜欢娘家那种紫缎窗帘,可惜我不能做主,我喜欢颜色更加清爽明快的天蓝色,我们的家里要按照我的喜爱来布置......”
苏翰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把心的欣喜和期盼传染给了无晋,无晋望着自己的小妻子,他心中充满了爱怜,便用披风将她裹住。
“没有问题,你喜欢怎么布置都行。”
“夫郎,你还没有告诉我,你在想什么?”苏菡有些调皮地问道。
无晋搂着她笑了笑道:“我在想,我离开维扬其实也没有多久,可再回来时,感觉自己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过去的事情,就像在很多年前发生一样。”
无晋低头亲了亲她的发丝,又笑道:“更没有想到你成了我的妻子,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怎么,你觉得娶我是在做梦吗?”苏菡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多少有一点吧!”
无晋苦笑一声道:“其实有很多事情,是你现在无法想象的,九天,你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皇后吗?”
苏菡吃了一惊,“夫郎,你不会也要参与夺嫡吧!”
“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临行前夜,祖父告诉我一件事,我觉得很有深意。”
“什么事?”苏菡有点紧张地问。
“你跟我来!”
无晋拉着她的手走进他们的寝舱,他将舱门关好,小心翼翼地从随身的皮包里取出一卷发黄的丝锦。
“夫郎,这是什么?”
“这是一份圣旨,准确地说是一份圣旨的副本,旨意是六十年前文宗皇帝所发,祖父保留这份圣旨副本六十年,我临走前夜才给我。”
苏菡知道,文宗皇帝就是现在皇帝的祖父,晋安皇帝和永安皇帝之父,她慢慢打开这份发黄的圣旨,只见上面写着:‘太子无德,可继大统者,楚王、凉王、齐王、赵王、蜀王.....’
“夫郎,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无晋给她缓缓解释道:“这其实是大宁王朝皇位继承的一项制度,就是继承皇位的顺序,太子为第一,若太子无德,就由楚王来继承,楚王不行,就由凉王来继承,以此类推,当年任楚王的永安皇帝就是凭这份圣旨指责皇帝失德,他以楚王的身份夺位成功,被承认为正统,我听祖父说,在太庙内藏有一块铁碑,就是这份圣旨的正式文本,每一位亲王府中都有一份副本。”
苏菡秀眉微蹙,“可是夫郎并不是凉王,只是嗣凉王。”
无晋微微一笑道:“你知道皇上为什么封我为嗣凉王,而祖父是兰陵郡王?这其实就是当今皇帝的心虚,当年永安皇帝即位后,为了安抚我曾祖父老凉王,曾亲口答应过他,凉王之爵将留给我家族三世,我祖父是第一世,我父亲是第二世,我是第三世,当时我祖父是封为西凉郡王,待曾祖父去世后,他将升一级为凉王,但十年前,曾祖父去世,当今皇上以为凉王系的军权可以收回,他便反悔了,改封祖父为兰陵郡王,他却没有想到,最后没有能夺回凉王系军权,依然被我姑父张崇俊牢牢控制住,所以当我出现后,祖父去找皇上,提出了先帝遗旨,皇上无奈,只得最终答应我为第三世凉王。”
苏菡坚决地摇了摇头,“我明白夫郎的意思,但我劝夫郎千万不要把它当回事,这只是虚名,它会害了夫郎,我也不要做什么皇后,我只希望夫郎能够清醒一点,你毕竟不是皇帝的儿子,他绝不会让你来继承皇位。”
无晋也只是给苏菡一点心理上的准备,他见苏菡反应激烈,便不再多说,收起圣旨淡淡笑道:“我当然明白,我只是私下里和你说说,这件事除了我们夫妻,不能有第三人知道。”
苏菡叹了口气,“这个我知道,我感觉夫郎被封为嗣凉王后,有点得意忘形了,夫郎,你一定要冷静。”
无晋点了点头,“我一定会比任何时候都冷静。”
这时船舱外传来一声大喊:“靠岸了!”
........
大船终于缓缓地靠岸了,岸上隐隐传来锣鼓声,无晋走上船头,只见不远处的岸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有军队站岗,还有数百名江宁府的官员和当地的名流士绅,估计这些都是来欢迎他的人。
无晋大船是第三艘靠岸,前两艘大船上近两百名梅花卫先下船,他们立刻组成一道人墙,将欢迎无晋的官员和名流士绅们隔开,梅花卫军士们非常有经验,这样可以防止有人暗藏在人群中刺杀。
无晋身着一身梅花卫军服,快步走下了大船,便听见有人在喊道:“皇甫将军,无晋!”
声音很耳熟,无晋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一群官员中有一人在向他招手,无晋一眼便认出来了,那不是张容吗?
他顿时大喜,连忙迎了上去,张容和几名高官一起走上前来,张容被任命为江宁府少尹,十天前才到任,他算是无晋的故人,两人在这里见面,都十分欢喜。
无晋上前拱手笑道:“我听伯父说,张兄外放江宁府少尹,我就在想这下可有了熟人,没想到一到江宁就遇到你了。”
张容也笑道:“我是来专门迎接你,你的船队到对岸我们就听说了。”
他看见了无晋身后被一名丫鬟簇拥着的苏菡,又笑道:“这就是弟妹吧!听说你成婚了,恭喜恭喜!”
这时张容身后传来一声咳嗽,无晋这才发现他身后站着几名官员,为首一人约五十岁,长得很清瘦,脸上堆满了一种礼节性的笑意,无晋便笑问道:“这位是....”
张容眼中闪过一丝冷笑,不冷不热介绍道:“这位就是余府尹。”
原来这位就是江宁府尹余曜江,无晋听说过,申国舅的师弟,也是他的心腹,他连忙躬身道:“原来是余府尹,久仰了!”
余曜江是襄阳人,但和申国舅一起同窗读书十五年,又是同一届考上进士,是申国舅最信任的人之一,四年前便推荐他来做江宁府尹,正是有他在,申国舅才牢牢控制住了江宁府。
余曜江连忙深施一礼,满脸笑开了花,“嗣凉王殿下来出任江宁,这是江宁府的荣耀,我代表江宁府百万士民欢迎殿下到来。”
他又从身后拉上一人,介绍道:“这是申少尹,殿下应该知道吧!”
无晋当然知道江宁府少尹申渊,申国舅的族弟,当初争户曹主事时,他们隔空交过手,他还改过这位申少尹的一封信。
他连忙拱手笑道:“我在维扬县时就久闻申少尹大名,以后请少尹多多关照。”
申渊虽然是申国舅族弟,但长得一点也不像,他长得又瘦又小,倒有点像黄四郎,他也干笑一声,躬身施礼道:“欢迎殿下来江宁府!”
这时,一个铜钟般的声音传来,“皇甫都督怎么不和我打招呼?”
无晋一愣,只见走上来一名身材极为魁梧中年男子,约四十七八岁,紫脸膛,丹凤眼、大鼻子,长得威风凛凛,无晋却是第一次见他,不知他是谁?
张容连忙给他介绍,“这位便是楚州大都督府长史周信将军。”
“原来是他!”
无晋听皇甫疆专门给他说过,此人也是效忠于楚王,在楚州非常有权势,是大都督府的最高文职官,虽然他没有掌握楚州三十万大军,但他却能控制楚州军队的后勤粮草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