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楼梯上二楼和三楼,一般楼上都是文书资料房,所有办公都集中在一楼。
宗正寺卿皇甫仁杰已经闻信在主官房门口等候,他年约五十岁出头,是淮阳郡王,两个月前取代皇甫逸表成为宗正寺卿。
虽然才五十岁出头,但他已是满头银丝,精神很矍铄,他笑呵走上前拱手施礼,“给皇叔请安!”
他是晚辈,虽同是郡王,兰陵郡王没有和他行同辈礼,而是笑着点点头,给他介绍无晋,“这就是我的孙子皇甫无晋,还请贤侄多多关照。”
无晋却抢先躬身施一礼,“无晋参见大人!”
他还没有正式归宗,不能行叔侄礼,皇甫仁杰打量一下无晋,点了点头,他是知道无晋的,当初正是无晋提供的一张收据将他的前任送回家,他是太子之人,这里面的细节他知道。
不过皇甫仁杰没说什么,对无晋点点头,便笑道:“请到参议室,我们尽快开始。”
无晋和皇甫疆走进参议室,是一间像会议室一样的大房间,这里专门用来鉴定皇族血统,里面堆满各种文书,几名宗正寺的重要官员都等候一会儿了。
由于无晋是皇上亲封,又是高爵凉国公,宗正寺对他的血统鉴定更加重视,由少卿赵如海亲自主持,皇甫仁杰则坐在一旁。
按照正常流程,是申请——调查——问证三个步骤,这应该是最后一步,所有调查取证完成后,再进行申请人和当事人问证,不过无晋的情况特殊,众人便按特殊流程来处理。
几名老资格的官员正在审核无晋的出生证明,这是皇甫疆一早派人送来。
“老王爷请坐,无晋公子请坐!”
赵如海很客气地请他们坐下,皇甫仁杰也坐在一旁,这时,一名官员将已整理成卷宗的档案递给赵如海,点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无晋的各种身份证明并不是后补,而是在十八年前他出生便已经周密地策划好了,完全没有任何破绽,唯一可能会让人产生疑问的是旁证人的证言,但当年给无晋接生的接生婆已经在八年前便去世,时隔十八年,基本上很难再有证人。
如果仅仅从书面证明上来作判断,只有一条不太符合,那就是嫡长世袭,很明显,无晋并非嫡长,他是皇甫宏和江南沈氏所生。
由于皇甫宏并无其他子嗣,所以立无晋为嗣也勉强说得过去,关键就是这个东海郡的沈氏的身份,她究竟是奴籍、曲部、军籍还是正常的民籍,这个就需要询问皇甫疆,然后再去调查证实。
主问者是赵如海,他笑了笑,“开始吧!”
赵如海翻看了一会儿档案,便问皇甫疆,“请问老王爷,你为何当时不承认这个孩子,而要到十八年后才承认呢?”
虽然这种话在平常交谈时是绝对不能问,但在宗正寺,这些话必须要问,皇甫疆看了一眼无晋,缓缓道:“十八年前,我想着还会有孙子,十年前次子又生一女,六年前,年仅十二岁的孙子病逝,五年前,长子去世,今年我已经七十有二,可是没有一个孙子,我能不认他归宗吗?”
皇甫疆一边说,旁边两名书记官员在飞速记录,记录完,赵如海又问:“老王爷已经决定承认沈氏为媳,那请问沈氏是什么户籍?”
“民籍!”
赵如海点点头,又问:“请问老王爷,为何让东海皇甫氏抚养孩子?”
“东海皇甫氏家主皇甫百龄和我是旧交,再说他毕竟是宏儿之子,我不想让他改姓,所以交给东海皇甫氏抚养最为合适。”
按照流程,赵如海问了十几个问题,皇甫疆都一一回答,最后赵如海又笑着问无晋道:“无晋公子,你也需要回答一个问题。”
无晋欠欠身笑道:“请问吧!”
“无晋公子,你的问题比较简单,而且只有一个,你承认皇甫宏是你的父亲,承认皇甫疆是你的祖父吗?”
无晋略一沉吟道:“从感情上说,我不人承认皇甫宏是我的父亲,但我承认皇甫疆是我的祖父。”
皇甫仁杰在一旁呵笑道:“无晋,这里不谈感情,只说血统,你承认皇甫宏是你血统上的父亲吗?”
无晋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我承认!”
“那就好。”
赵如海正式在皇甫疆的宗族卡上添上无晋的名字,在皇甫宏的旁边的空白处写下‘子皇甫无晋’,封爵凉国公。
赵如海又请无晋在卡上按下手印,这才起身对皇甫疆笑道:“恭喜老王爷,无晋现在已算归宗,后面是我们宗正寺的例行调查,约三个月,如果基本上无误,我们就会正式公布。”
“那爵印呢?”皇甫疆又问道:“是否三个月后再刻制?”
“不!不!爵印和归宗无关,最迟明天上午,爵印就会送至府上。”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五十八章 初见皇帝
第五十八章 初见皇帝
在宗正寺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只呆了约半个时辰,虽然只是一种例行手续,但宗正寺的登册意味着无晋的身份从此改变。
从他按下手印的那一刻起,无晋便不再是东海皇甫氏的子弟,而是凉王重孙,拥有凉国公的高爵,这无疑是一种凤凰涅槃似的转变,对绝大多数人来是都是轰然狂喜。
但无晋却一点欢喜的感觉都没有,成为凉国公的重孙,意味着他从此将踏上一条不归之路,再没有回头的可能,意味着他和惟明不再是兄弟,意味着他未来的命运不是下地狱,就是上天堂,没有第三条路。
他心中没有半点欢喜,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皇甫疆见无晋沉默不语,明白他的心情,便拍拍他的肩膀,笑着安慰他道:“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糟糕,很多事情你还不了解,绝不是像你想的那样弱,以后会一步步告诉你。”
无晋苦笑一声,他既已成为首领,却连自己手下都没有见过,不会众人只是把他当做一个精神领袖吧!
两人走下宗正寺台阶,正要上马车,这时,一名马车飞奔而至,车窗口一名宦官探身出来,老远便大喊:“老王爷!”
皇甫疆停住脚步,宦官气喘吁吁奔上前问:“哪位是皇甫无晋?”
无晋一怔,上前道:“我就是!”
“你请进宫,皇上召见。”
皇甫疆笑呵道:“差点就错过了,既然陛下召见,我们就赶紧进宫!”
宦官面露难色,“老王爷,陛下只是召见无晋一人,你看……”
这倒出乎皇甫疆的意料,他也知道这是皇上封爵的慎重,国公的爵位极高,连申国舅也才封雍国公,无晋年纪轻轻便得到,皇上当然要召见,他笑了笑便对无晋道:“新封国公陛下总是要召见,你就一个人去见陛下,也不用紧张,注意礼节,我先回府了,你结束后便直接回府吧!”
“是!孙儿知道了。”
无晋便跟着宦官上了马车,匆匆向宫城内疾驰而去,皇甫疆望着马车远去,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担忧,他告诉元庆不要紧张,其实他内心很紧张,获得爵位只是第一步,他们的目的并不是爵位,是高官重权,因为无晋没有资历,所以想得到高官重权,只有靠爵位,对于皇族来说,职位是爵位相配,元庆获得高爵,那的职位就不会低。
但究竟是获得实职还是闲职,关键就是看皇帝对无晋本人的印象了,皇甫疆就是担忧这个,究竟元庆能不能走稳今天这最关键的一步。
马车一直驶进内宫,在太掖殿前停下,早有几名宦官在此等候。
太掖殿是皇帝的内书房所在,这里是皇帝在内宫办公和接见重臣之地,按照大宁制度,七品以上可面圣,军职递增一等。无晋是六品军职,正好在面圣的门槛上,虽然他已被授予凉国公高爵,但要刻印后才能正式生效,因此他现在还是一个准国公的身份。
“是皇甫无晋将军吗?”一名宦官跑上来问道。
无晋拱拱手,“在下正是无晋。”
他心中也有点紧张,尽管皇甫疆没有告诉他今天见皇帝的重要性,但无晋知道,今天将是他的一个,无论是宗正寺的认祖归宗,还是即将面见圣上,都是他攸关命运的转折点。
“无晋将军,你是第一次面圣,一定要跪拜,待圣上说平身后,以后你再面圣就可以不用跪拜,行躬身礼便可。”
一边走进内宫,一名执礼宦官一边给无晋讲诉一些最基本的注意事项,一般第一次面圣都要专门学半天的礼仪,但这次皇帝见无晋非常急,没有给他学礼时间,只能给他讲最基本的注意事项。
“还有一个注意要点,就是不能靠近皇上三尺,如果皇上靠近你,你也要尽量及时后退,你是初次面圣,这一点尤其重要,靠近三尺,你或许会有危险。”
片刻后,无晋跟随宦官来到了内书房前,门口站着十六名身材魁梧的宫廷侍卫和八名宣旨宦官,执礼宦官连忙上前笑道:“请禀报圣上,皇甫无晋已经到来。”
一名宦官迅速走进房间,几名侍卫则对无晋进行严格搜身,很快,太掖殿内响起了侍卫高亢的喧喝:“陛下有旨,宣皇甫无晋觐见!”
无晋深深吸一口气,快步走进内书房。
内书房中,大宁王朝的皇帝皇甫玄德正伏案批阅奏折,似乎没有注意到无晋的进来。
无晋快步走上前,找到了宦官给他指点的跪拜线,一根金色的短线,他跪下行礼,“微臣皇甫无晋参见吾皇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甫玄德慢慢放下笔,打量一眼跪在地上的无晋,他暗暗点头,这孩子长得相貌堂堂,很有神采,仪容不俗,难怪皇甫疆要收他归宗,若能好好培养,确实能做一番事业。
“免礼平身!”
“谢陛下!”
无晋站起身,微微后退半步,站在另一根银线外,这两条线就是给初见皇帝的新人所画,一般都朝臣有经验,都会刻意保持一定距离,惟独新人,不太懂规矩,如果靠帝王太近,超过警戒线,会被隐藏在暗处的贴身侍卫击杀,这是宦官再三叮嘱无晋的注意事项。
皇甫玄德见无晋很小心地上的金银线,不由微微一笑,“你也不用太在意地上的金银线,朕的侍卫不会击杀你。”
无晋脸一红,“陛下,臣初次面圣,不知礼仪,请陛下见谅!”
“朕不介意。”
皇甫玄德微微一摆手笑道:“一般新人见朕,都要去礼部习礼一日,因为你出现得很突然,昨晚三更兰陵郡王才告诉朕,他有你这个孙子,你让朕很感兴趣,朕迫不及待地想见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微臣不知!”
“你是不知道,你是朕已经很少的直系子侄之一,朕一向很看重亲情,所以朕很想知道,朕的侄子长什么样子?”
无晋垂手站在一旁,答道:“微臣让陛下失望了。”
“并没有失望,你给朕的第一印象还不错,你读过书吗?”
“回禀陛下,读过几年书,臣少时愚钝,后来以学武为主。”
“朕听说了,听说你的弩箭射得非常不错,你能学武,这是你祖父的期望。”
说到这,皇甫玄德从桌上端起参茶慢慢喝了一口,他又若有所思地问无晋:“朕想问问你,如果朕打算外放你为官,你想去哪里?”
这句话才是皇甫玄德想见无晋的真实原因,无晋的出现给他的河陇布局增加了变数。
虽然皇甫玄德并不支持申国舅用虎符案扳倒张崇俊,但并不表示他就很放心张崇俊,并不是因为张崇俊本人,皇甫玄德对张崇俊本人是很看重,但张崇俊毕竟是兰陵郡王女婿,还是属于凉王派系的继承。
这让他心中始终不太舒服,几十年来河陇的二十万大军从来都是凉王的势力范围,经历了老凉王、兰陵郡王和张崇俊三代人近六十年的经营,凉王势力已经在河陇地区根深蒂固,外人很难再插手进去。
十年前,皇甫玄德任命剑南节度副使武骆图为河陇节度副使,企图让他打破凉王派系对河陇军队的垄断,但不到一年,武骆图便在平叛沙陀人的战役中被沙陀人所杀。
随后,他又任命羽林军大将军董胜去接替武骆图的职务,结果董胜几个月后便染病,回京医治无效去世。
两任节度副使的离奇死去,让皇甫玄德终于明白,河陇军不会容许任何人插手,张崇俊的手腕极高,将河陇军牢牢抓在手中。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皇甫玄德发现了凉王派系内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内部有矛盾,是兰陵郡王之子皇甫卓和张崇俊之间的矛盾。
按理,应该是皇甫卓来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河陇节度使,当年先帝也答应过,由皇甫卓来继任河陇节度使,并没有任何障碍,但最后皇甫疆却意外地推荐女婿,而没有推荐自己的儿子接任。
这个结果也曾经让皇甫玄德感到困惑,但现在他不困惑了,而且很佩服皇甫疆的深谋远虑。
皇甫卓无论能力和军中威望都远远比不上张崇俊,如果是皇甫卓为河陇节度使,那凉王系控制河陇的局面迟早被打破,皇甫疆正是看到这一点,才让女婿张崇俊来接替他。
不过也是因为这样,皇甫卓和张崇俊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两人在年初甚至因为皇甫卓儿子未被提拔为都尉一事而反目。
皇甫玄德曾经考虑过,调走张崇俊,让皇甫卓为河陇节度使,但那样还是瓦解不了凉王系对河陇的控制,而且他很担心,张崇俊会用别的手段对抗他的旨意,比如,河陇出现兵变或者大规模的羌人暴乱。
就像当年老凉王进京被软禁一样,河陇地区立刻爆发严重兵变,迫使先帝不得不任命皇甫疆为新节度使,兵变便立刻平息。
他现在还不想冒这个险,最后的办法是从内部攻破,皇甫玄德已经看出了河陇内部出现的裂痕,他已决定利用皇甫卓来瓦解凉王系内部的团结,让他们发生内斗,皇甫卓的儿子皇甫武植就是最好的一颗棋子。
而就这个时候,皇甫疆的另一个孙子出现了,从一个私生子的身份一步变成了凉王系的继承人。
皇甫玄德明白皇甫疆的苦心,很明显,他是想用皇甫无晋来接替张崇俊,张崇俊或许愿意,那皇甫卓呢?他愿意吗?
既然看透了皇甫疆的用意,皇甫玄德自然要让河陇变局向有利于他的一面发展。
想到这,皇甫玄德便微微笑道:“高爵要和高职对应,这是朝廷的一贯例制,你既然是从东海郡而来,想必对他们的情况很了解,朕决定让你继承父亲的当年职位。”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五十九章 南市遇故人
第五十九章 南市遇故人
从皇宫出来,无晋没有直接回兰陵郡王府,而是一个人在大街上漫步行走,短短两天时间内发生了太多的变故,让他一时难以适应,以至于这两天,他觉得自己像木偶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跟着高层皇族的操纵而起舞。
无论是他认祖归宗,还是皇上接见,这些都由不得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原以为被皇上接见,他可以表现一番,但他很快便发现,皇帝接见他是另有深意,绝不是想看他表现,也至始至终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
就像皇甫疆安排他命运一样,皇帝也同样给他安排了一条路,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一个毫无资历、毫无军功、毫无才学的三无人员,仅仅只在梅花卫做了两天,便一步升为楚州水军副都督,或许因为他是皇族,但无晋却感到,皇上命他担任这个高职,绝不是因为他是皇族,而是有更深的目的。
他感觉到自己成为了一颗棋子,弈棋者,一方是兰陵郡王皇甫疆,另一方是当今皇帝。
无晋虽然已经决定继承他生父未完事业,但并不意味他要成为一个傀儡,成为一个别人牵着线的木偶,成为一颗棋子,这不是他想要的东西,或许人人都认为他只有十八岁,还不能担以重任,但他心里很清楚,他绝不是只有十八岁。
他必须要按照自己的规则来出牌,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下棋。
不知不觉,他又来到了南市,南市的大街上依然人流如织,热闹而喧哗,到处都是来自异域的商人,一队队骆驼从他身边经过。
无晋在一家家店铺前徘徊,其实他还是喜欢做商人的生活,简单而快乐,他开始怀念五叔,不知道他听到自己获得高官重爵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当他经过一家珠宝铺时,他忽然愣了一下,他似乎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带着一个女子买珠宝。
无晋看到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他将一只首饰盒关上,递给掌柜问道:“店家,我夫人比较喜欢红宝石,除了这几样,还有别的式样吗?”
“客官很抱歉,最近宝石比较缺货,小店只有这几件了。”
“那好吧!我去别店看看,夫人,我们去别处吧!”
男子站起身带着女子走出店铺,无晋终于看清了这个年轻男子相貌,是他,正是维扬县县令张容,他怎么会出现在京城?
珠宝铺中的男子正是维扬县县令张容,下个月的任期届满,便借口探亲回京城活动,今天他是特地带妻子来买几件珠宝,这几年他在外为官,冷落了妻子,他想好好补偿一下。
张容刚走出店铺,无晋便一旁喊道:“张大人!”
张容一回头,忽然看见了无晋,不由一阵惊喜,“无晋,你怎么在这里?”
“我是来京城办事,大人也怎么来京城了?”
“我是回京探亲。”
张容又连忙笑着给妻子介绍无晋,“这就是我写信给你说过的那个年轻人,皇甫无晋,修一座桥便赚了几万两银子。”
无晋连忙向她施一礼,“见过夫人!”
张容的妻子姓梁,是当朝太师梁素之女,长得温文尔雅,姿容秀丽,她向无晋笑着点点头,表示听说过他。
张容知道无晋是替苏翰贞押运东宫税银进京,他回京才一天,便听父亲说起此事,父亲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可惜他虽为维扬县令,但具体情况他也不了解。
不料竟然遇到无晋,他第一个反应便是要趁机了解一下详情。
“无晋,现在有时间吗?”
“大人,我现在正好没什么事!”
张容给妻子低声说了几句,他妻子点点头,便带着丫鬟上了马车,马车起动,迅速离去。
张容拍了拍无晋的肩膀笑道:“他乡遇故知,人生四喜也,我请你去喝杯酒。”
无晋遇到张容他也很高兴,他对张容的印象非常好,而且张容的父亲是当朝中书令兼吏部尚书,他也很想认识一下。
他也欣然笑道:“应该我请张大人,我们去百富酒楼,那里环境不错。”
张容呵一笑,“好吧!我今天就打你秋风了。”
两人来到百富酒楼,酒楼掌柜正好在门口送客,一眼看见了无晋,连忙笑着上前,“原来是皇甫将军,欢迎光临!”
张容惊讶地看一眼无晋,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竟然叫无晋将军,“无晋……这是怎么回事?你入仕了?”
无晋苦笑一声,“说来话长,等会儿再给大人讲。”
他又对掌柜道:“给我们安排一间雅室。”
掌柜很怕无晋,连忙答应:“没问题,皇甫将军请上二楼。”
他连忙亲自领无晋上了二楼,安排一间雅室,无晋又点了十几个菜,要了两壶好酒,掌柜退下去,房间只剩无晋和张容两人。
张容的心中疑惑不定,他连忙问:“无晋,到底出了什么事?”
无晋叹了口气,给张容倒了一杯热茶,“很多事情连我都想不到,大人,我已经不是东海皇甫氏的子弟了,事实上,我从出生就不是东海皇甫氏家的人,我的应该是京城皇甫氏的子弟。”
张容端起茶水,他有点明白无晋的意思了,如果真如无晋所言,那他成为将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是说,你的真实身世是皇族?”
这时,几名伙计端着酒和一些凉菜进来,无晋给张容满了一杯酒,给自己也倒上一杯,他苦笑一声,“我做梦也想不到,我居然是皇族之孙,祖父早就知道,所以他也让我回京,其实他们早就安排好了。”
张容好奇地问:“就不知是哪一家王爷?”
“兰陵郡王,大人听说过吗?”
“原来你凉王之后!”
张荣眼中露出震惊之色,兰陵郡王皇甫疆是朝廷三老之一,虽然他本人是闲职,但他却有整个西凉为后台,势力极大,如果无晋是凉王的后人,前途简直不可估量。
“那你现在有爵位吗?”张容又追问道。
无晋点点头,“今天刚刚封下来,让我继承生父的爵位,凉国公。”
张容倒吸一口冷气,天啊!竟然是国公,自己的父亲才是郡公,这个年轻人一下子竟成了国公。
他心中又是羡慕又是庆幸,羡慕是他没有无晋那样的运气,能成为皇族,一步登天,而庆幸是他和无晋是友非敌,不至于给父亲树一个强敌。
他举杯笑道:“为你的高升,我敬你一杯。”
两人碰杯,将酒一饮而尽,无晋要给他倒酒,张容连忙抢过酒壶,“我来!”
他给无晋倒上一杯酒,又笑问他,“一般高爵必有高职,不知皇上准备封你什么职位?”
无晋笑了笑道:“今天已经封了,是军职……”
“等等!”
张容拦住无晋的话头,笑道:“让我猜一猜。”
他沉吟一下便道:“既然封你为凉国公,显然是要让你去西凉发展,但你年纪尚轻,还不能独挡一面,应该是副都督之类,我没猜错吧!”
无晋摇了头,“不是去河陇,大人猜错了。”
张容愕然,“那是哪里?”
“还是回东海郡,皇上封我为楚州水军副都督。”
张容真的愣住了,他呆呆望着无晋,半晌他才缓缓道:“你知不知道,楚州水军都督是谁?有多少船只?有多少兵力吗?”
“我确实不知……”
无晋连忙追问:“这些我也很想知道,张大人能否告诉我?”
“我告诉你,楚州水军有五个水军府,两万余人,分布在东海沿海七个港口,衙门在江宁府,楚州水军都督就是由楚王遥领,而掌实权的副都督杨颂娶了申国舅的族妹,是申国舅的心腹,他和我一样,也是下月底任期届满,将调回京,楚州水军从来都是申国舅的势力范围,我们都认为,应该是另一位申国舅的心腹来接任,却没有想到会是你,让人大出意料,皇上此举究竟是何用意?”
张容的话让无晋也吃了一惊,他一直以为所谓水军副都督只是一个闲职,皇上不会让他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掌实权,他却没有想到楚州水军大都督竟然是楚王,这样一来,他就是实际掌权者,竟然让他掌管二万多水军?硬生生地将申国舅的势力地盘给夺走,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他真的有点糊涂了,他一直在想着皇上的用意是不让他去河陇,却没有想到竟然是插了申国舅一杠子,是要给申国舅树敌吗?
他这次是护送东宫税银进京,皇上肯定也知道,那从表面上看,他应该是东宫太子的人,但他相信,作为一个皇帝,绝对不会那么简单地归拢到东宫一党,或许他是在给申国舅树敌,把凉王系树成申国舅的敌人,或者反过来,让申国舅树成凉王系的敌人,可是这样,不就白白便宜太子了吗?
应该也不是那么简单,张容似乎想到什么事情,说完便沉思不语,良久,他忽然将酒一饮而尽,对无晋道:“你愿不愿意去见一见我父亲,看看他能给你什么解释?”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六十章 张相国
第六十章 张相国
张容的父亲叫张缙节,是大宁王朝的右相中书令兼吏部尚书,是仅次于申国舅的第二号权臣,事实上,如果申国舅没有皇亲的因素,那张缙节就应该是头号权臣。
无论资历、出身,申国舅都要比张缙节低一级,而且在中央实权上,申国舅掌握了财权,但张缙节却掌握了拟旨权和官吏考评任免权,申国舅显然不能和张缙节相比,只是在地方势力上,张缙节就大大不如申国舅了。
张缙节今年五十余岁,他的父亲是前相国张嘉易,他本人二十岁便中进士探花,从县令做起,一步步做到中书令、吏部尚书,资历极为雄厚。
张缙节身材中等,从外表看,他长得还甚至有点瘦弱,看起来其貌不扬,但他却异常精明,朝廷的任何一点动静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张缙节有两子两女,两个女儿都已出嫁,长子张群,官任陈留郡刺史,次子张容,为维扬县县令。
今天张缙节身体不适,便中午回家休息,这段时间朝廷政务上没有什么大事,倒是权力斗争却波澜起伏,张缙节心中很清楚,这次权力斗争的导火线是东宫税银进京,中间又卷裹出了虎符案。
两件事看似互不相连,但如果留心观察,里面还有一点藕断丝连的联系,就是兰陵郡王出现在偃师县,成为东宫税金的最终掩护。
而虎符案,兰陵郡王又恰好出现在其中,而且是关键人物,这样,中间就很有一点名堂了,张缙节根据他几十年的政治经验判断,他认为,这些天权力斗争的核心其实就是对凉王系势力的争夺。
无论是申国舅的暗下杀手,以逼代拉,还是太子对虎符案的格外热心,笼络有加,其实都是想把凉王系势力拉入自己阵营,为自己所用。
张缙节也承认,凉王系势力确实让人心动,二十万西凉大军始终牢牢掌握凉王父子女婿三代人手中,它是大宁王朝西部边疆得以安定的保证,也是唯一不受当今皇帝直接控制的军队。
太子和楚王,无论是谁得到凉王势力的支持,都是他们问鼎皇位最有力的一步,可是皇上的态度呢?
张缙节注意到,皇上至始至终都没有表态,甚至有点置身度外,这就让张缙节感觉到了诡异,不参与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冷眼旁观。
直到今天一早,内廷突然传出旨意,封兰陵郡王之孙皇甫无晋为凉国公,张缙节忽然意识到,皇上终于出手了。
皇上这就是在警告申国舅和太子,谁也不准打河陇军的主意,不过兰陵郡王只有一个孙子,是皇甫卓之子是皇甫武植,几时有跳出一个皇甫无晋,这让他着实感到不解。
他正在书房思量此事,这时门被敲响,只听次子张容在门外道:“父亲,孩儿能进来吗?”
“进来吧!”
张容推门进来,跪下叩拜,“给父亲大人请安。”
张缙节对两个儿子都非常喜欢,当然更偏心一点小儿子,小儿子长得像母亲,但性格却像他,沉稳精明,颇为低调收敛,从小读书就没有因为他是相国之子而欺负同窗。
张缙节也看过儿子在维扬县的考评,很不错,年年都是上上考,这就为他升官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他升上郡长史,或者下郡刺史,就不会有人说他是占相国之子的便宜。
张缙节微微一笑,“不用多礼,起身吧!”
张容站起身,垂手而立,张缙节笑了笑,问他,“为父听你出去了,是去拜访大臣吗?”
张容连忙道:“回禀父亲,孩儿今天是陪妻子去南市,想给她买点东西,准备晚上去岳丈家。”
张缙节点点头,“你母亲常常对我说,儿媳知书达理,颇为孝顺,你在外为官多年,她孤身侍奉公婆也不容易,朝廷准许官妻外随,下任你若还为外官,就妻子带去赴任吧!让她也能照顾你。”
“孩儿遵父亲之令。”
停一下,张容又道:“父亲,孩儿还有事情禀报父亲。”
“我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什么事?”
“父亲,今天孩儿在南市遇到一个维扬县的故人,此人让孩儿感到颇为惊讶,便想让父亲也见见他,已经带回府,如果父亲不愿见,那就当是孩儿的朋友,等会儿孩儿送他走。”
“容儿!”
张缙节有些不高兴地加重语气,“为父要说一说你,你怎么能如此鲁莽,不等我同意就先带人回来,这样对人无礼不说,也让为父为难,到底是见还不见呢?你为官也不短了,怎么这件事如此浮躁?”
“回禀父亲,孩儿是想先禀报父亲后再请此人上门,但我觉此事很重要,怕晚了就会误父亲的大事,所以我便急着把他请来了。”
“哦?倒是奇怪了。”
张缙节忍不住笑道:“你们维扬县还有什么人能误我大事,苏翰贞吗?”
“父亲不是昨天问我东宫税银一事吗?此人和这件事有关,此人叫皇甫无晋,父亲听说过吗?”
“皇甫无晋?”
张缙节觉得这名字异常熟悉,他凝思一想,猛地想到了,上午皇上封的兰陵郡王之孙,凉国公,不就是叫皇甫无晋吗?而且上午皇上刚刚接见过他。
张缙节腾地站起身,连忙问:“他现在在哪里?”
“他就在孩儿书房内,父亲要见他吗?”
“等等!”
张缙节又坐下沉思了片刻,他问儿子,“你和他是什么关系?”
“他是东海皇甫氏的子弟,苏翰贞很器重他,我最初是与他有一点过节,但后来他来找我认错,我颇为喜欢他,便渐渐地与他交往密切起来,只是我没有想到他竟然是皇族。”
“这就是世事难料,容儿,所以我让你学会中庸,不要轻易与人为敌,就是这个道理。”
“是!孩儿记住了。”
张缙节又问道:“那他有没有告诉你,皇上封他什么职官?”
“他说了,他说皇上封他楚州水军副都督。”
张缙节一怔,“怎么会在楚州?”
“孩儿也觉奇怪,既封为凉国公,怎么又去楚州?他也很疑惑,不明白皇上的用意,不知父亲能否给他指点一下。”
张缙节紧皱眉头想了片刻,他嘴角渐渐露出一丝笑意,“我对这个年轻人倒颇有兴趣,带他来见我吧!”
张容出去了,片刻他便将无晋领到了父亲的书房,他给父亲介绍,“父亲,他就是皇甫无晋!”
无晋之所以跟张容回府,倒不是他真想知道自己封楚州水军副都督的原因,而是他想认识张容之父张缙节,这位朝廷中不亚于申国舅的权臣。
无晋上前深施一礼,“晚辈无晋,参见相国!”
张缙节上下打量他一眼,微微笑道:“原来你就是皇甫无晋,你的名字今天可是轰动了朝廷,十八岁便为凉国公,就算是皇族,也很少见。”
无晋谦虚道:“小子见识粗陋,蒙皇上恩赐,小子心中有愧,不敢受相国重视。”
“见识粗陋倒谈不上,你若见识粗陋,怎么可能骗过邵景文,把东宫税银安全解进京,你若见识粗陋,又怎会大闹百富酒楼,把申国舅弄得灰头土脸,无晋,你过谦了。”
无晋见他对自己颇为了解,便不好意思道:“什么都瞒不过相国。”
张缙节笑了笑,一摆手,“请坐吧!”
他又对儿子道:“你也一起坐下。”
三人坐下,侍女给他们上了茶,张缙节便笑着对无晋道:“我听容儿说你被封为楚州水军副都督,先恭喜你!”
“相国是中书令,又是吏部尚书,难道还不知道此事吗?”
“或许你的任命已经到中书省,但我回府之前,确实还不知道。”
张缙节沉吟一下,对无晋道:“按照朝廷的惯例,王爵以下,职官须和爵名符配,像你出任楚州水军副都督,那你的爵位应该是楚国公、吴国公、越国公或者淮国公,这样才叫符配,所以我听说你被封凉国公时,我立刻想到,你应该去西凉为官,却放你去楚州,很让人意外,无晋,你自己觉得是什么缘故吗?”
俗话说,交浅言深是不智之举,作为相国,张缙节当然不会和第一次见面的无晋推心置腹,他说的每一话都很慎重,尤其涉及到皇上的心思,他更不敢轻易泄露,他只会说一些公开的规则,让无晋自己去考虑,自己去推导原因。
张缙节在年初杨皇后去世后,也一时乱了阵脚,以为楚王必然被废,便不觉偏向申国舅,但随着形势的渐渐稳定,尤其是皇甫逸表被罢免宗正寺卿,他忽然意识到皇上并没有真的想废太子,他终于醒悟过来,又渐渐回归中间派,不参与申国舅和太子的权斗。
但他也有自己的长远考虑,他想成为实力不亚于申国舅和太子的第三派,这样,无论是楚王还是太子登基,首先就是要拉拢自己,使他能立于朝廷权斗中的不败之地。
张缙节在朝廷威望足够,就是地方势力太少,在军队方面更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