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族 > 皇族第17部分阅读

皇族第17部分阅读

    将他押去县衙。”

    赵杰豪见张容似乎还有话说,便笑道:“张县令还有事吗?”

    “我只是觉得有点蹊跷。”

    张容笑了笑,他若无其事地问:“不知黄峰最后怎么会摔倒了,我觉得不会这么巧吧!”

    赵豪杰从口袋里取出两枚荔枝大的铁丸,摊放在手掌上,“就是这两枚铁丸打中了黄峰的膝盖骨。”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五十一章 徐长史的心机

    第五十一章 徐长史的心机

    会议结束,苏翰贞回到自己的刺史房,走到门口时,徐远却叫住了他,“苏大人!”

    苏翰贞停住脚步微微笑道:“长史还有事吗?”

    “关于这次户曹主事参选的一些细节,我想再和大人商量一下。”

    “徐长史请进,来屋里说吧!”

    两人走进苏翰贞的房间,两人分宾主落座,一名衙役给他们上了茶,徐远先笑着说:“苏大人的父亲就是国子监祭酒苏阁老吧!”

    “是的!徐长史认识吗?”

    “我见过,我是贞业二十年的进士,那年就是苏阁老为主考官,他视察考场时非常严厉,但也不徇私情,给我们这些士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知他现在身体如何了?”

    苏翰贞微微一叹,“家父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时常生病,令我时时牵挂。”

    “是啊!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也是人生的一大不幸。”

    “嗯!徐长史是哪里人?令尊令堂可安在?”

    “我是江宁府人,父亲三年前去世了,母亲还在老家,由我大哥抚养,我前些日子去江宁,主要也是为了探望老母。”

    两人谈得十分默契,似乎也忘了彼此间的权力斗争,还是苏翰贞先回到了正题,“刚才徐长史说,找我商议参选细节,具体是指什么?”

    徐远取出一份计划书,摊在桌上,“是这样,按照原有方案,初试在县衙举行,而第二轮复试在郡衙举行,但我考虑到郡衙太小,而且吏员众多,每天都要办公,来来往往,会生出一些不必要的事端,像这次黄家,我们得吸取教训,我建议不再郡衙举行策试,不妨换一个地方。”

    苏翰贞轻捋长须,不露声色地问:“为何刚才会议上徐长史不提出来呢?”

    “苏大人!”徐远凝视着苏翰贞的眼睛,“我和大人一样,都是希望这次参选能做到公平公正,不仅是对三家负责,也不仅是对东海郡数百万民众负责,同时也是为了你和我以后的合作,我不希望以后会留下什么不愉快,或者我们彼此之间产生芥蒂,所以公平公正对我们二人都是最好的选择。”

    苏翰贞点了点头,“徐大人说得不错,我赞成!”

    “所以我不希望别人来搅局,尤其是某一个人,贪婪无度,为了一已之私利,不惜破坏这次户曹主事参选,使我们郡衙蒙受丑闻,说实话,我对他极为不满,也极为憎恨,如果我在刚才会上说了,又会给他找到新的机会。”

    说到这里,徐远注视着苏翰贞意味深长地笑了,“苏大人或许不知道,皇甫惟明的族兄皇甫琢器在海盐当县尉,他这个官就是皇甫渠替他买的,在前两年,皇甫家子弟犯了事,他们就会立刻说,我们是县公的族人,然后皇甫渠来压迫县衙放人,他们关系之密切,东海郡人人都知道,郡衙也人人知道,大人可以随便找一个人问一问,虽然大人推荐了皇甫惟明,但也难保皇甫渠不会在背后对皇甫家族施小动作,大人要当心啊!”

    这就是心理战,徐远绝口不提皇甫惟明,但他却旁敲侧击地告诉了苏翰贞,皇甫渠和东海皇甫氏之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给苏翰贞的心中投下一个阴影,他说得完全是实话,甚至还是故意减弱了,一旦苏翰贞去问了郡衙中人,就会给他留下更恶劣的印象。

    苏翰贞依然不露声色,微微笑道:“我明白徐长史的好意,那如果不在郡衙内考试,那在哪里比较合适?徐长史是否可以推荐一处?”

    “其实在县学或者郡学都可以,大人是刺史主官,当然由大人决定。”

    苏翰贞想了想,“那就在郡学吧!”

    “好!那我们决定在郡学,这是其一,其二是主考官,原定是把考卷送到江宁府请州学的杨学正评判,但发生了马吉祥事件后,我心中就有点不安了,一是距离太长,我担心路上会出事,其次时间也较长,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所以我建议改在东海郡,当场进行评判,大人以为如何?”

    其实这也是苏翰贞有点担心的,尽管州学的杨学正为人非常正直,但江宁府是申国舅的老巢,新任江宁府少尹就是申国舅的族弟,申家在江宁府的势力很大,正如徐远所言,难保中间环节不出问题。

    苏翰贞便欣然同意了,“我很赞成在本地,也赞成当场批阅,不知主考谁比较合适?徐长史可有推荐?”

    徐远笑了,“我是利益相关者,怎么能由我推荐,不由我和苏大人共同选出一个,这样比较公平。”

    他取出了一份名单,递给苏翰贞,“这是东海郡有名的大儒清单,我们可以从中选出一个威信较高者担任主考。”

    苏翰贞接过名单,名单上有二三十人,但大部分他都不认识,他指着第一个人笑道:“这个戚开复是郡学教授,我父亲也提到过他,说他在经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学生大部分都能考上明经科……”

    不等苏翰贞说完,徐远便否决了,“大人,很抱歉,这个戚开复不行,他是皇甫惟明的岳父。”

    这个苏翰贞倒不知道,他笑了笑,“是不合适。”

    他又看到了第二个人,郡学学正贾思闻,这个人他不但认识,而且很熟,是他父亲的下属,两家关系密切,曾任国子监司业,是仅次于他的父亲的高官,也是大宁王朝的学术泰斗,他的父亲非常推崇此人的学问,前两年退仕和平江县老家,现被聘为东海郡学正,苏翰贞上任的当天便去探望了他。

    这个人并没有参加朝廷的党争,倒也是不错的人选,但苏翰贞没有立刻提出来,又继续往下看,还有三人他也认识,但都有缺陷,要不就是学术威望不够,要么就是和徐远走得太近,都不妥,其余人他就更不认识了。

    他的目光又回到了贾思闻上,便对徐远笑道:“我提议贾学正来担任主考,徐长史以为如何?”

    徐远有些犹豫,他想了想,便小心翼翼试探苏翰贞,“这个贾学正当然好,但年纪略偏大了一点,大人,我倒觉得第三人,郡学副学正白劲松,其人论资历和威望都有,又是本地人,年富力强,而且和我们两人都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不考虑他呢?”

    苏翰贞心中暗暗冷笑,这个白劲松看似和徐远没有什么关系,但他来东海郡赴任之前,父亲就告诉过他,这个白劲松的弟弟白青松和徐远是同科进士,两人在江宁府州学更是十年同窗,从师同一人,现在白青松在蜀州做官,一般人都不知道这层关系,偏偏自己的父亲当年就是他们的主考官,看过他们的档案。

    心中冷笑,苏翰贞脸没有表露出来,依然笑呵说:“徐大人这话就不对了,这和年纪大无关,也就三个人的考卷,也不耗神耗力,贾学正有何不可,他是郡学学正,也名正言顺,既然长史让我定,那我就决定用贾学正为主考了,就这么定了吧!”

    苏翰贞却没有注意到,在徐远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背后,却隐隐闪过了那么一丝难以言述的狡黠。

    回到长史房,徐远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得意和激动,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这次争户曹主事,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和苏翰贞争斗,实际上,申国舅一直在背后支持他,包括他提出的种种要求,申国舅都帮他办到了。

    当初也是他提出由州学杨学正进行评判,这是他故意埋的一个引子,他知道苏翰贞肯定会反对,所以他一直在等机会提出来,这次黄峻袭击马吉祥,就是最好的机会来了,他便趁机提出放弃江宁评判,而改在本地,苏翰贞便欣然同意了,然后他一步步请君入瓮,甚至他抛出的白劲松也只是他预先准备的一个障眼之物。

    最后,苏翰贞终于上钩了,他知道苏翰贞做梦也想不到,那个贾思闻看似和申国舅没有半点关系,也似乎最有利于他苏翰贞,但事实上,一个月前,徐远便开始和这个人暗中联系了,天下没有毫无弱点之人,这个贾思闻也不例外。

    徐远立刻手一招,将他的一名心腹叫上前,低声嘱咐他,“你马上去一趟学正府,告诉贾学正,刺史大人已经决定由他担任主考官,你告诉他,按照我和他的事先约定,他的儿子的正式任命最快明后天就会从江宁府送来。”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五十二章 漂亮姐姐

    第五十二章 漂亮姐姐

    皇甫府宅,在大哥惟明家的小院里,无晋正在和侄儿骆骆比赛打弹弓,这段时间骆骆所读的家族小学堂里正流行打弹弓,无晋便给侄儿做了一把,砍一根短树杈,刨光后系上牛皮筋,牛皮筋上再装一个牛皮小弹囊,一把木质小弹弓便完成了。

    骆骆打弹弓很有天赋,再加上无晋指点了一点技巧,只练习了短短几天时间,他便成了小学堂中的第一弹弓高手,百发百中。

    打遍皇甫家族少年帮无敌手后,骆骆高手寂寞,便开始挑战他的师傅,要将无晋挑于马下。

    叔侄俩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十步外的长条椅子上放两块小木头,相约十弹内看谁把小木块打下地多,五局三胜。

    由于级别不同,两人使用弹弓也不同,无晋属于专业级别,所以他的弹弓也是专业弹弓,是他从血头翁的巢|岤中取来,他一直就藏在那里。

    从外表上看,它就是一把弓弩,不同的是,弓弩射箭,而它射铁丸,劲力强大,五十步外可以击碎人的膝盖骨,所以又叫弹弩。

    在大宁帝国的管制兵器谱上,有七种军弩在民间禁用,而这种弹弩不在其中,但在一般的武器铺中也买不到,这种弹弩要求非常高的技术,一般只有武士才会使用,而一旦成为武士,就没有兵器管制了,大家都会使用正常的弩,而不用这种弹弩了。

    所以大宁帝国使用这种弹弩的高手不超过三人,无晋的酒鬼师傅、大师兄陈庆、还有一个就是他自己,这把弹弩可以拆装,也可以改装成箭弩,是他师傅留给他的遗物之一。

    在树林里,他就是用这副弹弩击伤了黄峰的膝盖,他手下留了情,没有击碎黄峰的骨头。

    当然,在十步内打小木块,这种威力巨大的弹弩和侄子的儿童弹弓没有什么区别,按理他没有必要用这种宰牛刀和侄子比赛,但他刚才用木头弹弓和侄儿比试时已经连输两盘了,再输下去,他这个师傅的面子可就丢光了。

    “啪!”最后一弹射出了,他的铁丸力量太大,打在侧边,小木块打了个转,却没有掉下地,他的嘴不由咧了一下,偷偷向侄儿望去,这个臭小子也是九发九中。

    “哈!叔叔没打下地,看我的。”

    骆骆抿了一下嘴,眯起眼睛,将小弹弓慢慢拉开了,看样子把握十足,就在他一松弹囊的刹那,无晋用肘碰了一下他的胳膊,‘嗖!’石子打飞了。

    “呵!我打中,你没打中,这一局我赢了。”

    “不算!不算!”

    骆骆两脚跳了起来,大喊大叫:“叔叔耍赖!叔叔是大赖皮!”

    “骆骆!”

    戚馨兰在厨房里严厉批评他,“不准这样说叔叔,叔叔是让你呢!”

    骆骆不敢和母亲顶嘴,他低下头嘟囔:“才不是呢!明明是他输了。”

    “好了!好了!”

    无晋摸摸他圆溜溜的小脑袋笑道:“这一回是叔叔输了,三比零,骆骆完胜。”

    “我赢喽!”

    骆骆高兴地蹦了起来,他忽然看见妹妹拿着根麦芽棒棒糖站在院门口,他一下子忘记了胜利,不由用舌头舔了一下嘴唇,直勾勾地盯着棒棒糖问:“朵朵,这是谁给你买的?”

    “我不告诉你!”

    “要不,你给我舔一下,我把弹弓借给你玩。”

    “我才不稀罕呢!”

    朵朵撅起红嘟的小嘴,不屑地看了一眼弹弓,她又对无晋道:“叔叔,有个漂亮姐姐找你,叫我带一句话给你。”

    “哦!是什么样的姐姐?”无晋上前蹲下来笑着问她。

    “嗯!比我高,比我漂亮的姐姐。”

    这句话等于没说,“那她叫你带什么话给我?”

    朵朵的眼睛笑眯成一条缝,“你给我二十文钱,我就告诉你。”

    真是个天生的小商人啊!无晋又好气又好笑,只得摸出一把铜钱,‘嘘!’朵朵嘘了一声,生怕被母亲看到,拉了无晋一下,“叔叔,这边来。”

    无晋跟她出院门,笑着问她,“怎么了,小精灵鬼!”

    朵朵笑嘻道:“可别让娘看见了。”

    “真是人小鬼大!”

    无晋用指头在她鼻头轻轻点了一下,笑着将一把铜钱塞进她衣兜里,“给你,三十文都有了,你快说吧!漂亮姐姐叫你带什么话?”

    “嗯!她说,她在外面等你!”

    无晋身子一晃,险些没摔倒……

    朵朵却一溜烟跑进了院子,骆骆拦住了她,"我都看见了,你得分我一半,否则,我告诉娘!”

    “哼!你才不敢呢,你敢告诉娘,我就告诉先生,你上次考试作弊,让他打你手板子。”

    “那……你借我十文钱好不好,我也想买个麦芽糖。”

    “可以呀!但你得还我十二文。”

    无晋听得哭笑不得,大哥厉害啊!生出这么一对小精灵,他对戚馨兰大声道:“大嫂!我出去一下。”

    “无晋,你要去哪里?马上吃午饭了。”

    无晋挠挠后脑勺,“我可能在外面吃,不回来了。”

    “那怎么行,我饭都做好了,你一定要在家里吃。”

    朵朵又在关键时候插了一句,“娘,你别为难叔叔了,外面有个漂亮姐姐在等他呢!”

    无晋顿时胀得满脸通红,这个多嘴的小丫头。

    戚馨兰从厨房出来,用围裙擦了擦手,笑呵说:“那你快去吧!我不留你了。”

    “那我走了,骆骆朵朵,叔叔明天来看你们,给你们买好吃的。”

    “叔叔再见!”

    无晋笑着向他们招招手,快步向府门外走去,会是哪个漂亮姐姐来找他,难道是书妹妹?

    无晋心底一热,加快了步伐,走到府门口,一眼便看见了所谓的‘漂亮姐姐’,是小萝莉伊妹儿。

    他顿时没有了精神,是的!朵朵说得一点没错,小萝莉对她来说是漂亮姐姐,比她高也比她漂亮。

    “无晋哥哥!”

    苏伊看见了他,高兴得直挥手,无晋没精打采地走到她面前,“伊妹儿,什么事?”

    苏伊见他没精神,不由央求他:“无晋哥哥,别没精打采的好不好,是爹爹让我来找你。”

    “你爹爹?”无晋愣了一下,苏翰贞找自己做什么,难道是大哥出什么事了吗?但他立刻又反应过来,这个敏感时刻,大哥应该不会出事。

    今天他做了一件漂亮的拦截,已经轰动了维扬县,他自己也认为干得很漂亮,精确地查到黄峰的行动,然后他在最微妙时出手,一举铲除了两个竞争对手,为他大哥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至少那个皇甫渠安静了。

    现在应该是官员们做出决定的时刻,做出了决定,苏翰贞便来找自己,他心中有些洋洋得意,当然苏翰贞不会猜到是他干的,应该是苏翰贞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事情求自己,至于他为何让女儿来,完全是为掩人耳目。

    “好!我跟你去。”

    无晋坐上了苏家的马车,一路风似的将他送到了苏翰贞的府宅……

    今天小萝莉表现得很乖很懂事,一路上见他沉思,也没有打扰他,只是托着红扑的香腮,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他,进了府宅更没有拉他去讲故事,而是直接把他带到了父亲的书房。

    “无晋哥哥,爹爹在等你呢!你去吧。”

    “嗯!”无晋点点头,“谢谢你。”

    无晋正要敲门,屋里传来了苏翰贞的声音,“是无晋吗?”

    “是我!”

    “进来吧!”

    无晋推门进去,门又轻轻合上,他却没有注意到苏伊的表情变化,苏伊眼巴巴地看着无晋进去了,却没给自己说点什么,她心中一阵委屈,小嘴撅了起来,眼睛都有点红了。

    “伊儿,谁欺负你了?”旁边走来一个轻盈的身影,牵住了她的手。

    “堂姐,我……没什么了。”

    苏伊低下头,轻轻摇了摇,女子看了一眼书房门,又看了看表妹,便微微笑道:“傻丫头,叔父找他来是有正事呢!可不是让他来给你讲故事。”

    “我知道,可是……可是他一路都不理我。”

    “真是个傻丫头,堂姐正好又写了一段,来,帮堂姐看一看。”

    堂姐搂着苏伊的肩膀,低声哄着她,两人离开了走廊……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五十三章 户曹主事为何重要

    第五十三章 户曹主事为何重要

    无晋不知道门外发生的一幕,他推门进去,只见苏翰贞正背着手在房中踱步。

    “大人!你找我?”

    “是的,我找你有事,你先坐下,我们慢慢说。”

    苏翰贞让无晋坐下,无晋打量了一下苏翰贞的书房,书房布置淡雅朴素,一桌双椅,还有一排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在墙角还有一樽燃着淡淡清香的青铜香炉,虎头牛身,虽然式样古朴,但无晋一看便知道,只值八贯钱,他们当铺里就有几尊一模一样的。

    “今天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吧!”

    苏翰贞给他倒了一杯茶,坐在他对面,笑容可掬地望着他。

    无晋最不喜欢的就是苏翰贞的客气,一客气准没好事情,上次来当铺客气半天,还留一幅字,其实是要让自己翻墙做贼,帮他把信偷回来。

    而这一次呢?居然亲自给自己倒茶,他又有什么目的?

    “我都听说了,有人干掉了黄家二郎,黄家和马家同时出局。”

    “有人?”

    苏翰贞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件事是你干的。”

    无晋心中一跳,他呵笑了起来,“苏大人太会开玩笑了,怎么会是我?”

    “因为你太安静了,因为你大哥告诉我,你向他保证过,你不会让黄家得逞!”

    苏翰贞得意地望着他,仿佛把他的老底揭穿了,无晋不由心中暗暗埋怨,‘大哥啊!大哥啊!你不是挺有城府吗?为什么在苏翰贞面前就不能隐瞒隐瞒呢?’

    他还是不承认,“大人太武断了,我虽然向大哥说过这话,但并不代表我有这个能力,更不代表这件事就是我做的,有可能是张县令做的,也有可能是徐长史而为,还有可能是因为皇甫渠帮不了黄家而用的绝户计,太人,你未免把我看得太高了。”

    苏翰贞凝视着无晋,半晌,他的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许之色,很好,不因权势而失据,不因诈问而松口,这两兄弟都是值得重用之人。

    他目光收回,淡淡一笑,“其实是不是你做的并不重要,重要是你的态度,你愿不愿意助你的大哥成功?”

    无晋刚要开口,苏翰贞又摆手打断了他,“你听我把话说完。”

    他背着手在房内走了几步,叹了口气道:“你知道户曹主事为什么这样重要吗?”

    无晋摇了摇头,他也很想知道,一个小小的户曹主事,为何这么多人争夺?弄得东海郡风云激荡,虽然大哥给他说了一点,但他想听一听苏翰贞的解释。

    “在一般人眼中,户曹主事是升官的捷径,当上东海郡户曹主事,一般两到三年就会被提拔为维扬县或者平江县的主簿,正式入官,这是几十年的惯例,像丹阳郡刺史刘泌,十年前他就是东海郡的户曹主事,所以东海郡世家们都眼红地盯着这个职位。”

    说得这,苏翰贞瞥了一眼无晋,笑道:“你明白了吗?”

    无晋还是摇了摇头,“这一点或许对我大哥很重要,但对大人而言,我想应该有更深的原因。”

    无晋这句话使苏翰贞暗暗点头,一般人只看到这个户曹主事可以升官发财,而这个年轻人却能看到问题的更深处,很好,如果仅仅只是升官方便,他和徐远也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争夺了。

    “我下面要告诉的事,是朝廷的一个隐秘,你自己知道便可,切不可随意说出去。”

    无晋没有吭声,苏翰贞瞥了他一眼,便缓缓说:“由于前朝的东宫废立十分频繁,以至于内讧不断,最后灭亡,所以我大宁王朝在立国之初,便吸取了前朝教训,不准轻言太子废立,高祖在太庙内立下铁碑,太子非失德不准言废,同时给了东宫很大的自主权,太子一旦定为储君后,可拥有三权,一个是吏权,东宫属官太子有权任免;一个是军权,东宫六率府两万军队由太子掌控;另一个是财权,国库十之其一交与东宫,用于东宫的军饷俸禄。”

    说到这里,苏翰贞停了一下,问他:“你有问题吗?”

    “我不大明白,太子和储君有什么区别?”

    “太子不能参与国政,只能学习治国之道,但升级为储君后便可以参予国政,但升为储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太子须入东宫十年;其二太子须年满三十岁;其三帝君已年过五旬,这个三个条件太子殿下都已满足,所以去年初他便正式被册立为储君。”

    无晋点点头,“我明白了,大人请继续说。”

    “嗯!”苏翰贞沉吟一下,又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说下去。

    “太子三权中最重要是军权和财权,没有足够的财力,军队就不能维持,去年太子被册立为储君后,这三权他都得到了,但从去年六月开始,户部就开始时断时续扣减东宫的财源,尤其年初杨皇后薨后,户部更是断绝了东宫的财源,太子几次上书皇上要求恢复东宫财源,上书一次,户部就给一点,最后皇上索性下旨,让东宫自己和户部协商,也就是说他不管这件事了,所以财源就成了东宫最严重的危机,没有财源,东宫就无法养军,最后军权就得被迫上交。”

    苏翰贞心情也十分沉重,他叹息一声,“不瞒你说,上次皇甫渠收买杨学艺的五千两银子我已交给太子了,我知道他的财力非常紧张。”

    “所以大人才会因此上任东海郡刺史,对吗?”

    “一点没错,太子不遗余力地参与了东海郡刺史之争,最后胜出,但这只是第一步,其次就是夺取东海郡的财权,因为太祖铁碑中写得清清楚楚,东宫税赋由各郡分送,大宁王朝的历代储君都是如此,储君册立后,户部必须把财权交还东宫,但户部尚书就是申国舅,他没有执行各郡分送东宫,而是户部先把各郡的税款全部收走,再由户部拨付东宫,明显是违反了太庙铁碑的规定,太子几次请求处罚申国舅违规,但皇上却装聋作哑,如果我能夺到东海郡的财权,我就可以直接将税款拨付东宫,不再由户部转拨,那么太子一年就会有三十万两银子的赋税,能很大程度上缓和他的财源紧张。”

    苏翰贞见无晋脸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不由笑了起来,“这下你明白了吧!户曹主事就是这里面最关键的一颗棋子,拿到户曹主事一职,我就掌握了东海郡财权,那么太子之位就会稳固很多,申国舅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我和徐远的争夺才会这么激烈。”

    苏翰贞一席长话,终于让无晋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他知道今天自己必须得答应出手相助了,其实他也愿意帮苏翰贞做点事,以回报博彩时他对自己的帮助,但他不喜欢苏翰贞总是拿大哥来说事,明明是想让自己帮他,他却不肯直说,就仿佛生怕欠自己人情,或者怕面子放不下。

    当然,苏翰贞是一郡刺史,在自己这一介小民面前需要保持必要的官威或者是尊严,他理解,所以他宁可和苏翰贞做生意,大家都为了各自的利益,你帮我一次,我敬你一回,这样自己就能保持独立,而不会像大哥一样,成为了苏翰贞的心腹,他皇甫无晋可不想成为任何人的附庸。

    “苏大人,你需要我帮忙做什么,你就直说,我这人比较直爽,只要我能办到,我会尽力而为,而且我是商人,商人讲究利益交换,我既要回报上次博彩大人的相助,也要为下次求大人做好准备,所以大人不要有什么顾忌,尽管直说。”

    “好!我喜欢你的直率。”

    无晋把话挑明了,苏翰贞也放下了包袱,他其实是想趁机把无晋收为自己的手下,让他和惟明一起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无晋刚才的几句话,很明显不愿意依附他,只是为了和他利益交换,虽然有点失望,不过也让他少了几分顾忌,毕竟他们的目标是一样,把惟明先推上去。

    “既然想和我做生意,那你就要先拿出诚意来,我再问你一遍,黄峰被擒是你动的手脚吗?”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五十四章 北市邂逅

    第五十四章 北市邂逅

    无晋微微一笑,“大人说是就是吧!”

    苏翰贞抚掌大笑,这小子,终于承认了,手段很不错啊!把这么多人都玩于股掌之中,或许他这次真能帮自己。

    这时,苏翰贞又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无晋,上次你给了我一份收据,最后让太子能成功扳倒敦煌郡王,也就是当今皇叔,太子对你们家族非常感激,专门写信给我,要我保护你们东海皇甫氏,我前天已经和你祖父谈过了,如果皇甫渠再敢敲诈你们,你们尽管告诉我,假如我不行,我也会请求太子协助,要知道御史台是掌握在太子手中,只要我们抓住他的把柄,那就可以轻松把他罢免……”

    无晋静静地听着,他不太明白苏翰贞为什么会说这些,这件事好像和户曹主事没有什么关系,但他知道苏翰贞不会无的放矢,一定是有所目的,他耐心地听着,一言不发。

    “可要扳倒皇甫渠,必须要有证据,我听你大哥说,你手中可能有一本皇甫渠受贿的清册,我希望你能把这份清册给我。”

    说了半天,是要皇甫渠的那份清册,无晋不由哑然失笑,直接说就是了,还绕一个圈子,他本来就是准备给苏翰贞的。

    苏翰贞的运气很好,这本清册就在他身上,无晋取出清册,递给了苏翰贞。

    苏翰贞大喜,他接过清册翻了翻,果然非常详细,一件件受贿的明细记录得清清楚楚,虽然不用原本,但不重要,只要找当事人核对得上,那真实性就不容质疑,如果这本清册落到了御史台手中,皇甫渠可真的就完蛋了。

    “苏大人,我只是有一点不明白。”

    无晋道:“皇甫渠已经出局,现在户曹主事实际上是苏大人和徐长史之争,这本清册和争夺户曹主事有关吗?”

    苏翰贞刚才已经给无晋说了朝中隐秘,他现在很信任无晋,便也不瞒他,笑道:“你或许不知道,无论是皇甫渠还是徐远,其实他们最后都是支持楚王,尽管路径不同,但最终利益一致,所以如果迫不得已,我可以用皇甫渠来交换户曹主事一职。”

    停一下,苏翰贞又笑了笑道:“当然,他们未必会答应,皇甫渠远远比不上财权重要,所以我这次暂时不想拿出来,留到以后或许再有大用。”

    苏翰贞要清册其实有更深意图,皇甫渠和皇叔的关系很深,说不定从皇甫渠入手,可以慢慢挖出皇叔皇甫逸表的隐秘,这本清册以后会有大用。

    无晋点了点头,“我明白苏大人的意思了,那苏大人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请尽管吩咐。”

    苏翰贞却没有急着告诉他什么事,他有些话早就想对无晋说了,今天正好有机会。

    苏翰贞喝了一口茶,这才注视着无晋的眼睛,缓缓问:“无晋,难道你真的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吗?像你大哥,他一心一意想往上走,想在官场上出人头地,想着有一天能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他也不隐瞒我,我能理解,那你呢?你总不能一辈子当商人吧!要知道商人没有什么地位,像齐家那样的商人毕竟只有一个。”

    苏翰贞的语气非常诚恳,充满了一个长者对年轻后辈的关怀,“无晋,其实我最早认识的是你,你在船上给伊儿讲故事时,我就注意到你了,你身上有一种灵性,好像不属于这个时代,正是这种灵性让你与众不同,尽管你那时只是一个船员,但你身上这种难以言述的灵性让我感觉到你不会平庸,我一直在关注你,我不妨对你说句实话,虽然你大哥很有才学,也很精明能干,是我的得力助手,但我的个人感情上并不是很喜欢他,因为他心计很深,我已看出来了,相反我更欣赏你……”

    无晋也感到了苏翰贞语气中的一丝诚意,他脸上那种漫不经心的笑意消失了,轻轻摇了摇头,他苦笑一声,“大人,其实我也发现了大哥很有城府,但我认为那正是他更适合官场的表现,而我不适合官场,我不喜欢官场那种尔虞我诈。”

    “提高自己地位不一定非要进官场,比如你可以争取爵位,那可是比做官还要地位高,虽然它很难,但至少也是一种追求。”

    说到这里,苏翰贞又一次苦口婆心劝他,“无晋,我还那句话,你不能一辈子做商人,在大宁王朝,有钱并不等于有地位,你说你要帮助自己的兄长,我很赞赏,但你总不能一辈子都在帮助兄长,有一天他登上了高位,那你呢?你的抱负,你的归宿在哪里?无晋,我想你是聪明人,你应该也要为自己考虑一下。”

    无晋默默地点了点头,苏翰贞说到他心坎上去了,他也一直在考虑自己该做点什么,上岸已经两个多月,他一直在考虑赚一笔大钱,这是来这个异世的第一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也渐渐发现商人确实没有地位,是他该有更高的追求,帮助大哥,那也只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并不是他的人生,或许苏翰贞说得对,追求爵位,提高社会地位,这也是一条途径。

    无晋在前世已经打拼了十几年,他对人生也有自己的体悟,很多时候,人生的追求是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像一个小兵在入伍之初,他是不会想到自己将来能当将军,可是当他走到一定高度后,当将军的想法也就自然而生。

    他也一样,他现在想得再多也是枉然,更重要是要把眼前的每一件事都做好,厚积薄发到了一定程度,眼前自然就会出现属于他的人生道路。

    但不管怎样,苏翰贞对他的关怀使他心中异常感动,他抬起头,诚恳地对苏翰贞说:“多谢大人的关怀,我不会永远帮助兄长,我只会扶他步入官场,他以后更需要靠自己去奋斗,而我会走我自己的路,只是我现在的想法还不太成熟,需要完善,需要等待时机,但无论如何,大人的关爱之情,无晋会铭记于心。”

    苏翰贞点了点头,他很喜欢无晋,他总觉得无晋如果只做一个商人,那实在是有点太可惜了,虽然无晋不能为他所用,但至少他也希望无晋也有大鹏随风而起的那一天。

    既然无晋心中有想法,那他就不多问了,苏翰贞笑了笑,又回到了今天的正事上。

    “无晋,我现在有一件重要之事,只能是非你不可,我也刚刚接到江宁府的消息,江宁府也有太子的眼线,消息告诉我,很可能在明后两天会从江宁府来一个人,身上带有重要的文书,无晋,我希望你能替我截获这份文书,但最好又不要打草惊蛇。”

    无晋笑了起来,“大人,既要截获重要文书,又不能打草惊蛇,这样挺难。”

    “我知道很难,所以才说非你不可。”

    “嗯!”无晋想了想,或许能请黑米他们帮忙,他又问:“不知来的是什么样的人?”

    “具体是什么人我不知道,情报上说,很可能会是一个影武士。”

    权力斗争从来没有什么公平而言,权力是最稀缺的资源,而且很难共享,为了争夺这种稀缺资源,竞争各方的手段无不用其极,苏翰贞也非常清楚这个道理,他和徐远之间必然会有一场最激烈的竞争。

    苏翰贞虽然是刺史,但他却是新上任不久,在东海郡没有什么势力,反而是实力最弱的一方,无法和根深蒂固的长史徐远相比。

    尽管颇有势力的赵杰豪表面上是支持他,但赵杰豪是齐王的人,他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齐王的人身上,无奈之下,苏翰贞只好自己寻找力量,他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