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族 > 皇族第8部分阅读

皇族第8部分阅读

    跑了,苏翰贞望看了一眼无晋,轻轻捋须暗忖:“不错,孺子可用!”

    他上前微微一笑,“今晚吧!到我府上来吃顿便饭,可不准失约。”

    二石中的最后一鸟终于到来了,无晋深深施一礼,“多谢大人美意,但我须得回去向祖父请示,我担心祖父怕我麻烦刺史大人太多,不让我再去打扰大人,他一向久仰大人清名。”

    “不妨,可以请你祖父一同前来。”

    无晋要的就是这句话。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二十二章 刺史家宴(一)

    第二十二章 刺史家宴(一)

    夜幕还没有降临,天灰蒙蒙一片,细细密密的春雨已经下了一整天,渐渐地,雨势变大了,淅淅沥沥,形成了一片雨帘,敲打着地面,地上的土坑里已经积满了雨水,大街上很冷清,偶然才能看见一名撑伞的行人在雨雾中匆匆走过,一辆马车飞快地在大街上疾驶,马车驶过,激起大片水花。

    马车里十分安静,坐着一老两少三个人,他们便是皇甫祖孙三人了,除了皇甫百龄外,还有无晋的大哥皇甫惟明,他们都换了新袍,去刺史家做客。

    车厢中间是一张小桌子,皇甫百龄独坐一边,另一边则坐着他们兄弟,皇甫百龄望着神态模样都十分酷似的兄弟二人,他的脑海里又想起了十年前长子临终前的叮嘱,‘我去黄泉与先祖灵会,唯有二子难放,望父亲早晚看护吾子,不可为官,不可入朝……’

    皇甫百龄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不知他今天的做法是否明智,尽管他忠实地执行长子的遗嘱,一直不准惟明参加科举,但他三年前他中风卧床不起,失去了对惟明的控制,结果这三年间,惟明考中秀才第一名,考中举人第一名,继而又在今年楚州贡举士中考第一名,如果照这个势头下去,他进京也必中进士。

    为了不让惟明进京,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固定在东海一郡,他自己不是也想做那个户曹主事吗?

    皇甫百龄暗暗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要给惟明争到户曹主事一职,不给他上京赶考的机会。

    这时,无晋将一只玉牌放在桌上,笑着推给祖父皇甫百龄,“这是五千两银子,还给祖父!”

    皇甫百龄望着这块玉牌,他没有反应,还沉浸在沉思之中,旁边的皇甫惟明却沉声问他:“无晋,是谁唆使你去做博彩,是苏刺史还是五叔?”

    无晋摇摇头,“苏大人只是上任途中与我同船,萍水之交罢了,他堂堂刺史,怎么会让我去做博彩?也不是五叔,应该说是我唆使五叔去做博彩。”

    “既然不是别人唆使,那你做博彩为什么不和我商量,那么多正经的事情可以做,为什么偏偏要去做赌博之事?”

    皇甫惟明语气十分严厉,他平生最恨赌博,黄家开赌馆害了多少人家破人亡,三个月前,他有一个学生,全家五口人投江自尽,就是被赌债所逼,令他痛心不已。

    他从不沾赌,不准学生沾赌,更不准自己兄弟沾赌,可偏偏无晋不仅沾了赌,还做得声势浩大,几乎把小半个维扬县都卷进去了,而兄弟压根就没给自己说过,这就让皇甫惟明心中十分恼火。

    兄弟毕竟才十七岁,很多事都懵懵懂懂,他很担心无晋会走上歧途。

    还好,皇甫惟明不知道无晋还曾冒充他去妙手赌馆喝花酒,否则他真的要气疯了。

    皇甫百龄忽然从思绪中清醒过来,他摆摆手呵笑道:“这件事老五已经告诉我了,其实没什么,这和黄家开赌馆害人不能相提并论,再说,无晋不光是为了博彩,也是为了让我们搭上刺史这条线,他胆大心细,很有头脑,惟明,你就别怪他了。”

    惟明叹了口气,“祖父,父母临终前都再三嘱托我,要我一定要照顾好弟弟,我并不是说他要去害人,我是怕他染上恶习,毁了自己,将来我怎么向父母上天之灵交代?”

    无晋前世就是父母早逝,这辈子也没见过父母,从来就没有人像兄长这样管教过他,虽然大哥的担心有点多余,但无晋还是感到了长兄真挚的关怀,一种兄弟间的亲情,他心中不由有些感动,便点了点头,“大哥,你放心吧!博彩我就只做这一次,我已经和五叔讲好了,我们以后合伙开当铺,做正经生意。”

    “你说话当真?”

    惟明凝视着他的眼睛,“绝不再碰赌了!”

    “我不会骗大哥,既然说了,就一定做到。”

    皇甫惟明一颗心放下了,兄弟还年少,犯错不可怕,就怕知错不改,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伸手搂住兄弟的肩膀拍了拍,“这样就好,只要改了,还是我的好弟弟。”

    皇甫百龄见他们兄弟深情,心中感到欣慰,便拾起玉牌递给无晋笑道:“这五千两银子给你和老五做本钱,开当铺可要大本钱。”

    无晋不要,他摇了摇头,“多谢祖父,这次博彩,我和五叔净赚了一万一千两银子,开当铺应该勉强够了,五叔不想和二叔那边有什么瓜葛。”

    皇甫百龄和惟明都同时呆住了,三天博彩,竟然赚了一万一千两银子,惟明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不知该说什么了,皇甫百龄用拐杖在无晋头上敲了一下,大声笑道:“好小子,行啊!很有你曾祖父的遗风,我喜欢,那这玉牌我就不给你们了,省得有人啰嗦。”

    这时,马车停住了,只听车夫的声音传来,“老爷,到了!”

    苏翰贞的家就是郡衙的后宅,不从郡衙进去,而是另开府门,今天是苏翰贞来东海郡上任的第八天,也是他上任后的第一次宴请客人,本来不是正式宴请,只是让无晋来他府上吃顿便饭,顺便问问无晋愿不愿替他做事,但既然又请了无晋的祖父,这就让苏翰贞不好那么随意了。

    这时,苏翰贞已经知道,东海皇甫氏并不是无晋说得那样,只是小户人家,而是东海郡的六大家族之一,无晋的祖父皇甫百龄还是上骑都尉的勋官,在维扬县很有名望。

    下午,皇甫百龄送来了正式拜帖,晚上,他将上门拜访新任刺史,做的很郑重,这样一来,苏翰贞也只好命厨房多准备酒菜,安排桌子,由吃一顿便饭,变成了正式宴请。

    其实苏翰贞也有新的想法,他来东海郡上任八天,处处受制肘,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孤身上任,没有地头蛇相助,如果能有东海郡的大族帮助自己,对他打开东海郡局面,也很有好处,虽有这样的想法,但没有合适的机会,他也不想贸然去实施。

    恰好有无晋办博彩这件事作为桥梁,既然他这次帮了无晋很大的忙,作为祖父,皇甫百龄当然要来答谢,他们便开始自然而然地接触了,苏翰贞心中也升起了拉拢皇甫家族的想法。

    苏翰贞正在亲自安排座位,这时一名家人来报:“老爷,他们来了。”

    “来了几人?”

    “三人,一个老者带着两个年轻人。”

    苏翰贞点了点头,是皇甫百龄和无晋,另一个年轻人应是无晋的兄长惟明,拜帖里也写了,据说这个皇甫惟明还是贡举士,这让苏翰贞很惊讶,他本人也曾考上过齐州的贡举士。

    苏翰贞便吩咐家人,“去告诉夫人,她可以不用出来陪客。”

    请客吃饭也有一点讲究,如果皇甫百龄是携带妻子前来赴宴,那苏翰贞的妻子也须出来相陪,如果皇甫百龄还携带女儿或者孙女的话,苏翰贞的女儿也要出来作陪,现在既然他们没带家眷,那苏翰贞的家眷也就不用作陪了。

    苏翰贞笑呵迎了出来,正好三人下了马车,无晋悄悄告诉祖父,这位中年人就是苏刺史,刺史亲自出迎,使皇甫百龄倍感荣耀,他连忙上前躬身施一礼,“小民皇甫百龄参见刺史大人。”

    皇甫百龄有上骑都尉的勋官,可以见官不拜,皇甫惟明是贡举士,更不用下拜,唯一需要下拜的是无晋,但这位不太懂大宁朝规矩,要他屈膝下跪,比打他还难受,其实上午县令张容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否则他可以治无晋‘不敬’之罪。

    苏翰贞是一个很随和之人,他回礼一笑,“现在是在我私人宅中,咱们不讲官场,我是主人,你们是客人,就这么简单。”

    “那恭敬不如从命了,苏大人,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皇甫百龄将惟明拉过来,笑着给他介绍:“这是无晋的兄长,我的次孙,今年刚刚考上了贡举士。”

    皇甫惟明连忙一躬到底,“学生惟明参见前辈。”

    他行的是学礼,不把苏翰贞当做刺史,而是当做儒门前辈,惟明听他的岳父提起过苏翰贞,贞业十四年的进士科状元,惟明对他充满了崇敬之情。

    苏翰贞见惟明长得和无晋有几分相像,方面大耳,两目炯炯有神,气质儒雅,举手投足间有种说不出大气之感,或许有共同语言,苏翰贞立刻喜欢上了这个晚辈。

    很好,祖孙三人,一个谦虚知礼、名望卓著;一个温文尔雅、胸怀锦绣;还有敢作敢为、智勇双全,苏翰贞便对他们有了八分得好感,连忙笑着做出一个请进的姿势,“在门口说话可不是待客之道,我备了几杯水酒,大家小酌,请吧!无晋,你就随意点,我不招呼你了。”

    一路寒暄,祖孙三人跟苏翰贞进了客堂,无晋走在最后,和他们相距约十几步,他牵线搭桥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下面就是祖父和大哥去唱主角了,他要低调一点。

    “三郎哥哥!”

    他身边忽然传来了猫叫般的声音,他左右寻找,只见一盆芍药花后闪出了一个娇小的身影,正是小萝莉伊妹儿,穿一身黄裙,无晋笑问:“你怎么躲在这里?”

    “娘不准我过来见你,给你!”

    苏伊将一样东西塞进他手中,便像一只小黄猫一样,慌慌张张从偏门跑进了内宅。

    借着一点灯光,无晋才发现她塞来的是一张叠好的小纸条,悄悄展开,只见纸条上写了一句话,‘明天午时一刻,在我家后门外见,不来就是大赖皮。’

    无晋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一个十岁的小萝莉居然写纸条约会自己了,这叫什么事?他却忘了,他自己也不过才十七岁。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二十三章 刺史家宴(二)

    第二十三章 刺史家宴(二)

    位置已经排好了,除了主人苏翰贞和三名客人外,还有苏翰贞的两个幕僚作陪,两人都姓杨,一个叫杨微,一个叫杨学艺,两人皆举人出身,都是白面书生,替苏翰贞整理文书,没有什么很强的能力,只是跟他好几年了,无晋在船上见过他俩,大家叫他们杨大和杨二。

    众人寒暄几句,分宾主入座,苏翰贞亲自给他们倒了一杯酒,大家连忙谦让说不敢当,皇甫百龄举杯敬向苏翰贞,“我孙子年少鲁莽,险些闯了大祸,多亏苏大人及时相助,我万分感激,这杯酒虽然难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我一定要敬苏大人一杯。”

    说完,他将酒一饮而尽,苏翰贞话不多,只微微一笑,也喝了一杯,他将空杯放在桌上,眼敏手捷的无晋拎起酒壶给他和祖父斟满了酒。

    苏翰贞指着无晋对皇甫百龄笑着说:“皇甫先生,你这个孙子可是大才啊!不仅武艺了得,而且胆大心细,才智极高,不仅大赚一笔钱,还让张县令抓不到把柄,无功而返,而且那个黄家主被他狠狠戏弄,让人解气,这是我来东海郡上任以来最高兴的一天,老先生,你这个孙子将来必成大器。”

    皇甫百龄捋须呵一笑,“苏大人太夸奖他了,他那些都是雕虫小技,其实上不了台面,真正能做大事的,还是我这个次孙。”

    他轻轻拍了拍惟明的肩膀,给他们介绍,“我这次孙第一年考中淮扬县秀才头名,第二年考中东海郡乡试解元,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又考中楚州贡举士第一名,连中三元,这可不简单啊!”

    皇甫百龄这番介绍让苏翰贞和两名幕僚一起动容,不仅是惟明连中三元,更难得是连续三年高中,一般人一定要隔几年,刻苦攻读后才能去考,因为秀才、举人、贡举士之间的考试难度相差太大,惟明一年考升一级,他们还没有听说过有这种先例。

    而州里的贡举士一般都极难考中,只有考上贡举士才有资格进京参加省试的进士科考试,而普通的乡试举人也能进京参加省试,但不能参加进士科,只能参加级别较低的明经科考试,就算做了官,最高也只能到五品,不像考上进士科,前途无量。

    所以朝廷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话,意思就是三十岁才考上明经,已经很老了,而五十岁考上进士,还算年轻。

    如果说苏翰贞看重无晋是他的机智和能力,那苏翰贞看重惟明就是他的才学了,苏翰贞连忙问:“那惟明准备几时进京参加省试?”

    不等惟明回答,皇甫百龄便接口笑着说:“我想先找点事给他做做,最好能进官衙,在底层做上一两年,积累一点为人处世的经验,再进京不迟。”

    皇甫百龄已经在暗示苏翰贞了,苏翰贞自然明白,便微微一笑:“不知皇甫老先生准备在哪里给惟明找事做?”

    “三十年前我曾在余杭郡做过几年刺史幕僚,我想去看看那里还有没有认识的旧友。”

    三十年前的关系还可能找得到吗?这明显就是一个托辞,苏翰贞轻抚长须笑道:“何必舍近求远,如果惟明贤侄不嫌弃,不妨来我郡衙做事,我正好手下缺人手。”

    皇甫百龄呵大笑,“那是最好不过了,惟明,你愿意为苏大人做事吗?”

    惟明拱手肃然行一礼,“为苏大人做事,是学生的荣幸。”

    这时,酒桌上的气氛顿时变成亲密起来,苏翰贞高兴,他成功拉拢了皇甫家族,皇甫百龄也高兴,皇甫家终于换了后台,他看出苏翰贞不是那种贪婪无度之人,甚至还比较清廉,而且刺史可比别驾有实权多了。

    “来,我再敬苏大人一杯,惟明,别傻坐在那里,你也敬敬大人啊!”

    酒宴散去了,皇甫百龄带着无晋告辞,苏翰贞兴致很好,把惟明特地留下,他要和惟明再谈谈学问上的事情。

    天色已经黑尽了,雨还在下,马车在雨雾中穿行,皇甫百龄兴致高涨,一路有说有笑,他忽然感到无晋似乎有些沉默,心念一转,便伸手按住了无晋的肩膀,凝视着他的眼睛说:“你这次为家族和苏刺史牵线,立下了大功,我心里明白,本来苏大人是想用你,你放心,我一定会补偿你,如果你愿意,你明天就可以执掌家族的进货之权。”

    无晋却摇摇头,淡淡一笑,“就算苏大人想用我,我也不会答应,大哥能得到苏大人的青睐,我也很高兴,这也是我牵线的目的,至于祖父的好意,我心领了,我暂时还不想在家族里做事。”

    皇甫百龄沉吟一下,便问他:“那……你想要什么?”

    无晋还是摇了摇头,“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只是有点担心。”

    “担心?”皇甫百龄微微一怔,“你担心什么?”

    “祖父应该想到的,皇甫渠!祖父投靠了苏刺史,他会善罢甘休吗?”

    皇甫百龄也沉默了,这是他不想去面对的一件事,但无晋还是把它拉到了面前,良久,皇甫百龄叹了口气,“这件事,我会让惟明找机会告诉苏大人,我相信苏大人不会袖手旁观。”

    无晋苦笑一声,“祖父,其实我担心的并不是皇甫渠要拿我们怎么样,我担心的是家族内部,可能会出现裂痕啊!”

    无晋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皇甫百龄带着他们两兄弟去刺史府赴宴之事,皇甫旭在下午时分便知道了,他从送拜帖的家人那里得到了消息。

    其实皇甫旭早在三天前便从后妻肖姬那里接到了皇甫渠的警告,警告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老老实实去参加户曹主事的竞争,皇甫旭这才知道父亲和皇甫渠已经谈崩了,而父亲压根就没有告诉他。

    今天是父亲去苏刺史家赴宴,皇甫旭便隐隐猜到,父亲恐怕是要改换门庭,投靠新任苏刺史了,这个猜测让皇甫旭又急又怕,其实他也不在意所谓的户曹主事竞争,他儿子的腿断了,这件事便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他是怕得罪皇甫渠,因为他和皇甫渠之间有过一次秘密交易,在三年前,他私自动用家族的八万两银子,通过皇甫渠在京城的关系,给大儿子皇甫琢器买了一个官,余杭郡海盐县县尉,这件事他做得极为隐秘,账目上也看不出。

    如果现在父亲要改投苏刺史,将皇甫渠惹恼,把他私自动用家族钱财为儿子买官一事说出来,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不仅父亲不饶他,家族所有人都不会饶他,八万两银子啊!这可是家族存放在京城的紧急事态储备银,谁都不准动用,却被他秘密挪用了。

    更要命是,他是被京城的贵族给坑了,八万两银子花得太冤枉,他上了一个大当,让他无颜面对家族,这件事便成为他握在皇甫渠手中的把柄。

    皇甫旭心烦意乱,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怎么办?现在该怎么应对?

    “老爷,你好像有心事啊!”

    门帘一挑,露出了肖姬那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庞,监视皇甫旭的一举一动,是皇甫渠交给她的职责。

    “我没什么事!你不要老盯着我,忙你的事去吧!”皇甫旭极不耐烦道。

    肖姬有些愣住了,皇甫旭还从来不敢用这种口气给她说过话,不对!一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老爷,我奉劝你一句,有什么事就尽早去和县公商量,前天县公警告你的事,你至今还没有答复,县公有些生气了,叫你去一趟呢!”

    皇甫旭抱头坐下,心中痛苦万分,两边都在逼他,他该怎么办?

    “老爷,县公让你去一趟!”肖姬不放过他,又一次冷冷催催促:“你听见我说话没有?”

    “你这个贱女人……”

    皇甫旭恨得跳了起来,可当他看见肖姬冰冷凌厉的眼光,他就像被泄了气的皮球,又颓然坐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无奈地说:“我去!我去就是了。”

    时间大约是皇甫百龄从刺史府告别的当口,在皇甫渠的小客房中,这位东海郡的第三号人物正恶狠狠地盯着皇甫旭,皇甫旭带来一个令他怒火中烧的消息,皇甫百龄可能投靠新任刺史苏翰贞了。

    皇甫渠是东海郡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官职并不高,出任东海郡别驾,这是仅次于刺史、长史的官职,但别驾是虚职,没有什么权力,所以他在东海郡的实权甚至还比不上一个县丞。

    皇甫渠无疑是宗室,但这也并不稀罕,当摆小摊、卖豆腐的小贩也姓皇甫时,宗室就像要烂在地里的白菜,几分钱一斤都没人要,但有了爵位的宗室就非同一般,就像同样是大白菜,一个摆在田间地头,一个摆在顶级超市的橱窗里,镀了一层爵位的光泽就身价百倍了。

    皇甫渠正是拥有东海郡独一无二的爵位光环:楚阳县公,县公这个爵位在大宁王朝十二级爵位中排名第六,次于亲王、郡王、嗣王、国公、郡公。

    爵位因为不轻易授人而稀缺,整个大宁王朝,拥有爵位的人不超过五百人,绝大部分都是宗室,而在东海郡,除了皇甫渠外,就只有齐瑞福商行的老家主因三代皆是纳税大户而得封县男爵,但县男爵远远不能和县公相比。

    皇甫渠又是唯一拥有爵位的官员,因此他的官衔虽排第三,实权更是排在后面,但他在东海郡的地位却因有爵位而排名第一,不容轻视。

    而且皇甫渠之所以在东海郡傲慢、张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有后台,他的后台是敦煌郡王皇甫逸表,此人是宗正寺卿,是大宁王朝的皇叔,皇甫旭给长子买官,大部分银子就是落进了这位皇叔的腰包。

    “你父亲真让我失望啊!竟然背叛了我。”

    皇甫旭一阵心惊胆战,他嗫嚅着低声说:“我觉得这事不能怪我父亲,他是老糊涂了,这或许和我一个侄儿有关系。”

    “你的侄儿,是谁?”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二十四章 罗家秀才要入股

    第二十四章 罗家秀才要入股

    “他是我大哥的次子,名字叫做皇甫无晋。”

    “皇甫无晋!这个名字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皇甫渠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其实他前几天见过一次,但他不知道那个坏了他大事的年轻人就是皇甫无晋,他摇摇头,他显然并不赞成皇甫旭的推断,一个无名庶孙,他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县公应该知道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博彩一事吧!”

    “嗯!我听说了,今天上午苏刺史和张县令为这个博彩还斗了一场,张县令落荒而逃,听说很精彩,可惜我不在场。”

    说到这,皇甫渠忽然反应过来了,他有些不可思议地盯着皇甫旭,“你的意思是说,这几天的博彩和你这个侄儿皇甫无晋有关?”

    “何止是有关,博彩就是他一手策划,今天上午,他不仅把张县令弄得灰头土脸,还把黄四郎打得跟狗一样,可叹我还以为这是老五策划,今天我才知道,其实和老五一点关系没有,都是这个无晋所为,看得出他和苏刺史有特殊关系,所以我怀疑父亲也是被他怂恿才投靠了苏刺史。”

    皇甫渠背着手走了几步,他忽然眉头一皱问:“此人多大了?我是说你这个侄子。”

    “他年纪不大,只有十七岁,离家七年……”

    “十七岁,哼!毛都没长全吧!”

    皇甫渠冷笑一声,他不满地瞥了皇甫旭一眼,一个十七岁的小屁孩他居然好意思拿出来说事,以为自己就是那么容易糊弄吗?

    “皇甫老弟,就算是你说的,你父亲是老糊涂了,我可以不跟他计较,但我希望你没有糊涂。”

    “是!是!县公放心,我绝对没有糊涂,只要我还能做主,东海皇甫氏一定紧跟县公。”

    “嗯!”

    皇甫渠对他的表态还比较满意,他点点头又问:“你还有别的事吗?”

    “没有了。”

    皇甫旭见时辰很晚了,便站起身道:“那我就不打扰县公休息,告退了。”

    “好吧!回去好好想一想,尤其要替你的长子的前途多想一想。”

    等皇甫旭走远了,皇甫渠眼中渐渐露出了凶光,东海皇甫氏的尾巴翘得太高了,一定好好要收拾他们一顿,让他们老实下来,现在是需要动用自己秘密武器的时候了。

    不光皇甫氏,那个新来的苏翰贞也不上道,居然不打听打听东海郡的势力格局,便请皇甫家吃饭,这也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

    沉思了片刻,皇甫渠忽然一招手,进来一名下人,“请县公吩咐?”

    “你先去一趟皇甫家,找到肖姬,告诉她,我很想要上次她说的那件东西,让她今明两天务必给我弄到手。”

    停一下,皇甫渠又吩咐道:“然后再去一趟郡衙的曹主事家,告诉他,就说是我的吩咐,让他明天找个机会给苏刺史讲一讲东海郡六大家族的后台背景。”

    “是!卑职这就去。”

    皇甫渠负手望着天花板,他喃喃自言自语:“苏翰贞,我就不信,你真会为了一个东海皇甫家与我为敌?”

    无晋陪祖父回了族府,随即便赶去了五叔皇甫贵的新宅,皇甫贵的新宅位于城南栖凤桥,占地约一亩半,前后两进,十几间瓦房,前面还有个座小院,八成新,是皇甫贵在半年前用两百两银子买下。

    新宅本来是想买给小儿子成婚用,但昨天皇甫贵和二哥皇甫旭翻脸,被革去当铺掌柜之职,并被赶出了皇甫府宅,他索性便搬进新宅。

    皇甫贵新宅的客堂内灯火通明,笑声阵阵,众人正聚在一起商量开当铺之事。

    大家坐在圆桌前,无晋、五叔皇甫贵和儿子仲勇,还有当铺的两个伙计老七和黑猪,他们也被一起开除了,另外还有一人,便是司仪罗秀才。

    罗秀才今年四十岁,本名叫罗明,可以称得上是皇甫贵的尿布朋友,两岁起他们就在一起玩泥巴,他父亲是皇甫家的账房,望子成龙,从小把儿子送进皇甫家私塾读书,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高中进士,让他也能做一做县令老太爷的梦。

    只可惜他儿子不是读书的料,从十八岁开始考秀才,一直考到二十八岁,连秀才的影子都没看见,被别人戏称为罗秀才,再加上罗秀才嗜酒如命,使家道渐渐败落,罗父怒其不争,在伤心绝望中病逝了。

    罗秀才虽然读书不行,但他却有另一种天赋,那就是巧言善辩、非常能察言观色,善于照应场面,而且很能打听消息,朋友多,消息广,但罗秀才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嗜酒如命,不仅把父亲留下的一点财产喝个精光,还把自己的老婆拿去换酒,尽管后来悔悟,在朋友的帮助下把老婆赎回来,但他的名声却因此臭了,没人敢用他。

    他只得到处给人打零工,红白喜事去帮忙应酬,赚一点小钱度日。

    这次无晋办博彩,他做司仪,可以说博彩最后能成功,他的功劳极大,无晋也慷慨地给了他五百两银子的报酬,但罗秀才却有了想法,通过这次博彩,他觉得跟无晋做事,自己总有一天会有出头之时。

    皇甫贵今天晚上喝了点酒,满脸通红,他兴奋地对众人道:“新当铺的地址我早就想好了,就选在城东八仙桥,那里是维扬三大繁华地之一,又靠近东门,离码头很近,不仅可以做海商生意,而且还可以做码头工人的生意……”

    话没说完,他儿子仲勇便打断了他,“爹,做码头工人的生意有什么意思,那帮人又穷又苦,能赚什么钱?”

    皇甫贵被儿子打断兴致,便随手抽他一记头皮,骂他:“小屁孩多嘴什么,这里没你事,去帮你娘收拾东西去。”

    无晋也笑着接口说:“五叔,我倒觉得仲勇说得不错,当铺做码头工人的生意是不是太低档了一点。”

    “咳!无晋,这你就不懂了,八仙桥可是维扬县的三大风水宝地,能在这一带找到店铺,闭着眼睛都能赚钱,再说当铺其实不分高低,只看口碑,别看码头工人虽穷,但人数众多,可以做量的生意,这次做博彩不就这样,一个人赚五十文是不多,但一万人就能赚五百两银子,而且客人多了就容易出口碑,比如一个外乡有钱人刚下船,在码头上打听,伙计,附近有没有好一点的当铺?伙计就会说,有啊!那边八仙桥就有一家,童叟不欺,你们看看,生意不就来了吗?”

    皇甫贵风趣地介绍,引来众人一阵大笑,无晋也不由点点头,五叔说得有几分道理,他既然是当铺行家,自己这个外行就不要多管了,他又笑问:“那店铺有没有现成的?最好也是当铺,我们能直接盘下。”

    “正好有一家!”

    罗秀才把话头接了过去,笑道:“八仙桥南面有一家关记当铺,听说关东主的老爷子上个月在老家病逝了,他为人孝道,要回老家平江县守孝三年,租期还有一年,他就在转让铺子,我们可以去看看。”

    无晋听他用‘我们’两个字,不由愣了一下,皇甫贵心知肚明,便拉了无晋一把,两人找个借口去了后房。

    “五叔,你是想雇罗秀才吗?”无晋已经大致猜到了一二。

    皇甫贵叹了口气,“罗秀才和我关系极好,他上门求我,想跟我们继续干下去,他想把那五百两银子用来投份子,不知你答不答应?”

    其实无晋也很看重罗秀才,罗秀才这种人在古代属于帮闲陪侍,他们不是栋梁之才,撑不起经营大局,也当不了‘柴火’,干不得实实在在的事务,但他们在奉陪富人们吃喝玩乐的场面应酬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们,富人们就玩不起劲、玩不出味道,气氛也烘托不起来。

    这种人,一般人或许瞧不起,但无晋来自后世,他却知道,在后世这种人被称为‘公关’,不管在商场还是官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这次博彩便看出来了,罗秀才极善于烘托气氛,鼓动大家买彩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嘲,这样的人才愿意跟自己干,无晋当然是愿意的。

    “五叔,你的意思呢?”

    皇甫贵摇摇头,“他来做伙计,我已经答应了,但投钱入份子的事情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皇甫贵没有立即答应罗秀才入伙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出在那个中大奖的张包子身上,那张包子是皇甫贵的朋友,交情非常好,他愿意当这个大奖媒子。

    但问题是,在大奖上做手脚这件事是皇甫贵私下所为,无晋一点也不知情,这件事皇甫贵也知道是自己做得鲁莽,事后他向无晋道歉,无晋却不在意,只是提醒他,这件事万万不能大意,一旦被人揭发,县令张容绝对饶不过他们。

    皇甫贵尽管十分肉疼,但他也明白这件事一旦被揭穿的严重后果,他便和张包子签了中奖契约,并找居间签字,当场交割一千两银子,就当是他真中了奖。

    所以,有这个张包子的教训后,皇甫贵不敢擅自答应罗秀才的入伙请求了,他要先和无晋商量才能决定。

    其实无晋在后世做生意也是一样,为笼络手下的得力干将,他也会让出一两个点,让手下共享利润,但一般都是观察两三年后才给,像罗秀才这种一进门就送干股,一般无晋都不会答应,宁可开的工资高一点,不过他看出五叔很想给罗秀才份子,既然五叔有心,他便不好说什么了。

    无晋便笑了笑说:“我没有问题,五叔决定好了。”

    皇甫贵大喜,连忙解释:“我们的份子各占五成,罗秀才入伙,就从我的份子中让半成给他,这样我就是四成五,绝不影响你的份子。”

    无晋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才答应,这点人情世故皇甫贵心知肚明,他也知道做生意最忌讳胡乱拉人入伙,他觉得有必要再给无晋讲一讲他答应罗秀才入伙的原因。

    皇甫贵叹了口气,给无晋说了一段往事,“我之所以答应罗秀才入伙,是因为他父亲对我有大恩,我十七岁那年认识一个京城来的商人,他说他手头紧,想把一件古董卖给我,原价三千两银子,他只卖五百两,我发财心切,便偷了家族的五百两银子买下了古董,后来才知道古董是假的,最多值五两银子,那商人也找不到了,我急得差点上吊,要知道,偷家族的钱是会被赶出家族,我这一辈子就完了,后来是罗秀才的父亲把这件事替我扛下来了,说是他算错帐,他是皇甫家的帐房,也因此被皇甫家革职……”

    说到这里,皇甫贵眼睛有点红了,他用胖胖的手揉了一下眼角,又继续说:“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中,罗秀才父亲去世后,他家的生活着实变得窘迫,连房子都是借住在亲戚家,罗秀才没本事,又好酒,欠了一屁股债,家里有一儿一女,全靠他老婆给别人洗衣挣点钱养家糊口,我就想借这次机会报答他父亲的恩情,所以他的五百两银子我也不要,给他老婆还债买房子,我让半成份子给他,然后让他去给我卖死当品,我每个月再开他点工钱,这样他家的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他父亲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无晋默默地点了点头,五叔虽然有点市侩,有时候也好占点小便宜,但他却是个很重情义之人,从罗秀才这件事上便可以看出来,还有一些细节,比如他回来那天,五叔其实已经悄悄找祖父给自己谋差事了,还有他的两个伙计,虽然平时骂骂咧咧,但真出了事,他却不会把两个伙计丢掉,这些他都能感受到五叔的心地善良。

    想到这,无晋挠挠后脑勺笑道:“这件事五叔就看着办吧!我才懒得管,反正明天我没什么事,可以顺便和你们一起去看看店铺。”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二十五章 皇甫县公的报复

    第二十五章 皇甫县公的报复

    次日清晨,无晋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了,映入他眼帘的是一顶海蓝色的纱帐,他只觉头一阵疼痛,或许是昨晚酒有点喝多了。

    无晋住的地方皇甫府宅内位于大门附近,稍微有点偏僻,但十分清静,房间也不错,宽敞明亮,各种家居用品一应俱全,而且是独住,这在皇甫家族只有嫡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砰!砰!”

    有人在敲门了,无晋一骨碌翻身坐起,“谁啊!”

    “是我!刘管家。”

    “是刘叔啊!稍等。”

    无晋迅速穿了一件外袍,将门打开了,外面果然站着刘管家,他脸色有些严肃,“无晋,太老爷叫你去呢!在内堂,你快点吧!”

    “出什么事了?”

    “你别问了,去了就知道了,就等你了。”

    刘管家匆匆?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