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族 > 皇族第1部分阅读

皇族第1部分阅读

    《皇族》

    作者:高月

    内容简介:    他,地位卑微的庶子,身世神秘的少年,十年商战的强者,淡泊名利的懒人。    前世孑然一身,无所依傍;今生名门皇族,娇妻满堂。    王朝风云,五龙夺嫡,朝堂争斗,诡异惊心,他一介懒人,又该何去何从?    ————————————    历史写手高月自《大唐》《名门》《天下》后的又一精彩大作,高月五年不断更的人品保证,本书必然精彩依旧。

    皇族全集下载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一章 东海少年郎

    第一章 东海少年郎(本章免费)

    贞业二十九年正月初五,大雪弥漫京城,雍京城内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大宁王朝的皇后病重三月,已经到了最后弥留之际。

    夜渐渐深了,天空的雪也越下越大,寒冷刺骨的雪片被疾风吹成了长长的细线,漫天飞舞。

    一名骑马人飞奔而至,在风雪中疾奔,马蹄声惊破了寂静的夜空,骑马人头戴斗笠,身披黑袍,斗笠下的双目中充满了激动和焦急,他奔至一座府邸前,连滚带爬地翻身下马,向台阶上冲去。

    ‘砰!砰!’敲门声响了。

    “谁啊!”

    门房很不耐烦,将侧门上的小窗开了一条缝,看了看敲门者,他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速禀报申国舅,就说宫中急报……”来人声音十分尖细,在深夜中显得异常刺耳。

    “啊!”门房吓了一大跳,连忙开了门,黑衣人一闪而入,低声问门房,“申国舅睡了吗?”

    “刚刚睡下,但他有过吩咐,说若宫中有事,要立即叫醒他。”

    “正是宫中大事!”

    “原来真是……快跟我来。”

    房间的灯点亮了,身材高胖,双眼浮肿如金鱼一般的申国舅坐到了太师椅上,虽然他刚刚入睡不久,但心中的期盼使他困意顿消,他在期待着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到来。

    申国舅年近四十岁,官拜户部尚书,他是申贵妃的亲兄,是朝廷极具权势的外戚之一,这几天,他一直在等待杨皇后的消息,若杨皇后殡天,那他的妹妹就将继皇后位,母仪天下。

    管家带着黑衣人匆匆走进房内,黑衣人的斗笠已经摘掉,明亮的光线下,此人颌下无须,喉结退化,明显是一名宦官,他此刻也激动异常,上前两步便跪了下来,“国舅大人,杨皇后半个时辰前已经殡天!”

    尽管在意料之中,但申国舅还是长长松了一口气,重重地倒在椅背上,眼睛里闪烁着无比的喜悦,杨皇后死了,那么,他申家的时代终于要来临吗?

    他忽然想起一事,眉头皱成了川字型,“王公公,娘娘可有话交代?”

    宦官点点头,“有!娘娘有两件事,交代国舅务必去完成。”

    “你说,什么事?”

    “第一件事是楚王殿下要尽快开府,娘娘说这件事很重要,只有开了府,楚王殿下才有机会取代东宫。”

    楚王就是申贵妃的儿子,上个月刚满十二岁,现在还和母亲住在一起,按照大宁王朝礼制,亲王十四岁时才能独立建府,但申贵妃已经等不及了。

    楚王独立开府之事,虽然有点难办,但申国舅还是点头应允了。

    “这件事我会请宗正寺务必办妥,第二件事是什么?”

    “第二件事就是新任东海郡刺史一事,娘娘说这关系到我们财力,请国舅一定要拿下东海刺史之位。”

    申国舅却没有吭声,拿下东海刺史不是那么容易,东海郡是大宁王朝的财政重地,现任刺史将调任豫章郡,刺史之位即将空缺,现在几方势力都在激烈争夺此位,以太子推荐的东宫善赞大夫苏翰贞呼声最高,而他推荐的礼部郎中关寂就略显资历不足。

    此外还有张相国推荐的人选,以及齐王和赵王也在暗中角力,要想拿下这个关键的位子,恐怕光凭他的努力还不够,还得要贵妃吹一吹枕边风。

    “第二件事我会尽力而为,但也要请娘娘在皇上枕边助我一臂之力。”

    清晨,天气晴朗,天边淡淡地飘着几朵白云,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远远的,就在这平静的沉睡般的海面上,随风驶来一条大海船。

    这是一艘三千石海船,长二十余丈,是近海常见的六桅载客座船,海船极为宽大,船楼共分为三层,二层和三层都被客人包下,船顶插着一面紫色的三角官旗,船上的客人是前去东海郡赴任的新任刺史。

    海风强劲,将旗幡吹得猎猎作响,此时,在三楼的船头负手站着一名中年男子,头戴纱帽,穿一身素白袍,胸前飘着三缕长须,颇有儒雅之风,他便是东海郡的新任刺史苏翰贞,眼看就要到赴任之地了,他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不安。

    苏翰贞是齐州东莱郡人氏,名门望族,十五年前考中了进士,被分到东宫陪太子读书,一步步做到了正五品的东宫左赞善大夫,这次他被任命为东海郡刺史,是第一次外放为官。

    他从雍京出发,先回东莱郡家祠拜祭了先祖,直接从那里坐海船前去赴任,行程已过了半个月,眼看明天就要到东海郡了。

    苏翰贞望着前方海天一线,他眼中并没有到任的激动,反而有一丝淡淡的忧忡,临行前太子对他说的一番话放佛还萦绕在耳边。

    苏翰贞非常清楚自己出任东海郡刺史所肩负的重担,自从太子生母杨皇后在三个月前病逝,太子的地位就变得不那么牢固了。

    尤其申贵妃被册封为皇后,朝中换太子的呼声日趋高涨,圣上也异常喜欢申皇后所生的楚王,他不止一次在朝中公开说过,楚王与朕神似,最适合继承大统。

    而野心勃勃的几个亲王也在后面蠢蠢欲动,企图染指东宫,太子所受压力可想而知。

    这次为了让苏翰贞出任东海郡,太子不惜搬出了早已不问俗世的敬安皇太后,才在最后关头战胜了申国舅推荐的人选,赢得了东海郡刺史的举荐权。

    东海郡,尤其是郡治维扬县,两百年来一直便是大宁王朝商业最繁华的城市,天下财富有十,维扬独占三分。

    这一块巨大的肥肉,朝中各大势力皆盯着东海郡,为争夺东海郡刺史之位,各方势力在背后足足较量了三个月,最后以太子的胜出而告终。

    没有人会轻易放弃,苏翰贞心里很清楚,他此去东海赴任,才是较量的刚刚开始。

    海风很大,苏翰贞感到了一丝凉意,便转身要回船舱,就在这时,他忽然看见一个纤细的身影,偷偷摸摸地向后船走去,手中还拿着一只小袋子。

    “这个死丫头,现在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去听故事。”

    苏翰贞笑着摇了摇头,便顺着船梯向楼下走去。

    眼看就要到东海郡,船上的人变得异常兴奋起来,一群船员坐在船尾处讨论到岸后的去处,一名大胡子船员声如洪钟,满船都听见他爽朗的大笑声。

    “……终于要到岸了,到岸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百汇酒楼大吃一顿,然后到百花楼美美地睡上一觉,百花楼啊!老子做梦都是一片白花花。”

    “洪老大,别乱说话,船上有官眷呢!”另一名船员急忙低声制止。

    大胡子船员吓得一咋舌,不敢吭声了,这时旁边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洪大叔,百花楼是什么好地方?”

    众人回头,只见旁边站着一名小女孩,穿着一身水绫绿罗裙,海上风大,又披了一件短襦,她年纪不过十岁出头,身量未足,略显单薄,一根名贵的玉簪穿过乌黑的辫子,她皮肤白里透红,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鼻子乖巧,嘴唇饱满红润,年纪虽稚,却已是十足的美人胎子,她手中捏着一只蓝绸小包,笑吟吟地看着众船员。

    众船员见她突然出现,皆吓得站了起来,那大胡子船员挠挠后脑勺,尴尬地解释道:“百花楼是一家客栈,每次在淮扬县上岸,我都去那里歇脚睡觉。”

    小女孩抿嘴一笑,脸上出现两个甜甜的酒窝,“哦!原来是客栈,客栈有什么好的,又脏又乱,看来大叔在在船上呆腻了。”

    “对!对!实在是呆腻了。”

    众船员纷纷应和,大胡子船员向上瞟了一眼,挠头笑道:“小姐是来找无晋吧!”

    “是啊!三郎哥哥在哪里?”

    “那小子在桅杆上睡觉呢!”

    大胡子船员扯着破锣嗓子对桅杆上大喊:“无晋,苏家小姐找你讲故事了,快点下来吧!”

    只听桅杆顶上传来一个懒洋洋的声音,“马上就要到岸了,还要讲什么故事?”

    大胡子船员无奈地对小姑娘耸了耸肩膀,表示他也没有办法,小姑娘走到桅杆前,仰起白玉般的小脸,脆声声喊道:“三郎哥哥,我不是来听故事,我带了礼物给你。”

    她话音刚落,只见从桅杆上轻轻巧巧跳下一人,虽然身材很高大,但模样儿却是一名少年郎。

    他穿一身对襟短衫,赤着双膀,膀子晒成了古铜色,肌肉极为健壮发达,年纪也就十六七岁的模样。

    他的眉眼长得非常有特色,眼睛细长,眉毛秀美,眉尾尤其长,飞挑入双鬓,颇有一点后世京剧脸谱的效果,但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眼睛里那种懒散的神情。

    应该说他是两个人的合体,一个人是来自后世,名叫赵陶,是一名独立广告策划人,他去海外渡假的途中,所乘飞机遭遇雷电风暴袭击,飞机坠入茫茫大海,只有他灵魂不散,便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历史朝代。

    而另一个人便是这具身躯的原主人,是东海皇甫氏的子弟,叫皇甫无晋,小名三郎,今年只有十七岁,他在十岁时闯了大祸,祖父盛怒之下把他送去齐州故友那里严加管教,罚他七年内不准回家。

    半年前,皇甫无晋在海上遭遇到了雷电风暴,在电闪雷鸣、风暴交加中,海船被从天而降的巨大物体砸碎,全船皆亡,赵陶的灵魂却附身在了皇甫无晋身上,使他重获新生。

    更奇妙的是,赵陶也保留了部分皇甫无晋的记忆,使他知道自己是谁,家在哪里?

    他一伸手,笑嘻道:“什么礼物?先拿给我瞧瞧!”

    小姑娘名叫苏伊,她父亲便是新任东海郡刺史苏翰贞,苏翰贞虽是一郡刺史,但他性子随和,平易近人,平时无事也常来和船员们聊聊各地风土人情,小女儿苏伊便是跟着父亲一起和船员聊天时认识了无晋。

    一次行船无聊,无晋给船员们讲一段天龙八部的故事,却没想到把小姑娘苏伊吸引住了,从此天天来缠着他讲故事。

    苏伊伸出一根白嫩嫩地小手指,刮着脸庞笑他,“听见有礼物就下来了,三郎哥哥羞不羞啊?”

    “你把礼物给我,我就给你讲小龙女的结局,最后有没有和杨过在一起。”

    “好呀!”

    苏伊欢喜得拍掌,她把手中的蓝绸小包递给他,“三郎哥哥不是一直想要个袋子吗?这是我偷偷缝的。”

    她的手忽然一缩,小脸红了,眼中露出一丝扭捏,“缝得不好,你可别笑话我。”

    无晋听说是她的手艺,便好奇地接过来,心里却忍不住笑了,只见蓝绸小包的针脚缝得歪歪扭扭,边上还绣了一朵小花。

    “你……喜欢吗?”苏伊怯生生看着他,大眼睛一眨一眨,分明带着一丝期盼。

    “缝得蛮结实嘛!不错,我很喜欢。”

    “真的吗?”

    无晋知道,对小姑娘要多哄一哄,说几句好听话,又不用纳税。

    他指着包上的小花笑道:“当然是真的,你这朵小花绣得最好,就像画龙点睛一样。”

    苏伊欢喜得笑逐颜开,一双大眼睛笑成了弯月形。

    “嗯!”

    她背着手摇头晃脑,有些得意洋洋,“你若喜欢,我下次再给你绣一个,不过呢!我可是有条件的,下次还要给我讲故事。”

    “一定!一定!”

    无晋打了个哈欠,下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我不要等下次了,现在就要说,要说!”

    苏伊撅起小嘴,拉着无忌的胳膊连连撒娇:“三郎哥哥,礼物给你了,你就再给我讲一点吧!蓉儿最后有没有嫁给靖哥哥;张无忌娶了赵敏,那周芷若怎么办?阿紫眼睛瞎了,乔峰会照顾她一生吗?这些你都没告诉我,你就给我说说吧!”

    “伊儿!又在胡闹了。”

    身后忽然传来了刺史苏翰贞的声音,船员们纷纷站了起来,苏伊吓得一吐舌头,也连忙放开了无晋的手。

    “爹爹,你怎么来了?”

    “马上要到岸了,你娘正在收拾东西,快去看看吧!你一路上买的那些零碎,可别被你娘扔了。”

    苏伊惊叫一声,那些东西可是她的宝贝,她也顾不上听故事了,慌慌张张向自己船舱跑去……

    船员们也不敢偷懒,纷纷到前面干活去了,苏翰贞走上前对无晋微微一笑,“听船东说,你到维扬县后也要下船,是吗?”

    无晋虽然名义上是十七岁,但他的后世却已是三十岁,又在商场中打拼了近十年,早炼成了人精,这苏翰贞是东海郡刺史,虽然态度和蔼,没有一点高官架子,但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和他称兄道弟。

    下跪见礼没有必要,但态度上必须保持恭敬,无晋躬身行一礼,“回禀苏刺史,小民就是维扬县人,离家七年,也该回家了。”

    “嗯!”

    苏翰贞点点头,他很满意无晋谦虚的态度,这段时间他给自己女儿讲了不少故事,解除她旅途的无聊,作为父亲,作为一郡父母官的身份,他可不能一笑了之。

    苏翰贞取出一张名帖递给了他,笑道:“若有什么为难之事,不妨来找我。”

    无晋接过名帖,见名帖简洁雅致,用墨笔写着‘东海郡刺史苏翰贞’,字迹飘逸俊秀,这就是后世的名片了,相当于一个新任市长递名片给自己。

    无晋当然知道它的意义,说它有用,它或许一钱不值,说它无用,说不定它又会在关键时帮助自己,这就要看递名片的是什么人了,俗话说‘看女如看父’,只要看苏伊这个小丫头,便可知道这个苏翰贞官品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收下了名帖,连忙抱拳回礼,“多谢大人厚爱!”

    苏翰贞一笑,背着手走了。

    上午时分,维扬县码头上喧嚣热闹,人来人往,在东面的迎宾亭内站着二十几名东海郡地方官员,来迎接新任东海郡刺史苏翰贞。

    官员和衙役们的身后还聚满了百余名各界地方名流,以及舞狮队、乐舞歌姬等等助兴的表演者,礼物已经摆下,排场也已做足,就等苏刺史到来。

    “你们快看!苏刺史的船到了。”一名官员指着远方一艘大船大喊起来。

    只见大船上插着一杆紫色官旗,随风飘扬,说明船上有四品以上的高官,码头迎接的官员们顿时激动起来,一起向渡台走去,码头上鼓乐声响起,一队舞狮者上下翻腾,气氛极为热闹。

    缓缓靠岸的大船正是新任东海郡刺史苏翰贞的座船,行程数千里,历时半个月,座船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船头上站满了准备下船的人,苏翰贞负手站在船头第一个,后面跟着家眷,以及他的几个幕僚,还有丫鬟仆人和几名轿夫,足有二十几人。

    小萝莉苏伊跟母亲坐在轿子里,她的目光却透过轿帘四处寻找,忽然,她找到了,只见三郎哥哥拎着一口木箱子,也准备下船。

    到达维扬县,皇甫无晋也就结束了他的船员生涯,准备上岸找他的大哥去了,他在这个世界无亲无故,好在他所附身的这个皇甫无晋家就在维扬县,有个胞兄,也就是他的家,他的亲人了。

    无晋的目光在凝视一棵大榕树,就在码头不远,榕树高约百丈,历经了千万年沧桑,依旧郁郁葱葱,如巨伞遮天,这应该就是维扬县外的树王了,据说已经一千二百岁。

    手心忽然一热,一只滑腻的小手已悄然入掌,原来是苏伊偷偷溜来了,她摇摇无晋的手,撅起了红嘟的小嘴,“三郎哥哥,你可答应过的,要来给我继续讲故事,你只给我讲完一个大闹天宫的故事,别的都没讲完,小龙女和杨过的故事,还有阿紫最后怎么样了,你都只讲了一半,吊人家胃口,你可别忘了啊!”

    虽然无晋一路给小姑娘讲故事有点头大,但现在真要分别,他倒也有点念念不舍了,这个小姑娘聪明可爱,他很喜欢。

    无晋被她滑腻柔软的小手牵着,心中不由对她生出几分爱怜,便笑道:“三郎哥哥说话算话,等有时间,一定来给你讲故事,三郎哥哥有一肚子的好故事,保证让你听个够。”

    苏伊欢喜得脸上都笑开了花,她伸出一根白嫩嫩的小手指,歪着头调皮地眨了眨眼,“那好,我们拉勾保证!”

    无晋也伸出小手指勾住了她嫩葱般的小手指笑道:“是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赖吗?”

    苏伊眼睛一亮,这种新鲜的保证词她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呢?她抿着小嘴,嫣然一笑,“好呀!我们就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赖哦!”

    “小姐!”

    丫鬟伴月快步走了过来,拉住苏伊埋怨她,“我到处找你,夫人都生气了,叫你快回去。”

    “你们真是烦死了,一点时间都不给我,我总要和朋友道别一下呀!”

    “已经下船了,大家就在等你,快走吧!”

    丫鬟伴月不理睬无晋,拉着苏伊便走,苏伊一步三回头,眼睛里充满了留恋和不舍。

    船开始慢慢靠岸了,只听岸边敲锣打鼓,热闹非常,一名从事跑上前高声问:“请问,这可是苏刺史的座船?”

    幕僚杨二在船头答道:“这正是我家苏刺史的座船,请问来者何人?”

    “请转告苏大人,东海郡各位主官特来迎接刺史大人。”

    苏翰贞就在身后不远,他都听见了,不由捋须呵一笑,对众人吩咐道:“下船吧!”

    他乘坐第一顶轿子下船去了,第二顶轿子也跟了上去,就是苏伊和她的母亲。

    无晋看见苏伊拉开轿帘一角向自己挥手告别,便笑着向她勾了勾小指头,苏伊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顿时一亮,也向他勾了勾小指头,刚才还一脸沮丧,现在变得神彩飞扬起来。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二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

    第二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本章免费)

    东海郡隶属于楚州,下辖五县,维扬、平江、暨阳、华亭、平湖,其中以维扬县最大,维扬县排名天下十大雄县第五,为东海郡郡治,城池周长六十里,户籍二十余万,有百万常住人口,还有近五十万从帝国各地来此谋生的商人和流民。

    无晋拎着箱子走进了县城,一进城门,一股喧嚣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大街上人来人往,格外热闹。

    有身材矮小,头戴斗笠,身着麻衣的扶桑国人;有头戴高帽、脸部扁圆,明明是弹丸小国却总自以为是大国的高丽国人;还有不分男女都梳着小辫,身穿窄袖皮衣、下穿灯笼裤,皮肤黝黑的西域贵霜国人,甚至还有来自西大陆罗翰帝国的商人,他们碧眼高鼻,颇为显眼。

    当然,最多还是本国的商人,男人喜欢穿白色或者青色锦袍,束腰带,脚踏乌皮靴,头戴纱帽或者幞头,而女人衣着色彩绚丽,上着窄袖短衫、肩披红帛,下著各色长裙,红、紫、黄、绿争艳斗妍,长裙大多系在腋下,显得身材秀丽而修长。

    大宁王朝立国已有三百年,尽管已经走向衰弱,但胸襟宽广的汉民族始终傲立于天下,为天下各国所景仰。

    无晋一路打听,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他四处张望,别人告诉他皇甫府就在这附近了,可是这一带大宅重重,却不知皇甫府在哪里?他四周看了一圈,见一个老妇人正坐在一家店铺门前绣锦,便上前躬身笑着作揖,“大娘,请问皇甫家的府第在哪里?”

    老妇人见他知礼,心中喜欢,便笑眯眯地用针指了一下一里外的一座大宅,“你看,那不就是吗?”

    “多谢大娘!”

    无晋行了一礼,转身要走,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了惊讶的声音,“你……你是无晋吗?”

    无晋一回头,只见他身后一丈外站着一名中年男子,胖脸滚圆,肚子滚圆,一双眯缝小眼,小眼睛中充满了惊喜,他快步走上前,上下打量无晋,“真是无晋啊!你不认识我了吗?”

    无晋挠挠后脑勺,好像有点印象,但想不起来了,他哪里还记得自己所附身的这个傻大个到底有多少族人?他只记得父母早亡,是胞兄把自己带大,七年前被祖父交给一个酒鬼老道,带到齐地学武去了,其他的都隐隐有点印象,但就是想不起,俨如雾里看花般模糊。

    中年男子暗暗叹息一声,果然还是二傻,这么多年了,一点都没变,“你忘了吗?我是你五叔啊!”

    “你是……五叔?”

    “是我!是我!”

    五叔见他终于认出了自己,立刻亲热地拍着他的胳膊,“呵!都长成小伙子了,七年前你十岁,个头还只齐我的眉毛,现在都比我高一个头了,长得这么健壮,你仲勇堂兄瘦得像棵豆芽一样。”

    五叔叫皇甫贵,是无晋的族叔,无晋心中暖哄哄的,五叔的热情让感到了一丝亲情,他也有点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个五叔。

    “五叔,你还在管客栈吗?”

    “没有了,早调去管当铺了,皇甫家的当铺生意兴隆,可把我忙坏了。”

    皇甫贵得意地瞥了一眼马路对面的当铺,当铺很大,有人进进出出,挂的牌子上写着‘皇甫记’三个字。

    “呵!一个小掌柜,不足挂齿。”

    这时,他向一辆从身旁驶过的马车招手大喊:“马车!”

    马车‘嘎!’地停下,他拉着无晋的胳膊笑道:“走!跟我乘车回府去。”

    无晋有些惊讶地望着一里外的皇甫大宅,“五叔,这么近还坐马车吗?”

    “你不懂,这是面子问题,咱们是家族的嫡庶系,走路是庶庶系干的事,要时刻记住自己身份。”

    他拉开车门上了马车,又笑道:“再说府里准我们的车钱报帐,不用白不用。”

    无晋被他拉上了马车,宽大松软的座椅让他想起了后世的沙发,他遇难被救起后都是睡船板,还没有坐过这么舒服的椅子,他的背不由扭了两下。

    “五叔,什么叫嫡庶系?什么又叫庶庶系?”他想起了刚才的话。

    “咳!你小时候我不是给你说过吗?我和你父亲是庶出,但你祖父却是正房嫡出,所以我们叫嫡庶系,在家族地位仅次于嫡嫡系,最没有地位是庶庶系,祖辈是庶子,那就完了。”

    说到这,皇甫贵瞥了一眼无晋身上的灰布长衫,不由挺直了腰,拉了拉身上的绸缎长袍,咳嗽一声问他:“无晋,这些年你在齐州混得不错吧?”

    无晋笑道:“五叔,这些年我一直在跑海船。”

    长长的‘哦!’了一声,皇甫贵不由有些得意洋洋,“那你可就比不上我家仲勇了,仲勇上个月进了县衙税务司曹,那可是金饭碗,每天都有人好吃好喝孝敬,日子过得滋润呢!无晋啊!给人当伙计可没出息,你可要跟你的大哥学一学。”

    无晋笑了笑,连忙问他,“我大哥过得好吗?”

    “你大哥自然是很好的,不过最近有点麻烦。”

    无晋一怔,刚要再问,马车却停了下来,已经到皇甫大宅了,五叔摸出十文钱,递给车夫悄悄道:“拜托,给张三十文的车票!”

    “掌柜的,你也太狠了,三十文的车票,我可要多交两文钱税,给二十文的票吧!”

    “两文税钱我替你出,给三十文的票!”

    皇甫贵又摸出两文钱塞给了他,不由分说从车夫手上抢过了票,对无晋眨眨小眼睛,笑容得意,“府上最多可以报账三十文的车费,不要白不要。”

    无晋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原来这个世界上也有发票,也有人钻发票的空子,和后世一样嘛!他愈发对这个世界感兴趣了。

    他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只见一座巨大的府宅出现在他面前,府宅占地足有近百亩,从高墙上露出了十几座宽广的屋檐,这里便是淮扬县大户皇甫家族的府宅了。

    皇甫家族实际上是大宁帝国皇族的一支偏支,大宁帝国的第一代君主皇甫铁厉在三百年前黄袍加身,取代大周王朝,创立了大宁帝国,经过三百年的漫长岁月,宗室皇甫氏子弟已经繁衍到了几十万人,各个分枝分岔复杂异常,只有宗正寺的官员才能查到。

    在东海郡的皇甫氏只有这一支,所以便被称为东海皇甫氏,东海皇甫氏是两百年前丹阳郡王皇甫拓的后人,离帝国的直系皇族已经很远了,属于旁枝偏系,不过东海皇甫氏却因为做海外贸易发了财,再加上人口众多,便挤身为淮扬县的大族之一。

    淮扬县的大户人家流行堡城,就是将府宅修建成城堡式,外面有很深的护宅河,皇甫府宅也是一样,整个家族数百口人住在一起,被高墙包围,外面挖了一条护宅河,只有一座小桥和外界相连。

    无晋到来时正好快要到晚饭时间,小桥外面的空地摆满了小摊小贩,卖蔬菜熟食,各种新奇小玩意,人来人往,热闹喧嚣。

    “惟明!”

    皇甫贵忽然在一个卖风筝的小摊前看见了一个穿青袍的年轻男子,大喊一声向他招手。

    无晋有些怔住了,惟明就是他大哥的名字,只见那男子转过身,正是他的大哥皇甫惟明,他的印象很深刻。

    无晋的兄长叫皇甫惟明,比他大十岁,是皇甫家的次孙,因为父亲是庶出,因此他在家族地位也不高,现在家族的学堂里教书,他正在给自己的一对儿女买风筝,忽然听见有人喊他,一回头,见是五叔,便向他笑了笑,但他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他看见了五叔身旁的无晋。

    “无晋!”

    他低低喊了一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他的亲弟弟无晋,虽然时隔七年,无晋已长大成|人,但他还是一眼便认出来了。

    他扔下风筝,快步走上前,“大哥!”血浓于水,无晋骨子里的一种亲情沛然而生,他也大步上前,兄弟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周围人议论纷纷,纷纷向皇甫贵打听,皇甫贵一挥手笑道:“这是我侄儿回来了,他在外面混得很好,呵!比我家仲勇有出息。”

    皇甫惟明上下打量自己的兄弟,见他长得比自己还高半个头,壮得像头牛一样,又想起他十岁时因闯祸被送去齐州管教,现在兄弟再次重逢,他心中喜悦万分,眼睛有点红了,声音哽咽说:“无晋,你终于长大成|人了。”

    此时的无晋虽然已不是从前的无晋,但亲情使他心中也异常激动,他点点头:“大哥,七年不见,你却一点都没变。”

    旁边皇甫贵笑着接口,“好了,把无晋带回来,剩下的事情我就不管了,我先回去了。”

    “多谢五叔!”兄弟俩连忙施礼感谢。

    皇甫贵摆摆手,转身便走了,这时,卖风筝的小贩喊了起来,“喂!你的风筝还要不要了?”

    皇甫惟明连忙对兄弟笑道:“你稍等我一下,我去买只风筝,早就答应过你侄儿侄女了,今天正好有卖。”

    无晋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原来大哥已经有两个孩子了,我还以为大哥没有成婚呢!”

    “你走的时候,我不是已经订婚了吗?”

    皇甫惟明知道自己兄弟从小就有点傻气,记性不好,他也不在意,便笑着解释了一下,“你大嫂肚子争气,生了一对孪生兄妹,哥哥叫骆骆,妹妹叫朵朵,淮扬县乃至整个东海郡也就这一对。”

    提到孩子,无晋这才想起应该有见面礼,他连忙摸一摸身上,他身上正好有两颗鸽卵大的海珠,这才放心下来。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喊了一声,“金眼貔貅来了!”

    所有人都慌忙站起身,低下了头,只见不远处几个人骑马而来,为首是一名穿白袍的年轻公子,约二十五六岁,昂着头,洋洋自得,面白如玉,长得倒也英俊,只是眼泡很大,目光显得有些轻佻。

    此人叫皇甫琢玉,是东海皇甫氏家族的嫡次孙,他年纪比皇甫惟明小一岁,但因为他是嫡出,所以东海皇甫家谱上的次孙是他而不是皇甫惟明,按照皇甫氏家族的规矩,见到嫡子嫡孙都要低头行礼,以示尊荣。

    皇甫惟明把兄弟拉到自己身后,他却不低头,皇甫琢玉停马在他面前,不屑地一撇嘴,“考上贡举士就了不起吗?连家族的规矩都不认了。”

    皇甫惟明微微笑了笑,“你记错了吧!家族的规矩是,取得功名者可免平辈礼,族规第十四条第三款,你去看看吧!”

    “我自然会去看。”

    皇甫琢玉哼了一声,他忽然看见了无晋,这么高大健壮,他不由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这不是二傻子吗?怎么,坐完牢回来了?”

    无晋淡淡一笑,没有理睬他,在他记忆中,当年就是此人玩火烧了宗祠,却栽赃给他,使他被痛打一顿,发配齐州七年,不过此时的无晋已不是从前的二傻了,这种人没必要理他。

    皇甫琢玉见无晋不理他,他脸上露出一种恶毒的笑容,探下身低声对他道:“傻小子,要不要我们再来玩火烧藤甲军的游戏?”

    无晋的后背上有一串烧伤的疤痕,他一直不知来历,原来是这个混蛋陷害,他不由冷笑一声,“好啊!我奉陪。”

    “真是个白痴!你们看,他还是那个白痴!”

    皇甫琢玉哈大笑,他笑了半天,除了他的几个随从干笑外,没人附和他,他有些尴尬,便收了笑,又对皇甫惟明道:“那个位子我劝你自己放弃了,否则有你的好果子吃。”

    皇甫惟明一言不发,皇甫琢玉碰了个软钉子,他狠狠呸了一声,催马进府了。

    等他走远,桥头再度热闹起来,皇甫惟明付了风筝钱,便拉着兄弟笑道:“走!跟我回家去,今天我们要好好喝一杯。”

    进了府门,无晋便问大哥:“刚才那是什么人,我有点记不起他名字了。”

    “他是二叔的次子,叫琢玉,七年前去京城,所谓求学,去年才回来,一个纨绔败家子。”

    “那他说的位子是什么意思?好像是在威胁大哥。”

    皇甫惟明向两边看了看,见有人往来,便压低声音说:“回家再给你说,这里不方便。”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三章 嫡庶争选

    第三章 嫡庶争选(本章免费)

    东海皇甫氏家族有几百口人,嫡庶之间等级森严,从他们的居住就看得出来,府宅的外形从高处向下看,是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圈圈层层都是房屋,就像一株大白菜,庶出子弟住外围的白菜叶和白菜梆,而嫡出子弟则住里面的白菜芯。

    皇甫惟明稍好一点,按照五叔的分类,他属于嫡庶系,因此就住在紧靠白菜芯的外面,是一座小小的独院,有三间半房屋,半间是厨房,一间客堂,一间卧室,还有一小间书房,一家四口就住在这里,靠皇甫惟明每月二两银子的教书薪水过日子,不过家族另外还有五百文钱和五斗米的补贴,生活虽然清贫,但也勉强过得去。

    皇甫惟明心中异常欣慰,从前傻子一样的兄弟,好像突然开窍了,一进院子,他便喊了一声:“馨兰!你快看谁来了。”

    只见一个年轻的妇人从厨房里出来,虽然衣着朴素,布衣荆裙,但长得非常清秀,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她就是无晋的大嫂了,名叫戚馨兰,出身书香门第,她父亲是惟明的师尊,是淮扬县有名的大儒。

    戚馨兰在七年前曾经见过一面无晋,她想了想便笑道:“这好像是无晋吧!”

    “正是我兄弟!”

    皇甫惟明一拍脑门笑了起来,“对了,我忘记了,那时你还没过门。”

    他又给无晋介绍,“这就是你大嫂。”

    无晋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无晋参见大嫂!”

    戚馨兰见无晋长得一表人才,知书达礼,完全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傻气,她心中喜欢,连忙笑着招呼,“快进屋里坐,我给你们兄弟再炒两个菜,温一壶酒。”

    “大嫂,不用这么麻烦了。”

    皇甫惟明摆摆手,“哎!不是麻烦,是应该的,快进屋里坐。”

    他把风筝递给妻子,问她:“骆骆和朵朵呢?应该早放学了吧!”

    “听说骆骆淘气,被先生罚写字三百,估计朵朵在帮他一起写呢!”

    一旁无晋听得有些奇怪,“他们不是在大哥的学堂吗?”

    “他们在家族的小学塾读书,我教的都是十几岁的大孩子了,不在一起,先进屋吧!”

    两人进了屋,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