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91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91部分阅读

    以,只有您掌权下的和黄,才会有投资价值。”

    李嘉诚被他这番的吹捧,笑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用了30多年,才有现在这样的身家。但是,牛小子,用三年时间,就能与我平起平坐。我要看,你的价值比我高了十倍咯。要是你少杰旗下的公司上市,我绝对入股投资!”

    “真的?”张少杰笑道,“那感情好,将来我确实有将亚洲电视、龙腾娱乐、天下出版、小霸王、宝龙电影公司上市之意。到时候,定会邀请您成为股东!”

    “有你张少杰,就足以让这些公司具备绝对的投资价值!”李嘉诚不免用溢美之词赞扬。

    这一老一少,讨论了许多的经营的问题。

    张少杰在期间谈到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环境,决定了楼价会越来越贵。但是过于高的楼价,会伤害香港本身的经济元气。大多数的市民,劳动的成本都被房租、以及分期付款购房款抽走了。其他的更具竞争力,对香港更有利的文化、科技等等产业,发展便会受到冲击。

    张少杰建议,将来和黄应该尽到大企业的责任,在地产方面赚到钱,应该逐步的向一些短期难以赚钱利润,但是却是拥有技术门槛的科技行业中,优化香港的产业结构。逐渐让香港从目前的低端产业,朝高端产业进军。

    地产、金融、服务之类的产业,不能作为香港的经济根基。否则的话,将来香港的经济,只能短期的火热一阵子,长远来看,越来越缺乏前途和竞争力。

    什么叫做有竞争力?就是能够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对外输出产品,赚外国人的钱、挖外国人的人才、控制外国人的资源。有竞争力的产业,就是能够不断对其他的经济体进行经济侵略,让其他的经济体的财富、资源、人才为自己所用。

    而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是像地产、金融、服务之内的产业,基本上属于窝里斗,分配财富,却很少创造财富,也很难推进社会的进步。甚至,这些行业过度的发展,会导致分配不均,让社会进一步混乱。

    李嘉诚笑了笑道:“你是和黄的股东,这也算是你的建议吧。虽然,我并不是太懂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之类的,但是并不妨碍我赞同多元化经营。事实上,下一步和黄的目标也是通过地产方面赚钱,在海外投资资源性的公司,以及在香港借机兼并一些商业、电信、制药之类的企业。和黄未来肯定不仅仅的地产公司!”

    此次,张少杰与李嘉诚充分的沟通之后,显然两人之前心中的互相忌惮、顾虑已经消散。张少杰表示不打算与李嘉诚争夺和黄控股权的前提下,李嘉诚自然也是保证将和黄经营好,将来会给股东优厚的回报率。

    说到回报率,李嘉诚表示,等到明年审计83年年报,开股东大会时,他有意实行高分红。

    将83年盈利的80以上,都以现金分红的形式回报给股东,届时,会给所有的股东一个惊喜。

    张少杰心中暗想,和记黄埔公司第四季度售房款项基本回笼,84年上半年随着年报公布的分红计划,多半是惊人的20亿港元之巨。

    如果是21世纪的和黄3000多亿市值的公司,几十亿的分红,也并不显得丰厚。但是,今年的和记黄埔,大约有5亿总股本,分红20亿,则是相当于每股分红4元钱。

    而和记黄埔此时的股价才每股两元,分红的现金,居然超过股价,这无疑是惊世骇俗的慷慨大手笔。

    在后来无论哪个上市公司号称分红大方,也无法与84年的和黄相提并论!

    第一卷  第338章 《倩女幽魂》内部试映

    第338章 《倩女幽魂》内部试映

    1983年11月,经过了一年多的精心制作《倩女幽魂》终于开始准备上市了。美丽多情的聂小倩,贫寒却不忘读书人风骨的宁采臣,仗义豪侠燕赤霞

    这一部的电影,人物不多,剧情的场景也并不复杂。但是,却是将中国古典风格的爱情,演绎到了极致。

    人鬼殊途,阻挡不了爱情。

    哪怕的冲破无数的阻碍,也要将爱情进行到底。聂小倩为了宁采臣愿意付出种种代价,宁采臣也愿为聂小倩而舍命相救。

    女子如遇宁采臣一般的郎君,会觉虽死无憾。而男子,梦寐以求的其实也是聂小倩这样的痴情不悔的女子。

    如果仅仅有聂小倩、宁采臣两人的凄美爱情,也不过是一部浪漫爱情剧。但是再加上,燕赤霞为的侠肝义胆,这部电影则出现了升华。

    87版的《倩女幽魂》,张少杰已经看过了很多遍。此时提前数年横空出世的《倩女幽魂》的剧本,也是按照历史上87版《倩女幽魂》写书写。

    不过,在兰若寺中。

    聂小倩的美、宁采臣的痴、燕赤霞的义,却是再一次令张少杰感动。

    “程小东,《倩女幽魂》让我感动了!”张少杰虽然情绪心中激荡不已。

    “我自己也是觉得吃惊,这真的是我拍出来的?”程小东觉得《倩女幽魂》几乎成为了艺术品一般,令他白看不腻,着迷不已。

    一般大多数的作家,很难被自己写的小说所感动。

    一个导演,也很难对自己拍的电影动情。

    最优秀的歌手,对于自己的歌喉往往不太感冒。

    但是《倩女幽魂》却偏偏感动了编剧张少杰、导演程小东。

    其他的更多的看过了《倩女幽魂》试映的观众,纷纷为之感动不已。嘉禾公司受邀观影的许冠文、成龙、何冠昌等人也是纷纷的感慨莫名。

    “聂小倩真的美,不过,那种美只存在于银屏。如果真人出现在面前,或许再难显现电影中的美!”古龙感慨点评道。

    何冠昌对于演聂小倩的王祖贤,不由的露出了欣赏:“恭喜你们宝龙,在林青霞之后,又培养出了王祖贤这颗新巨星!”

    古龙含笑道:“5000多万港元的预算,如果仅仅是捧红一个女星,是不是太奢侈?”

    成龙笑道:“我觉得这不电影何止能够捧红女明星,多半能够有红遍亚洲,甚至红遍世界的潜力。以前我对古龙大哥不服气,但是宝龙公司成立之后,我觉得,以前的我还是太狭隘、太偏激,这么多年得罪之处,还请原谅!”

    古龙说笑:“我向你赔罪才是,你算是我看走眼的一个明证!当初我觉得,你小子又不帅又不俊,不太符合我的剧本的要求,所以怎么也不肯给你写剧本。谁知道,这多年过去,你居然成为了香港顶级明星!一直以来,我很想找机会,向你认错,承认我当年看走眼了!不过由于面子问题,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哈哈,今天带成龙来,本身就是有着希望你们一笑泯恩仇。看到你们之间的心结了解了,我就知道不虚此行!”何冠昌抚掌笑道。

    许冠文也是含笑,道:“少杰的编剧能力还是如此的犀利,喜剧、武侠、爱情,写什么都是经典。可惜咯,现在你小子很少给我写剧本了!”

    张少杰不禁谦虚道:“这是演员演的好,导演能力出众,剧组、特训等等人员卖力的结果。我的剧本,在这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冠文大哥看得起我,我便写一份剧本,给你送上。”

    “哎?怎么能说剧本作用微乎其微?比如《倩女幽魂》这部电影讲的是情——爱情、友情!要将情演绎的好,首先要剧本好、台词好。烂剧本,是拍不出令人感动的好电影!”何冠昌点评道,“这部电影的功绩,少杰的剧本占据3成,导演占据3成,演员占据2成,剧组、特效占据2成!人人都发挥出了最好的实力,最终,才会形成一部优秀的大制作!”

    张少杰闻言,颇为感触。

    是啊,《倩女幽魂》这部电影中,人人都发挥出了最好的实力!在80年代的香港电影人,基本都是在剧组中不断打熬的实力派。

    哪怕是一些龙套,往往也是有着在十多部甚至是几十部影视作品中跑龙套的经历。

    任何一部重要环节,香港随时找到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这时代的香港电影怎么能不横扫亚洲?

    而21世纪的香港电影,经常翻拍一些过去的经典之作,虽然资金、大牌方面,比起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由于后来香港电影界,常年的萧条,导致新一代电影人才,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机会。那时候电影制作水平的下降非常快,很难达到80年代、90年代的制作水准。

    电影工业,其实很娇贵的。

    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有最专业的人才。只要有十年萧条,大量的电影工作者失业,那么电影工业的创造力便会下降几个档次。

    培养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仅仅是学理论是不够的,而是需要他们在片场、在摄影棚,在后期制作的工作室中,艰苦打熬十年以上,才能锻炼出过硬的技术。

    正是因为认识到,此时的香港电影界丰厚的实力。张少杰才决心,不断的带着众人冒险,拍出一部部的大片。

    现在的香港电影界,缺乏的已经不是扎实的基础和人才,而是缺乏资金。

    张少杰与宝龙电影公司,目前不断的投资大片,为的就是投入更多资金,培养顶级人才,完成香港电影产业的转型。

    每一部大片,都会有更苛刻的要求,需要电影人才,在过去的经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才能满足这种大片的要求。

    《大唐》、《倩女幽魂》等等大片,刺激了很多的香港电影人才,不断的突破自我,向着更广阔的电影艺术和技术的领域挺进。

    徐克、程小东等等导演,获得四五千万大片的锻炼,使得他们驾驭电影的能力,比以前更大气。

    而宝龙电影特效工作室,不断的给这大片制作特效镜头,积累了数百个先进的技术专利。

    而灯光、造型、编剧、武术指导、摄影、剪辑等等各个领域,由于宝龙公司精益求精的要求下,进步的速度,也是惊人之极。

    历史上,香港电影全面败退,那是因为香港电影界根本没有重量级的财阀巨头给其撑腰,最牛的新艺城的老板雷觉坤也只有20多亿港元的资本,已经铸造了新艺城十年辉煌。雷觉坤因病去世之后,新艺城解体,标志着香港电影产业逐渐的崩盘。

    但是,美国的电影巨头,背后有大量金融、实业、传媒巨头撑腰,那些巨头财力加起来达到数千亿的规模。拥有这么强大的资本后台的撑腰,好莱坞的胜利,也完全的财阀们挥洒钞票的胜利。

    张少杰认为,自己的眼光、财力完全超过了雷觉坤。

    雷觉坤这样的富豪也仅仅能够带领香港电影界十年辉煌。那么张少杰有信心,将在未来,带领香港电影界,走向更辉煌之路!

    电影行业,虽然微观上,有一些小成本电影创造高票房收入。但是,在宏观上,却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本竞赛!

    没有巨额的资本,就不能拍出优质的大片。没有大片作为根本,就能够占据世界电影的主流市场。

    《倩女幽魂》的投资规模,比之《大唐双龙传》又上一个台阶,代表着香港电影界此时最强的制作实力。

    张少杰对于《倩女幽魂》抱有的期望,比之《大唐双龙传》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上的87版《倩女幽魂》没有采用电脑cg特效,而在全球依然取得了叫好叫座的成绩。

    现在宝龙的83版《倩女幽魂》,投资成本、技术优势,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87版经典《倩女幽魂》,如果不能取得更高的票房和口碑,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

    “要冲击更高的票房目标,广告宣传需要配合得当!我觉得3000万港元的广告宣传成本,是一个有必要的数字!”张少杰忽然对众人宣布一个巨大的决定。

    “3000万的宣传成本?”无论是古龙、何冠昌,还是许冠文、成龙、程小东都为之震惊。

    “这是不是太多了?”何冠昌不禁道。要知道,嘉禾公司的大片,一般也只有两三百万的广告宣传预算。

    “我觉得1500万港元的广告,已经够了吧!”古龙也是说道。

    张少杰说道:“不!大片就应该有大片的待遇,排山倒海的广告宣传,也能够增强观众对于电影的信心!”

    既然张少杰都如此说了,众人也就没有反对了。

    毕竟,张少杰在电影界的策划,可从没有失败过。在香港电影界,现在没有人敢说,比张少杰更权威,更懂电影市场!

    第一卷  第339章 布局录像带发行市场

    第339章 布局录像带发行市场

    新鸿基金融公司是香港第一家大规模采用电子报价系统的公司,在很多的同行还在观望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采用的电子交易改革的时候。

    新鸿基公司已经有学有样,开始与香港的交易所合作,做出了电子报价系统。

    事实上,在80年代虽然没有出现后来普及的互联网。但是已经出现了通讯网络,世界很多教育机构、研究机构之间,经常搭建一些通信的网络,能够互相的发送一些电子邮件,以及其他的一些信息。

    nasdaq,其实就是“全美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的英文缩写。这家市场,68年成立之后,便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电子报价系统的股市。最初的电子报价系统,仅仅是针对一些的金融机构内部的大客户。

    到了80年代的时候,一些美国的券商,已经开始普及面相普通投资者的电子报价系统。

    新鸿基证券公司,迅速的跟进了美国的证券业发展趋势,成为了香港第一家采用电子报价系统的证券公司。

    及时跟进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这也是新鸿基为什么能够比其他的香港同行要发展的迅猛的原因。

    “港元汇率稳定,各大商场都已经重新接受港元付款,港元危机看来已经逐步的化解了!”张少杰看着电子报价系统的显示屏,忽然说道。

    冯景禧也是说道:“是啊,虽然金融市场还未真正的转暖,但是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不过依然有一些的银行、证券公司,在眼下纷纷陷入了亏损困局!”

    “新鸿基有意兼并他们?”张少杰笑道。

    冯景禧摇头道:“之前兼并了太多的证券公司、银行机构,现在的新鸿基,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吃掉更多的公司,会消化不良的!”

    张少杰听闻冯景禧无意继续扩张,也淡然一笑。如果冯景禧有意继续扩张,张少杰可以继续给新鸿基注资,增加其持有的新鸿基的股权比例。

    但是,冯景禧不想继续扩张,张少杰也没有借口,增加自己在新鸿基的股权比例。不过,张少杰觉得,增持股票,他有的是机会,因为新鸿基公司迟早要上市。

    历史上,新鸿基是在83年10月的时候上市融资,解决了资金问题。而此时,由于张少杰的注资入股,新鸿基公司不差钱,所以新鸿基就推迟了上市计划。但是,为了公司下一步的扩张发展,新鸿基金融公司,迟早会上市的。

    ————————————

    随着香港实行了联系汇率制之后,港元与美元挂钩。凭着美元坚挺的币值,港元的汇率随之稳定。

    而香港的各项消费市场,也逐渐的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当然了,由于柴米油盐之类的,之前许多的家庭购买的太多,所以最近生意最不好的是米店、粮店之类的场所。

    而娱乐业,哪怕是金融危机之中,受到的影响也并不是很大。要知道,在历史上美国好莱坞电影行业,在29年大萧条中也是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

    83年在香港经济萧条中,影视、音乐等等娱乐产业,比起82年,又有了长足进展。而港产电影、电视剧的录像带市场,在这一年中,从无到有的也开始发展起来。

    中环,宝龙电影公司开设的一家音像制品专卖店中。

    “店长,《大侠霍元甲》租一套!”一名顾客说道。

    “一套20集,10盒录像带啊,每天租金是20港元!你要一次性租全套?”店长问道。

    “当然租全套了,我懒得天天换录像带。一次租完全套,一两天之内看完,再来换别的录像带!”顾客说道。

    “那请你先缴纳押金,10盒录像带,押金是2000元。到结账时候,租金从押金中扣。”店长说道。

    这名顾客缴纳是押金,店长将其信息登记在电脑上,心中盘算这一段时间的录像带的销售、出租利润,脸上露出了笑意。

    录像带的业务,是宝龙公司新开拓的新业务,这一项业务目前来看与似乎不足以与院线市场媲美。

    但是,发展的却是非常的快速。在互联网还没有出现之前,录像带市场依然是一块值得开拓的新渠道。

    事实上,香港电影在80年代后期,也开始重视录像带、影碟的市场,美亚、寰宇等等新兴的发行公司,主要都是以影碟、录像带等等方式对影片进行发行。这些公司,在90年代都曾风光一时。直到后来21世纪初,互联网大行其道,影碟市场被边缘化之后,才开始逐渐的式微。

    此时,宝龙进军录像带市场,比起美亚、寰宇等等公司要早了数年时间。

    宝龙录像带专卖店,实行的是店长负责制。各大录像带专卖店中,店长的底薪是2000港元一个月,剩下的则是根据经营状况,给予一定的提成。每月专卖店盈利1万元,店长能够获得500元抽烟成,十万元盈利,抽成则能够达到5000元。

    而各大专卖店的店员们的底薪仅仅有1000元,至于分红奖金,则是由店长分配。

    “何店长,下午有《陈真》的录像带10套到货,还有《倩女幽魂》的录像带,总公司问我们店进货多少?”店员小李问道。

    何店长沉吟道:“我们中环店的业绩比其他的地区的店面要好几倍,《倩女幽魂》进货500套吧,这部电影是5000万制作成本的大片。500套全部卖掉,估计是毫无压力的!可惜,必须是在院线上映1个月之后,录像带版才上市,否则,进货一万套也是卖的掉的!”

    “是啊,录像带的市场其实也是前途无量的。卖一盒录像带,相当于卖十张电影票!如果是我是公司老总,应该更重视录像带的销售业绩!”店员小李点评。

    “这些并不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讨论的。”何店长说道。

    ————————————

    在1983年的时候,录像机虽然是奢侈品,

    索尼、松下、东芝等等录像机品牌,售价都是超过1万多港元。不过,依然有一些中产阶级家庭,购买了录像机,以便在家中观赏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影。

    不过,83年很多的香港电影公司,并没有制作录像带,反倒是很多的动画片,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录像带,已经在香港上市了。

    宝龙电影公司与索尼、松下等等公司合作,现如今已经制作了1万份的《大唐双龙传1》、《开心鬼》等等电影的录像带。

    宝龙在香港开设了5家录像带专卖店销售,为了避免将来租金涨价,这五家专卖店,都是宝龙电影公司斥资600万港元买下了。

    哪怕是将来,专卖店开不下去,将这些店面出租,或者的卖掉,也能够赚取不菲的利润。

    当然了,此时的宝龙电影公司的录像带,卖的要比想象中要火爆。

    虽然每份录像带的售价高达200港元,但是每天《大唐》、《开心鬼》的录像带,依然能够销售五六十盒。

    实际上,宝龙公司发行的录像带都是委托索尼、松下代工,录像带的加工成本达到200港元一份。以300港元一盒录像带的价格销售,也能够赚取80港元的毛利润!

    录像带的业务83年才开拓,当年已经产生了300万港元的销售额,税后利润达到了60多万。

    虽然,比起《大唐双龙传》、《开心鬼》的票房收益,录像带的利润,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已经能够赚钱,便显示出这是一个值得开拓的市场。

    所以,宝龙电影公司计划在84年的时候,将会在香港、台湾、新加坡三地新开20家录像带专卖店,拓展录像带发行市场。

    而宝龙电影公司除了将自己的电影制作成为录像带之外,更是与亚洲电视合作,购买亚洲电视的电视剧录像带版权,将这些电视剧制作成录像带,在宝龙电影公司的专卖店中销售、出租。

    因为,此时的录像带的零售价格过与昂贵,购买一份录像带,相当于购买30张电影票的价格。

    而电视剧则是达到几十集,甚至是上百集的,一套的录像带则可能要掏出几千港元,消费者多半是舍不得这么奢侈的。所以,电视剧的录像带主要以每盒录像带租金1天2港元的价格进行出租。

    现在,宝龙电影公司对于录像带市场,逐渐的探索出了——电影录像带出售、电视剧录像带出租的模式。

    比起电影院、电视机的难以自主选择观看内容的发行模式。

    录像带的店面,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资源,摆在货架上,任由顾客挑选。这种选择权,就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优势。

    此时香港的录像带市场,竞争对手还是很少的。所以,宝龙电影公司的录像赛发行,随着录像带种类的不断丰富,业绩也将是不断的增长

    第一卷  第340章 录像带版权大采购

    第340章 录像带版权大采购

    “一部电影,在电影院上座率只有20,但是并不一定就是烂片,有可能是小众电影或者的老电影。很多小众的电影,在院线上放映亏损的。小众电影、经典的老电影制作成录像带,在商店中销售却未必会亏损,反而会吸引更多小众、怀旧类型的顾客!”张少杰笑道,“录像带市场,应该是院线市场的一个有益互补!”

    古龙笑道:“最初我并不看好录像带市场,眼下录像带市场逐步的走向了盈利,这充分证明少杰你当初的眼光确实是对的!”

    张少杰谦虚笑道:“在、美国,录像带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我这也仅仅借鉴美日等国的现成经验!”

    古龙笑道:“别人也是借鉴,但是很多都是失败。但是少杰你的借鉴,总是能够复制成功,这种眼力才是真是令人佩服!”

    张少杰心中暗笑。

    任何人只要是看透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也能像拥有这么好的眼力。

    “对了,我们的录像带发行,出来宝龙、亚视的影视资源之外,还可以向其他的公司采购。比如,嘉禾的李小龙电影、许冠文电影,甚至是新艺城、邵氏的电影版权!如是价格合适,也可以买下录像带的版权。”张少杰说道,“录像带的商店,种类的丰富,便是最大的竞争力!”

    古龙笑道:“我也同意购买更多版权!但是,对方愿不愿意卖,却是不好说了!”

    张少杰说道:“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不谈!许多老电影放在片库,又不能生利息!卖给我们,反而能够拿到真真实实的一笔横财!”

    ————————————

    1983年11月的天气,微微的有点凉风。

    清晨时候,街头的树叶显得枯黄,清洁工不断的在街上清扫落叶和垃圾。

    张少杰如今的身份地位,如果外出的行踪不谨慎泄露,再加上没有保镖随行,可能会让一些的人产生铤而走险绑票之心。

    所以,平时的外出,张少杰格外小心。

    此时,张少杰乘坐加长防弹的林肯轿车,除了驾驶室之外,还有4排座位。车内有一名司机,以及4名保镖、1名秘书绰绰有余。

    “张先生,到了!”司机提醒道。

    “好的,我知道了!”张少杰点头。

    下了车,阿龙带领其他三名保镖,警戒在张少杰周围。

    苏小婉则是拎着张少杰的文件包,跟在他身后。苏小婉原本龙腾公司是总经理秘书,现在在她强烈的要求下,成为了张少杰是私人秘书,帮助张少杰安排出行、会客等等事务。

    这是嘉禾公司的总部。

    众人被领进了邹文怀的办公室。

    这次来嘉禾,为的是谈的收购嘉禾的一些老电影版权,当张少杰表明了来意之后。

    邹文怀表示吃惊:“少杰,花钱买嘉禾那些老电影的版权,你不是开玩笑?”

    “不是开玩笑的!录像带的销售发行,这是宝龙的一项新业务。不过,光的宝龙自己拍的电影,实在太少了。向各大电影公司购买版权,势在必行!”张少杰解释道。

    “虽然这些老电影已经很难产生票房价值了,但是,太便宜的话,我们宁可不不卖!”邹文怀说道。

    “《摩登保镖》500万,《猛龙过江》450万!其他的版权,我们最低开出50万港元的采购价。”张少杰说道。

    “这是当真?”邹文怀也是心动了。

    这些老电影,虽然过去辉煌过,但是现在将那些老电影放在院线放映,却是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票房成绩了。

    所以,这些老电影这些年的待遇,主要是放在片库中,每年都是需要大量的保存费用。

    与其放在片库中等着发霉、生锈,还不如套现,卖出一笔现金。有了现金之后,无论是扩张院线,还是用于投资新片,都能够增强嘉禾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是真的了,宝龙电影公司,会向所有的电影公司大量采购电影版权。不但是香港的电影公司,还包括台湾、新加坡、内地,甚至、美国、欧洲等地的电影,只要我们觉得有观赏价值,都有可能购买其版权。”张少杰说道,“宝龙不准备在院线市场与嘉禾等等公司竞争,但是却准备开拓的新的市场,让香港的电影能够有更好的前途,也让电影的投资者们能够赚更多的钱!嘉禾卖给我们的录像带版权,并不会与嘉禾现在的新片抢票房的”

    “新艺城、邵氏的电影,也是你们的目标吧?”邹文怀忽然问道。

    张少杰笑道:“如果新艺城、邵氏肯卖,宝龙自然也会出钱买!”

    邹文怀心想,如果新艺城、邵氏向宝龙出售了电影版权,多半能够大赚一笔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投资拍摄新电影,也可能是扩张院线。

    不行,这让的好事,应该嘉禾抢先做!

    毕竟宝龙的采购资金有限,嘉禾卖给宝龙的电影多了,宝龙就没钱去买新艺城、邵氏的版权了。

    “少杰啊,宝龙喜欢那些电影,可以列出清单嘛,具体的价格,咱们商量商量!”邹文怀下定了决心笑道。

    张少杰也是笑道:“这是我们的清单,以及采购价目表,请您过目!”

    邹文怀看了看——《摩登保镖》、《奇谋妙计五福星》、《猛龙过江》、《龙少爷》、《醉拳》、《鬼打鬼》等等嘉禾的经典电影都是赫然在册。

    这些电影在嘉禾的电影片库中,都属于精品。哪怕是几十年后,估计还有有一些怀旧的观众,愿意看这些老电影。

    “哈哈,少杰,你们的眼光真不错,挑选的都是嘉禾历史上最好的一些电影啊!”邹文怀看了名单上的电影,顿时赞赏道。

    张少杰笑道:“自然是挑选口碑好、质量高的经典了!”

    “好吧,既然少杰你看得上,价格方面也挺厚道!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将这些电影录像带版权卖给你们吧!”邹文怀强调道,“仅限录像带版权!”

    张少杰笑道:“将来如果出现了代替录像带的新式影碟,也包括在内!”

    “那是自然!”邹文怀同意。

    宝龙公司的律师开始与嘉禾的律师共同拟定法律合同,之后双方在合同上签字——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电影版权出售协议,已经达成了!

    第一卷  第341章 无孔不入的宣传

    第341章 无孔不入的宣传

    宝龙电影斥资5000万港元,购买了嘉禾电影公司的30多部经典老电影的录像带制作版权。

    这些版权中,包括李小龙的《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唐山大兄》,以及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摩登保镖》,以及成龙、洪金宝等人的力作。

    嘉禾成立这多年来,拍摄的电影也才100多部。宝龙电影公司的大采购基本将嘉禾电影公司的精品一网打尽了。

    由于这些老电影,看过的人实在太多了。哪怕再如何经典,放在电影院继续公映,也不能赚到什么钱,更竞争不过新电影。

    嘉禾电影公司将这些电影的录像带版权卖给宝龙电影公司,毫无风险的获得了5000万港元的收益,平均每部电影版权售价高达《138百~万\小!说网》是大赚一笔横财也不为过了。要知道这30多部电影中,大部分电影当年的制片成本都没有超过100万港元!

    不过,宝龙电影公司,也是不吃亏的,收购了30多部经典老电影的录像带版权,只要平均每部电影销售2万份录像带,已经可以不亏本。

    事实上,一些经典的老电影,也是有一些怀旧的观众有意购买录像带用以收藏,也有一些没有看过老电影的观众,对于这些电影感兴趣。更何况,此时的宝龙的录像带专卖店中,里面的电影、电视剧的资源,还是有限的。多摆放一些经典的老电影,哪怕的不畅销,在店面的货架上摆着,也能让顾客产生琳琅满目、种类齐全之感。

    宝龙的录像带发行,要成为百货公司一般,拥有成千上万的不同题材、不同演员、不同导演、不同年代的各类影视作品,让喜欢任何类型电影的观众,都能找到众多的同类型电影。历史上,做录像带、影碟最成功的是狮门影业公司。不过,狮门影业要到97年之后,才开始成立。此时的宝龙电影公司,无疑比狮门影业提前十多年展开类似的经营战略了。

    当正式签署了合约之后,宝龙与嘉禾之间联合召开了的新闻发布会,媒体纷纷争相的报道这项新闻。

    原本,嘉禾公司就是香港电影赫赫有名的老牌电影巨头。而宝龙则是香港电影界的明星企业,有宝龙的地方,就有新闻爆料。

    “嘉禾向宝龙出售35部电影版权,获利5000万港元!”

    “宝龙布局录像带市场,斥资5000万收购30多部电影版权!”

    “老电影亦可大获其利,电影录像带市场分析”

    这一类的文章,迅速的占据了许多的报纸的商业、娱乐版块

    而宝龙收购嘉禾35部电影版权,支付了5000万港元的现金,让许多的电影界人士既是震惊宝龙的支付能力,也是羡慕嘉禾额外发了一笔横财。

    “老电影也值钱了?”某个导演啧啧称奇。

    “当然值钱了,据说很多投资成本只有几十万的老电影,卖给宝龙,轻易的获得百多万的利润!”某消息人士称。

    “靠,那不是文艺片大占便宜?要知道文艺片都是小成本的!”某导演疑惑。

    “错,所谓的口碑好,并不是影评,而是普通的观众,对于电影的感受!”消息人士解释,“其实拉,只要是以前票房卖的比较高,现在还能看的电影,录像带版权都能卖个好价钱!”

    香港的众多拥有电影版权的影视公司、导演们,也是激动莫名,四处的打听,宝龙收购电影的条件和门槛。

    则私底下,很多愿意博版权差价的投机者,也在四处的廉价购买一些低成本电影。或者是干脆自己投资拍一些比较文艺、小众的低成本电影,哪怕是电影院扑街,也有可能通过卖给宝龙,或者一笔横财不是?

    总之,宝龙的录像带版权战略,引发了香港影视界一片波澜!

    当然了,宝龙电影公司不收烂片,也起到了净化市场,让许多的影视工作者,更重视电影质量。

    ————————————

    在宝龙从嘉禾收购了35部电影的录像带发行版权之后,《倩女幽魂》这部由宝龙投资制作的大片也即将上映。

    为了给《倩女幽魂》造势,宝龙电影公司,预先在香港的50多家主要的报刊、杂志上,刊登了《倩女幽魂》的海报宣传资料。

    于此同时,亚洲电视的也是开始打出《倩女幽魂》的软广告。

    比如,《百万富翁》某期的问答中,最后一题居然是程小东版《倩女幽魂》电影制片成本。这一题是选择题,答案显而易见是——d、5000万港元!

    一些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了节目中,幸运者的参赛者答对了这道题目之后,纷纷的记忆犹新,不时有观众开始向周边的人提到:“咳,你知道宝龙公司的《倩女幽魂》投资规模是多少吗?”

    如果别人回答正确,两人自然有谈一堆和《倩女幽魂》的话题。如果别人回答错误,或者不知道,那么问这个问题的人,则是不断要向其科普《倩女幽魂》的一些常识。

    除了这些《百万富翁》答题节目中,以常识题目?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