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71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71部分阅读

    了娱乐大众。不需要讲大道理,自然可以将故事编的超级长!”

    民国时期的奇人还珠楼主,一部小说往往写到五六百万字。而平江不肖生往往也是十几年连载一部小说,也是数百万字的篇幅。

    所以,民国时期的大文豪鲁迅,曾经玩笑一般批评——写小说要赚钱,奥秘是写的长!

    这句话,是解释当时报纸连载的畅销小说走红的奥秘。而这一奥秘,在租书店时代,以及网路文学时代,皆是如此。

    “一部大部头,写几百万字,你不怕,短短几部就将灵感全部写完了?”金庸皱眉说道。对于老一辈文人,哪怕是作为小说家,字句也多是斟酌,灵感也多是有限。被灵感困扰,总是很多老一辈作家的通病。

    “不怕!”张少杰笑道,“如果等我的灵感都用完了,我肯定很有钱了。那时候,我就不自己写了,而是让其他有才华的作家写东西给我看!”

    金庸愕然,没有想到,张少杰居然是这样的想法。

    不过,很快金庸打击他说道:“一个作家写了一部书之后,习惯成自然。将来哪怕发誓不想写,也控制不住的!等到你既想写东西,又憋不出来,就知道痛苦了!”

    对此,张少杰也不禁唏嘘。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对于作家们也是适用的!比如古龙,这么多年来,古龙也算是功成名就。哪怕真的不写了,还能饿死他不成?然则,古龙就是控制不住写作欲望。才会一面为灵感匮乏而苦恼,一面又常年坚持写作。

    ——————————

    在1981年年尾的时候,张少杰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斗破苍穹》的创作上,对于一名重生者来说,简单的抄书已经不能让张少杰满足。

    像《斗破苍穹》张少杰依然是按照原版的创意、大纲、节奏去写,然则在细节上,张少杰却是更多的使用自己的语言。

    此时的张少杰本身的文笔,虽然与金庸、古龙、温瑞安之类的作家相比,自然是远远不如。然则,与天蚕土豆相比,却并不逊色。

    因此,张少杰吸收消化《斗破穹苍》的精髓,进行二次创作,完全可以达到源于原作,但是却高于原作的境界。

    而在张少杰一心码字的时间里面,香港经济却开始显得百业萧条。对此,张少杰也是颇为无奈。毕竟,经济是有其周期性的,哪怕是汇丰银行的财力,也只能顺应经济周期的规律,而不敢对抗经济周期。

    更何况,张少杰这一名小小的作家呢?

    对于此时香港经济的不景气,张少杰也只能尽自己一份力量。

    比如,让天下出版、德间文库、word科技、宝龙电影、小霸王游戏、龙腾娱乐等等多家旗下公司,多在媒体刊登招聘广告、征稿信息,让更多人有口饭吃。

    以张少杰此时的力量,大约能够在香港当地,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出版、软件业、游戏产业、电影产业、娱乐经纪等等领域。

    而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工作不太好找。使得张少杰的公司,开始不断接受到了许多人才的应聘。

    而也有不少的失业者,开始尝试以写小说、画漫画、写剧本等等方式谋生。这道使得天下出版公司受到的漫画投稿数量激增,而宝龙电影每月也收购5部以上的剧本,至于龙腾公司签约艺人数量也是大增。

    更牛逼的则是word科技、小霸王游戏两大公司,不但接受了大量的香港、台湾的青年们前来投奔,而且一些美国、欧洲的技术人才,也纷纷慕名而来。

    对于张少杰的企业来说,1981年这是大力收拢人才的机遇。

    则对于此时大多数的传统行业来说,则是巨大的萧条与危险。当前的世界经济还未读过70年代的滞涨时期的影响,依然显得不景气。

    加上英国政府在香港租期即将到来,谈判关键时刻,英国政府居然抛出了“主权”、“治权”的花招,试图以承认主权归中国,但是希望中国政府依然让英国人治理的变相殖民方式,保证香港的殖民利益。

    中国政府自然是否定这种方案。

    双方的谈判,颇有火药味。

    由于,英国在南美洲为了马岛这块鸟不生蛋的殖民地,也与阿根廷政府展开了激烈的海战。香港的经济利益,显然比马岛要庞大百倍。

    中英双方会不会因为香港问题爆发战争?

    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恐惧和阴影存在。普通的市民倒也淡定,然则一些财团和精英们却多是杞人忧天,一副惶惶不可终日姿态。

    部分英资财团,以及华人买办阶层,稍微风吹草动,便将资产转移至见澳洲、加拿大等地。而资产转移至海外,水土不服、根基薄弱,导致巨亏,又使得这些财团怀恋香港,之后又灰溜溜回到香港。来回折腾几回,使得这些老牌的英资财团,资本规模不断的缩水。

    这种世道下,香港股市自然不能有良好的表现。

    比如,自1981年6月股市创下1810多点新高之后,开始不断的在1500点~1800点之间震荡整理了半年。高位震荡,对于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都会意味着,这是典型的主力资金不断出逃的迹象。

    然则,大多数小股民对于这种现象,则是置若罔闻,依然试图在这种行情中不断投机。

    自从之前帮助张少杰操盘过股票,见识到股市中翻云覆雨,转手之间便赚几倍暴利的甜头。

    梅艳芳的两个哥哥至此,虽然摆脱了平庸度日生活,然则却迷上炒股食利。

    然则,81年下半年开始,股市果然如张少杰所言,景气的市道已经结束,变成了高位震荡,疑似主流资金高位出逃迹象。

    这一敏感时间段,股票基本处于高位震荡,往往涨跌很频繁,然则单边上涨的牛市行情已然多日不见。

    想要在这种牛皮震荡市场赚钱,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却是非常的艰难。

    “少杰,依你看,这股市后面怎么走?”梅启明恭敬的将他精心绘制的k线图拿出,可以看出,这几个月来股市锻炼,虽然梅启明已然显得很肤浅,没有看透股市本质。然则,至少不像最初那样什么都不懂了。

    “这都高位横盘大半年了,还没有突破81年6月份的1800点的高位。久久不涨,必有大跌。”张少杰说道,“至少要跌60以上吧!”

    “怎么可能”梅启明显得非常的难以接受。

    梅启明去年才学会了炒股,这一年多时间,已经让他有车有房。满脑子在股市中赚钱的念头,使得他计算出,资金每年翻一番,一年后100万变成200万,2年后变成400万,3年有变成800万十年后10个亿啊

    魔怔一般的计算只存在于他脑中幻想的收益率,使得梅启明习惯性的过滤掉股市的坏消息。

    妒忌!这是赤裸裸的妒忌

    梅启明心想,妹夫张少杰这一年多以来,淡出股市,所以见不得别人在股市中大赚特赚,所以危言耸听。

    正是因此,梅启明开始意兴索然,不再与张少杰谈论股市话题。

    张少杰也是默然的看了看他,心知道,股民的成熟,是犯下一堆的错误之后,熬出来的。梅老哥,作为投资者还是欠缺市场的教训。

    只有在股市中煎熬多个牛市、熊市轮回,有个20年、30年的投资经验,才能够算得上成熟的投资者。

    “你好自为之吧!”张少杰也知道,证券投资这码子事,很难说服别人。只有投资者,自己成熟起来,才逐渐能够理智。

    第一卷  第265章 新书发布

    第265章 新书发布

    在1982年1月,张少杰召开了隆重的《斗破苍穹》新书连载发布会,会场上别开生面,不但邀请了香港知名的作家金庸、倪匡、古龙、亦舒,漫画家马荣成等人捧场,出版界人士,更是不胜枚举。还邀请了林青霞、邓丽君、beyond乐队等等众多的娱乐圈人士,进行现场歌舞表演、

    除此之外,龙腾娱乐经纪公司旗下的数十名签约艺人spy书中的人物,进行了精彩的话剧表演。

    因为,这个发布会召开的非常隆重,尤其是话剧表演,幽默搞笑台词频出,非常吸引眼球。

    tvb电视台,更是掏出了50万港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个《斗破苍穹》新书发布会的现场录像电视直播版权。

    随着,这些新闻媒体上的炒作预热,也使得整个香港市井轰动起来。

    “张少杰出新书了!”某名追看张少杰所有作品的书迷,四处的转告这一消息。

    “好牛逼啊,光的新书发布会,就有金庸、古龙、倪匡、亦舒、林青霞、邓丽君等人捧场”目睹了tvb电视直播的观众感叹说道。

    不少的市民附议:“简直比各大电影公司新电影的的新闻发布会还要声势浩大!”、“那是当然,张少杰一部小说,至少能抵得上100部普通的电影票房的收益率。”、“如果哪位作家能够达到张少杰那种程度,一辈子也就值了!”

    现在的香港文坛,张少杰的知名度已经达到了——“平生不识张少杰,纵是文豪也枉然”的程度。

    你文豪?你文笔牛逼?——你能比张少杰的小说让吸引读者吗?

    你畅销?你图书销量破百万?——人家张少杰一部书分60多集出版,每集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册。这还是张少杰谦虚,仅仅是在亚洲出版,否则的话,要是在全球出版,弄不好,一集小说就卖上千万册!

    张少杰的出现,使得整个香港文坛,无数的出版社,还是许多的新老作家,纷纷的热血。

    众人都看到了,张少杰的小说,在国际市场所向披靡。模仿张少杰开拓的题材,套路,哪怕是没能吃到肉,混口汤喝一口,也能获得很滋润的稿费了。

    正是因此,现在的港台武侠,开始模范费《大唐》流行了——“后天,先天,入微,破碎虚空”数个层次的武学境界设定。

    当港台数百计的职业作家,跟风模仿《大唐双龙传》的时候。张少杰已经超脱了《大唐双龙传》,新书《斗破苍穹》开拓了斗气、穿越、异界这一全新的概念

    随着《斗破苍穹》开始在《武侠与历史》、《明报》两大报刊上进行连载。借助张少杰的知名度,《斗破苍穹》刚刚连载不久,便吸引了数十万读者关注。

    借助《斗破苍穹》的连载噱头,《明报》的发行量逆市大增至32万份,而《武侠与历史》也以16万份的发行量位居香港小说类杂志的榜首!

    而在《斗破苍穹》刚刚连载不久,张少杰既已经将这部小说的香港、台湾、新加坡、中国内地、等地的出版合作给敲定了。

    此时的张少杰,自身不但是一名著名的畅销作家。更重要的是,他在明报、玉郎国际、天下出版、台湾万盛,皆是有一定的股权。

    而新加坡的报业控股、中国内地的人民出版社、的德间书店都是张少杰的战略合作伙伴。

    所以,在《斗破苍穹》的出版过程,则是比《大唐双龙传》的声势更大——在香港、台湾、新加坡三地报刊同步连载,与此同时,版、简体中文版的出版也是筹备之中。

    而张少杰已经已经进入了《斗破苍穹》的写作状态中,根据天蚕土豆的原本设定,除掉一些重复、无趣枝节,进行精心的修剪、优化之后,张少杰版的《斗破苍穹》显得比原版的情节更紧凑,桥段布置更为合理。

    随着这部小说的连载之后,剧情逐步透露——萧炎之所以是废柴,原因是他苦修的斗气,原来是被以灵魂状态寄身在一枚戒指中的绝代高手“药老”所吸收,靠着吸收萧炎的斗气,使得陨落的绝代高手得以苟延残喘。

    因为,不断被药老吸收斗气,使得萧炎多年以来斗气修炼水平不能得到提升,常年停留在斗之气三段,而被族人鄙视,并且被纳兰嫣然退婚。

    当然,有个萧炎从小收留,温馨可爱的小美女薰儿一直不离不弃的与萧炎相依为命、情愫暗生。

    之后,药老为了帮助萧炎,开始停止吸收萧炎的斗气,并且传授萧炎炼药、斗气绝学。使得萧炎的实力开始不断的飙升。被当成废柴的萧炎逐步的开始从弱到强,一个个鄙视他的存在,纷纷被萧炎踩在脚下。

    在小说剧情徐徐展开之后,“斗气大陆”、“斗之气”、“萧炎”、“药老”、“萧薰儿”、“纳兰嫣然”等等关键词,开始逐渐升温,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中

    《斗破苍穹》不出意外的火了!

    ——————————————

    1982年一月,寒假时,张小娴闷闷的呆在家中,除了功课之外,更多是写作。

    “丫头,看《斗破苍穹》”小娴爹眉飞色舞道,“张少杰那小子的新书!”

    “不看,没意思!”张小娴苦闷的道。

    “怎么会呢,这部书的剧情,创意十足,非常有意思的”

    “我说过不看就是不看啦!”

    “算了,你不看,我自己看!”

    小娴她爹也倒是乐天派,在《斗破苍穹》连载之后,毫不犹豫的成为了《斗破苍穹》的读者。虽然,比起《大唐双龙传》交织了历史、军事层次的武侠来看,《斗破苍穹》整体的格局,并不如《大唐》那么雄浑。

    毕竟,《大唐双龙传》是有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建成瑰丽的武侠世界。这使得整个故事,可以从史书中借势。

    而《斗破苍穹》则是原创的异界故事,虽然胜在超脱了地球历史人文的束缚,不再是老一套的少林、武当、峨眉、魔门之类的武侠门派。

    而是以众多的宗派、家族、神秘势力主导江湖格局。这样使得,读者不至于看到少林、武当之类的名词就脑补出一堆的武侠剧情桥段。

    “这可恶的张少杰,这么花心,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张小娴非常不满的拿着一把飞镖,扔向贴着张少杰画像的靶子上。

    “该死的张少杰,怎么有那么多的女孩喜欢他?除了梅艳芳之外,还有邓丽君、林青霞,对了,他去台湾期间,与一个小女孩林志玲传出绯闻,在又喜欢上了一个小女孩酒井法子变态,大变态!”张小娴非常不满的喃喃自语。

    不久后,她忽然掏出一本笔记本,一直钢笔刷刷的写了一段情节。

    这段情节,却是一稿个言情小说桥段,写的是,著名大作家花心大萝卜花花公子的男主角,无意间被人陷害,落魄街头,而被一个好心、平凡的小女生,在街头捡到。

    女主很穷,靠写作赚钱,男主偶然替代女主写了一篇稿子,却获得了出版社的赏识。女主成为了著名的女作家,受到媒体的热捧。一堆美男追求女主,但是单纯的女主只喜欢男主。

    之后,可恶的男主的前女友们发现了他的踪迹,纷纷又来与女主抢夺男主。

    可怜的女主,不断被其他恶毒阴险的女人、欺负,但是却是必然坚持保卫爱情到底

    写着写着,张小娴脸上不禁酡红,道:“坏蛋,你看看,人家女主角都这么好,你去三心两意,果然是不可救药的大坏蛋”

    原来,张小娴居然是自己代入故事情节里,将男主想象成张少杰,将女主代入成为她自己。

    尽管故事的文笔还很幼稚,然则却是一部很煽情的言情戏,多少还有一些琼瑶味道。至于这部小说的书名却是《爱上花心大萝卜》!

    如果,张少杰看到这个书名,不免要吐槽,魂淡,为什么有“小亦舒”之称的张小娴,居然会堕落到写琼瑶类言情?

    当然了,这也于张小娴准备投稿皇冠出版社有关。这皇冠文化,是50年代平鑫涛所成立一家小型出版社,而后来,因为出版了琼瑶、张爱玲、司马中原、高阳等人的小说,使得皇冠逐渐发展成为了台湾最红火的出版社。

    而皇冠出版社的平鑫涛也是与琼瑶亦是日久生情,结为夫妇,在琼瑶投资的火鸟、巨星等等电影公司,平鑫涛皆有资助。

    因为,此时皇冠的招牌就是琼瑶小说。张小娴准备投稿皇冠,自然又是苦读琼瑶,文风逐渐受到琼瑶影响,也是难免。

    “哼,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一定要写出一番成就,给张少杰认识到我的厉害!”张小娴挥舞拳头道。

    第一卷  第266章 丽的电视

    第266章 丽的电视

    这是龙腾娱乐经纪公司,声乐培训课堂。

    30多名十多岁的签约艺人,在教室中嬉闹,而随着邓丽君这位声乐教师的来临,整个课堂开始肃静起来。

    前不久,在梅艳芳受到邓丽君指点下,声乐技能进步神速之后,张少杰开始打邓丽君的主义,希望她能够指点更多的新人。

    邓丽君原本并没有想到去当音乐老师,然则张少杰说服下,让邓丽君明白,再红的歌手,最终都要退出舞台的一天。

    世界一流的足球巨星退役后很多人都愿意去当教练来延续职业生涯,当红的歌星,为什么不能够思考退役后当音乐教师呢?

    虽然,邓丽君现在还算不上退役。

    然则,她也知道十多岁开始出道,已经红了十多年的她,未必能够在持续红十多年。现在开始逐渐开始将事业的中心,从台前转移到幕后,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现在的邓丽君开始在龙腾娱乐经纪公司兼任声乐教师。每月邓丽君要授课20个小时,时薪1万港元。虽然不如邓丽君演唱会的时薪,然则比起邓丽君出唱片能够获得的酬劳也相差无几。

    而来听邓丽君讲课的,多数是一些毫无名气的新人。不得不说,他(她)们的运气好到了极点!

    “丽君老师来了!”

    “邓老师好!”

    邓丽君授课,主要是针对女性艺人,所以课堂上小萝莉数量明显超过了男生。

    陪同邓丽君、梅艳芳一道前来的张少杰,看着旗下的这些年轻的小萝莉,不禁感慨万千。

    罗美薇、罗明珠、袁洁莹、李丽珍这些少女原本是出道于新艺城的“开心少女组”,专门扮演青春靓丽的少女,在《开心鬼》系列电影中崭露头角,现在她们提前出道,成为了邓丽君的学生。

    还有女歌手中陈慧娴、林忆莲、叶倩文,在80年代~90年代,都是红的发紫的潜力苗子。

    龙腾旗下的签约艺人,从影视到音乐,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期间,公司偶尔安排她们去一些电影节目中跑龙套,或者是参与一些电视综艺节目,赚一点名气。哪怕是普通的签约艺人,一分钱也不能赚的艺人,公司每月也是会发给其1000港元的生活费。这使得,普通家庭的子女,已经很满意这种薪酬。

    虽然,张少杰已经网罗了这么多的潜力苗子,然则,想要捧红她们,却是非常发愁。因为,张少杰并不像tvb那样拥有巨大的媒体影响力,更不像宝丽金、百代之类的跨国公司拥有完整的音乐唱片制造、发行渠道。所以,旗下这些人力资源的潜力,暂时还并没有爆发出应有的力量!

    张少杰不禁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龙腾公司,真正是实现腾飞

    ———————

    在邓丽君、梅艳芳在音乐教师中,开始了教学。

    张少杰也来到了公司的会议室,召开了一场临时会议,主要就是针对公司的现状,集思广益,商议一些解决方案。

    “如果没有tvb那样的电视台,造星何从谈起?只有电视媒体,才能源源不断的造星。哪怕是影视、音乐公司,造星能力也远远不及一家电视台!”公司的常务总经理李杰说道。

    张少杰沉吟,道:“香港的电视牌照要申办,这几年似乎并不太容易。从78年以来只有倒闭的电视台,而没有新开设的电视台了!”

    “可以收购已有的电视台呀!”艾露恩说道。

    “对呀,丽的电视这几年,其股东都无意长久经营下去。如若收购这家电视台借壳,那么我们龙腾娱乐经纪公司,才拥有真正的源源不断造星能力!”苏小婉道。

    “收购丽的?似乎远东集团的邱德根也有收购意图!”张少杰说道。

    “不用理会邱德根了,过不了不久,他在东南亚的生意会自顾不暇的!”苏小婉一股肯定的态度说道。

    张少杰奇怪道:“为什么?”

    “呵呵,其实我是听我远方一个亲戚说的,他是邱德根商业敌人,近期准备对付他!”苏大小姐心中暗想,邱德根这样在远东银行挤兑案时期,已经伤了元气的曾经巨头,现在要对付他,十亿规模的资本,就足以让其自顾不暇,事实上光是她的私房钱都有几亿。

    张少杰摇头说道:“这样不靠谱的消息,还是不要作为依据了!邱德根实力还是相当厉害的。他15岁在上海电影院放电影起家,迎娶富家大小姐裘锦秋,开始学习家族企业管理。然则1950年逃至香港时候仅剩100元积蓄,就凭着这一点积蓄,来了香港之后,他居然在50年代连续扩张,经营14家电影院,一度与老牌的电影世家邵氏家族斗的旗鼓相当。后来,他创建远东银行,一度成为著名银行家,如果不是遇到60年代的银行挤兑风波,他现在的财势甚至不会比李嘉诚等人逊色。而如果不是他当年遭遇丧妻之痛,也不会黯然退出电影行业”

    苏小婉咯咯笑道:“少杰哥,你也太小看你自己了。邱德根可不比60年代远东银行时代那么财大气粗了。现在他的财力,除去负债之外,不会超过5亿港元的身家。而你呢,《大唐双龙传》的收益,就可能比得上邱老头所有家产了。如果你真想要买丽的电视,何必在意邱老头的态度呢?”

    张少杰愕然,很快哑然失笑。

    事实上,在小霸王、word科技两大公司事业起步之后,他已经可以不惧任何香港娱乐圈的土豪们。

    “好吧,收购丽的这件事,李杰你为主,艾露恩为辅。价格方面,上限是3亿港元!”张少杰笑道。

    “一定不负众望!”李杰露出了激动的表情。终于有大手笔了,3亿港元的收购案,如果能够做成,李杰必然能够扬名香港的职业经理人的圈子。将来,哪怕是跳槽到其他公司,也照样能够拿到极高的薪酬

    ————————

    在1981年3月份的时候,丽的电视英国母公司因为在加拿大投资洗衣厂失败,决定收缩亚洲地区业务。丽的电视的股权,便遭到了抛弃。

    当时,澳大利亚的大卫森、亨利钟斯和cra有限公司组成了澳洲财团,以12亿港元的现金,联合收购了丽的电视612的股权。

    澳洲帮接盘后,失望的发现,丽的电视的每年亏损高达数千万港元,盈利遥遥无期。因此,澳洲财团又准备甩卖包袱,将丽的电视转让出售。

    此时,密切与澳洲财团谈判的则是远东集团的邱德根。

    邱德根原本就是以娱乐起家,后来在经营银行业失败之后,也多次试图回归娱乐产业。

    原本,在70年代的时候邱德根曾经筹建过亚洲电视台,经营没有多久,因为没有收视率,所以便关闭了。

    此后,邱德根一度投资1亿港元获得tvb电视台10的股权,然则汇丰银行、和记黄埔等等财团股东,以及tvb大股东利氏家族等人信任的是邵逸夫,不断转让股权给邵氏,让邵逸夫接手了tvb电视台的大权。

    邵逸夫对于经营电视台非常有兴趣,自然不会让电视台的控制权转让给其他人。

    所以,此时邱德根听闻澳洲帮准备转让丽的电视台的股权之后,他有意卖掉tvb的10股权套现1亿元港元,用以购买丽的电视!

    原本,在现在经济低迷时期,世界各地的财团基本都在收缩企业规模,邱德根应该十拿九稳。

    然则,在张少杰准备插手丽的电视的股权收购之后,这场收购案开始面临变数。事实上,张少杰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能够顺利收购丽的电视自然更好了,如果实在收购不成,张少杰准备在股市上收购“远东发展”这只股票!

    邱德根现在的整个远东集团的根基,就是上市公司“远东发展”。

    邱德根这些年,主要是通过远东发展投资酒店业、持有物业资产。而tvb的10股权也是远东发展公司持有,拿着这笔现金收购丽的电视,也肯定只能是以远东发展集团的名义进行。

    如果竞争败给了邱德根,那么,直接将邱德根的远东发展集团给收购掉,也等于完成了丽的电视的收购。

    貌似,此时远东发展集团总股本大约有4亿股,股价5港元。邱德根虽然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其实才控股12的股权。

    而随后几个月,远东发展更是会跌至27港元。如果真要控股这家公司,3亿元足够!考虑到与邱德根之间的股权争夺战,如果能够有10亿港元,将会打的邱德根毫无还手之力。

    当然,张少杰需要的仅仅是丽的电视,而不是远东发展集团。

    能够直接收购丽的最好,不能直接收购,就休怪张少杰辣手强夺老邱的产业根基!

    从赚钱的角度来说,丽的(亚视)要几年内实现盈利,很成问题。然则,对于一家以制造明星为主业的娱乐经纪公司来说,如果能够掌控一家在香港仅次于tvb的电视台。那么,则可以在整个产业链上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

    一年哪怕是亏损几个亿有何妨?

    就当这几个亿都是用来打广告,做宣传的费用得了!事实上,如果张少杰入主丽的,扭转的手段轻而易举——帮助丽的偿还几亿港元的债务,没有偿债压力拖累,轻装上阵的丽的电视,未必会像历史上那样一直亏损到90年代中期,才逐步扭亏。

    第一卷  第267章 入主丽的

    第267章 入主丽的

    事实证明,张少杰多虑了。就在此时,邱德根还在犹豫,是否将tvb的股权卖给邵逸夫套现,以便筹集资金收购丽的电视的时候。

    李杰、艾露恩两人已经在律师陪同下,带着足够的底气,与澳洲财团展开了谈判。

    当“澳洲帮”提出15亿港元的价格抛售612的股权,李杰豪气道:“成交!”

    而张少杰闻讯之后,也是比较满意这个报价,同意在文件上签字。于此同时,更是很愉快的嘉奖了李杰、艾露恩的功劳,分别给予两者50万港元的奖励金。

    随后,大卫森、亨利钟斯和cra有限公司三家澳洲财团,满意之极的交割了丽的电视的股权。

    这样的结果,确实让澳洲帮喜出望外,不但能够及早的跳出亏损的火坑,而且还能比当初12亿港元的收购价高出3000万港元的利润。

    这15亿元的收购资金,张少杰账户中存有现金存款大约有8000万港元,而剩下的资金,则是从天下出版公司、word科技两大公司财务上抽调。这笔钱,将从张少杰的股东分红中分批扣除。

    此次收购之后,丽的电视将成为龙腾娱乐经纪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此外,到了1982年3月份之后,丽的电视将会更名为“亚洲电视”,彰显丽的电视不仅仅立足香港,而是要走国际化传媒企业之路

    而在丽的电视股权交易,正式完成当天,也是就1982年1月14日晚间。

    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显得神色大异往常,对着新闻稿有点结结巴巴的念道:“从1981年3月以来,丽的电视数度易主。去年3月份以12亿港元收购丽的电视的澳洲财团,今日正式宣布将612股权作价15亿港元售予香港本地龙腾娱乐经纪公司,这家公司是由张少杰先生为主要控股股东。在交易达成之后,张少杰先生首次以董事会主席的名义,视察丽的电视。张先生表示,愿与丽的电视的新老员工,共同努力提的电视的收视率,改善财务经营状况”

    张少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收购了丽的电视的消息,在当晚以新闻的形式报道出来,整个香港媒体才彻底的震动了!

    要知道,丽的电视可是香港开埠以来第一家电视台,自1957年丽的电视成为之后,十年间无竞争对手,出尽风头。直到1967年,tvb成立之后,丽的电视才逐步退出了香港电视媒体霸主的地位。

    因为,tvb的决策层都属香港财团、家族,更熟悉香港电视媒体的经营。而丽的电视则是英国的总部遥控,多年来委任的均是英国人担任总经理,很难迎合香港华人市场的口味。

    到1975年的时候,丽的电视做出改变,任命华人电视人才担任高管,试图挽回颓势。丽的电视首位华人总经理黄锡照上任之后,果然局面为之一变,勇于发掘优秀电视人才,提拔了“丽的三雄”——麦当雄、李兆熊、屠用雄,制作了不少的经典影视剧,将平均收视率陷入低谷状态的丽的电视,逐步拉升30以上。收视率高峰时期,甚至能够与tvb平分秋色

    虽然,此时的丽的电视,在财务赤字是老大难问题,然则,很多的香港媒体人士均认为,如果丽的电视励精图治,未必不能有扭转局面的一天。

    而现在,这么一个老牌的电视媒体,却是被张少杰这个年轻人收购。对于整个香港的市民心理上的震动,可真是巨大无比!

    1981年1月15日清晨。

    “卖报,卖报!最新头条——香港丽的电视易主,张少杰闪电收购!”

    “重磅新闻,张少杰入主丽的电视,誓要做电视大亨!”

    “张少杰15亿大手笔收购丽的,老牌电视巨头再度易主!”

    各大报亭,已经在街上奔走的报童,纷纷的大喊大叫,以此促销报纸的销量。

    “卖给我!”、“我要一份报纸!”、“《明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都来一份!”

    街上的市民,也是纷纷的被这则消息吸引,纷纷掏出腰包,购买最新的报纸。

    除此之外,市井中更是议论如潮。

    “乖乖,张少杰十岁的小崽子,居然能够收购丽的电视了!要是再过个20年,谁能是他对手?”某一名小商人羡慕道。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要是他在60年代、70年代,武侠小说名家们最活跃年代,还能让他一个毛头小子扬名立万?更轮不到这小子收购丽的!”某老者拍桌怒骂。

    “张少杰可不仅仅是写作厉害,他商业经营眼光,更是一流水平。张少杰近些年来投资的——天下出版、小霸王、wor科技,哪家公司不是前途无量?”某张少杰的崇拜者为其辩解道。

    而就在张少杰成为了舆论暴风眼之中的时候,张少杰已经人在丽的电视,召开第一次管理层会议。

    ——————————

    丽的电视台。

    会议室中。

    张少杰、黄锡照、麦当雄、李兆熊、屠用雄,以及佳视六君子之一的周梁淑怡均是入席在列。

    黄锡照、麦当雄互相对视,露出了苦笑。一年多之前,两者还在想过购买张少杰《大唐》的电视剧改编权,然则,这才多久,张少杰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老板了。

    张少杰看着众人,笑道:“投资控股丽的电视,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心血来潮,或者是短期投机的动作。而是深思熟虑,决定的长远投资经营计划。至于,如何改善丽的电视财务、经营、收视率等等相关数据,就要看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了!”

    “在这里首先我要肯定的是黄锡照总经理的成绩,你上任以来大胆启用新人,发掘了麦当雄、李兆熊、屠用雄等等优秀人才。策划了众多热门节目,使得丽的逐渐有了能与tvb叫板的实力。这些功绩,都是黄总,以及在座诸位的功劳!现在,丽的电视的收视率虽然有所起色,然则财务上,却是赤字高企。”

    “改善财务,要从‘开源节流,开拓创新’八个字着手。开源,自然是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节流可以减少债务规模。开拓新的业务,创新不断引领潮流制作新的节目、剧集!”张少杰忽然问道,“现在我们丽的的财务状况,尤其是负债规模是多少,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规模有多少?”

    黄锡照说道:“现在丽的负债规模有7亿,而公司的固定资产仅值68亿。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有14亿,而去年实际营业收入4亿港元,毛利润6000万。所以,账面上,我们不但没有盈余,还有高达8000万港元的赤字!”

    张少杰点头道:“财务赤字方面,我会逐步解决,计划每年降低2亿元债务规模,减少赤字规模,3年之后努力进入无债一身轻状态!”

    周梁淑怡说道:“光是这些还不够,不断推出优秀节目,提升收视率才是王道。哪怕是亏本烧钱,也在所不惜!”

    张少杰笑而不语,说道:“商业的根本是要赚钱,盲目烧钱做大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