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58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58部分阅读

    听闻,你再给我好消息吧?”

    古龙说道:“恩,好消息是,嘉禾公司决定,给《大唐双龙传》安排35家影院进行放映。35家 电影院,总计有52张银屏,37500个座位,每天放映4场,如果满座的话则能够售出15万张电影票!”

    张少杰顿时感觉到振奋,说道:“最多能销售15万张电影票?那就意味着,如果上座率达到90,就能够创造日增百万港元的票房收益?”

    “回答正确!”古龙笑道,“日增百万票房的电影,香港只有《摩登保镖》曾经做到过。如果《大唐双龙传》也能做到的话,必将成为被业内仰视的存在!”

    张少杰信心满满说道:“我相信,日增百万票房,并不是做梦!要知道《大唐双龙传》拥有太多吸引人的亮点了。不但4300万大制作,更加上潮武侠概念、全球首个使用了电脑cg特效。最后,《大唐双龙传》小说作品,在香港、台湾的家喻户晓,给电影奠定的庞大的人气基础。如果这么多成功因素,都不能保证日增百万票房,那我发誓,立马写10本电影剧本,作为自我惩罚!”

    “呵呵,听你如此一说。我反而希望《大唐》日增票房不能破百万了。”古龙不禁开怀大笑,“王牌编剧张少杰的10本剧本,如果写出来,多半能够轰动影坛!”

    随着放映《大唐双龙传》的电影院,增加到了35家之多,《大唐双龙传》的票房还是进一步呈现井喷态势。

    3月18日,票房达到92万港元。而到3月19日,当日新增票房达到了1075万港元,毫无悬念的成为了香港第二部日票房超百万的超级大片!

    这时候,香港的主流媒体,已经是一面倒的为《大唐》震惊,为张少杰歌功颂德的声音。

    《明报》刊登了一篇宋初荷写的新文《冠军编剧张少杰的奇迹,从‘摩登’到‘大唐’》,对于张少杰的赞誉,已经达到了极点。

    文章中表示:

    当香港整个电影圈,热衷于投资几十万,甚至是几万块的小成本电影,大量的烂片污染香港的电影屏幕之际。张少杰一人之力,在努力改变香港电影界浮躁氛围。500万成本的《摩登保镖》,上映后,进一步巩固了香港观众对于香港电影的信心,并且出击亚洲市场,巩固了香港电影在亚洲电影市场的地位。

    而《大唐双龙传》则是张少杰大手笔的投资,在香港电影界寻找新的出路,这部由热门武侠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小说的连载,已经给电影带来了大量的知名度。而这部电影,并不仅仅是挥霍小说版积累的人气。而是在小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手笔的创新,给香港武侠电影指明了潮武侠的方向。而且,《大唐双龙传》作为全球首个使用了最先进的电脑cg特效技术的电影,注定会被载入全球电影行业的史册

    《明报》的宋,因为多次独家采访张少杰,而成为了“张少杰现象研究专家”。随着张少杰的名气越大,宋在媒体上经常放出张少杰第一手资料,而使得宋也成为记者行业冉冉升起的新锐明星记者!

    宋初荷的《冠军编剧》这篇新作,刊登不久,就被香港众多的媒体转载。随着《冠军编剧》这篇评论文章的刊登,成为了读者关注的热门新闻话题之后,再次引爆了许多媒体的跟风,各类标题为《我的初中同学张少杰》、《与张少杰秘密约会》、《解密‘大唐’内幕》、《大唐双龙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的作品,纷纷上了主流报纸的重磅新闻

    tvb电视台,前一段时间还在抨击张少杰,而现在为了收视率,也开始了加入了跟风炒作与张少杰相关的节目。当然了,tvb是张少杰有一点小私怨,所以哪怕在做与张少杰相关的节目,也准备来恶心张少杰一把。

    这一个情感相关的节目。

    一名猥琐男主持。

    几名男女嘉宾,一个个自称小时候与张少杰很熟,所以被邀请来做节目。

    “曾经在幼儿园的时候,我是青梅,张少杰是竹马。他喜欢呆呆的抓我的小辫子,激起我的愤怒。那时候太小,并没有意识到,那是男生对于女生的示爱方式”一名明显是模样长歪了的姑娘,在电视上胡说八道。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回到从前,你会如何选择?”猥琐的节目主持人问。

    那只恐龙恬不知耻的说道:“如果时光倒流,让我回到从前,我一定会主动抓住幸福”

    电视机前。

    “太无耻,太恶心人了!”张少杰愤然砸鞋,“蓬”一声爆炸,电视机冒出青烟,一切都清净了。

    梅艳芳、林青霞、邓丽君等人原本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

    见到张少杰砸了电视,纷纷不满。

    “你干什么?电视招你惹你了?”林青霞诧异。

    “电视上,那名我根本不认识的恐龙,胡说八道!”张少杰愤愤道,“简直气死偶咧!”

    邓丽君笑道:“那你也不能砸电视机啊,刚才的爆炸声,差点吓死人了!”

    “哼,我看他是做贼心虚,毁灭证据。啧啧,真看不出来,你小时候,居然暗恋一只恐龙?”梅艳芳显出了猎奇心态,“给姐们说,恐龙的事吧,不会笑话你的!”

    张少杰屈辱说道:“没有那回事,那是污蔑,是炒作,是造谣。我的审美眼光,怎么可能糟糕到暗恋一只恐龙的程度?”

    “哎?未必!那女子,虽然现在看起来显得不太好看。但是,也有可能小时候很可爱呀。很多的小女孩,小时候很丑,长大后却是美人。也有的女孩,小时候漂亮,长大后越来越丑”邓丽君指着林青霞道,“青霞就是一个小时候丑小鸭,结果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的典型呢!”

    林青霞笑着打邓丽君:“哪有你这么糟践人的?”

    三名风格各异的美女,笑的花枝乱颤,张少杰不禁看的喜不自禁。三女与张少杰的关系,或多或少的存在暧昧,或者是直接的肌肤之亲。

    随着三女意识到,张少杰多情种子的真面目,出奇的并没有彻底与张少杰翻脸。相反,三女莫名其妙的选择了,逐渐让自己接受张少杰脚踩多只船的事实。而且,通过女人们互相的接触,也使得她们之间的敌意不断的降低。

    这无疑是给,和谐后宫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香港,坐享齐人之福的男子,并不在少数。

    因为,当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割走香港后,建设香港的主要劳动力,还是指望华人,而且一直以来华人都是香港的主流人口。当年为了考虑香港治下华人的情绪,所以,一直采用了以英国人的法律治理英国人,以华人的“大清律”处理华人的法律纠纷。

    近代以来内地政权更迭,内地实行的法律已经变了数次。但是,香港却是长期使用“大清律”直到70年代之后,香港才开始正式彻底废除了“大清律”。

    “大清律”中是允许纳妾的。而香港宣布废除“大清律”,迫使香港地区的华人也必须遵循英国的法律,不再允许华人的纳妾现象。

    当然了,此时的纳妾相关的条款废除不到十年,香港的华人豪门中,依然存在历史遗留的“妾”、“姨太太”等等现象。而且,澳门的赌王,更是典型的依然还在继续合法纳妾的例子。

    张少杰也不禁想入非非,心道,赌王能纳妾,咱凭什么不能?

    香港在70年代确实废除了纳妾的法律,不过澳门关于纳妾相关的法律,比香港废除要晚一些。如果情投意合,女方同意,此时依然去澳门乘上“纳妾”被废除前的最后一班车,可以将纳妾进行到底的。

    第一卷  第219章 票房冠军!

    第219章 票房冠军!

    嘉禾的何总,五次三番的催稿,让张少杰感觉到很尴尬。

    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张少杰用了三天时间的闭关,最终将《奇谋妙计五福星》给写了出来。

    张少杰的剧本,与别人的剧本最大不同就是——

    作为香港冠军级编剧,张少杰的剧本连导演、主演、配角、剧组成员的名单,都列举出来。

    这一次,张少杰更是好人做到底,连这部电影的宣传、策划,也给写进了剧本!

    首先《奇谋妙计五福星》,要绝对的大阵容,除了洪金宝、秦祥林、岑健勋、吴耀汉、冯淬帆(五福星之数)剧本中选定的主演之外。

    其他客串演员名单,更是大手笔——成龙、许冠文、狄龙、元彪、田俊、午马、林正英、钟楚红、林青霞、吴岱融、甄子丹、万梓良、太保、叶童、夏文汐、曹达华、刘秋生、许鞍华、黄炳耀、赵志凌

    林林总总

    几十名港台当红演员,或者是演艺圈的名人的名单。

    张少杰提出,这部电影的卖点,除了是喜剧搞笑之外,更重要的是豪华的明星阵容。50个明星不算多,一百个明星不算少。

    等到观众进入影院后会惊讶发现——

    “这个跑龙套的警察,居然是成龙。”、“那个路过的保安居然是许冠文!”、“随随便便的一名在街上晃悠的龙套美女,居然是刚刚演《大唐双龙传》人气天后林青霞”这种令观众为群星璀璨的阵容而吃惊的效果。

    香港电影界,虽然也是采用好莱坞的明星制。

    但是,此时香港的电影主要是靠主演票房号召力,还没有奢侈到将几十个,上百个大牌明星扎堆在一起,当做龙套使用!

    几十个,上百个明星扎堆使用,哪怕平均每个露脸的龙套明星,仅仅拿一万块的友情出场费,那么也会花掉几百万的预算。

    张少杰的这个“50个明星不算多,一百个明星不算少”的剧本,没有1000万以上的大投资,估计是拍不成的。

    事实上,张少杰之所以选择《五福星》电影剧本送给嘉禾,主要是因为许冠杰跳槽到了新艺城,于是张少杰才针对性的将《五福星》交给嘉禾。

    历史上,新艺城公司挖了许冠杰之后,开始模仿美国好莱坞的007系列,打造喜剧特工电影《最佳拍档》。

    这部电影,上映不久,毫无悬念的斩获了年度票房冠军。

    可以说,新艺城的辉煌,是从《最佳拍档》才开始正式启动。从此之后,香港的票房榜上,排行榜前十名,有七八部是新艺城出品。最辉煌时期,香港其他的电影公司加起来,也不足以对抗新艺城。

    《五福星》系列,原本是嘉禾为了抵御新艺城的强势,而重金打造的喜剧电影品牌。

    现在,张少杰提前将这个剧本,以及电影的策划方案,送给了嘉禾公司。不但还清了旧账,等到《五福星》按照张少杰的策划,大卖之后,嘉禾甚至会倒欠张少杰人情!

    “好家伙,一部喜剧动作片,居然奢侈到将如此多的大牌明星,当做龙套去使用?还五十个明星客串不算少,100个明星客串不算多?”何冠昌不禁吃惊。

    张少杰说道:“据我所知!新艺城方面,已经在计划重金打造千万投资的大片。与我们宝龙的策划不同,新艺城采取的是,效仿007拍出具有香港特色的时髦喜剧特工动作片。卖点就是将许冠杰这种时髦、冷酷与喜剧氛围相融合,制造一堆的喜剧笑料。新艺城正在筹划的那部电影,主打的是明星阵容,许冠杰200万票房身家,成为香港第一大明星,这笔钱看起来花的冤枉。但是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则可以成为疯狂吸金的炒作噱头!”

    因为,剧本指明的导演是洪金宝。

    何冠昌让人请来洪金宝本人。

    果然。

    洪金宝赶来后,向张少杰致意后,就开始心急火燎的看了看剧本。

    因为《五福星》原本就是为洪金宝量身定做的。所以,洪金宝看了剧本后,不禁喜不自禁,连连感觉心有戚戚。

    等到他看完了剧本的剧情桥段之后,翻阅到了商业策划部分。

    剧本中霸气的列举了20多名的明星阵容,香港最红的成龙、许冠文包括在内,除此之外,当红的《大唐双龙传》剧组成员——林青霞、万梓良、吴岱融、甄子丹等人,也多是在演员列表中。

    “50个明星阵容不算少,100个明星阵容不算多!”洪金宝看到这一行霸气的注解,不禁看向了张少杰、何冠昌。

    “张先生,你这个剧本能选中我当导演,确实让我有点惊喜!可是,这50个以上的明星阵容,有必要吗?”洪金宝迟疑,“那需要额外开销多少成本啊!”

    何冠昌笑道:“三毛,先不用考虑电影预算的问题,如果这部电影1000万以上的预算,你来拍的话,有没有信心拍好?”

    洪金宝说道:“让我拍,我感觉把握很大。不过1000万的投资,能不能收回成本,就不太好说了!”

    “电影不外乎是赌博,能不能赚钱,在票房没有出来之前,都不好说。你只说一说,赚1500万票房的把握有几成?”何冠昌说道。

    因为,嘉禾公司拥有自己的院线发行渠道。所以,嘉禾旗下的电影仅仅考虑电影院的经营开支即可。

    一般来说,电影院线的运营开支,房租水电,再加上纳税。大约要将电影院线的票房收入3成的营业收入吞噬掉。

    不过,总体而言,院线、制片,双重的利润加起来,能够拿到七成的票房收益。

    一般的电影制片公司,1000万投资,至少要2000万票房,才能收回成本。但是,嘉禾公司,则仅仅需要1500万的票房,就可以保本了!

    “1500万?我有5成把握!”洪金宝毅然说道。

    依照《鬼打鬼》的票房来看,洪金宝一部300万投资的电影,拿500万票房,已经没有多少压力了!

    第一,剧本是香港编剧之王,张少杰所写。

    第二,电影演员阵容,要包括港台50名以上的明星、名人。这本身就是吸引眼球和票房的成功要素。

    第三,高达1000万的预算,可以仔细雕琢,制造经典。

    如此多的成功要素,使得洪金宝心中盘算一番——五成把握!

    “好,五成把握就足够了!”何冠昌笑道,“这件事,我要和邹老板商量一下。等他看了剧本,签字之后,就可以开始拍了!”

    送出了剧本之后,张少杰无债一身轻。

    至于这个剧本,最终嘉禾如何处理,张少杰也不用替嘉禾去担心了。毕竟,张少杰仅仅是嘉禾的合作伙伴,又不是嘉禾公司的老板

    ——————————

    3月23日,周一。

    香港各大院线统计的数据已经出炉。

    上一周的票房中,新片《大唐双龙传》一骑绝尘,第一周票房达679万,离700万只有一线之差。

    当然了,上映第一周的《大唐》不但是毫无悬念的周冠军,更是一跃冲天,成为了1981年票房总冠军。

    周票房榜上,其他的电影,并无威胁《大唐》的实力——

    第二名《欢乐神仙窝》1198万,第三名《千王斗千霸》94万,第四名《鬼打鬼》也仅仅取得794万周票房。

    而《鬼打鬼》,因为上座率降至30以下,属于不赚钱生意了。所以,新的一周,《鬼打鬼》已经在嘉禾院线撤下银屏,给新锐冠军《大唐双龙传》腾出更多的电影院。

    事实上,《大唐双龙传》从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来,就充满了戏剧性。

    从最开始,新闻发布会上,被tvb电视台为首的权威媒体质疑为烂片。

    虽然,《明报》从一开始就支持张少杰,为《大唐》这部电影辩护。

    但是毕竟tvb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明报》。

    所以在《大唐双龙传》未正式在院线公映之前,主流媒体的声音,一面倒的加入了讨伐《大唐双龙传》的“恶意炒作”!

    但是《大唐》正式的在嘉禾院线上映之后,惊世绝俗的视觉效果,让所有目睹电影的观众震惊。

    一时间,观众、影评人士,纷纷的倒戈。

    舆论上,不断有人开始力挺张少杰和他的《大唐双龙传》。

    当然,哪怕《大唐双龙传》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好评和口碑,票房也是毫无悬念的周票房冠军。

    但是,依然有一些媒体,死不认错,却从4300万拍一部电影花的值不值这个角度去贬低宝龙电影公司。

    批评声音提出,4300万,如果投资拍43部100万成本的电影,以平均每部电影在香港上映后,平均票房200万来计算。毫无疑问,可以获得8600万港元以上的本地票房。光是靠着本港的票房,就可以收回成本。

    如果按照海外票房比香港票房高三倍这个平均市场行情来计算。那么,4300万港元的投资,能够换来3亿港元的全球票房,几乎并不存在多少压力。

    但是,4300万港元的投资,集中在一部《大唐双龙传》电影上,就是一比不太精明的投资了。

    首先,在香港电影票房市场,平均票价8元来计算,8000万票房需要在500万人口的城市出售1000万张电影票才能够达成——而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台湾、东南亚、日韩市场,一部大制作的《大唐双龙传》更不可能比43部小制作电影加起来更赚钱。

    不少的媒体,板着手指去计算收益比,用假惺惺的“惋惜”态度说——宝龙电影公司做了一笔愚蠢的投资,4300万港元,集中押注一部大片。哪怕是获得票房冠军,估计也是一笔亏本生意

    第一卷  第220章 诋毁是无法阻挡成功的!

    第220章 诋毁是无法阻挡成功的!

    香港部分的新闻媒体,从经济效益上,指手画脚的点评电影,显然有点突兀,更显得非常的违和。

    不过,嘉禾院线,以及宝龙电影公司的竞争对手,纷纷火上浇油,加入了嘲讽行列。

    邵氏公司有高管表示:“香港不是好莱坞,本地市场有限,那种4000多万的大片,香港拍不起,亚洲电影人,也拍不起!拍出来,也很难赚钱!只有好莱坞的导演,在北美、欧洲等地的票房支持下,拍出来的大片,才能够收回成本。张少杰做出这笔投资,可见他再有才华,也仅仅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

    新艺城公司的总经理麦嘉接受采访时候说道:“不可否认,《大唐双龙传》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尤其是徐克提出的潮武侠概念,确实起到指引武侠电影拍摄理念创新的作用。但是,4300万确实花的不值,如果让我来投资,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电脑特效部分,只需1000万,即可拍的很好!”

    对于那些荒谬的指责。

    《大唐双龙传》的导演徐克接受媒体采访时候批评,说道:

    “现在媒体很多人讨论,《大唐双龙传》4300万值不值得。其实在我看来,这根本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值不值得,是看过电影的观众才有发言权的。观众说,好看,那么就值得。观众说,一般般、不好看,那么就不值得。

    现在的情况,观众看过后,表示很好看。甚至愿意多看几遍!

    但是,有些媒体,以及电影界的同仁,片面的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分析,《大唐双龙传》值不值得,这样我非常诧异。如果仅仅考虑投资收益,那么何必投资收益不确定的电影呢?您大可投资金融、地产等等暴利行业。

    如果从单纯从收益率分析,我们公司也算了一笔账。

    香港每年要拍500部左右的电影,而能够获得院线上映的,只有400部。而能够获得台湾市场上映的,最多只有150部。

    而能够在日韩、东南亚等地上映的,数量只有七八十部。

    部分媒体,信誓旦旦说,分散投资43部小成本电影,加上海外票房肯定比《大唐》这部大成本电影赚钱,这是不负责任的。而且,眼光也狭隘的!事实上,香港绝大多数电影,根本无法进入海外市场!

    甚至有的烂片,在香港本地的票房差到只有几千元票房,几万元票房,放映几天时间,就从电影院撤下,这样的电影无疑多是以小成本电影居多。

    况且,香港电影圈,向来有跟风模仿的恶俗。

    比如,以前60年代武侠电影兴起时,各大电影公司一窝蜂的拍武侠片,因为大量武侠片跟风、雷同,严重的质同化,时至今日传统的武侠片已经从热门题材,被拍成了扑街题材。

    70年代前期,李小龙的功夫片热门起来后,每年几十部模仿李小龙造型的影片,使得功夫片也差不多让观众腻味。后来,成龙、洪金宝的喜风格动作片、许冠文的鬼马片兴起,都引发了大量的跟风。

    一看到某题材红了,迅速有几十部跟风作涌现。这种令人发指的跟风,也在不断摧毁、透支香港电影行业的未来和前途!

    《大唐双龙传》这样的大制作,其实也是通过投资门槛,限制三流的导演、投资方,进行跟风。防止一个优秀的题材,被低质量的跟风给拍烂了。给香港电影,拓宽发展出路”

    徐克这番话,不由的得罪了大量的电影圈导演们。

    不少的导演纷纷叫骂:

    “徐克装逼犯,《大唐双龙传》就不是跟风了吗?武侠电影,几十年前就存在,又不是你徐克发明的!”、“香港电影50年代、60年代,一直靠抄欧美电影桥段才发展起来的,不靠跟风,香港电影能成为‘东方好莱坞’吗?”、“妈的,这简直是何不食肉糜!小成本电影招惹你了?都拍大片,能养活几个电影工作者,谁提供就业岗位,谁给电影行业培养新人?新人,都是烂片、跟风片培养出来的!”、“没有新人,你们这些大明星、大导演,去吃屎吧!”、“《大唐双龙传》这种大片上映,就是让小制作电影,没有活路!”、“打倒宝龙电影公司,打倒嘉禾院线!”

    越来越多的不知名大导演,底层电影工作者,莫名的怒了,纷纷谴责徐克。

    徐克看了那些新闻,不由为人的无知悲哀——

    要知道,如果没有跟风。

    不但有利于香港电影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更能够带给所有电影人更好的待遇。

    少了那些烂片,竞争有序一些,底层的电影人,一年只需拍一部电影,至少那几万块、几十万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

    岂不比接片酬几百块,几千块的跟风烂片,每年需要拍十多部电影,才能够维持生计,要强的多?

    但是,偏偏是这些几百块钱一部电影中挣扎了很多人的人,却被新艺城、邵氏当做抢使,纷纷加入了攻击徐克,攻击宝龙电影公司的行列。

    徐克忍不住,想要提笔,写一篇文章,进一步分析其中利害关系。

    “这是何必呢,何苦呢?”张少杰是阻止了徐克的行为,“与这些人,去打嘴仗,是不会能赢的,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嘴巴,是从来无法说服谁的,只有成功,才有说服力!”

    徐克冷静片刻,终于放弃了头脑发热之举。

    ——————————

    诋毁声,是无法阻挡《大唐双龙传》在票房市场上高歌猛进。

    进入了《大唐双龙传》上映以来的第二周,嘉禾院线,已经投入了43家电影院,进行这部大片,算是事先了仅次于《摩登保镖》的承诺。

    因为,院线数量的增加,平均每家的电影院上座率,无疑是开始下降,不过,每日售出的电影票,开始增至22万张以上。

    《大唐》上映进入第二周,首日票房果断的突破了160万港元。

    一时间,香港媒体惊呼:

    “《大唐双龙传》上映第二周,越战越勇,日增票房160万。复制《摩登保镖》奇迹!”

    “张少杰一字千金,无人能够阻挡他君临小说、电影两大行业的冠军!”

    “古龙戏称,投资《楚留香传奇》失败,靠《大唐》翻身”

    轰动香港之后,台湾那边传来了好消息《大唐双龙传》已经通过了文化部审核,可以在台上映。

    台湾那边的大小院线商,早就翘首等着这一个消息了。

    当《大唐双龙传》在台获批之后,宝龙电音公司在台北的分部,门槛差点被踏破了。

    宝龙台北分部的负责人,苦笑着解释道:“宝龙电影公司的台湾分部,暂时仅仅是空壳。公司的主要决定权,都是在香港宝龙那边。我们无权决定《大唐双龙传》相关的合作项目!各位老板,有意合作,请联系香港宝龙公司总部!”

    众多的台湾院线商,听闻消息后。

    疯狂的去台北机场,争抢去香港的机票。

    转眼间,十多家有实力的台湾院线商,纷纷赶赴了香港。

    去了香港之后。

    宝龙电影公司的老板古龙,热情的招待了众人,最后,笑眯眯的说道:“《大唐》的电影发行,我们完全委托给了嘉禾电影公司,要谈,你们找嘉禾!”

    尽管,这些台湾的电影商人,已经很疲倦。

    不过,却是有匆忙的赶赴香港嘉禾公司的,生怕被竞争对手早先一步。

    在这些台湾的院线商,在与嘉禾公司谈判的时候。

    嘉禾台湾院线方面,3月25日,已经在正式在台湾,公映了《大唐双龙传》。

    尽管嘉禾在台湾的院线资源有限,仅仅拥有7家电影院5000个座位,并且这些电影院也是集中在了台北市。

    不过,在台湾上映首日,取得的效果,依然是非常的惊人!

    3月25日当天,台北7家电影院上映的《大唐双龙传》,仅仅是经过简单的海报宣传。便疯狂的吸引了台北,多达30万人,在电影院外排队买票!

    平均每60名观众,虎视眈眈,争夺一张电影票。

    群众基础如此好,这也也因为《大唐双龙传》小说版,已经在台湾累计销售了2000多万本,平均每集销量80多万本。

    因为,台湾的读者,更多是通过租书店阅览小说。

    所以《大唐双龙传》实际的读者数量,则是比平均销售多几倍。保守估计,在台湾《大唐双龙传》的读者群体,达到了500万人!

    正是因为《大唐双龙传》在台湾无与伦比的群众基础,导致电影版《大唐》在台湾公映后,立即形成万人空巷的局面。

    3月25日,台湾《大唐双龙传》仅仅7家电影院放映,创造了70万新台币的票房!

    听闻《大唐双龙传》在台湾已经开始上映,并且,轰动台北!

    在香港谈判的台湾院线商,更是心急火燎,纷纷答应了嘉禾公司的不平等条约——

    三七分成,台湾当地院线获3成票房收益,张少杰、嘉禾、宝龙等等权益方获得7成。

    嘉禾一口气,授权了威秀、美丽华、喜满客等等十多家院线商。

    这些院线加起来,则是超过130家电影院,可以说,涵盖了台湾院线市场的7成规模了。台湾地区的院线谈判完成,《大唐双龙传》在台湾票房市场,正式《138百~万\小!说网》

    第一卷  第221章 台北机场

    第221章 台北机场

    1981年3月。

    南方边陲的香港、台湾等地,已经繁花似锦,天气宜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票房市场,也显得比沉闷的冬天要热闹几分。

    随着,台湾院线商争相引进。

    《大唐双龙传》开始了台湾票房市场的征程。

    对于80年代的台湾电影行业来说,随着台湾的文化部门的鼓励、解禁,台湾的本土电影,反而是不见起色。除了琼瑶剧,还能稳赚不赔之外,大多数的台湾本土电影都处于惨烈的扑街状态。

    这种情况下,台湾的院线商,进一步产生对于香港电影的依赖。

    因为,香港的电影,在台湾上映,几百万新台币、几千万新台币的票房,多是司空见惯。。这样的利润,着实可观!

    所以,对于台湾的院线商人来说,与其上映台湾本土电影,还不如盯着香港票房市场。在香港票房市场,一般能够取得超过百万港元票房的电影,除非是政策上禁止的影片,否则在台湾上映都是十拿九稳的。

    而在台湾的电影院线争相引进之前,嘉禾台湾院线的《大唐双龙传》已经上映数日。不过,因为嘉禾在台湾之后7家电影院,所以,有点饥渴营销的意思。

    此时的嘉禾,虽然尝试了国际化院线运营。在台湾、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也有布局。

    但是,嘉禾在台湾的电影院,才只有7家,电影院座位加起来可以容纳5000名观众,哪怕是每天放映6场的情况下,也只能供应3万名观众入场观影。

    一票难求啊!

    台北数十万观众,每天排队争夺不到3万张电影票。

    众多没有买到电影票的观众之间的问候语,也因为《大唐双龙传》而改变。

    “嗨,买到电影票了吗?”

    “今天你看了《大唐》吗?”

    “《大唐》电影票,行情一路看涨啊,上午时候,黑市一张电影票卖80元,到了晚上,已经卖150元了”

    “炒房子,炒股票,都不如炒《大唐双龙传》电影票!”

    “真缺德,原本电影票就稀缺了,结果纷纷成为不良的职业排队者,囤积居奇的筹码!”

    “妈的,电影票也被炒作到几倍高,还让不让小市民看电影了!黑市价钱都涨到有钱人的专利了!”

    “哎,人比人气死人。刚才来了一些有钱人,十多个人到场之后,不问价钱,扫货买了20多张《大唐》高价票,全家老少,施施然进场了!”

    全城几十万人造成的疯狂,令媒体震动。

    《联合报》称:“自3月25日,《大唐双龙传》登陆台湾票房市场以来。发行商嘉禾院线,仅仅利用其在台湾经营的七家电影院,进行放映。然而,迅速点燃了台湾影迷的热情,每天,几十万观众,在电影院外,排成长龙一般购票的场景,蔚为壮观。据悉,因为《大唐双龙传》电影票数量有限。平均60名排队的观众,只有1人,有机会入场观影。因此,如果有幸买到电影票的观众,转眼间,手中的电影票可以被焦急等待的铁杆《大唐》影迷,以数倍的价钱收购。据悉,《大唐》电影票,嘉禾院线的售价仅30新台币,不过在黑市上,《大唐》的电影票,已经涨价到200新台币一张!”

    《民生报》上则是报道:“《大唐》电影票升值,使得部分市民,热衷于炒作、倒卖电影票,获得暴利。一名通过倒卖电影票获利的刘先生透露,从25日开始,他连续发动亲戚、朋友,几十人合伙排队的方式,在多家电影院,迅速抢购了多达70张《大唐》电影票,其后,先后以100新台币、150元新台币的高价,出售了50多张。不但在几日内,获利5000多新台币的利润。而且,光是其手头持有的20张电影票,亦升值至4000新台币,刘先生表示,这种非理智的价格,不可长久,应该寻找机会,售出电影票,套现为妙!”

    《中央日报》则是痛斥这一现象,说道:“《大唐》电影票,一票难求,吸引部门贪图小利黄牛党,混迹在影迷中,职业排队购买电影票,再以高价出售,借此谋取数倍差价利润。如此卑鄙行径,致使更多真正的影迷,更难通过通常排队购买电影票。而被迫从那些投机之辈手中花数倍高价购买。根据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反映,超过一半的观众,是以100新台币的高价,购得影票!排队数小时却未能买到电影票的大多数观众纷纷表示愤慨和不满,声称,黄牛党严重扰乱了《大唐》电影票的正常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性!”

    随着台湾的媒体纷纷谴责黄牛党,倒卖电影票的现象。

    各大获得了嘉禾授权的台湾电影院线,已经拿到拷贝,争分夺秒加入了《大唐双龙传》的放映行列。

    3月28日,台湾全岛放映《大唐》的影院达到37家;3月29日,这一数字,增至56家;到了3月30日,全岛放映《大唐》的电影院,已经增至95家

    随着如此众多的电影院,开始售票放映《大唐双龙传》,倒卖电影票的黄牛党,才开始无利可图,偃旗息鼓!

    台湾的小情侣们开始成双成对,小市民们也开始成群的进入电影院观影。

    台北、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

    台湾整个岛屿,开始沐浴在《大唐》带来的春风里。

    与此同时,《大唐双龙传》票房数据也是旱地拔葱的一路冲高,从3月28日,《大唐双龙传》的票房骤然涨至350万新台币,此后几天连续突破400万、500万、700万大关

    台湾的电影界,纷纷震惊:“张少杰再次复制《摩登保镖》奇迹,《大唐双龙传》在台湾票房市场,大杀四方,天下无敌!”

    同样作为以作家、编剧起家,也同样投资电影界的琼瑶,被媒体拿来对比,批评道:“台湾岛不欠缺名作家,也不欠缺作品改编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