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不同,且不说英国曾经营世界最庞大的殖民版图,更让人不得不提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对于整个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时至今日,英国殖民地已是先后独立,英镑的国际国币地位也被美元取代,世界科技、工业的重心也转移到了美国。
哪怕是这样,英国依然在全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现在英国虽然结束了对于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等国家的直接殖民统治。
但是,这些前殖民地国家名义上依然是英联邦的一份子,英国的财团在上述一些国家享受各种经济、政治上的优惠,通过这种方式,英国依然享受大量的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利益,只不过这种利益不像过去那么直接的“军事殖民、掠夺资源、倾销商品”那么简单粗暴了而已。
更让中国人深深牢记的是——近代史上英国是第一个用鸦片和“船坚炮利”轰开中国封笔的国门,至今人们还记得几百年前的鸦片贩子!
况且,鸦片战争时期,被英国割走的香港,还没有回归呢。
《明报》的读者,纷纷对于张少杰连载英国篇,高度的关注起来!
直接表现在《明报》的销售发行上。
8月尾,《明报》的发行已经跃升到了22万份之多。
而到了9月上旬,《大国崛起》英国篇连载之后,《明报》发行量以一天提高一万份以上的速度,发行量持续增至30万份,创下了香港报刊销售的记录!
“听说,不但是香港的知识分子看《明报》,甚至是中国国内也开始有《明报》的订户,而香港的殖民当局,也是在读《明报》了!”张少杰颇为愉快道,“老师,您看有这么多的读者关注《大国崛起》实体书出版应该不会扑街吧?”
金庸摇头笑道:“你这小子,整天钻到钱眼里面去了!”
张少杰大叫冤枉道:“老师,这也是迫不得已啊,《大唐双龙传》可是烧钱啊!那帮子玩电脑cg特效的美国人,一天至少要消费一二十万的!”
金庸打趣道:“那你当初怎么异想天开,费用请美国的那些败家子帮你花钱呢?”
张少杰郁闷道:“往事不堪回首,不提了!我这已经是上了贼船了,必须等电影拍完才能够喘口气!”
“要不要我拆借你一些现金?”金庸道。
“现在不用,我自己赚钱,给自己一些压力也好!”张少杰说道,“我计划《大国崛起》出版的时候。立即写一部科幻小说,不在报纸上连载了,直接交由《明报》的实体出版部门发行!”
“科幻小说,你这是玩哪一出?”金庸也愕然。
张少杰苦笑道:“《大国崛起》这是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写一部获得市场口碑即可。写多了并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短期内要赚钱,还是靠小说为妙!”
“为什么不写武侠呢?”金庸有点奇怪,“《大唐双龙传》已经证明你的武侠非常受到现在的市场欢迎!”
张少杰只好苦笑道:“不行啊!《大唐双龙传》还正在热卖,如果再写一本类似的题材,就是自己和自己抢市场,我才没有那么傻!所以,写一本科幻,吸引不看武侠的科幻读者才是王道!”
金庸闻言莞尔一笑道:“好,既然你写科幻,我也支持!不过,科幻我可不懂,就不帮你审稿了!”
张少杰点头,表示理解。
_______________
北京。
秋风中。
邓首长坐在办公桌前,桌上摆放着墨水、纸张、笔,还有一张刚刚出版不久的《明报》!
现在,广东省方面已经成为《明报》最大的订户,订购5000份的《明报》之后,其中除了广东省的政府机关阅读、学习《大国崛起》之外,更会将报纸通过邮政系统寄往北京,以及全国各省。
这年代,交通运输系统,还不像后世那样被海量的打工、旅游,以及海量的商品物流所占据。尽管现在火车运力远远不如30年后,但是邮件寄送,如果是特快也只要天之内即可从广州送到北京。
而《明报》的《大国崛起》因为是中南海指定要看,所以效率更高,只要两天之内,即有专员将100份《明报》送到北京领导人面前。
“你瞧瞧,这个张少杰写的怎么样!从之前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写到了英国!西班牙人总结葡萄牙的教训,从中发扬光大。荷兰人既学习了两位列强,又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荷兰原是制造业为主国家,转而成为航海、贸易、金融三驾马车同时发展。一个小国成为了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
“不过,荷兰人军事力、工业基础太薄弱,欧洲各国的政治、军事动荡,都会让荷兰人的金融投资损失惨重。贸易方面,在其他国家设立了贸易壁垒,使得荷兰人的商品进出口皆受到了挫折。金融、贸易方面的受挫,使得荷兰人航海业务也大幅萎缩,最终导致了荷兰在近代史上没有发展后劲!”
邓首长很有兴致的说道:“张少杰点评说,英国人就比较务实!观察前面三个国家的发展优劣,之后,看中了自己国家劳动力成本比欧洲国家更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业。这样英国生产的商品,价钱便宜,取代了荷兰等国的工业品。”
“劳动力成本低,是当时英国最大的优势。如果英国仅仅满足这个优势,无疑会被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所取代!于是,英国大力提倡发展科技、工业,保护创造、发明!工业和科技互相促进,而保护发明者的专利权,专利可以获得利益,则可以促使更多的工厂主、发明家,愿意创新、发明!所以,英国科技的发展开始日新月异,超过所有欧洲国家,因为英国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多,能够生产别的国家不能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的技术,是英国独有的,所以英国世界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张少杰认为——发达国家的本质,并不是有钱、有资源,而是拥有数量众多,别的国家不能拥有的产业、科技,这才是发达国家竞争力所在”
邓首长的秘书张宝忠笑道:“张少杰这是在夸大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
邓首长摇头道:“不不不!没有这么简单!张少杰的文章立场是冷静、中立的。写这么多的列强崛起,他该赞的地方称赞,该骂的地方痛骂。比如,英国的工业化之残酷,除了老生常谈的‘羊吃人’之外。他写到,葡萄牙的工厂,工人工作10个小时。而荷兰人的工厂则是工作12个小时,英国人的发展工业之初,工人要工作14~16个小时,工人数量不够,英国当局强迫流浪汉、破产农民进入工厂转业为工人。残酷的剥削,使得当时工人,尤其是童工,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当年资本主义的残酷,才导致共产主义的诞生!”
“如果仅仅是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已经够具体的了!”张秘书对于17岁的张少杰,居然被首长认同,不免有点不服气。
邓首长道:“你还不服气人家张少杰!他字字讲理的,而且不光是分析过去的历史,而且对于将来,他也提出了不少的前瞻性的建议!”
“他在英国篇中,指出英国发展路线中一些宝贵的东西,最值得此时的中国借鉴。比如,利用我国工业基础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要好,劳动力成本比发达国家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他给我国开出的药方是,第一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以满足内需为主。第二步,工业产量逐渐上升,大幅度操纵人民币贬值,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一口气贬值到825:1这一汇率,通过人民币贬值进一步加大我们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促进制造业出口,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
最后,可能受迫于国际压力,人民币被迫升值。那时候,则是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升级产业。使得我国进入准发达国家行列。他说,通过政策扶持,我国钢铁、家电、水泥、汽车等等各项传统产业,产能上超过美国才跃居世界第一,毫无难度的。有难度的是提高国内工业、科技的技术专利的数量。技术专利数量之争,标准之争夺,才是未来国家工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没有掌握专利和核心技术,再多的产量,也只能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
“此外,张少杰同志还认为,以市场换技术这种指望发达国家施舍,是不能真正提高本国技术含量的!科技含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本国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关!”
“此时,中国的工厂一线的技术人员普遍是初中生为主,创造力不足。我们可以通过计划,10年内,先一步将本国的技术工人平均学历提高到高中学历。再过10年,技术工种学历逐步提高到大专学历。30年之后,技术工人则是换做是和发达国家一样是以——大专生和大学生为主。要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不但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而且,还不断批量生产高学历劳动者。当我们一线工作人员,大学生人数,超过发达国家,我就开始具备可以与欧美相比的技术创新能力!”
邓首长谈论张张少杰书中的内容,显得精神奕奕,每谈一条,都不免是赞赏有加。
张宝忠心中涌起惊涛骇浪。
跟着首长这么多年,见过的高级领导人,多不胜数。中国领导人中,搞政治的人才多,打仗厉害的更是多不胜数,搞工业的也有不少。
但是像张少杰这般被邓首长欣赏的人才还是很少。也只有共和国的这么多年搞财政、经济最厉害的大家陈云同志,能够有张少杰怎么长远的见识吧。
邓首长对于张少杰的书,现在算是爱不释手,笑道:“听说,张少杰除了写《大国崛起》之外,更出名的的写《大唐双龙传》这部武侠小说。我们的阅览室,有没有他的武侠小说!”
张宝忠顿时笑道:“有的!香港新华社工作的同志邮寄了香港出版的10集《大唐双龙传》。有很多的领导借阅过,都表示可以一读!”
“是吗?那我可要看看!”邓首长性质很高。
邓首长其实也比较爱看小说的,金庸的武侠,他是一本不漏的看过。后来金庸小说在内地解禁,允许出版,这也也是邓首长拍板决定。能够有幸被邓首长看过的小说,内地出版,基本扫清了政治上的阻碍!
第一卷 第157章 《大国崛起葡萄牙篇 》实体书
第157章 《大国崛起葡萄牙篇》实体书
《大唐双龙传》其实已经全部完稿,但是因为玉郎国际与《明报》约定,出版的速度,不能快过《武侠与历史》上的连载速度。
现在《武侠与历史》周刊,每期连载《大唐》达到3万多字,一个月也就12万字。《大唐》实体书每集有65~7万字,这也就意味着每个月出版两本的速度,才不会超过了《武侠与历史》的连载进度。
玉郎国际出版漫画向来的周刊、双周刊的形式。香港的漫画读者习惯这种稳定的出版日期。
而玉郎国际出版《大唐双龙传》这种大部头小说,也采用双周刊的形式稳定出版发行,这样对于总体的销售量是有好处的。
至少,到现在《大唐双龙传》小说版,在香港最高的第一集已经卖了22万本之多,而平均每期的销售量则也达到10万本左右。
张少杰在香港的出版小说的版税是20,《大唐双龙传》每集定价是15港元,这就意味着,每集他能够拿30万,一个月能够在香港拿到60万港元的版税收入。
而台湾那边的出版,张少杰亏了,因为在台湾《大唐双龙传》最高一集已经能卖到85万本,平均每集也卖到了56万本之多。如果是按照版税抽成的话,哪怕是张少杰之拿10的版税,一集也能拿80万港元。
现在的话,台湾出版方面张少杰本人每集只拿50万港元。而玉郎国际也能在台湾出版中拿到50万。
事实上,《大唐双龙传》除了漫画改编授权是给了玉郎国际之外,海外出版方面,玉郎国际则是与张少杰均分收入。
签订合约的时候,张少杰的影响力还不太强。
现在的话,以张少杰小说在市场的号召力来说,是不会签这样的协议了。
当然了,有得也有失。
失去的是每集少赚30万,得到的却是巨大的名气!
张少杰的《大唐双龙传》在台湾居然力压琼瑶小说,扭转了台湾出版市场,言情小说逐渐卖的比武侠要好的苗头,给武侠小说搬回了一点颜面!
须知道,琼瑶小说在台湾轻松卖十万本的。
而古龙在近些年小说卖的不景气,每集只买万本,面前言情小说力压武侠,武侠作家也多是比较无奈的。
黄易小说里说:“男子本性喜新厌旧,女子本性用情专一。”放在小说阅读方面,也是通用的。看武侠的读者,多是男性。而台湾大多数的武侠读者,一般是在租书店租阅,购买实体书却不多。女性读者,则是更愿意买下实体书再阅读,这种阅读习惯,使得女性读者为主的言情小说市场总是很坚挺。
总体而言,张少杰银行账户上还有1400万港元的现金存款余额,每月稿费的入账有160万港元以上。
但是,《大唐双龙传》的电影剧组和特效小组已经露出了赤裸裸的烧钱坑爹本质,每月要花掉450万港元的预算!
果然——大片的预算一般都是极其不准确的!
张少杰原本给《大唐双龙传》准备的预算是3500万。现在看来,等到电影后期完成之后,可能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张少杰的收入,加上账面的存款,居然仅仅够4个月的消耗。只能等到《大国崛起》的实体书出版之后,再勤奋多出版一些书,稿费才能飚起来!
————————
在9月8日。
《大国崛起》系列的实体书《葡萄牙篇》开始正式的整理出版!
《明报》上早有实体书的广告宣传语:“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苏联、美国九个巨头代表性的国家,先后崛起。这些国家的发展、衰落都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这些国家的发展,总结其经验,对于许多国家,尤其是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参考意义。小说家张少杰,首次以厚重的笔调,描写那些历史上各大国家的发展轨迹,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作品——金庸”
这一篇的金庸亲自给写的广告词,被刊登在《明报》上。
在题词之后,则是刊登了《大国崛起葡萄牙篇》的出版日期和定价。
虽然,《葡萄牙篇》仅仅有6万字,哪怕是增加一些名人的题词赠言,这本书也不会超过7万字。定价却是达到了22港元一册!
比起同样字数的小说,贵了40!
因为《大国崛起》的主要读者都是教授、知识分子、公务员等等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水平较高的中产阶级。
这样的定价也并不算离谱。
这本书,本来就不是走大众路线,而是走中高层的路线。
《大国崛起葡萄牙篇》即将出版的广告被《明报》刊登。
9月7日,当然香港各大书店的老板,已经疯狂的涌入《明报》公司!
“茶茶书店进货500本!”
“汉记书局进货300本!”
“大龙书店进货2000本!”
书店的老板们,一个个都是显得非常有信心。其一是对于《明报》上高人气作品的信心。其次是张少杰这个作者,已经是畅销的保证了!
作者是张少杰的书,有过不好卖的吗?没有!
张少杰出品,必属畅销精品——这是市场上疯狂流传的一句话!
《大唐双龙传》小说版最高一册,在港台两地共计卖100万本,除了金庸、琼瑶,再没有谁单册小说的发行量超过张少杰了。
张少杰所编剧的电影《摩登保镖》,这一年狂扫亚洲票房市场,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各个《摩登保镖》已经上映的国家。这部电影均是排在了票房榜首,创下港片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玉郎国际公司所改编的《大唐双龙传》漫画版本,每期狂卖10万多本,能够与《龙虎门》比拼销量!
这么多的辉煌成绩,使得香港的书店老板们,不得不果断的采取行动,疯狂的抢货《大国崛起》!
但是,《大国崛起葡萄牙篇》首次印刷,还是比较谨慎的,仅仅是印刷了5万本。原本,这5万本,在香港地区来说,已经是属于顶级畅销了。
不过,谁叫这是“张少杰著”呢,书还没有正式的上市,首印的5万本,已经被香港的各大书店瓜分一空。
香港新华社的记者,原本受到内地的朋友委托,准备进货200本:“哎!来迟一步啊!”
“谁说不是呢!”另一道惆怅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回头一看:“杜邦?你不是在给美联社工作吗?也来买《大国崛起》?用来做什么?”
美联社记者杜邦道:“别把我当做间谍一般,我仅仅是普通的新闻工作者!同时,我除了给美联社工作之外,还认识一些美国出版界的朋友。这样的好书,我准备推荐他们翻译成英语,在美国出版!”
“哼,不怀好意!”新华社记者对于同行的解释并不相信。
“没办法,糊口饭吃”美联社记者耸耸肩。间谍未必是搜集秘密消息,美联社记者搜集的一些公开消息,也是情报部门重要的情报来源。
____________
《大国崛起葡萄牙篇》在9月8日,原本就在《明报》上打响了知名度,在香港知识分子中,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口碑。
《大国崛起》的文笔、史料方面,也是罢了,香港有一堆的历史研究水平超过张少杰的教授!
这一本书,关键的卖点是,如同锐利的手术刀一般,解剖强烈崛起史的关键性因素。比如,张少杰提出“葡萄牙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这个国家是欧洲首个开启了大航海革命!”
张少杰一副专家的语气,把葡萄牙定性为“大航海革命”的开启者,虽然盛气凌人,不过却是在张少杰一一分析葡萄牙崛起之前的各种客观因素,最终才开始下了结论。这一条结论,开始被香港很多知识分子接受。
在香港,通过《明报》拜读张少杰《大国崛起》的读者,已经有30万人。
这种厚重的题材,显然不是看一遍两遍,一天两天,就可以彻底的看明白。而是每次阅读,再结合张少杰的许多观点,都能够让人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无论如何,《大国崛起葡萄牙篇》要卖的比想象中还要火爆!
各大书店的在9月8日,刚刚将《大国崛起葡萄牙篇》摆在货架上。一大清早,就有大量的学生、教授、白领等等相关的市民,纷纷到书店中询问。
“请问《大国崛起》到货了吗?”
得到了书店肯定回答之后,这些读者也毫不犹豫的购买!
“两本!”
“一本!”
“我买十本!”
一个上午的时间,柴湾一带的书店《大国崛起葡萄牙篇》已经卖空了!其他的中环、金钟、上环、西环、半山区,香港岛上大多数的地区,《大国崛起》卖的都是非常的疯狂!香港本岛一个上午各大书店就卖了1万多本。
而九龙、新界那边,也是毫不逊色,两地加起来销售,超过了3万本。
首印的5万本,在第一天就销售一空!
第一卷 第158章 新计划——《生化危机》小说版!
第158章 新计划——《生化危机》小说版!
“没有想到,《大国崛起》卖的不比《大唐》逊色?”张少杰显得有点吃惊。
“《大唐双龙传》这种小说,仅仅是为了消遣,哪怕在香港有100万名读者,但是真正购买实体书的仅有20万。而《大国崛起》主流读者却是中产阶级,还有一些富豪、政客等人。这些人,觉得可读之物,十有会掏钱购买!”金庸丝毫不觉得惊讶。
张少杰想了想,道:“走上层精英路线,虽然在短期内,他们的消费很豪爽。但是,如果我像出版《大唐双龙传》一般,一年出50集,他们还会购买50本不成?”
“那是不能的!”金庸道。
知识分子读书,往往是一遍遍的看,甚至还会拿笔做笔记。一本书读下来,没有一个月,是读不完的。这样精读,使得他们不会成为图书市场的主流购买力!
离开《明报》集团后。
张少杰去嘉禾片场探望《大唐》剧组,却被邹文怀叫到了办公室,原来是《摩登保镖》海外票房的分红!
“简直吊爆了!”张少杰倒吸一口凉气。
9月份《摩登保镖》已经圆满的下画,整个亚洲总票房达到了3125万美元,其中占大头,6成的票房收入都是在市场取得。
嘉禾公司对张少杰进行分账,税后分红达到1300万港元。张少杰银行账户上的现金余额终于达到2700万港元。
这样无疑大幅度的缓解了张少杰的面对工业光魔这个吞金兽的资金压力。
邹文怀心情愉快鼓励道:“加油,《大唐双龙传》好好拍,将来说不准,能够创下票房新高!”
《大唐》虽然宝龙电影公司制作,不过院线发行方面,已经交给了嘉禾公司。香港的院线发行,嘉禾仅仅收取20的票房分红。
而海外其他国家的院线上映,嘉禾仅收10中介费用,其余的海外院线公司给予的票房分红,嘉禾分文不取。
总体而言,嘉禾分红虽然没有张少杰多,但是承担的风险却更少。
对于,《摩登保镖》的票房成绩,张少杰不免颇为自豪。
历史上《摩登保镖》是香港第一部以“贺岁片”名义打造的大片,在香港的总票房达到了1700万,刷新了香港本地票房纪录。后来几年《富贵逼人》、《福星高照》、《八星报喜》等等,都是在跟风《摩登保镖》的“贺岁片”概念。
不过,提前一年上映的《摩登保镖》,因为是在暑期档放映,而没有打出“贺岁片”概念,取得的票房却是更牛!
尤其是海外票房,更是惊人之极!历史上82年在上映的《摩登保镖》只取得了835亿日元,换算成港元的话也只有7000万港元,而现在总票房已经达到了21亿日元,比历史上高了近两倍。
“幸好自己拍不出好的电影,否则还不逆天了!”张少杰不由的清醒的意识到,电影行业是一条睡着的野狼。现在睡着了还不咬人,一旦醒来了,肯定要疯狂的吃人。
《摩登保镖》的成功,其实是归功于嘉禾的成功。
《大唐双龙传》这部历史上没有拍出的电影,才考验张少杰的策划能力!
当然了,《大唐双龙传》这样质量不逊色好莱坞大片的高成本武侠大片,也是张少杰准备占领电影市场的一枚重量级的棋子!
的影迷其实比其他国家的影迷更追星,也更铁杆一些。
比如成龙因为70年代的《醉拳》在电影市场打响了口碑,以至于后来30多年,的影迷一听说成龙的电影,就习惯性走进电影院观看。后来华语电影在电影总票房中,成龙一个人的电影,占据了华语电影票房的三分之一。
的动漫产业,这种铁杆现象而很普遍。
热卖的漫画、动漫作品,少则连载数年,多则连载几十年,有的人追一部动漫,是从小学时代一直追到结婚生子,一直等着动漫作品的新的一集。这种顽固性的追看,确实让人目瞪口呆!
“未来市场,基本上是好莱坞电影的倾销地!与其便宜好莱坞大片,不如让香港电影牢牢占据这块市场。本土电影产业懦弱,香港不去占领,好莱坞、宝莱坞甚至是90年代逐渐崛起的韩国点应该也会去抢夺这块市场的!”
“对了,还有游戏!游戏产业,那才更具利润!”张少杰忽然思维又跳跃到了别的方面:“现在的游戏市场,还是街机为主!任天堂的fc家庭游戏机要到83年才问世,后来的那个史上最成功的《超级马里奥》是谁做了?恩,貌似是一个扑街画家宫本茂转型为游戏技术员,写的脚本。80年代初,任天堂凭着fc大红大紫了!后来,世嘉土星、索尼主机进入游戏主机市场与任天堂争霸,之后微软xbox恩,对了,中国90年代的小霸王”
要不要在83年之前弄出一台游戏主机,抢在任天堂之前抢夺主机市场?
作为后来人,张少杰自然知道,游戏主机,在技术上是不难的。
只要找一些技术员,告诉他们用一块主频18hz、2k内存的 6502cpu、一块图像控制器,将声音处理器集成到cpu中。主机上要有一块插槽,能读取游戏卡带,此外有一个游戏手柄。
再让让程序员,编写一套简单的游戏机操作系统。凑成一沓简单的主机之后,便可以在这个年代,抢占任天堂的先机!
转眼间,张少杰又哑然失笑了。
做人就是这么贪心。
眼前的电影产业,自己还没有搞定,就眼馋游戏产业了!小心“狗熊掰,掰一根丢一根”的古话!
——————————
回到家之后。
张少杰开始整理《生化危机》的稿子。
《生化危机》原本是在1996年,索尼p、以及世嘉土星上发行的一款主机游戏。截止2007年,《生化危机》系列游戏一共发行了6款,累计销售3000万套。
除了在游戏上成功之外,《生化危机》更被改编成好莱坞大片。从2002年开始,《生化危机》系列连续出过四部电影,口碑惊人,粉丝群体庞大,每一部全球票房都是超过一亿美元的!
尤其是《生化危机4》更是因为前三部的口碑出众,2010年9月上映的《生化4》6000万美元预算,连续几周占据北美票房榜周冠军,最终锁定27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而《生化危机》的游戏公司,不但授权了好莱坞改编电影。而且授权了香港漫画公司改编港漫,更授权美国作家sd佩瑞写了《生化危机》同名小说。
张少杰此时在写《生化危机1:伞公司的阴谋》,sd佩瑞所写原著的中文版,只有12万字的篇幅。
这一集小说里面,时间是在1998年。
地点是虚构的美国“浣熊市”,因为市民遭遇连环谋杀案件,传闻城市现“食尸鬼”,引发市民巨大恐慌。
浣熊市的警察署长艾隆斯,宣布派出一支精锐的警察队伍,调查真相,追查凶手,保护市民的安全云云。
这一只警察队伍全称是stars部队,队员中有故事的主要人物吉尔瓦伦蒂安、克里斯雷德菲尔德、巴瑞顿博、瑞贝卡钱伯斯以及阿尔伯特威斯克都是身经百战,具备超人战斗力的人物。
这一只队伍一开始就是一个被牺牲的棋子——因为,市民连环死亡,是因为伞公司生化武器的实验造成。
警察署长其实已经被保护伞公司买通,而stars的队长阿尔伯特威斯克,根本就是保护伞公司派入其中的间谍——目的是为了将这一只队伍引入危机四伏的险境中,与丧尸进行搏斗,测试伞公司生化武器的威力。
整个stars部队原本人数众多,但是一开始,先头部队就陷入了伞公司的圈套,伤亡惨重,只有瑞贝卡一人幸免于难。
而后续的部队,吉尔、克里斯、巴里、布拉德在前面的队友死亡,又被派出继续调查。
经过层层死亡陷阱,大家了解的真相越来越多!后来,众人也知道了威斯克是保护伞公司派来的间谍。
众人准备与威斯克做一次了结的时候,惊动了古堡中的暴君丧尸。
众人逃亡,威斯克被暴君丧尸杀死(假死)!接着,暴君丧尸继续追杀众人。
第一集尾声,吉尔、克里斯、巴瑞、瑞贝卡等人在stars救援人员的飞机到来时,面临暴君丧尸的最后的追击。众人使用火箭筒,对着暴君丧尸攻击,却引爆了古堡的自爆装置,使得整个巨大的古堡在一片爆炸中,化为废墟。伞公司的许多犯罪证据,因此被爆炸中毁灭。
《生化危机》的第一部,游戏、电影、小说等等版本,虽然有一点差异。不过大致脉络还是古堡中历险为主。
张少杰结合小说、电影、游戏,三个版本的优点,重新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化危机》!张少杰自信,有了这些惊险的剧情、猎奇的设定,还有吉尔、瑞贝卡、克里斯等等《生化危机》的中的经典人物设定,自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语言,写出更加符合自己胃口的作品!
当然了,张少杰暗示自己《生化危机》不是目的啊——更远大的目标其实是为了《无限恐怖》!
《无限恐怖》本质上,是综合大量电影世界的同人。
可贵的是,《无限恐怖》的设定却是超脱了那些电影的原本设定。z大那个家伙,人品不好,但是创意却是层出不穷的。
可惜,《无限恐怖》那么好的创意,却因为涉及到太多的好莱坞电影版权,而不能改编成为影视剧。
现在,张少杰决定——釜底抽薪!将《无限恐怖》需要用到的电影版权,全部提前以小说形式写出来!未来,这些版权都属于自己的,自然是想用就用了!
第一卷 第159章 “天下”和“玉郎”
第159章 “天下”和“玉郎”
皎洁的月亮升起。整个楼内,大多数灯光都熄灭了,但是张少杰的房内灯光还是亮着的。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最适合写作。
《生化危机1:伞公司的阴谋》这部小说,已经包含了《生化1》游戏版的主要设定,甚至比游戏中交代的剧情更要详细。
但是张少杰并不打算完全抄sd佩瑞写的版本,而是根据《生化1》的剧情的脉络、大纲,按在自己的文字进行书写。
因为在21世纪,不但好莱坞拍摄了大量的丧尸电影,而且中国的互联网上,也有末日丧尸题材的网络小说。
张少杰看过的丧尸题材的小说几十部。
当然了,部分杀死丧尸、吃丧尸“脑核”升级成为超人的那种畸形的末日文,张少杰还是有点消化不良的。
经过大量的丧尸文、丧尸电影的熏陶,张少杰开始以高于《生化危机》本身的内涵,去重新诠释《生化危机》里面的剧情。
t病毒、stars小队、吉尔、瑞贝卡这些后来成功的卖点自然是一个不漏的保留了。
当然了。
电影版的爱丽丝、马特、瑞恩等人还是没有加入进去的。如果加入进去的话,与小说、游戏版的吉尔、威斯克等人的剧情会产生矛盾
随着对于剧情的展开,张少杰越写越勇。
他感觉,仿佛自己没有看过《生化危机》小说,没有玩过《生化危机》游戏,没有观赏过《生化危机》电影,也能够自己写出来一般。
不过,这仅仅是一种错觉!
张少杰之所以能够写的这么顺利,那是现在现成的设定、剧情、人物基础上二次创作,写同人。
如果自己真的没有看过原作,以及没有看过生化的电影,玩过生化的游戏,是不可能将这个故事写的这么这么紧张、刺激、悬念迭起!
说起来。
张少杰写作的速度也不慢,一天写个五六千字,虽然有压力,很是并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比起真正的写作狂人倪匡来说,张少杰的写作速度自然是远远不如。但是比起同一时代大多数的武侠小说家来说,已经算是速度超群之辈了。
此时的武侠小说家,在报纸上连载的,一般一天写作速度是两三千字。
而出版实体书的,一般是一个月出一两集,每集是7万字左右。
这意味着这年代的港台比较活跃的职业武侠小说作者普遍的写作速度应该是每月6万~14万左右。
张少杰的速度,不直接的抄写原著的话,也能够每月写15万~20万字。如果是纯粹抄写原著,一个月一百万字毫无压力的。
事实上,《生化危机1:伞公司的阴谋》,张少杰在8月份《大国崛起》连载之后,便已经开始动笔了。
在9月份已经完稿,整篇稿子有15万字!
为了怕被金庸笑话他文字太差。
张少杰在完稿之后,便开始不断的删删减减,进行润色修改。到了十月份,已经是修改了3遍,张少杰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已经很难进行再度修饰、增删了。
“过几天,便去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