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29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29部分阅读

    中国内地,还是台湾、新加坡,汉语文化圈的主流,还是讲国语的!东南亚几千万的讲粤语,但是我们终究要把目光放在十多亿人口的国语市场!这才是华语文化的真正主流!”

    梅艳芳点了点头,可爱的说道:“知道了!不过,别的艺人的经纪公司都是恨不得一下子就捧红艺人。但是你这个艺人公司的老板,怎么就这么小气呢,人家才刚刚小红一把,你就要无情的冷藏人家……”

    她做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张少杰微笑,捏着她的小俏鼻子,说道:“丫头,我让你去演电影、唱歌,是为了让你这影视行业赚取资历和威望!我的事业,不是仅仅剥削你一个17岁的女生,而是……”

    梅艳芳从张少杰腿上跳下来,说道:“你的目标是要剥削更多的少女,我说的对吧……”

    她一副刺猬状,吃醋的表情,像发怒的母狮子!

    张少杰笑道:“艳芳,别调皮了!你知道,我的志向,可不是做一名花花公子,也不是当情圣。我们中国有5000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有诗经、楚辞上古时期灿烂篇章。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这一类精美绝伦的古代文化。随着我们儒家文化的低潮,而被世界上被其他的文化理念压制,只能苟延残喘!原本,我只不过是一个庸庸碌碌之辈,自从产生了振兴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文化之念头,我整个人都开始有精气神,也焕然一新了!小说、诗歌、歌曲、电影、戏剧、游戏、漫画,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目标。有忙不完的目标,你说我有什么精力去花心呢?”

    梅艳芳眼中异彩连连,扑在张少杰怀中,甜蜜道:“你真是一个坏蛋!坏的简直就像一名圣人!”

    张少杰哑然失笑:“有理想,有目标,难道就是圣人?”

    梅艳芳道:“哼!你就是坏人!为了你的那种大到没边的理想,偏偏委屈人家,人家想要出唱片,演电影主角,你都不肯!不是坏人难道是好人吗?”

    张少杰摸摸她的头发道:“好吧!唱片、电影,不搞!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的事可做!不如这样吧!你去拍一个广告!”

    梅艳芳奇怪道:“广告?”

    张少杰笑道:“龙腾娱乐经纪公司的广告!我们公司虽然成立,但是业内并不出名,很多的不了解我们公司的歌手、演员,当我们的经纪人是骗子!非常有必要在大型媒体,播放我们的广告,彰显实力!”

    梅艳芳一愣,推搡他道:“讨厌,果然又要利用人家!坏死了,为什么要用人家做宣传广告呢?”

    张少杰无奈道:“貌似现在我们公司也只有你一个艺人是比较红的吧?”

    几天之后。

    张少杰请了张艺谋,说道:“艺谋大哥,龙腾娱乐公司的广告,让你导演吧。广告镜头30秒钟。模特是以梅艳芳为主!广告片预算10万港元,你的导演片酬1万如何?”

    张艺谋吃惊道:“万万不可!我还有很多要学习,这么能让我来导演,要是拍砸了,我可赔不起!”

    张少杰笑道:“艺谋大哥你安心啦!你是摄影系的高材生,90分钟的电影或许你还没有经验,但是30秒钟的广告,还不是手到擒来?相信我,你能行!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张艺谋也是心动不已,当一名导演,是所有电影人的梦想,哪怕是一个广告片的导演,也是一次刺激的挑战。

    “好吧!”张艺谋道,“广告我可以试着去拍,但是1万块钱,我可不能要,现在拿这笔钱,那是受之有愧的!”

    张少杰再三的劝说,张艺谋也不肯要,最终降低到了2000元,张艺谋才知道拒绝不了,只好收下。

    2000港元换算成|人民币也是有700元,在现在的内地,相当于普通工人的两年工资。

    既然受命张少杰拍广告。张艺谋从嘉禾请了一些有空闲的电影人,5万块租借摄影棚,以及器材一星期的使用权。

    之后,一群的嘉禾电影人,在张艺谋的指挥下,拍摄以梅艳芳为主角的广告短片。广告片并没有剧本,张艺谋便向众多的嘉禾的资深电影幕后团队征集创意剧本。

    不久后,这群电影人,七嘴八舌中,剧本被讨论出来了……

    广告短片中,梅艳芳穿着破旧的衣服。学唱歌、练唱歌,但是只能在简陋的舞台上演出。这时候,张少杰穿着运动装,一脸阳光气质的出现了。镜头中,张少杰一路走向舞台上的梅艳芳,忽然上台,在观众诧异中,强行拉走了梅艳芳。梅艳芳道;“你要干什么?”张少杰则是酷酷的说道,“和我签约吧,我捧你做明星!”下一秒,镜头中,梅艳芳光芒万丈的一个巨大舞台上,数千观众的仰视下,开着演唱会!尾声,画外音广告词“与其仰望明星,不如签约我们,龙腾娱乐经纪公司,正在捧红下一个明星,你还在等什么!”

    张少杰不禁苦笑不已,自己请张艺谋给自己拍广告短片,没有想到,张艺谋居然打起张少杰的主义,让他去当广告中的男主角去吸引人气。

    从广告角度上讲,张少杰露脸,无疑能够增强广告的推广效果。但是,张少杰在表演方面,那是眼高手低啊,连梅艳芳的表演能力,也能够远远的超过张少杰。

    被赶鸭子上架的张少杰,在摄影棚中显得很狼狈。

    用了两天时间,将广告片杀青之后,张艺谋对他说道:“少杰,你还是很有偶像气质的!如果你来当演员,虽然演技差一点,不过你的气质却是非常有亲和力,保证能够吸引无数的少女粉丝……”

    张少杰幻想自己被无数漂亮女粉丝抬着,幸福的游街示众。

    下一秒。梅艳芳,恶狠狠说道:“美女粉丝!他敢!哼哼……”

    张少杰连忙讨好,说道:“美女粉丝怎么能够比得上我家的亲亲艳芳呢?”

    现场众人广告剧组成员忍俊不禁!

    广告虽然仅仅有30秒,但是镜头素材,可是拍出了10分钟!为了精选30秒的完美片段。

    张艺谋和嘉禾公司后期制作团队煞费苦心。用了一周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份《龙腾娱乐经纪广告片》!

    张少杰看了之后,满意的连连点头,将广告片的拷贝带回了公司,交给李杰去处理。李杰现在龙腾娱乐经纪公司的职位是副总经理,但是实际上,张少杰不太管理公司。所以李杰反而是公司实权人物。

    仅次于李杰的,有苏小婉、艾露恩。

    苏小婉是董秘,能够上达天听,与张少杰联系。艾露恩则是公司的经纪部经理,管理经纪人,以及负责艺人培训。

    三名下属并不是和睦相处。比如,李杰的阴险,并不得人心。艾露恩、苏小婉是比较讨厌这个人,但是公司有了李杰的管理之后,运行效率却是不断的提高。

    能够把一家公司管理的井井有序的人才,张少杰是非常欣赏。所以哪怕艾露恩、苏小婉等人对于李杰再不爽,张少杰暂时也不会炒掉李杰的。相反,张少杰提升了李杰的工资,并且将李杰的工作合约提高到15年!如果10年之后,李杰没有违反合约的话,张少杰甚至会送给人1的公司股份!

    李杰本质上是一个虽然有才,但是却孤僻!尤其是整个公司都不喜欢李杰,张少杰就更放心了。毕竟,他可不想以后工作做大之后,有一个威望很高的元老,将公司的艺员、管理层,都拉走,跑出去单干!

    第一卷  第121章 广告比电视剧更精彩!

    第121章 广告比电视剧更精彩!

    tvb电视台的广告颇贵,30秒的广告,在非黄金广告时间播放一次,大约要1000块港元。每天播放5次则要5000元,一个月的广告预算需要15万元。连续投放广告一个季度,可以是优惠价40万港元。

    丽的电视的广告则比tvb便宜很多,30秒的广告播放一次,大约要200块钱,一天五次则是1000块,一个季度价10万元。

    张少杰把这部广告片,交给李杰之后,李杰很快就分别去tvb和丽的电视签订了广告播放协议。

    50万港元,在两大电视台,投放为期三个月的广告!

    7月25日。

    丽的电视首先投放了龙腾娱乐经纪公司的首部广告片——《梅艳芳签约记》!

    1980年的时候,电视剧的收视率基本上tvb电视台与丽的轮流坐庄!在tvb第一季度,播放的《上海滩》,造成万人空巷的轰动之后,却显得有点疲软。

    丽的电视台则是迅速推出了众多的电视剧,强势推出众多古装剧逆袭,抢夺收视率!这时候,丽的电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内群英》,就广受关注,收视率高峰时期甚至超过tvb的同期节目!

    晚上八点多,《大内群英》电视剧的插播的广告时间段,正在许多观众,准备换台,看别的节目时……

    忽然,广告画面,绚丽登场。观众按遥控器的动作,开始停止!

    只见到电视画面中一间破旧的酒吧中,不足百名观众,在观看舞台上歌唱的小歌女,歌女的衣衫,并不华丽,反而显得破旧、补丁。

    她深情的歌唱,但是显得生活很艰难……

    张艺谋的画面,设计的非常细腻,后世能够在国际电影节中不断拿奖的摄影师,他设计的镜头、色彩、图画,充满着一种写实、淳朴,但是却细腻非常的感觉。

    这种厚重的镜头,有点欧洲各大电影节上拿奖的文艺片味道,而不像此时香港电影人拍摄的那么快餐。

    正在观众以为,这是在宣传某一部影视剧的时候。

    镜头中出现了张少杰,阳光之极的男孩!与梅艳芳落魄的相比,画面中张少杰西装笔挺,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但是,张少杰却在镜头中,做出了大胆的举动。他一句话不说,沉稳的一步步走向舞台。所有观众好奇的看着张少杰,梅艳芳显得不知所措的时候,张少杰忽然伸手,握着她的手,将之拉下简陋的舞台,一路上狂奔到阳光明媚的公园。

    镜头后面,无数的观众差异、震惊、目瞪口呆,张艺谋刻画的非常深刻。

    “你要干什么?”广告片中,梅艳芳红色脸道。

    “和我签约吧,我捧你做明星!”张少杰微笑的看着她。

    下一刻,镜头转变到,梅艳芳成名——在数千人的欢呼中,登上演唱会舞台的场景!

    哪怕到了此时,观众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部纯粹的广告,而是以为某一部爱情电影或者的爱情电视剧的精彩画面剪切拼成的宣传片。

    但是——

    最后关头的广告词,终于粉碎了观众的猜想!

    “与其仰望明星,不如签约我们,龙腾娱乐经纪公司,正在捧红下一个明星,你还在等什么!”

    这段广告词放出来的时候……

    电视机前的观众才反应过来!

    广告!

    赤裸裸的广告!

    堪比国际上获奖电影镜头的广告!

    “靠,这么精彩的镜头,结果是广告啊!”

    “我还以为是某一部电影的精彩剪辑镜头呢!”

    “靠!广告拍的比电视剧要精彩!”

    “丽的电视节目是怎么制作的,看人家的广告,那种灵气,那种意境,简直是神来之笔!当然,最后如果没有龙腾娱乐经纪公司这条广告的话,感觉画面会更唯美!”

    “电视剧没有广告赚钱,一流的导演都去拍广告去了!”

    当然了,更多的观众,纷纷打电话,询问广告片中的男主角到底是谁。

    丽的电视方面解释,《梅艳芳签约记》广告片中,男主角就是张少杰——无数名观众,顿时了!

    张少杰,人的名树的影!

    1980年张少杰横空出世不久,就是逆天的怪物!

    《大唐双龙传》每集在港台两地卖50万册,并以没两周一集的速度稳定发行,张少杰迅速成为华语圈最赚钱作家!

    《摩登保镖》上映以来,现在已经打破了3000万港币的本地票房,使得张少杰也成为编剧界的奇迹!

    《妖女》这首歌,也相当有魅力,捧红了梅艳芳,也让张少杰的才子之名,传的更广。现在这部《梅艳芳签约记》的广告片中,男主角居然是神秘的张少杰。无疑吸引了无数的关注目光……

    “哇,张少杰好帅啊!”

    “原来他就是张少杰,想不到啊!”

    无数的观众心目中,张少杰从之前大才子形象,又多了一层偶像派的印象。

    至少,这则广告放映之后,张少杰的《大唐双龙传》销量出现了提升,很多不看武侠小说的少女,居然因为张少杰的帅气,而买一套《大唐》去收藏!

    不少电影公司,看到了这部广告片之后,更关心的却是导演到底是何方圣神。

    当然了,虽然不少电影公司打听到广告片的导演,是一名默默无名的新人张艺谋,纷纷弄脑筋想要拉拢这位有天才导演潜力的新人张艺谋。

    不过,张艺谋并没有答应任何一家公司的邀请。因为拍完了这部广告片之后,张艺谋就在张少杰、少淮、梅艳芳等人的送别人,乘船返回内地了!

    因为,到9月份,北影学院即将开学。

    8月份,很多学生提前到学校报到了,备战新学期。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少杰,你和少淮、艳芳回去吧,我一个人就好!”码头上,张艺谋挥手道。

    张少杰惆怅的说道:“今日一别,不知道何日才能相见。”

    张艺谋道是豁达,笑道:“那还不容易,明年放假时候,我会再来香港。当然了,有机会的话,你来内地,让我也做东道主招待你,岂不是更好?……你们回去吧,我上船了!”

    看着张艺谋提着箱子,登上了远航的轮船。

    众人纷纷的挥手送别。

    张艺谋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离开的时候却是带着一大箱的书籍。这些都是张艺谋他在嘉禾片场打工赚的薪水买下来的。

    书籍不但有超过百本的电影理论,甚至还有电脑特效相关的书籍,当然还有几百本的杂志。

    可以说张艺谋在香港打工获得的港币全部买成了书籍,这些书籍,等到通过了海关检查之后,带回内地北京电影学院中。

    对于与世界电影理念隔绝了很久的内地电影人来说,此时思维完全没有跟上时代。

    当好莱坞电影进入了明星阵容大片时代,内地电影还是沉浸在50年代的理念。当内地电影终于开始意识到明星阵容的重要性,那时候好莱坞已经进入了电脑特效时代。当内地开始研电脑特效的时候,好莱坞又开始进军3d电影!

    这种把握不住潮流,使得内地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纷纷苦闷。

    很多的导演,拍文艺片时,票房并不好,但是赚口碑拿奖项。等到那些拿奖的导演准备迎合观众拍商业片,但是并不能把握观众的口味。

    所以,很长时间里面,很多的第五代、第六代的导演备受打击,很多拿奖的导演偏激的认为——错的不是我,而是普通观众不懂欣赏……

    这种荒谬的推卸责任,是无补于事的!

    观众没有责任欣赏一个所谓导演自以为是的艺术风格。观众需要看的是有趣的电影、时髦的电影、很过瘾的电影!

    因为,观众看电影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遣,而不是为了专门去欣赏导演才华。

    张艺谋在香港,虽然学到的东西,并不如北京电影学院的多,但是却是新颖的!这些东西,是陈旧的教科书,不能教给他的,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必然能比历史上发展的更好……

    堪称是“比电视剧要好看”的广告片《梅艳芳签约记》在放映之后。

    丽的电视台的收视率出奇的比放映《大内群英》电视剧效果都要好。

    之前《大内群英》收视率大约有20点,平均每点收视率大约代表6。8万名观众。也就是说,《大内群英》这部热播剧集,能够吸引香港的130多万观众观看。

    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毕竟tvb在70年代,随着香港众多电视台倒闭,tvb屹立不倒,反而成为唯一能转到的电视媒体之后,便确立了霸主地位。并且这些年tvb电视台的年利润,从之前的几百万,到80年代初,已经能够达到2亿港元的年利润!

    而丽的电视,率先插播了《梅艳芳签约记》这一个30秒钟的广告片之后,收视率居然一度突破了28点!

    比《大内群英》这部热播剧集还要火爆!

    丽的电视感慨,无心插柳!

    广告片比电视剧收视率还要高的奇迹,居然就这么诞生了!

    总经理黄锡照面对公司表面上声势强大的电视剧制作能力,但是年年亏损的局面,很是头疼。

    听闻《梅艳芳签约记》这部广告片,居然比《大内群英》收视率要高。

    黄锡照不禁有点哭下不得:“张少杰真的怪物,弄出一个广告,都比我们的电视剧精彩!”

    丽的电视制作总监麦当雄,也是苦笑:“要是他愿意来丽的当总监,我非常愿意给他跑腿!可惜,丽的很穷,请不起他这尊大神呀!”

    黄锡照叹息道:“电视台亏损局面一直不能扭转,据说那些股东们,已经受不了!准备廉价甩卖股份,而不会再掏一分钱给丽的了”

    麦当雄道:“迟早的事!丽的虽然今年在收视率上,开始打破tvb独尊局面,从tvb的《上海滩》结束之后。电视剧集方面的收视率,我们几乎已经能与tvb的翡翠台打成平手。只不过我们是烧钱和tvb拼收视率,而tvb早就已经形成自我造血机制,能够源源不断赚钱了……”

    黄锡照说道:“不烧钱是等死,烧钱也是死,两难啊!”

    麦当雄只能叹息道:“据说,已经有多家资本有意接手丽的,希望换一个比较好的老板,出得起钱,买张少杰剧本的老板!其实,我非常看好《大唐双龙传》的电视剧改编,不过,以现在张少杰的名气,恐怕是天价……”

    丽的电视,其实是比tvb电视台创立还要早,是香港的第一家的电视台,早在1957丽的已经在香港放映。不过,因为这是一家英国人创立的电视台,对于香港华人为主的市场,把握的并不太好。

    在没有竞争对手还好,不过1967年邵逸夫联合其他的两位大股东,创立tvb电视台之后,tvb的几大股东们资本极其雄厚,加上有邵逸夫在电影行业多年的经验,很快就超过了丽的,成为了香港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

    tvb的强势获得了香港七成的电视观众,所以70年代开始,香港众多的免费电视纷纷倒闭。

    丽的虽然在其他竞争对手倒闭的时候吸收了大量的人才,使得丽的电视节目制造团队实力大幅度提升。

    在70年代末期,丽的方面的大股东,决定烧钱将丽的收视率提升上去。

    不过,丽的的广告收入的增长,远远比丽的烧钱速度要快的多,这几年收视率虽然提升了,但是财务数据却是恶化了!

    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早就技术性破产了——公司资产有9亿,但是负债却达到10。25亿。每年光是利息,就要5000多万!加上每年投资电视剧获得收视率,其实是加大亏本。

    黄锡照、麦当雄等等管理团队,对此忧心忡忡!现在丽的虽然亏本,但是每年的广告收入都是以30的速度在增长。

    如果股东们不中断投资,丽的管理层甚至有望能够在5年之内扭亏!但是公司的那些股东,会有耐心继续投钱支持下去吗?

    第一卷  第122章 《大国崛起》

    第122章 《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最早是由中视传媒等等央视下属的制片机构联合制作,并与2006年在tv经济频道播放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片中分别纪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近代史上的列强崛起的过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这一部点评各大列强,崛起、发展、衰落等等过程的纪录片。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放映不久,迅速在国内外极其广泛的关注和评论。

    而海外的英国、德国、日本等等国家,也纷纷引进中国制作的《大国崛起》纪录片,翻译成几十个国家语言进行放映,在全球各国激起重大反响。

    央视版《大国崛起》之后,香港tvb也跟风制作了一部同名的纪录片。

    这一部山寨版纪录片,被bbc、《纽约时报》等等国际媒体广泛推崇。不过,tvb制作的《大国崛起》基本上还是山寨央视版本,制作的精良程度远不如tv版。

    除了《大国崛起》的记录片之外,市场上各个版本的《大国崛起》图书,版本也是成百上千种。其中以人民出版社的唐晋主编版《大国崛起》在图书市场最受欢迎。

    张少杰电脑中没有央视版、tvb版的《大国崛起》纪录片,所以只好抄唐晋的《大国崛起》图书了!

    唐晋的《大国崛起》虽然少了一点央视版纪录片的;立体直观。

    但是也是站在总结历史兴衰,并且唐晋的版本是在央视纪录片上映之后,才开始编写,大体上也是接近央视版的风格。

    张少杰用了一段时间,历史讲解部分,以唐晋版为主,至于以史为鉴总结得失部分,则是大量采用张少杰自己的观点!

    金庸看到张少杰送来的这一叠稿子,开始以为是小说。不过,当他看清张少杰的稿子居然是历史书之后,顿时皱眉道:“历史类的书籍能随便写吗?如果历史资料没有吃透,写出来那就是丢人现眼!稍微有一点的瑕疵,都会被历史学者批的狗血淋头!”

    张少杰笑道:“老师,您还是详细看一看吧!我写这些,并不特异,但是站在角度是总结历史教训!历史细节方面,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的阐述。而且,大多数的史料我都是参考主流史书的,我仔细检查过,应该还是比较严谨的!”

    金庸道:“好吧!你写小说,可以随便发。总结历史兴衰这样的厚重题材,要慎重。因为,《明报》的读者大多数都是熟读史书,详知政治的知识分子,写一丁点疏漏都会遭到嘲笑的。等我先给你检查一下,真的没有大的疏漏,自然给你刊登。”

    “好!那稿子先放在老师这里了!”

    张少杰相信,以《大国崛起》这种历史书,其实是经过了大量的历史专家集中在一起主编的,虽然不能说没有瑕疵,但是总归是比市场上大多数的书要严谨,起码可以达到中学生的历史教材的严谨程度!

    中学历史教材,许多的观点都是主流的历史学家的观念,除非是历史有了新的发现,否则那就是权威的史书!

    与金庸交流了一番的历史之后。

    不久后,张少杰又一次在金庸的督促下,学习各种知识。现在张少杰学习的是《论语》。这一部儒家必修的功课,现代人大多数只在课本上学了一些节选,而熟读《论语》的现代人,已经越发的罕见。

    虽然工业社会的冲击《论语》中的三纲五常,等等儒家等级秩序制度,已经崩溃。但是站在文化角度讲,儒家提倡的一些美德,以及做人、修身养性、报效国家等等观念,也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尤其是在工业化冲击中,道德的下限不断的下降,人们越来越冷漠的时候,就是需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再次向社会提倡的时候!

    学习传统儒家的学说,并不是要做迂腐的酸儒,而是自我净化素养,提升一个人内在的素养和美德。

    至少张少杰在《论语》熏陶下,其一是对于古人文字简练,言简意赅的手法不断有所领悟。

    而在做人方面,张少杰也是不断显出谦谦君子风范。

    当然了,张少杰的风范也是有限的。

    有时候,发怒时,养气功夫不足,也会和人对骂,这也是张少杰的学识和心态,还不如金庸淡定的缘故。

    功课完成后。

    张少杰忽然说道:“老师,你觉得港漫怎么样?”

    金庸愕然道:“港漫?”事实上虽然港漫在香港有百万名读者,热门的港漫每期能够卖10万本,不过金庸从来是不看日本、美国、香港等地连载的长篇漫画的。

    倒是报纸上常常出现的喜剧漫画、政治讽刺漫画,金庸看过不少,《明报》上经常也刊登一些短篇的讽刺漫画。

    张少杰解释道:“黄玉郎的漫画公司,最近新招了大量的画家,扩充团队。漫画《龙虎门》、《大唐双龙传》热销10万册以上的漫画之外,玉郎国际旗下还有十多种漫画。但是,优秀的漫画剧本,还是很少的!自从《龙虎门》、《大唐双龙传》大卖之后,黄玉郎有意继续改编武侠漫画。如果老师愿意将您的小说,授权给黄玉郎改编,我愿意牵线搭桥!”

    金庸皱眉道:“我的小说,在香港已经有百万人看过,也拍过了电影、电视剧!剧情都是耳熟能详的,改编漫画读者还愿意再看一遍早知剧情的内容?”

    张少杰笑道:“呵呵!早知剧情也有早知剧情的好处。虽然不能带给读者众多的悬念,但是小说本身的知名度,也能促进漫画的销量……”

    “是黄玉郎叫你来跟我说的吧?”金庸忽然戏谑的看着张少杰。

    张少杰尴尬道:“老师明见!一眼就看出来了!是,确实是黄玉郎委托的,他想要改编您的《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等小说。要知道,这些小说都有百万字,改编漫画剧情的话,能够连载100多期。如果每期能卖2万册的话,老师拿5的漫画改编授权分成,一部小说能够获得150万的分成,非常划算的!”

    金庸沉吟道:“香港的武侠漫画改编我也知道,大多数的漫画,只能卖一两千本,很多的港台武侠名家小说改编成漫画,甚至只卖几百本,几期就腰斩。不但没有获得多少利益,还非常损伤作家的颜面!你让黄玉郎每期给我一万块钱,我就授权给他改编!”

    张少杰忙劝道:“老师,如果大卖的话,您这么要价,可就亏本了!”

    金庸笑道:“不过是意外之财,谈不上亏!我一部书当年获得的出版稿酬,也不过是几百万元。现在授权给黄玉郎改编漫画,一部漫画也能赚个百万,有什么不满的呢!”

    张少杰点头道“好的,我会帮您转告黄玉郎。”

    金庸一摆手,说道:“好了,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我让秘书去电话给黄玉郎,合同我回让《明报》的律师写好,让他来签个字,就行!”

    “……。”张少杰无语。

    好歹黄玉郎也是漫画行业的霸主,金庸连谈判也不给,直接让黄玉郎在金庸拟好的合同上签字,颇有霸道气概。

    不过,这也是金庸对黄玉郎之前来挖角的不满。虽然,张少杰拜师金庸,《大唐双龙传》还是在《明报》、《武侠与历史》上连载。

    不过,如果没有玉郎国际出版的实体书在和《明报》、《武侠与历史》争夺读者,那么《武侠与历史》的每期发行量可能会达到20万本,而不是像现在一般虽然强势,但是止步于10万本左右!

    虽然金庸是故意给黄玉郎下马威,但是也意味着,金庸与黄玉郎之间的合作比历史上提前了20多年!

    历史上,直到21世纪,金庸的小说才以每期一万港元的改编价,授权给黄玉郎改编漫画。不过那时候港漫的读者数量,严重缩水,改编获得的效益,肯定是不如80年代港漫黄金年代的!

    玉郎国际提前改编金庸小说,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香港的武侠漫画,将会百花齐放!

    张少杰的《大唐双龙双龙传》、黄玉郎的《龙虎门》是此时的武侠漫画的佼佼者!

    而马荣成的《中华英雄》还在准备期!

    金庸的《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等小说提前改编成漫画,基本上能够养活上百名漫画人才。

    多培养百名漫画人才,对于港漫来说,太难得可贵了……

    张少杰开始欣慰想到,港漫啊港漫,加把劲吧!

    内部提高漫画数量、质量,外部拓宽香港之外的市场,以及向电影、电视剧、游戏、动画片领域拓展吧!

    不说超过日本漫画,也要成为仅次于日漫的全球第二大有影响力的漫画制作基地!

    中国的动画事业,改革开放之后就是比较蹉跎!民国初年,20年代时期中国已经是最早制作动画片的国家!而到了解放之初,中国独树一帜的传统水墨动画片,以及卡通童话片,制作水平上乘,屹立当时的世界巅峰之列。4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日本的漫画、动画大师,纷纷向中国的连环、动画片取经。

    但是,这多多年过于了,中国的动画片制作一直是在吃老本,还是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而且国内的动画说教性质过浓,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所以,改革开发之后,日本动画片逐渐被引进,中国国内的动漫,根本经不起日本动画的冲击!

    香港的漫画,也是比较遗憾,在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80年代达到巅峰。但是港漫没有及时的扩展到acg产业——“小说+漫画+动画+游戏+周边商品”全产业链运营,才是王道!

    中国国内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的水墨动画产业是衰落,张少杰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去拯救的。

    毕竟那是体制内的国营企业,张少杰不过是一介香港平民,根本是没能能耐去影响“上美影”这种国营电影机构。

    但是,至少张少杰还能经历的去改变港漫的历史!

    如果香港漫画扩展成acg产业,那时候中国近代史上一刻奇葩“水墨动画”产业,或许能够在香港这一块市场,重新给救活过来……

    第一卷  第123章 震动台湾电影市场!

    第123章 震动台湾电影市场!

    80年代的台湾,虽然在经济规模上还不如香港发达。不过,香港仅仅有500万人口,而台湾则有2000万!

    虽然此时台湾的人均收入不如香港,但是整体而言,台湾也算是亚洲较为发达的经济体。

    况且,台湾还是和香港一样属于中华文化体系,在内地文化还处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台湾市场对于香港娱乐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仅次于香港的本港市场。

    1980年的7月,台湾。邹文怀、许冠文赴台宣传《摩登保镖》,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整个台湾电影票房的重镇——台北!

    一夜之间,满大街都是《摩登保镖》的海报,台湾的各大电视台、报纸、广播,也是纷纷的爆出各种相关的新闻。

    事实上,在《摩登保镖》此前在香港票房连破三道门槛!6天时间破香港本港票房记录,一周破千万港元历史记录,一月之间创2700万港元票房,估计破3000万也是可以。

    这样的票房奇迹,由不得台湾的媒体不由的争相报道。

    《摩登保镖》挟着在香港票房市场创下天价票房记录的声势,登陆台湾市场……整个台北,第一天午夜场的时候,下班的工人,放学的学生,以及家庭主妇、退休老人,全家老幼,无数的市民,纷纷的走向了电影院中。

    台北的电影院,有30多家电影院,一共有50多块的银屏,1万多张电影座位!

    原本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已经算是电影院资源非常丰富的了。

    不过,一夜之间,居然有超过10万人走上街上,纷纷到各大电影院看《摩登保镖》!

    在7月15日午夜,台湾当局,甚至派出了大量的警察,去街头维持秩序……

    毫无疑问!

    大卖了……

    夜晚从6点开始,一直放映到午夜12点,台北各大影院平均放映三场《摩登保镖》。光是台北的电影院,一夜放映了100个场次,场场爆满……

    台北的电影票价此时大致在30新台币左右,和香港的票价大致差不多,三万多人次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看《摩登保镖》,那就是整整100万新台币啊!

    7月15日,台北首日票房收入100万新台币……

    台北震动!

    接着,次日台湾其他的城市的电影院,也开始放映《摩登保镖》!

    7月16日,全台公映。桃园、新竹、台中、基隆、台南等地,每地的票房都是超过20万新台币。

    统计数据汇总之后,7月16日《摩登保镖》在整个台湾夺取350万新台币……意味着,这一天之内,有十多万人走进电影观看了这部电影。

    而到了7月22日,台湾地区《摩登保镖》首周票房数据出炉后,更是达到了2400万新台币的程度!

    须知,此时台湾电影票房市场,每年总票房也不过是8亿新台币,换算成港元的话,大约有2亿港元的总票房,和香港本地的票房规模差不多。

    当然了,比起中国内地此时变态的20亿人民币的票房来算,台湾80年代的总票房,只能是内地?br />